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劉邦分封異姓王后又為何大肆翦除?
2023-03-30 20:05:53 4
楚漢爭霸中,最終劉邦打敗項羽,建立了漢王朝。稱帝之後的劉邦分封功臣,功勞大者封王,小者封候,當時總共封了異姓諸侯王七人,分別是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韓王信、燕王臧荼、趙王張耳、長沙王吳芮、梁王彭越,這七位都是在楚漢戰爭中裡下汗馬功勞之人,尤其是韓信,更是設計十面埋伏逼死項羽。那這些為劉邦出生入死的異姓王下場又都是怎樣的呢?
劉邦啟用呂后提出的計策,先是削弱了異姓王的權利,過了幾年後,匈奴攻打韓王信,劉邦並沒有派兵救援,韓王信苦戰不支,只能歸順匈奴,劉邦見狀只能親自徵伐叛徒,韓王信見劉邦來勢洶洶,肯定不會饒恕自己歸順匈奴,最後只能逃入匈奴屬國。
劉邦有次抓住了韓信犯下的一個小過錯,故意誇大,說他有意謀反,把韓信抓捕帶到了洛陽,並貶為了淮陰侯。後又有韓信的好友謀反,有人傳言說韓信也參與了謀反,呂后就把韓信騙入宮中殺死,夷滅三族。
隨後又有人告發彭越謀反,劉邦呂后先是下令彭越進入長安解釋情況,彭越被騙入長安後也隨即被殺滅族。英布見韓信彭越都被劉邦殺死,內心十分恐慌,他就起兵謀反了,可被劉邦輕鬆的就平定,實力較強的異姓王就只剩下了長沙王吳芮,吳芮見其他人的下場,也不敢亂有動作。只能戰戰兢兢的歸順於劉邦。
異姓諸侯王的封國跨州連郡,佔據了大部分的土地,各個手裡又握有重兵,難免會成為劉邦的心腹大患,劉邦的手腕也確實強硬,除掉這些異姓王的實力,掃清中央集權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