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宮在安定門嗎(做夢都不會走錯的地方)
2023-07-21 03:34:04 1
雍和宮大街,南起北新橋路口,北至北二環路,東側與北新橋頭條、戲樓胡同等胡同相通,西與交道口北頭條、方家胡同、國子監街、五道營胡同等胡同相通。
雍和宮大街 記者 和冠欣攝
它是一條有著悠久歷史的大街。明朝它屬崇教坊,稱集賢街,清朝屬鑲黃旗。後因雍和宮在此,民國三十六年(1947)稱雍和宮大街。
我家就住在與這條大街相通的一條普通胡同裡。那時,胡同裡很安靜,幾乎沒有商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都要到雍和宮大街上解決。大人們經常派我們小孩上街買東西,打油買醋更是家常便飯。
我家所住胡同的南北側,各有一家副食店和菜店,我常去的叫雍和宮第三副食店,門臉三間面寬,進深很深。左邊是牛羊肉、魚以及油鹽醬醋等,右邊是水果、各式糕點,到了夏秋兩季,西瓜、桃等水果會在店外面賣。而菜店則每到10月底至11月初,會把大白菜堆在馬路邊,上面插個牌子,寫著價格,當時白菜大概2.5分一斤。遇到下雪天,菜店擔心白菜凍壞了,就用被子蓋上白菜。
那時,每天早晨,我們都會過馬路去一家小吃店買早點。小吃品種很多,油餅、火燒、豆漿、豆腐腦等一應俱全,我們偶爾還會去那裡買中飯或晚飯。它家的羊肉包子趁熱吃很香,吃完了感覺嘴上糊了一層厚厚的羊油。
除此之外,街上還有永吉照相館、信託商店、北新中藥店、修鞋店、北新橋理髮館、建華服裝店、酒鋪等,我們也會去。只不過當時,作為小孩,去的頻率不高。記得有一家理髮館,進去後,男士在右邊,女士在左邊,店裡有一排L形座位,牆上有塊小黑板,顧客用粉筆登上姓,排隊等候。
街上還有一家酒鋪,門臉兒挺寬,沒進深,裡面還賣熟肉、粉腸、小肚等菜品,偶爾我也會進去幫大人買酒。人們到這裡買酒,不像現在整瓶整箱地買,而是零買,比如買二兩。售貨員用酒勺從酒缸裡打出酒來,再裝到瓶裡。門店外擺著兩三張桌子,便於客人使用。我曾看到一位老者,衣裳不整,坐在桌子上幹喝酒,把一顆大釘子的上半截放在嘴裡含一會兒,再喝一口。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一個冬天,雍和宮大街上的門臉被人刷紅漆、牆面噴塗成灰色,這是我看到的最早的街道環境整治。上世紀八十年代,雍和宮對外正式開放,同年,孔廟也對外開放。從此,雍和宮大街北段也逐漸熱鬧起來。許多住戶開牆打洞,形成了旅遊商品一條街。
當年,位於北新橋路口東北角的北新橋百貨商場,隨著人氣的高漲,由過去的一層翻建成二層,並更名為北京大華百貨公司,大華百貨開業之日,門前人山人海,我也去湊熱鬧,差點被擠扁了。
2008年為迎接奧運會,北京進行環境建設,雍和宮大街被納入北京市重點大街、重點地區環境建設項目,進行過一輪統一環境整治,大街環境得以提升。2017年,北京新版總規誕生,雍和宮大街迎來新的契機。近兩年,雍和宮大街開展了新一輪環境建設。東城區聘請中國城市規劃院負責項目規劃設計,精心組織施工,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大街既保留了一些老門店,如理髮館、修鞋店、副食店、小兒書店等,人們能在這裡找到當年的影子,又對大街上新開的商家進行了一對一設計,使這些商家整齊有序,各有特色。如今,雍和宮北段東側街面恢復了往日的安寧,美中不足是國子監街東口至方家胡同之間商家有些密集。
隨著雍和宮大街規劃改造的深入,大街上商家的密度會逐步降低,進一步提升舒適度。當然,通過設計也可以找到其他的解決方案。比如,著名設計師張永和設計的某商家,門臉兒並沒有開在街面上,而是藏在院裡。這種設計,不僅緩解了街道的交通壓力,而且增加了商家的神秘感。人們在院子裡喝茶、用餐,與雍和宮隔窗相望,別有一番情趣。
雍和宮大街是我最熟悉的大街,我做夢都不會走錯。
作者:魏科
(原標題:做夢都不會走錯的雍和宮大街)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u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