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五大家族 王永慶的經營哲學成效仿對象
2023-03-30 15:36:16 7
前面我們剛剛提到過《》和《澳門三大家族》,既然港澳都有了,怎麼能少得了中國的寶島臺灣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臺灣新五大家族的發家史,臺灣五大家族分別是以王永慶家族、辜振甫家族、蔡萬春家族、徐有庠家族以及吳火獅家族,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臺灣新五大家族:
一、王家
當今新五大家族中,若從財富和影響力而論,當屬以「塑料大王」王永慶為首的王家。王永慶祖籍福建安溪縣,1917年生於臺灣,兒時父親重病,王永慶小學畢業後便到嘉義做了米店學徒,17歲時借錢開了自己的米店,僅一年後又開設了碾米廠,事業從此起步,日後他總結為「一勤天下無難事」。在臺灣當局決定引進聚氯乙烯(PVC)生產線時,因改做木材生意而發家的王永慶,對PVC一點概念也沒有,但他認定這是朝陽產業,迅速籌措50萬美元於1954年創設福聚塑膠股份公司,自任董事長。到上世紀60年代,隨著島內經濟的起飛,臺塑一躍成為臺灣龍頭企業,下遊加工廠超過1500家。王永慶獨創的「以追求成本合理化」為宗旨的經營哲學,也成為企業界爭相仿效的對象。
在接班人選上,王永慶的長子王文洋本來最被看好,但這位已婚大公子在身兼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副教授時,與所帶的一名碩士生發生了戀情,被父親逐出臺塑集團。王文洋出局後,堂兄弟王文淵成了臺塑石化的主導者。王文淵是王永慶的弟弟王永在之子,王永在長期輔佐兄長,特別是在臺塑石化的興建與投產經營中發揮了主要作用。2008年5月,王永慶去世。如今,臺塑主要資源基本上被王文淵接手,而王永慶的女兒中除了王瑞華,也各自擁有不菲的產業,如創辦宏達電子的王雪紅,還有低頭髮財的王貴雲等。
二、辜家
在新五大家族中辜家是唯一「屹立潮頭沒讓位」的政商家族。鹿港辜家祖居福建惠安縣,家中有人曾在湖廣總督林則徐手下做官,後奉調臺灣,自此定居彰化縣鹿港。1866年,辜顯榮出生,從此開啟了鹿港辜家百餘年的傳奇。辜家第二代代表人物,是曾任海基會首任董事長的辜振甫。臺灣光復後,國民黨開始實施土地改革。辜振甫身為臺灣第三大地主辜家首領,返臺響應,將所繼承的共1萬多公頃土地和鹽田交出,由此受到當局歡迎。
上世紀50年代末,臺灣水泥企業異軍突起,富有遠見的辜振甫1960年出任臺灣四大民營企業之首的臺灣水泥股份公司總經理,後任董事長。此後數十年間,該公司一直佔全臺灣水泥總產量的1/3以上,辜家也由此轉型成了臺泥辜家。同時,辜振甫還順應時勢,積極投資金融業,於1971年出任「中國信託投資公司」董事長,此後成為臺灣工商界的領袖人物。在事業傳承方面,由於兒子辜啟允經營才能平平,2001年下半年,辜振甫不得不作出痛苦決定:和信集團執行分產不分家計劃,其中的金融事業由侄子辜濂松父子全權接管。2005年,辜振甫去世,侄子辜濂松成為辜家第三代主導者。據2008年富豪榜,辜濂松財富淨值28億美元,居臺灣第六位。2012年12月,辜濂松在紐約病逝,長子辜仲諒接班,辜家正式結束了亦政亦商的歷史。
三、蔡家
在新五大家族的興衰起伏中,遭遇波折最多的要數蔡家。創始人蔡萬春祖籍福建晉江,1916年生於臺灣苗慄竹南鎮一個佃農家庭,蔡萬春只念了小學,曾帶著弟弟蔡萬霖到臺北做菜販。1937年,蔡萬春辭去化妝品公司臺中分公司經理職位,在臺北開雜貨店出售自製的醬油與米醋,他以此起家開出大萬商場等多家公司。1960年,他在激烈競爭中出任臺北第十信用社理事會主席,開創一元開戶的「幸福存款」儲蓄運動,讓十信一躍成為全臺最大信用合作社。
同年,蔡萬春與人合作成立國泰產物保險公司,兩年後又開設國泰人壽保險公司,弟弟蔡萬霖則成立國泰建設公司,進入房地產領域,蔡家事業越做越大。1979年,蔡萬春因中風患病,國泰集團一分為六:二弟蔡萬霖、三弟蔡萬才、小弟蔡萬德、蔡萬春長子蔡辰男、次子蔡辰洲、其他兒子等各分得一些企業。然而,由於次子蔡辰洲大搞政商勾結,挪用資金造成龐大虧空獲刑,蔡萬春家被迫交出了十信與國泰信託的全部經營權。蔡萬春1991年病故後,二弟蔡萬霖的國泰人壽集團改名為霖園集團,與三弟蔡萬才的富邦集團成了新蔡家的主要力量。
上世紀90年代,臺灣當局陸續放開金融業,蔡萬霖將第一信託投資公司改制為國泰銀行。蔡萬才則先後成立富邦銀行和富邦人壽保險公司,完成了金融業版圖的搭建。蔡萬霖十分低調,為人處事謹慎,臺灣媒體曾多次將其列為島內首富,但他均不承認。2004年他去世後,霖園集團發展趨緩。而三弟蔡萬才的事業,則交由兒子蔡明忠與蔡明興,兄弟倆投資成立的臺灣大哥大公司成為臺灣電信業三雄之一,實際影響力已超越霖園集團。
四、徐家
遠東徐家的創始人徐有庠生於1912年,家中世代務農。中學畢業後,他從棉花雜糧行的驗貨員做起,後在上海創設遠東針織廠公司,事業成功。1949年,徐有庠將紡織廠設備拆遷轉移到臺灣新北市板橋區,此後組建起臺灣第一家從紡紗織布、印染整理到成衣的一體化紡織企業集團,並將業務成功擴展到水泥、百貨、海運、醫院、教育和金融、旅遊等多個領域。1993年,徐有庠選二房長子徐旭東為接班人,大房長子徐旭時一怒之下,將自己持有的遠東企業股權全部出售,從此遠離家族事業。徐有庠2000年病逝,徐旭東不負父命,成立遠通電收公司,很快發展成為臺灣電信業三雄之一。而其也在一場股權爭奪戰中順利取得崇光百貨的經營主導權,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百貨業霸主」。如今,72歲的徐旭東也到了考慮傳承的時候,但一子二女至今一直未參與經營業務。他只能寄望於自己再多幹幾年,給子女們更多準備時間。
五、吳家
吳家創始人吳火獅1919年生於新竹市,小學畢業即因父親病重而輟學,到布匹店當學徒,很快升為分店經理,後開始做兩岸貿易。上世紀50年代,臺灣當局扶植進口替代工業,吳火獅開設染整廠與印染廠,形成化纖紡織品的配套生產;此後又進軍特許經營的保險和煤氣領域,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旗下的新光人壽與國泰人壽並稱為臺灣兩大保險公司。1986年,吳火獅猝逝,長子吳東進接班,卻與弟弟發生矛盾,家族事業一度受到影響。在母親梁桂蘭的調停下,四兄弟各有專屬企業發展,尤其是後成立的新光金控公司與臺新金控公司,讓吳家四兄弟各據金融業一方。但偌大家族企業中,直系與旁系第三代繼承人多達二三十人,他們仍需進行長期的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