電影烈火英雄看法和感受(不煽情不做作如此真誠的主旋律電影烈火英雄怎能不感人)
2023-07-21 04:05:51
如此多的大片中,《烈火英雄》與《上海堡壘》大概是最獨特的兩部:後者因堪比「築夢演藝圈」的評分,成了暑期檔的最大笑話;前者在電影質量方面亦存在不少的小瑕疵,卻憑藉真誠的故事感染了無數觀眾,躋身10億 。
同樣是主旋律與商業元素的結合,同樣是投資不菲的超級大片,同樣是偶像演員擔當主演。
自以為憑藉科幻外殼就能創造傲人成績的滕華濤大概沒注意到,它與前者,與《流浪地球》最大差距其實是一份對電影的真誠。
而這也是《烈火英雄》上映一周,仍舊保持日票房近億元成績的主要原因。
《烈火英雄》
觀看《烈火英雄》並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
黃教主極不穩定的演技,千篇一律的主旋律,以及曾創造了至今不敢開放豆瓣評分的《建軍大業》的知名導演劉偉強擔當監製,太多缺點暴漏在了預告片並且延續到了影片中。
觀看後,評價《烈火英雄》則是另一件艱難的事情。
它的缺點很多,但它的真誠仍舊能夠觸動我,讓我熱淚盈眶,讓我忘掉觀影前的擔憂,甚至讓我遺忘了觀影中發現的缺點與遺憾。
因為某些原因,主旋律電影一直是內地電影市場中的獨特存在,從宣教功能的「樣板戲」,到史實改編的「三大戰役」,再到歌頌新生活的「厲害了我的國」。
主旋律電影記錄了一代又一代人民群眾的過去與當下,也深刻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民群眾的審美。
為了讓枯燥的史實更為感人、有趣,浪漫主義表現手法成了主旋律電影,尤其是紅色影片最為慣用的手法。
《地雷戰》中,頭戴圍巾,偽裝農婦偷地雷的日本軍官;《地道戰》中,抗日戰士在艱難狀況下,仍舊保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樂觀;以及《鐵道遊擊戰》中,彈起土琵琶,唱起動人歌謠的遊擊隊員。
但隨著觀眾審美的提高,片商發現簡單的浪漫主義已無法滿足觀眾的口味,開始將這種浪漫異化為「手撕鬼子」、「褲襠雷」、「以一當十」的抗日神劇。
這樣超現實式的故事已然脫離了浪漫,脫離的史實,成為一種並不美好的幻想。
國產主旋律真的只能如此嗎?
當然不是,近年來電影人嘗試將主旋律與商業大片相結合,將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與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
林超賢的《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吳京的《戰狼2》、《流浪地球》,陳德森的《十月圍城》。
英雄不再是十全十美的刻板印象,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故事也變得更加豐富,有了更多的載體和賣點。
相較於以上成功的主旋律電影,《烈火英雄》走的更遠,也更為真誠與真實。
電影一開始,黃曉明飾演的中隊長江立偉就因工作失誤導致一場嚴重爆炸,停職反省,發配郊區,更為糟糕的是他還因此患上了足以影響職業生涯的心理障礙。
工作不順利也就算了,江立偉的生活也是一團亂麻,孩子因缺少關愛而「痛恨」父親,妻子也不能完全理解丈夫的忘我工作。
男一號不完美,杜江飾演的男二號馬衛國也很難配得上英雄稱號,因父親的嚴格要求,馬衛國一直渴望證明自己,卻不曾想過自己就是英雄。
救火現場,消防員也不再被粗暴的塑造為不可戰勝的人民英雄。
他們也有血有肉,會擔心自己能否安然退休,會在火場思念自己的家人,甚至將未吃完的雞腿藏在腳下。
他們有著太多的牽掛,太多的羈絆,但他們仍舊在組織需要時勇敢的站出來,為了家人,為了國家,去完成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成為逆風行者,成為烈火英雄。
觀看《烈火英雄》,讓你情不自禁的回憶起發生在天津的8.12化工爆炸,發生在大連的7.16油管爆炸事件。
新聞中描述的場景經導演之手成為現實,通過真實的故事與人物傳遞給觀眾,那些不曾被新聞注意到的人與物,也經過藝術化再創作後進入觀眾視野。
場景太真實了。
油管洩漏引發大火,岌岌可危的化工罐區,以及足以毀滅港口、堪比二十顆原子彈的爆炸量。
繁華的港口被肆意的流淌火所包圍,下水井蓋被大火頂起,安全性極佳的油管也成了徒有其表的爆炸管。
儘管隔著屏幕,這灼燒壓迫感依舊讓人絕望。
大災難引發大恐慌。
足以毀滅城市的大爆炸面前,人群開始四散而逃,行李被隨意遺棄,孩子與父母走散。
現實中一板正經的西裝職員也顧不得形象,穿著拖鞋就往地鐵裡面擠。
機場、輪渡、火車,無數群眾像洪水般湧入,為了家人的生命安全而竭盡全力。
群眾表現真實,英雄來自真實。
影片中的消防員角色都來自於真實的救火戰鬥參與者,超過90%的臺詞來自他們的真實複述。
被觀眾認為不可能完成的「8000圈」卻是假的,因為原型消防員足足轉了80000圈才封死原油管道。
歐豪飾演的徐小斌亦是真的,為了保證供水安全,原型消防員張良烈士不幸身亡,連結婚照都沒能留下。
救火過程中,英勇犧牲的中隊長;退役前,與大火殊死一搏的鄭志;生命最後,留下錄影的消防員。
這些烈火英雄的名字我們在收音機聽到過,他們的照片我們在無數社交媒體看到過。
但直到《烈火英雄》上映,我們才看到這些逆風英雄、烈火英雄的真實樣子。
3:「驚變」的黃教主除了真實的故事與感人的人物,影片還帶給觀眾另一個超級驚喜,那就是曾被冠以「黃教主」花名的黃曉明的演技蛻變。
甚至可以稱之為「驚變」。
從歷史題材改編劇《風流少年唐伯虎》、《大漢天子》,到風靡一時的偶像劇《泡沫之夏》、《新上海灘》,黃教主的每次出場都能引起一幫迷妹的歡呼雀躍。
粉絲愈來愈多,就匯集成了明教,小明哥也就成了黃教主,成了中國娛樂圈中具有指標意義的「青春偶像」。
帥氣的外表,硬朗的外形,憨厚的笑容,數目龐大的粉絲群,現如今鮮肉偶像的超級技能黃教主早已在多年前解鎖,甚至借用嘻哈diss自己缺點的逆天操作也被小明哥在2015年使用過。
但與尋常偶像不同的是,多年前黃曉明就預感到偶像之路的不確定性,決心從土偶派走向演技派。
《大唐玄奘》的灰頭土臉、《匹夫》中的殺氣十足,《風聲》中的日本軍官,《趙氏孤兒》的主動毀容。
黃教主嘗試了很多努力,卻始終未能改變觀眾心中的思維定式,努力創造的演技派人設轉瞬間就被一部《何以笙簫默》徹底毀掉。
儘管不被觀眾承認,但不惑之年的小明哥一直突破自己,磨鍊演技,等待著那個翻身的機會。
直到遇見《烈火英雄》。
若不是開篇,火鍋店救火勝利後,黃教主揭下面罩,面對小女孩露出招牌式的笑容,觀眾一定猜不出影片中「loser」消防員江立偉竟是由超級偶像黃曉明扮演。
孩子運動會,被孩子同學嘲笑,被兒子埋怨,被妻子誤解;救火現場,指揮失誤,被迫辭職,曾經的同事成為自己的上級;哪怕英勇獻身之際,也是一個連抽菸願望都沒法實現的失敗者。
灰頭土臉、暮氣沉沉,江立偉像極了生活失敗的中年人,像極了生活中你見到的每一個消防員。
脫下消防服,他們也會遇到生活的坎坷與磨難;穿上消防服,他們便是與大火抗爭的英雄。
但也恰恰是這樣的不完美才讓英雄江立偉更完美,讓偶像演員黃曉明更完美。
偶像總會老去,粉絲也總會長大,喜歡上這樣或那樣的大叔或者年齡更小的鮮肉,但江立偉卻能通過屏幕感動一代又一代的觀眾。
一部用真誠打動觀眾的主旋律商業大片。
《烈火英雄》,強烈推薦。
碼字民工:小配角
免費編輯:威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