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唯一娶了公主的狀元,婚後生活一地雞毛,到底是誰錯了?
2023-04-02 05:48:39 1
前言:在古代中國,很多男人的一生中最高的理想有二:一曰金榜題名當狀元,二曰洞房花燭睡公主。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當狀元的中國男人多的是,歷史上從隋朝開始到清朝結束,一共有649個;當駙馬的人也大有人在,共有2673個(中國歷史上有422個皇帝,統計口徑不同可能會有誤差)。
但是,既能當狀元又同時當駙馬的,中國歷史上只有一位,這個「幸運兒」是唐朝的狀元鄭顥。更讓大家驚呆的是,這位狀元的婚後生活並不開心,以致44歲就英年早逝。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狀元鄭顥,被萬壽公主看中了。
河南考生鄭顥,在唐朝會昌二年(公元842 年)考中了壬戌科狀元,按例授了個右拾遺(從8品的小官)。
26歲的狀元,整個中國歷史上都少有
鄭顥老家在河南,在陝西的長安考中狀元當了官,當時的交通情況很不方便,所以直到7年後才請到假,要回河南老家去完婚。
不過就在這個回家前後的短暫時間中,發生了一系列件改變鄭顥一生的事件。
1. 鄭顥家世特別地好,文章寫得好,人品好,宣宗當太子時就對他印象深刻。
鄭顥曾祖父鄭羨當過池州、歙州的刺史;他的祖父鄭絪官至宰相,太子太傅(從一品);他的父親鄭祇德官至正三品。這家世自然沒有話說。
能考中狀元,文章水平也不要說了,自然少有的好。
鄭家是河南望族,世代為官
問題的關鍵還有,這樣的官二代、又不靠老子全憑自己努力的人,工作還非常地努力、做人低調。
據說有一次還是太子的唐宣宗晚上查崗,發現值班的翰林等人員都在值班室睡著了,只有一個小官在油燈下一邊值班一邊苦讀。
唐宣宗李忱,是一個嚴格要求自己的晚唐較有作為的皇帝
這個小官你一猜就明白了,他就是鄭顥,一個狀元從8品的小官,一當就是7年沒有任何的怨言,還是堅持兢兢業業地工作。
2. 玉樹臨風的鄭顥長得非常漂亮,被萬壽公主給看中了。
當了皇帝的唐宣宗也有不少頭疼的事,其中就包括為了他的11個公主們的婚事發愁。有人說皇帝的公主不愁嫁,錯!
宣宗的長公主萬壽公主,人長得極其美麗,性格又極潑辣,到了適婚年齡,可是任憑皇帝老爸給她介紹了10多個大臣的兒子,竟然沒有一個她看中的。
她對宣宗說,如果沒有自己看中的,她就一生不嫁。宣宗太喜愛這個閨女長公主了,只得一邊由著她一邊心中暗暗地為她發愁。
這一天宣宗突然間就想起了,那個雪夜中燈下堅守崗位苦讀的從8品狀元右拾遺,對,這小子有沒有結婚呢?一打聽,鄭顥還沒有結婚。
宣宗立即讓太監宣鄭顥進殿對事,當然是為了讓萬壽公主在後面仔細地瞧瞧如何。
這一看不得了,玉樹臨風的鄭顥,竟然讓萬壽公主羞答答地認同了!
萬壽公主
二、媒人白敏中出場,本來以為牽條紅線是好事,結果為此提心弔膽地過了一輩子!
鄭顥出生於817年已經是33歲的大齡青年了,不過在皇帝宣宗和剛滿16歲的萬壽公主眼裡,這都不是缺點而是優點:男人要比女人成熟一點、有點年齡差才好!
當然,看中了人還不行,還要請一個大媒人,這是當時的社會規則。
1.白居易的弟弟、宰相白敏中被挑中「當了紅娘」,這也讓他徹底地得罪了鄭顥。
白居易是唐代大詩人,你如果不會背白居易的幾道詩,肯定會丟人的!這白居易官其實當的也很厲害的,當到了刑部尚書。
但是弟弟白敏中比白居易強多了,官當到了宰相。
白敏中也是少年進士及第,官場上一路混過來,什麼場面都見過。唐宣宗繼位,白敏中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頭銜成為宰相。唐懿宗繼位後,白敏中從節度使大員回歸朝朝廷,再度為相,他是一生兩次為相的人,這是後話。
白敏中
有人說鄭顥當駙馬是白敏中推薦的,我覺得不太可信,因為白敏中是宰相,他的地位和智慧都不會讓他主動去幹這保媒拉縴的這種媒婆的事的。
鄭顥請假回家,就是去與他早已經訂婚了的青梅竹馬的當地大族盧氏小姐完婚的,白敏中也自然會知道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論你是不是願意,但皇帝讓你給他閨女保媒,你敢不從?
於是一道白敏中的「相旨
」快馬加鞭
地送到了人還沒有到家還在路上的鄭顥面前:火速回京,違者殺頭。
鄭顥悻悻地回了京,這才知道:他被宰相白敏中保媒、
唐宣宗
欽點為駙馬爺,要迎娶國民情人美麗的萬壽公主。
鄭顥心中是萬般地不情願,其實也是有理由的:一是已經有了婚約之女盧氏,是自己心愛的女子;二是大唐的公主們大都名聲不好,不是作風不好就是性子不好,這萬壽公主就是性子不好名聲在外的。
所以啊,洞房花燭娶公主,一定不要娶唐朝的公主。
鄭顥卻不敢與皇帝作對,只好停妻娶妻,最終娶了萬壽公主。唐宣宗自然也不會虧待他:授銀青光祿大夫!
鄭顥還是娶了萬壽公主
鄭顥一躍從一個從8品的小官,成為一個從3品的高官。
但在內心裡,鄭顥卻是相信自己的命運就是被白敏中給改變了的,從此對白敏中恨之入骨。
2.婚後的鄭顥度日如年,心中積鬱。
人的性格一旦養成,要想改變,其實很困難的,就比如萬壽公主。
出嫁前,唐宣宗給自己的這個閨女還專門上了一課。宣宗千叮囑萬叮囑萬壽公主:你出嫁了,一定要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敬奉公婆親愛姑嫂。
可是驕橫慣了的萬壽公主根本沒有把宣宗的話放進心中,依然我行我素,這讓鄭家人怒不敢言,鄭顥也是悲在心中。
有一次鄭顥的弟弟得了重病,都快要死了。可是萬壽公主不管不問,自己大搖大擺地去慈恩寺看戲了。
只能說,萬壽公主被宣宗嬌慣過頭了
唐宣宗得到消息(有規定隨嫁的宮女要定期匯報)後大怒公主是誰,將萬壽公主召進宮中一頓臭罵,並讓她在宮門外罰站半天(詳情見《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十八》)。
3. 鄭顥每天一本彈劾奏章,專門彈劾白敏中,可是白敏中就是屹立不倒。
婚後的鄭顥雖然不敢對公主如何,也不敢對唐宣宗怨恨,但他對自己婚姻的不滿,全發洩在了「媒婆」宰相白敏中身上。
據說鄭顥專門組織了一些人去尋找白敏中的問題,他每天上早朝都要上一本專門的彈劾奏章彈劾白敏中。
嶽父皇帝老兒唐宣宗那是個多麼聰明的人啊,他自然知道其中的問題在哪裡,他知道鄭顥心中的憋屈要疏解釋放,白敏中的宰相也要繼續當,因此,鄭顥的奏章照樣每天接受,白敏中的宰相照樣屹立不倒。
奏摺全部留中
4.白敏中的恐懼,宣宗都知道。
鄭顥雪花般密集的彈劾,讓宰相白敏中都害怕了。
因為鄭顥畢竟是駙馬爺,是皇帝家的人,誰能保證宣宗哪天不會聽信了呢?畢竟白敏中自己也不是聖人,不可能不犯下一件二件的錯誤。
不過唐宣宗早有安排。
大中五年(851年),白敏中被罷相外放。臨行前宣宗皇帝命內監交給白敏中一個檉木小盒子,裡面全是鄭顥彈劾白敏中的奏疏。
白敏中終於明白了皇帝的想法和用心,自己的心也安了下來。
宣宗一直重用白敏中
結束語:狀元與公主的不幸福婚姻,誰的錯?
鄭顥家中搞不定萬壽公主,朝廷上搞不定白敏中和宣宗皇帝,心中自然長期鬱悶難平,疾病暗生。鄭顥和萬壽公主一起生活了11年,年僅44歲的他就英年早逝。
他與萬壽公主生有一個兒子叫鄭韜光,事11帝官至尚書,活到了80歲。
本來在一般人的眼中,狀元配公主的美好姻緣,竟然如此悽涼下場。
到底是誰的錯呢?
在這場婚姻中,最早錯的是宣宗,他不該亂點鴛鴦譜,可是他愛自己的閨女公主是誰,似乎做得也不能算錯。
宰相白敏中?從前到後我覺得他最冤枉,被牽涉進皇帝的家事中,還沒有辦法說清楚自己的冤枉,幸好宣宗皇帝還不是個過河拆橋的糊塗蛋。
鄭顥?在那個時代,一個讀書人對於皇權,能有什麼辦法反抗呢?難道你能叫他打公主一頓出出氣嗎?
那時候沒有離婚這一說。而且,鄭顥死後,宣宗還不準只有27歲的萬壽公主改嫁。
公主呢?其實公主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結婚時,她還是只是個孩子(現在的觀點就是個初中小女生),她也沒有有意地去欺負丈夫家的任何人,只是她不懂得如何處理這些複雜的家庭關係罷了。
小夥伴們對這個中國歷史唯一的狀元娶公主的事,又是如何評價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