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粵北採茶戲(祠堂裡的粵北採茶戲)
2023-07-21 03:08:38 14
韶關南雄市地處廣東省東北部,歷史上南雄為五嶺之首,它是古代中原進入嶺南的必經之路,有南北咽喉之稱。
南雄境內各種各樣的風景資源都特別豐富, 這裡有非常多的美景和美食,尤其是文物古蹟甚多。
南雄地形來說,南北兩面為群山連綿,中部丘陵沿湞江伸展,形成一狹長盆地,地質學稱之為南雄盆地,屬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
南雄的珠璣古巷,梅關古道當屬南雄旅遊的龍頭景點,而珠璣古巷為國家4A景區,裡面有珠璣街、棋盤街、馬仔街、洙泗巷、黃茅巷、鐵爐巷、臘巷等三街四巷。
珠璣古巷被譽為「廣府文化的發源地」,中國姓氏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中國三大尋根問祖地之一,被人譽為「中華文化驛站,天下廣府根源」。
唐開元四年(716年),張九齡奉詔開鑿大庾嶺路,梅關驛道成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驛道上的一個「商業重鎮」。
歷史上從珠璣巷遷播出去的姓氏至今已達186個,其後裔繁衍達8000多萬人。
在珠璣巷最常見的就是祖譜和祠堂,在一個1.5公裡的古巷裡面只姓氏祠堂就有20多個,各座祠堂環繞於古巷邊上,非常的氣勢宏偉,這也是珠璣巷後裔遠遊和慰藉心靈的目的地。
我們的珠璣古巷之旅,當天中午在祠堂裡面體驗「祠堂用餐」,這是南雄鄉村風俗文化的一種,裡面不單體驗南雄特色的鄉村民俗,也能體會到《回家》的歸屬感。
席間,組織者,給我們特別安排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粵北採茶戲》。
現場還有互動體驗,兒子上臺,與表演者一起,現學現演,親身感受了這種國家級非遺的魅力。
粵北採茶戲源於廣東省北部山區的民間採茶歌舞小戲,是在粵北山歌和民間山調的基礎上,吸收贛南和湖南益州民間藝術精華創造而成的地方民間戲曲,是廣東重要的地方戲曲之一。
粵北採茶戲目前已經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它是粵北客家先民世代相承,且與客家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之一。
粵北採茶戲最早的起源可追溯至唐宋,盛行於明代嘉靖年間以後,因多以旦、生、丑三腳色表演,俗稱「三腳班」又叫「唱花鼓」「唱花燈」;
音樂風格活潑明快,以鑼鼓管弦伴奏,唱腔音樂則主要融匯本地的山歌調民間說唱和風俗音樂,唱腔分為採茶戲、燈調、小調三種;
又因定弦不同而分為北、南兩路,唱腔結構基本是曲牌聯綴,後來又採用板式產業化的方法,產生散板、中板、快板等,該戲流行於廣東省北部的韶關地區和東部的梅縣地區(今梅州市)、惠陽地區。原有南雄燈子、韶南大戲、連陽調子等3種流派,1950年後逐漸交融匯合,1959年統一稱為粵北採茶戲。
粵北採茶戲是它是客家歷史發展的見證,是粵北客家人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智慧與文化的結晶,是聯結民族情感的紐帶,是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更是中國戲曲藝術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獨具特色的藝術品種。
2007年5月,粵北採茶戲被列入韶關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同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好的,今天的旅遊分享,就到這裡,明天見!
Hi我是樂玩君,每天分享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如果你覺得我的旅遊小貼士對你出行決策有幫助,就請關注我的主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