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電影為什麼不上映了(山寨電影的發家之路)
2023-07-21 09:52:01 1
隨著香港電影的全面淪陷,網絡電影已經成為香港過氣演員的養老院。
由「四平青年」張浩自導自演的《新逃學威龍》,請來了羅家英、黃一飛、黃一山這幾個周星馳電影的黃金配角,一切都是為了「周味十足」。
你說不清這是一部致敬星爺的翻拍電影,還是一部東施效顰的山寨爛片,總之話題是沒少蹭。
上線半個月,《新逃學威龍》怒摘4.1的豆瓣評分,卻獲得了2000多萬的分帳票房,誰也料不到這部電影也能大賺一筆。
這一整部電影的亮點,也只剩童飛性感與可愛兼具的顏值了,被網友大讚像深田詠美。
曾經那個和周潤發、謝霆鋒合作的「晶女郎」,王晶眼裡的年輕版邱淑貞,現在卻消失在大熒幕中,成了網大女主常客,不禁令人唏噓。
另一邊,《春光燦爛豬八戒》也翻拍了電影版,同樣是陶虹、翁虹、李立群等原版演員客串,卻戰果不佳。
這種炒冷飯、賣情懷的電影必然不會有什麼大成就,只會在他人的光環下化成灰。
但是,這類電影能否撈金就要另算了,搞得好的話,這些影史的邊角料甚至比原作還要賺錢。
不過相比山寨電影,這兩部電影算是賺錢賺得光明正大。
山寨技術這方面,我們自開放以來就沒服過誰。
在運動界,前有「阿迪王」,後有「喬丹」,再有「新百倫領跑」。
影視界也毫不示弱。
前有《汽車人總動員》,後有《高鐵俠》,再有《打架吧!媽媽》。
局長至今還記得小時候買了一張《賽車總動員》的碟片,放出來卻是口歪眼斜的《汽車人總動員》(人字還被惡意擋住),那個學動畫半年水平的畫面,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心靈創傷。
隨著中國電影工業化逐漸成熟,對國外電影的山寨早已不能滿足勞動人民的胃口。
於是,我們的電影市場湧現出了太多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作品。
最讓局長臣服的要屬2016年的一部電影,海報極為令人震撼。
這是《三體》嗎?我覺得它不是《三體》。
你說他不是《三體》?我說它也不是《三體》,這根本就特麼不是《三體》。
人家全名叫《三休之火星歸來》,正正好好少了一筆。
該片由《非誠勿擾》著名寶馬女馬諾姐姐傾情出演,一部2837年人類還在用windows xp的科幻大片,這樣的配置足夠讓人熱血沸騰。
即便是這部電影,在網大山寨電影中也算不上是佼佼者,這是個豪傑輩出的地方。
相比《我不是潘金蓮》的不坦誠,我們有大膽呼籲女性解放的作品《我是潘金蓮》,以及《潘金蓮就是我》,我們甚至做出了《我不是潘金蓮》的男性版《我不是李蓮英》,業務範疇明顯更廣。
你《鬼吹燈之尋龍訣》是用風水堪輿之術尋找陰宅,我《猛鬼吹燈之尋龍決》不管他是鬼還是龍我都直接與之決鬥,孰強孰弱高下立判。
《捉妖記》這種電影架空歷史、亂編故事,妖怪不中不洋。但我們的《捉妖濟》可是取材濟公和尚,既能捉妖又能捉鬼,甚至還可組建聯盟,充分展示我們的集體價值觀,立意遠超原作。
你《泰囧》《港囧》火了,那我們就拍出全球各地的分囧《澳囧》《韓囧》《越囧》《島囧》《滬囧》……讓你徐崢無處可囧。
擔心星爺太累,我們為他的《美人魚》畫龍點睛,拍出了《美人魚前傳》,如果周星馳不拍美人魚系列了,我們可以辛苦一下拍出一部《美人魚後傳》給大家看。
經過我們仔細考證,「復仇者聯盟」中人氣最高的超級英雄絕對是鋼鐵俠託尼·屎大顆,我們網大是有民族氣節的人,為了揚我國威,我們打造了自己的超級英雄——《鋼管俠》。
局長一度以為是因為我們電影工業發展晚,才能搞出這麼多奇奇怪怪的玩意,當我望向遠方的「燈塔國」時,才發現是我淺薄了。
人家美國不僅原創電影產業發達,連山寨電影產業也不甘人後。
1997年,秀威影業前高管大衛·麥可·拉特、大衛·裡馬維和雪莉·斯特蘭成立了The Asylum(瘋人院影業,直譯為避難所公司)。
自立門戶的他們畢竟資金不足,早期只拍一些不入流的上不了臺面的cut片。
起初,他們還有一顆原創的心,想成就一番事業,他們讀了《世界大戰》的小說,於是決定耗巨資50萬來將其改編成電影。
巧了,人家業界大佬派拉蒙電影公司也發現了這個商機,請來史匹柏執導這部電影,湯姆·克魯斯主演,投資1.2個億。
想跟人家比,無異於蚍蜉撼大樹,但他們並沒有退出。
所謂冒牌貨並沒有那麼不堪一擊,他們被影片出租界龍頭公司百視達看中了,買了他們10萬份光碟,於是瘋人院影業在「傍大電影」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其中最有名的要屬《環大西洋》了,這部電影甚至還出了第二部,這都不算是厲害的地方。
最牛的是這兩部電影緊跟兩部《環太平洋》的上映時間,但每一部都比《環太平洋》上映得要早,「太平洋」和「大西洋」誰是原創就傻傻分不清楚了。
《環大西洋》二毛五的特效向網友詮釋了什麼叫「封面僅供參考」,甚至電影裡許多鏡頭都是公司之前老電影中用過的,直接拿來複製粘貼,連火爆一時的《逐夢演藝圈》都顯得比它用心太多。
但是,人家拍一部電影就只花10多天,而且從不賠錢。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當原版電影《超級戰艦》讓環球影業賠了個底朝天時,山寨版的《美國戰艦》卻給瘋人院影業賺了25萬美元。
瘋人院影業的老闆還釜底抽薪,出面嘲諷環球影業這種賠本賺吆喝的大塊頭,氣得環球影業把瘋人院影業告到法庭,卻無功而返。
當然,瘋人院影業的大作可不止這些,出片量直逼「小電影公司」。
《史前一億年》(原作《史前一萬年》)
《2012末日》(原作《2012》)
《我是結局》(原作《我是傳奇》)
《霍比特人時代》(原作《霍比特人》),這部電影還吃過官司,但是人家說自己拍的霍比特人是印度尼西亞發現的原始人,並不是什麼科幻小說裡的種族。這操作堪比打籃球的美國人Jordan和打桌球的中國人喬丹一樣震驚四座。
重磅新聞之《鐵達尼號》真的有第二部,而且二到爆炸。
總之,這些電影哪一部都可以讓他們輕輕鬆鬆坐地數錢。
老闆裡馬維很清醒,他說對於他們來講,「藝術性」這東西相當棘手,因為這從來不是他們關心的。TheAsylum並不是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有藝術家風範的公司。
人家心裡想的也許是:只要不違法,憑本事賺錢不可恥。
另一位老闆拉特倒是覺得,「搭售」這個詞比「山寨」更恰當,大樹底下好乘涼,只是希望電影被更多人看到而已。
你說瘋人院影業算抄襲嗎?國產山寨片算抄襲嗎?除了《汽車人總動員》和《高鐵俠》以外,應該都不算,人家只不過借了大片一個名字和題材。
那你說他們這算什麼呢?
這不還是吃相最難看的蹭熱點嘛。
回頭一看,這事我們自媒體也常幹,哪有熱點往哪衝,有的甚至瞎掰胡謅。
但也沒辦法,在這個年代,每個人為了生存,都要成為馬戲團裡的演員。
局長也不能獨善其身,甚至蹭熱點還蹭不過人家。
但局長希望自己能永遠在觀點上保持自我,儘量不受他人影響。
如果讓你選擇投資一部電影,你會選擇環球影業那次偉大的失敗,還是瘋人院影業那次劣質的成功呢?
這似乎是一個哲學般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