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發泡鍊石的發泡性預鑄式合成牆板構造的製作方法
2023-07-21 14:01:31 1
專利名稱:具有發泡鍊石的發泡性預鑄式合成牆板構造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合成牆板的構造,特別是指一種利用膨鬆劑使牆板組織產生膨鬆現象,使在相同材積下,產生質輕的效果,以減少結構體承載的重量,並藉助添加不規則的發泡鍊石,以增加水泥與發泡鍊石間的握裹能力,進而加強牆板的強度。
合成牆板為一種現代化建築中新興的建材,上述合成牆板主要是使用在屋內隔間,因此,在相同的厚度下減輕牆板的重量,為減輕結構體承載重的最佳方式,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合成牆板的構造加以改良,而在不影響強度的情況下,減輕牆板的重量。
圖1是一種以往合成牆板的立體圖,主要是在兩水泥纖維板11間夾有一個中層12,中層12是由水、水泥、煤灰、圓形的立固粒子13及水泥添加劑所構成,而圓形的立固粒子13是由礦石、粘土原料經1200℃高溫燒結而成的圓形粒子,直徑約4-16mm;合成牆板成型的方式如圖2所示,將兩水泥纖維板11夾設在兩間隔模板20內側,再於兩間隔模板20前後兩端分別設一直向的邊模22,然後將調好的中層12原料灌入於兩水泥纖維板11間,如此就可形成合成牆板1以供室內隔間;而前述合成牆板1也可單獨中層12所構成。
以往合成牆板雖然可用前述方式加以成型,但其使用製造及使用時仍會產生如下所述的缺陷(1)中層組織緊密、產品重量大、增加結構體承載的負擔;以往合成牆板的中層是由水、水泥、煤灰、圓形的立固粒子及水泥添加劑等材質凝固而成,其組織在結合後極為密實,因此,形成後產品的重量較大,無形中增加組裝結構體的承載重量。
(2)中層握裹能力仍嫌不足以往合成牆板所使用的立固粒子表面呈圓弧狀,所以與水泥間的結合力難以發揮,而影響其產品結合後的強度。
(3)灌注、成型困難如圖2,以往合成牆板在成型時主要是限制兩間隔模板向外位移,而其前,後兩端分別組裝一邊模,上述邊模與間隔模板間因無任何卡掣、定位的構造,因此,當熔融的水泥漿灌注入兩兩間隔模板間時,以水泥強大的壓力極易將兩模板向外頂推,而影響產品的成型。
因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握裹能力佳、重量輕,且可減少結構體承載負著的合成牆板構造。
本發明的主要特徵在於牆板為組織膨鬆的混合填料,在混合填料內結合有形狀不規則的發泡鍊石,藉助於上述不規則的發泡鍊石可增加水泥與發泡鍊石間的握裹能力,以增加牆板強度;而藉助上述組織膨鬆的混合填料,更可在相同的體積下,適時減輕牆板重量,以降低結構體承載負擔。
為實現上述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現舉出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於後,其中圖示分別為圖1所示是一種以往合成牆板的立體圖。
圖2所示是一種以往合成牆板的成型模具示意圖。
圖3所示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4所示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混合填料製作流程示意圖。
圖5所示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發泡鍊石製作流程示意圖。
圖6所示是本發明實放例的製作模具立體圖。
圖7所示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製作模具示意圖。
如圖3,本發明包含兩水泥纖維板2及中層3,其中,中層3是由混合填料所構成,主要成份包含有膨鬆劑(FOAMAGENT)、水、水泥及發泡鍊石(CALYPELLET)所組成,而其製造流程如圖4所示,首先將水及膨鬆劑加以混合,並在轉速250轉/分左右的攪拌機內充份攪拌2-3分鐘(前發泡),之後將發泡鍊石31及水泥混入,並同樣以轉速約250轉/分的速度攪拌2.5分鐘至3.5分鐘(後發泡),即可製造成灌漿用的發泡泥漿。
上述發泡鍊石31的製造方式如圖5所示,主要原料為挖自於河川地的有機泥土,上述有機泥土挖起後置放在陰冷地方陰乾,使其僅含少量水份,之後,將其置放在烤爐,並依序將其粉碎,填加膨鬆劑,以及大約在1000度的高溫加以燒烤,即可和到不規則狀的發泡鍊石;上述發泡鍊石依申請人實際測試,其物理特性如下1.比重410-460KGS/M。
2.平均抗壓強度1-4mm≥10KGS/cm2。
4-8mm≥21KGS/cm2。
8-16mm≥17KGS/cm2。
3.導熱係數(10-20mm)0.17-0.18千卡/m℃小時4.吸水率9mm以上1小時<5%-12.9%5.粒徑比率1-5mm10-15%6-12mm65-70%12-20mm20%前述發泡鍊石31具有比重輕及形狀不規則的特性,可增強與水泥間的附著力,以增加混合填料的握裹能力。
而當前述發泡泥漿在成型時,模具有構造如圖6、7所示,主要是在兩間隔模板4內側分別貼設水泥纖維板2,上述間隔模板4是由一塊塊長條狀的模板單元40所構成,上述模板單元40內部呈中空狀,在兩側分別形成突座41,上述突座41間再直向組裝長條狀的邊模5;而邊模5具有配合牆板端面造型的直向凹面51,凹面51兩側具有兩向外推拔的斜面52,在斜面52末端平行延伸一個翼部53,翼部53中央垂直延伸有突塊54;又位於翼部53對應邊上亦突出一對應的翼部55,在兩翼部53、55間形成卡槽56,上述卡槽56並與間隔模板4的突座41相配合;當本發明在成型時,藉助於間隔模板4突座41與邊模5卡槽56的配合,可在二間隔模板4與兩邊模5間形成一灌漿容室D,而前述發泡泥漿就灌注在灌漿容室D內,以避免發泡泥漿過大的壓力撐開成型的邊模5。
依據實際測試,本發明所使用的膨鬆劑假如為水泥重的0.6%,則含氣量約在49.3%,因此,在實際製造時本發明的膨鬆劑約為水泥重量的0.5-1%間最恰當。
由以上說明可知,本發明上述構造的改良可產生如下所述優點(1)質輕、可降低結構體的承載負擔本發明在相同體積下因混合填料的結構較為膨鬆,因此,在相同體積下其重量顯然較以往為輕,所以在相同體積下,本發明確實可減輕結構體的承載重量。
(2)握裹能力佳本發明混合填料中的發泡鍊石呈不規則狀,因此,發泡鍊石表面與水泥漿間的握裹能力顯然較圓弧的發泡鍊石表面為佳,故本發明的握裹能力確實較以往為優。
(3)灌注、成型容易本發明在灌漿時兩邊模可被兩間隔模板所突出的突座夾緊,因此在灌注時兩邊模不會因發泡填料的壓力而向外撐開,以永保灌漿進行的順利,所以本發明在灌漿、成型時較以往容易。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發泡鍊石的發泡性預鑄式合成牆板構造,為混合填料粘合而成的堅固合成體,所述合成體是由水、水泥及發泡鍊石所組成,其特徵在於混合填料中填加有膨鬆劑,發泡鍊石為不規則的形狀。
2.依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發泡鍊石的發泡性預鑄式合成牆板構造,其特徵在於膨鬆劑約為水泥重量的0.5-1%。
3.依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發泡鍊石的發泡性預鑄式合成牆板構造,其特徵在於混合填料兩側分別固設有水泥纖維板。
4.依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發泡鍊石的發泡性預鑄式合成牆板構造,其特徵在於牆板是在兩間隔模板及兩邊模間灌注而成,上述間隔模板兩側分別突出有突座。
全文摘要
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預鑄式合成牆板構造,牆板主要是由膨鬆劑、水、水泥及發泡鍊石所構成,其中,膨鬆劑的重量約為水泥重量的0.5—1%,而發泡鍊石呈不規則的形狀,上述膨鬆劑的增加可使牆板在不影響強度的情況下減少重量,以減少結構體的承載重量,而藉助不規則的發泡鍊石與水泥間的結合,更可增加彼此間的握裹能力,以增進牆板的強度。
文檔編號E04C2/34GK1076504SQ92101749
公開日1993年9月22日 申請日期1992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1992年3月14日
發明者顏惠山 申請人:顏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