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需要榜樣的力量(從債臺高築到年入十萬)
2023-04-14 11:39:44 1
老伴癱瘓在床;兒子患有精神疾病;大孫女需長期服藥治療……當一系列的磨難和負擔壓向67歲的李炳軍老人時,或許他真的有點撐不下去。
長期高築的債臺彎曲了他的脊梁,令他喪失了生活的勇氣,直到滻灞生態區聯戶幫扶幹部——孫育輝的出現,李炳輝的生活發生了奇蹟般的轉變。精準的幫扶計劃不僅讓他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還幫助他實現人生「逆襲」,成為養殖達人。
滻灞生態區聯戶幹部孫育輝(右)和幫扶戶李炳軍在村委會填寫資料
熬煎
一家六口人 三人患疾病
回想起初次進入幫扶戶李炳軍家時的情景,滻灞生態區聯戶幫扶幹部孫育輝說了一個詞:「熬煎」。
李炳軍家住臨潼區穆寨街辦東嶽村,家裡共有6口人,全家老小都靠他一個人:年邁的老伴因腦梗後遺症在床上癱瘓9年,最終不幸離世;兒子身患癲癇、精神疾病曾看病8年;兒媳婦因為兔唇十分自卑,不願見人;大孫女患有精神分裂症;小孫女還在上學,需要撫養,一家人生活十分艱難。
在孫育輝的幫助下,李炳軍逐漸建立了信心。
家庭的重擔壓得他喘不過氣,李炳軍算了一筆帳:老伴看病住院2個月就花了4萬元;兒子每月藥費就要上千元;大孫女前幾年住院又花了2萬元,現在每天藥不離手。一家人的生活過得緊緊巴巴,還欠了很多外債。
「長期看病,周圍親友的錢已經借了一遍,慢病最拖累人,病不見好啊,況且,家裡收入趕不上支出,前面借款還不上,後面已經借不到錢了!但病還得看啊,當時真困難,前面借得一分利的貸款,還利息的錢都拿不出來……」李炳軍說。
對於李炳軍的情況,村幹部看在眼裡急在心上,「那時每次見到他,人總是愁眉苦臉的,也沒有一點精氣神。」東嶽村兩委幹部李曉妹說,當時村裡人都替李炳軍捏著一把汗:萬一他撐不住,這個家可咋辦?
轉機
扶貧幹部幫他重樹信心養殖讓他找到方向
轉機來自於2017年6月,滻灞聯戶幫扶幹部孫育輝來到了李炳軍家。作為一對一聯戶幫扶幹部,孫育輝開始了周密的調查走訪工作,通過多次入戶走訪,對李炳軍的家庭狀況進行摸底,從田地產出、家庭勞動力、家庭成員健康及務工等方面收集信息,得到了幫扶戶的一手資料。有了一手資料,再結合村委會的相關資料,孫育輝對李炳軍家有了真實而立體的認識,通過對掌握的信息進行梳理,腦海中已經浮現出一份詳細的幫扶計劃。
扶貧先扶志,工作先從思想上開始。據孫育輝介紹,初到李炳軍家時,其老伴剛剛過世,思想比較消極悲觀,對此,孫育輝經常來到李炳軍家與他促膝深談,以各種身邊事例鼓勵李炳軍樹立信心。「不管再難,日子還得他自己過。」在孫育輝的幫助下,李炳軍逐漸建立了信心,事情就好做了。
前期建設養殖飲水衝洗設備時的施工圖。
通過調研, 孫育輝發現李炳軍的家在半山上,周圍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場地又大,發展養殖大有可為。2017年6月,孫育輝和駐村工作隊,先後對臨潼附近的多個養豬市場進行了解,得出了黑豬最受市場歡迎,並且適合李炳軍家的飼養環境。於是,便精心挑選了健壯活躍的黑豬仔,當天就給李炳軍送去了5頭黑豬仔(其中3母2公)。從此開啟了李炳軍的養殖脫貧路。幸福生活是幹出來的,思想上「卸包袱」,李炳軍的幹勁出來了,通過精心飼養,第二年黑豬存欄數就達到了23頭。
李炳軍家100平方米左右的標準化豬舍。
豬養的多了,地方就顯得緊張了,而且破舊的豬圈也不適應現代養殖業的發展。2018年,孫育輝不僅幫李炳軍購買回了飼料機,還多方籌集資金3萬多元,為他家修建了一個100平方米左右的標準化豬舍,並配有養殖飲水衝洗設備1套。
因為李炳軍搞的是特色養殖,所養的黑豬喝山泉水、吃玉米和麥麩,所以肉質非常鮮美。李炳軍說:「別人的飼料豬賣20多元,我的就要賣35元。去年豬肉價格高,黑豬更是供不應求。」
通過兩年發展,2018年李炳軍的家庭純收入就達到了47655元,家庭人均收入也達到了9531元。
感恩
年入10萬元老人說要感謝幫扶幹部
養殖黑豬成功了,但幫扶並沒有就此止步。為了幫李炳軍儘快提高收入,孫育輝又給他帶來了150多隻土雞。經過孫育輝的核算,去年李炳軍家的年收入達到10萬元。
家庭收入提高了,李炳軍家的生活也逐漸步入正軌。今年,他的小孫女也考上了縣城的高中,每年2000元的貧困學生救助金幫家中分擔了部分資金壓力。
經過治療,現在李炳軍的兒子也能外出打工了,「掙多掙少能管住他自己,就不用我操心了。」而大孫女每天吃藥,也保持著良好的狀態。
李炳軍的特色養殖也搞得有聲有色,豬圈裡有黑豬10頭,2頭母豬將下崽,大小山羊10餘只,半散養土雞約150隻。
「以後母豬下崽只需要將豬放在產床上就行了,李叔再也不用守一晚了。」孫育輝時刻操心著李炳軍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今年又為李炳軍添置了兩臺養殖產床設備。
貧困戶李炳軍介紹了自己積極發展生產、努力擺脫貧困的切身經歷。
錢包鼓了,家裡一下子沒了壓力,日子越過越好。經過近3年多共同努力,李炳軍家提前脫貧,孫育輝也被評選為西安市脫貧攻堅「優秀聯戶」幹部。
「真的要感謝他,要不是他,我的日子真就不知道該咋過了。」李炳軍說,「現在,我已經擴建了養豬場所,相信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真的是感謝黨的好政策。」
來源: 滻灞生態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