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姚姚的成長日記(新成長漫筆1145姚鈺婕)
2023-04-13 08:07:44 1
轉眼踏上工作崗位已經快一年了,告別大學仿佛還在昨天,這一年來既充滿著挑戰,又在一次次課堂實踐中收穫滿滿。
2021年9月,我踏入了久違的小學校門,綠蔭環繞的校園,矮矮課桌小小的椅子,充滿童趣的教室布置,一下子把我拉回到我的小學時代。小學時的我很馬虎,成績忽上忽下,直到三年級我遇到了周春花老師。一天中午,我拿著訂正了第三次的作業跑上講臺,只聽到周老師說:「『燦爛』又寫錯了!你很聰明為什麼做事不願意認真仔細一點呢?」我羞愧難當,她的語氣中充滿了可惜,但眼神中又滿是對我的期待。我突然被觸動到了,從來沒有一個老師如此真誠地指出過我的問題,在周老師眼中的光亮中我找到了前行的勇氣。從那以後,我仿佛變了一個人,一改以前的狀態,成績突飛猛進。我越來越喜歡學校、喜歡老師,也是從那時起,我暗自下定決心,長大後也要成為周老師那樣足以影響學生一生的老師。
2021年我從師範畢業,我帶著對周老師的感恩與對教師職業的期待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語文教師。開學的前期準備繁瑣又重要,在辦公室其他班主任的指導下,打電話聯繫家長、收發各種通知、布置教室……一項項任務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開學日如約而至,看著煥然一新的教室,對新學期的期待又多了一分。
大學四年中學了不少教育理論,但是由於突如其來的疫情,原本的課堂教學實踐課程被迫取消,好在進入學校正式工作之前,我積攢了三個月寶貴的實習經驗,但是真正在屬於自己的班級上課還實屬第一次,就這樣我懷著期待又緊張的心情踏入了第一次真正屬於我的課堂。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群可愛的二年級小學生,我想他們一定在心裡偷偷比較著我和他們之前的老師吧。
「上課!同學們好!」「老師好!」
一聲問好正式開啟了我的教學生涯,新學期的第一次課按照計劃順利地完成了,小朋們一下課就熱情地圍在我身邊問東問西:「姚老師,以後就是你來教我們了嗎?」「姚老師,張老師去哪裡了呢?」「姚老師,……」這大概就是獨屬於小學生對老師表達喜愛的方式吧。回到辦公室後,喜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原來為人師是這樣奇妙又美好的感覺啊。
每天奔走在教室和辦公室的兩點一線之間,時間過得飛快。我們學校接受靜安區精準託管,也迎來了我入職以來的最大挑戰,不僅僅是一次面向靜安導師團隊的展示,也是第一次「亮相課」。時間緊任務重,我不敢有絲毫懈怠,研讀課文、查找資料、製作課件等課前準備工作在短短的兩個晚上成型。
第一次試教後,兩位經驗豐富的老師以及同年級組的語文老師花了一整個下午的時間一起磨課。辨析課題中的「葫蘆」與課文中的「葫蘆藤」是整體感知中的難點,單單就這一個問題,指導老師們前前後後推翻修改了三次。第二次試教時,怎麼把二者的區別講清楚還是存在了問題,我們又一起討論提問的方式、學生的預設。在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他們對於語文課堂的嚴謹,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他們對於職初教師的真心付出。
為了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老師們還建議我製作生動的「葫蘆貼圖」,當學習到「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時,我拿起「小葫蘆」,演示出了葫蘆的掉落過程,原本可愛的小葫蘆現在卻變黃、掉落,學生們看到這一動態演示,對於課文的探索欲望更強烈了。
一次次的試教、一次次熟記上課環節,同伴們一次次的鼓勵,「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儘管還有一些地方值得改進,我的第一次「亮相課」也算是圓滿完成。過來人都說「磨一次課比上十節課更有效」,在這個過程中挑戰和收穫並存,整整一周的準備讓我感受到了小學語文的生命力。
從上第一節課到第一次亮相課,短短半學期的時間我得到了數不盡的幫助和指點,這些都是我從教之路上彌足珍貴的,值得我將一點一滴都沉澱在心。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新的一學期已經開始,「雙減」背景下老師迎來了更大的挑戰,作為新生力量的我,沉澱感恩、背上行囊、腳踏實地,拾穗行歌,一定會有屬於自己的一片燦爛星空。
(姚鈺婕,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2021年9月參加工作,奉賢區江山小學語文教師、班主任。教育格言:用心關愛,讓每一個孩子都鼓起勇氣飛行。)
特約編輯:沈琦婷 楊帆
審 稿:賴黎明
連結
新成長漫筆——引領奉賢教育創新發展的思想沙龍
宗旨:
我們堅持立德樹人、全面發展、多元成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推進五育並舉、知行合一、整體育人;我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具有成長潛在性、自我發展性、多元差異性;我們弘揚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力、讓課堂充滿學習活力的課堂文化,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潛力、讓班級洋溢成長氣息的班級文化,激發每一個學生和教師的活力、讓校園成為人文家園的管理文化。
我們探索新成長教育,為每一個學生的新時代新成長創設最適合的品質教育。
要求:
1.主題內容:重點圍繞教育和人文等方面的創新探索、經驗成果和理性思考等,內容務必為原創,文責自負。
2.行文篇幅:不求大而全,歡迎文風隨和、娓娓道來、篇幅凝練的教育和人文類隨筆。最好能選配一些合適的圖片等,可讀性要強,不要寫成學術論文或小結報告。字數控制在2000左右(1500—2500)。
3.徵稿對象:全區在職和退休的奉賢教育人,以及關心支持奉賢教育發展的各界有識之士。
4.刊發渠道:每周雙休日在「奉賢教育官微」刊發,同時在奉賢教育網刊發,並選擇部分在《奉賢教育》、《奉賢教育工作簡報》上刊發,並積極向各級媒體刊物推薦。適時將彙編成書。
5.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請務必在稿件上署上姓名、單位及聯繫方式。
021-37597011
奉賢教育熱線
工作日8:30—11:00和14:00—17:00
021-67137151
招生考試熱線
工作日8:30—11:00和13:00—16:30
400-920-8761
奉賢區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
諮詢熱線
提供24小時諮詢服務
奉賢區教育系統各單位熱線電話
主要服務時間:8:00—20:00
(點擊查看詳細內容)
奉賢教育
http://www.fengxian.gov.cn/jyj
微博ID:上海奉賢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