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紅裝愛武裝上一句對聯(不愛紅妝愛武裝)
2023-04-14 12:48:49 1
湖湘婦運百年⑰(1957-1977)
策劃:湖南省婦聯宣傳部
製作:今日女報/鳳網融媒體中心 文:唐天喜
一
大事記
第一次設立女民兵國慶閱兵方隊
1977年3月8日,為了宣傳中國婦女在民兵工作中的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了特種郵票《女民兵》。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民兵問題的決定》,要求在全國範圍內把能拿武器的男女公民武裝起來,以民兵組織的形式,實行全民皆兵。
1958年,第一次設立女民兵國慶閱兵方隊。
1977年3月8日,為了宣傳中國婦女在民兵工作中的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了特種郵票《女民兵》,一套3枚,分別描繪了女民兵在打靶場上、打靶騎馬歸來、指揮汽車和民兵的情景。
1961年,毛澤東寫下《七絕·為女民兵題照》: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資料圖)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這是很多中國人都能背誦的一首毛澤東詩詞《為女民兵題照》。
據統計,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參加民兵的人數佔到了全國人口總數的35%。巾幗不讓鬚眉,那個年代的女民兵自然也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就算在當下的中國,依然有很多女民兵奮鬥在各條戰線上。比如,在湘潭,韶山市女子民兵服務隊熱心為遊人講述紅色故事;在常德市武陵區,由退伍女軍人和軍嫂組成的女子民兵志願宣講隊,走村入戶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宣講活動,在抗擊新冠肺炎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華兒女不囿於傳統的「紅裝」打扮,在時代的風口浪尖,愛上了與中華民族自立、騰飛,與復興的中國夢息息相關的「武裝」。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毛澤東的詩句「不愛紅裝愛武裝」其實是有原型人物的,
她就是湖南妹子李原慧。
李原慧青年時代在部隊留影(資料圖)
故事匯
「不愛紅妝愛武裝」!毛澤東詩裡寫的是湘妹子
拉家常傳照片,意外獲得毛澤東贈詩
2019年,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大閱兵的徒步方陣中,有兩支女性方陣,一支是女兵方陣,另一支就是女民兵方陣,她們代表全國5000萬民兵受閱。
而國慶閱兵有女民兵方陣參加,則要追溯到1958年。
1958年8月開始,全國各地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大辦民兵師」,北京首先成立了首都民兵師,又成立了民兵方隊。
1959年,當時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從事機要工作的李原慧在民兵方隊進行了兩個多月的軍事訓練,隨後參加了新中國成立10周年的慶典檢閱。整個方隊3000多人,60人為一排。平時訓練要求嚴格,步伐一致,整齊劃一,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不能有半點的鬆懈。
民兵方隊檢閱後,李原慧全副武裝地照了像,並將照片珍藏在自己的皮包裡,視如珍寶。
1960年,毛澤東到全國各地進行調查研究,李原慧等工作人員隨行。為了解民情,毛澤東有時也派他們到群眾中走訪調查。
一天,李原慧等工作人員向毛澤東匯報了當天的社會調查情況後,在一起聊天、拉家常。這時,李原慧翻開小皮包,將自己在國慶10周年參加民兵方隊的照片拿了出來。周圍的人爭著要看,毛澤東說:「小李啊,什麼照片?讓我看看。」李原慧雙手將照片遞上,毛澤東端詳照片後,右手微微舉著照片說:「好啊!是應該訓練,既能文又能武。」隨即他又說:「小李啊,這張照片送給我作紀念,行嗎?」李原慧看看毛澤東,十分靦腆,笑著點點頭。毛澤東將照片放進了手稿中。
1961年初,毛澤東回到中南海,翻開李原慧的照片,在宣紙上欣然揮筆,寫下了詩詞《為女民兵題照》:「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妝愛武裝。」李原慧當時正在機要秘書處整理資料,毛澤東手託詩詞稿紙,對她說:「小李,拿了你的照片,我也得贈給你一份禮物,這首詩就送給你了,你瞧瞧。」
李原慧激動地說:「主席,真是太感謝您了。」其他工作人員看了毛澤東題的詩後,都為李原慧感到高興。
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將此詩載入當年出版的《毛主席詩詞》。一時間,全國上下,大江南北,男女老少,無不激情洋溢地吟誦、歌唱這首自然流暢,膾炙人口的好詩。
李原慧(右一)年輕時與父母、哥哥合影(供圖/李育芬)
她的工作,
經常與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直接打交道
李原慧是因為什麼樣的機緣,來到毛澤東身邊工作的呢?
1934年,李原慧出生在常德市石門縣白雲鄉樟木峪(現石門縣白雲鎮竹壩橋村)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祖父李德厚曾留學日本,與孫中山、黃興相識,並加入同盟會,回國後在家鄉創辦學校,終身從教。父親李培系與母親申業宏一生從事教育工作,鼓勵子女求學上進。
1951年春,李原慧考入湖南人民革命大學(簡稱「革大」)。在入校考試的語文作文《為什麼要報考革命大學》中,李原慧這樣寫道:「為了學習革命理想,為了為人民服務……」
在革大學習半年後,1951年秋,李原慧等40多名學員被選調到北京機要訓練隊學習培訓。
當時,他們從長沙坐火車到達武漢後,在武漢休整了兩天,統一配發了軍衣、蚊帳、帽子等用品。在北京機要訓練隊訓練學習半年後,李原慧被分到了總參謀部做機要工作。
「當時的機要工作主要是機要文電,周恩來親自抓,他對機要工作小組的批示是:保密。不該知道的事情不要打聽,不該說的話不能說。」李原慧回憶說,「機要工作的紀律是十分嚴肅的,工作期間不能一人外出,必須是3人同行,後來規定兩人同行。」
1956年,李原慧進入中央辦公廳從事機要工作,當時辦公地點設在北京府右街,經常與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黨中央領導人直接打交道。
李原慧在中央辦公廳從事機要工作39年,不圖名利,默默地奉獻,於1990年退休。
退休後,她熱心家鄉發展建設
「我知道毛主席那首詩寫的是她。但她自己從來不講這些。」常德市石門縣白雲鎮竹壩橋村88歲的老人李育芬告訴記者,他比李原慧大一歲,小時候一起長大。「她沒有退休前,工作忙,只回過兩次家。退休後回家的次數多了。」
2019年清明節,退休多年的李原慧再一次回到村裡,返鄉祭祖、探望鄉親,並住了好幾個月。「她很關心群眾的生活和村裡的發展。她說脫貧主要靠發展經濟,要搞好產業。她同時提醒,石門特產橘子的品質要搞好。」李育芬記得,李原慧不僅給貧困戶捐錢,還捐款給村裡修路、修祠堂等基礎設施和文化建築,而「她自己的經濟其實並不寬裕」。
李原慧(左)與村民合影(供圖/李育芬)
三
圖片集
颯爽英姿的女民兵
1965年,農村女民兵在農閒時積極參加軍事訓練。
1973年3月,安化縣平口公社新坪大隊女民兵站崗放哨,保衛鐵路橋。
1973年,枝柳鐵路會戰女生在工棚裡互相學習。
1973年,枝柳鐵路會戰十九連女將合影。
1975年,參加枝柳鐵路會戰的女青年們準備出工。
1975年,參與枝柳鐵路會戰的女青年們正在開山挖嶺。
1975年,枝柳鐵路會戰二十一連女隊員們合影。
參考文獻:
《家庭導報》
《湘潮》
《語文學刊(教育版)》
《文史博覽》
湖南省檔案館 湖南省政協文史學習委員會 《湖南百年圖庫》
未完待續
下期開始,湘妹子將為您帶來1978-1991年精彩篇章,敬請期待。
小編:依依點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