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和中國的神秘聯繫,世界的未解之謎
2023-04-01 23:23:08 2
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巴比倫(坐落西亞,今地域屬伊拉克)、古埃及(坐落西亞和北非交界處,今地域屬埃及)、古印度(坐落南亞,地域包含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和我國(坐落東亞)。四大文明古國,實際上對應著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
歷史的主流觀念以為:這四大文明是原生文明,是後來諸多文明的發源地。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四大文明其實也有先後。雖然詳細的發源時間有許多版本,但有一點大家是一致的,便是:古巴比倫文明早於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早於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早於我國的華夏文明。從前史文獻和考古的研討中,也能夠發現這些文明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但許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由於專家們都無法給出科學的解釋,而引起了各式各樣的聯想和假設,顯得越來越奧秘莫測。
埃及金字塔
拿破崙軍隊遠徵埃及時,在羅塞塔城附近發現了一塊用三種文字,聖書體、世俗體和古希臘文)寫成的黑色玄武石碑,被稱為「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聖書體便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學者們通過古希臘文來破解這些象形文字,獲得了巨大的收成。1830年,法國的著名前史學家、語言學家商博良,成功地破解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成為埃及學的創始人,被後人稱為「埃及學之父」。
學者們用破解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和我國的甲骨文做了研討和比較。他們發現,這兩種文字在音、義、形以及組合方法、借用邏輯的類似率接近30%,甚至更多。這些研討好像都在說明我國商朝晚期呈現的甲骨文接受了埃及象形文字的造字邏輯,並且直接選用了部分埃及的詞彙與發音。從書寫方法上看,古埃及的書寫順序有上下書寫,從右向左書寫的的習慣,與我國文字的書寫方法一脈相承。在我國從右向左、從上到下的書寫方法一向持續到上個世紀,今天的香港仍然在運用。古埃及在大約4000年前寫字顏料通常運用黑色,可是作者的姓名用紅色,這也與我國古代書法用黑墨紅章的習慣不謀而合。
有些人或許要問,甲骨文為什麼不直接選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呢?其實,我國甲骨文的形成,還受到許多複雜因素影響。比如,書寫資料的影響。古埃及盛產一種草叫紙莎草,古埃及人把這種草剝開,就能夠形成類似紙張的書寫資料。然後他們在尼羅河邊拔下蘆葦杆,再把蘆葦杆劈開,蘸上草木灰的黑水,就能夠在紙莎草上流暢地畫畫,因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非常具象。而古我國東亞地帶沒有這種草,紙張是在漢代之後才發明的。因而古人的寫字,只能是用石刀或許青銅刀,在硬質的龜甲或許牛肩胛骨上刻寫。由於書寫資料極硬,因而我國古代的象形文字不得不抽象化。
其實西方的文字開始也是開始發源於中東的文明,但已經徹底字母化和音節化了。但偶然也能發現,他們老祖宗的痕跡。例如,我國的「羽」與英文「E」,古埃及表示「羽毛」的象形文字與「羽」字非常形似,但它的讀音為「yi」,英語中的「E」實際上不僅保留了開始的發音,而且保留了該字母開始的象形特點。
埃及和我國,除了在文字方面有著奧秘的聯絡,在其他方面也顯現了一些奧秘的聯絡。但由於缺少科學的根據,更多地,只能說是一種猜想的聯絡,既無法證明也無法否定。在我國,自古流傳下來的,與山君有關的故事和與龍有關的傳說,是不計其數。然而,卻幾乎沒有,有關獅子的故事或許記載。這也就難怪,在我國人的十二生肖中,徹底沒有獅子的存在。但前史又給咱們提出了問題:已然獅子在近千年來都不生活在我國大地上,那為什麼從古至今,無論是官府還是民間,都喜愛用石獅來鎮宅護院,而且節日慶典,都愛舞獅助興,請求好運。什麼不必常見一點的山君呢?已然我國沒有獅子,那拿破崙為什麼要說我國是一頭熟睡的雄獅呢?
宋代石獅
一些學者們揣度,假如我國的華夏文明,受到了古埃及文明的巨大影響,那麼對獅子的喜愛和崇拜,相同也可能來自於外來文明。古埃及人對獅子是極為崇拜的,他們以為獅子是力量的標誌。所以用獅子的雕像來鎮守自己的墳墓,才幹護佑靈魂。埃及金字塔邊上的獅身人面雕像便是最好的證明。最古老最著名的斯芬克斯雕像是埃及吉薩地區的巨大獅身人面臥像。吉薩的獅身人面像是尼羅河河谷中發現的最大的一座,獅身人面像坐落在距哈夫拉金字塔東北372米的一塊凹地的中央。其造型表示以獅子的力量合作人的才智,標誌著古代法老的才智和權利,並永久面向東方太陽升起之處。
獅身人面像
1993年3月22日,埃及研討專家羅伯特.包維爾偶然在查爾斯·皮亞扎·史密斯於1878年出版的書《大金字塔》裡讀到了令人吃驚的片段:「王后墓室裡新發現的空氣通道,在通道裡還發現了其他的東西,即:一個青銅小勾;一塊像雪松的木頭,可能是它的憑據;一塊灰崗巖或綠石頭球……8325穀粒……」有一種解釋是這樣的:穀粒代表穗城,便是我國的廣州。8325顆穀粒,代表埃及大金字塔到廣州的間隔。科學家們曾測出大金字塔和廣州的球面間隔是8200多公裡,但假如開著一部車,從大金字塔出發,一向開到廣州,顯現的路程,則可能剛好是8325公裡。
大金子塔結構
廣州地理位置如同大金字塔坐落尼羅河三角洲的極點相同相同坐落珠江三角洲的極點,其地輿座標和北回歸線的緯度相差不到0.5度。事實上,廣州的地輿座標在大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製作時期和北回歸線徹底重合,這是由於地球自轉軸和公轉面(黃赤交角)的視點一向以4.1萬年為一周期在22.1度和24.5度之間變化。
古埃及文明和我國文明之間終究是什麼關係?歷史的真相終究是什麼?還需要科學家和學者們去一探終究。讓咱們期待,世界上所有的謎題,都能被科學逐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