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味精真的有害嗎,為什麼都說吃味精不好
2023-04-02 06:42:58 2
吃味精真的有害嗎,為什麼都說吃味精不好吃味精真的不好嗎?事實上,沒那麼糟
味精是常用的調味品之一,主要作用是增加食物的風味。1866年德國化學家首次從小麥蛋白質分解產物中提取出味精,命名為「穀氨酸鈉」。1908年,日本化學家池田苗劇從海帶中提取「穀氨酸」,製成了今天的味精,化學名稱為「穀氨酸鈉」。這是什麼穀氨酸?穀氨酸是人體必需的八種胺基酸之一。味精(味精)攝入體內後,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穀氨酸」。是八種胺基酸中唯一能參與代謝的胺基酸,有利於改善大腦功能。所以,味精不是「壞人」,而是人類的「好朋友」。那為什麼現代人這麼不喜歡味精呢?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一般來說,一壺清水的美味需要精心的烹飪過程。從選料到燉煮,一鍋香噴噴的湯就出現了。突然出現了一種看起來像「化工原料」的結晶顆粒。它能輕而易舉地讓一壺清水變得美味可口,讓所有人都覺得——很不可思議。再加上一些健康謠言的誤導,讓大家意識到味精是個「壞蛋」。這種能輕鬆讓水變得美味的「神奇」味精是什麼身份?
味精真的是個好東西。可以刷新菜品,但是有幾個使用規則需要大家注意:
1.做菜前放味精。味精在80-100度溶解度最好。如果溫度高於100度,會使鮮味變淡。溫度超過120度就會產生焦穀氨酸鈉,有毒。所以不能在煎烤的食物中放味精,普通炒菜出鍋前也要放。
2.做沙拉前先稀釋味精。涼菜一般配醋,酸性環境會減緩味精的溶解速度。如果在調味時直接加入味精,味精不容易溶解,仍會保持顆粒狀,影響這道菜的口感。當然,顆粒感不會對身體有害。不過,我們先把味精提前用一點水溶解,然後拌到涼菜裡,自然會解決這個問題。
3.美味的食物沒必要放味精。很多食材都很好吃,比如魚、蝦、海鮮、蛋、肉等。這些食材新鮮度的重要來源是穀氨酸,就像味精一樣。加味精會讓菜太好吃。
4.特殊人群不宜吃味精。哺乳期的母親和12個月以下的兒童不宜食用味精,因為穀氨酸會影響某些礦物質的吸收、利用和代謝,如鈣、鎂、鋅等。除此之外,其他人不會有任何影響。
說到這裡,是時候澄清一下「藏在廚房裡的誤區」了。吃不吃,你應該有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