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磯(南京市棲霞區燕子磯)
2023-04-02 05:27:12 3
南京燕子磯屹立於長江南岸,遠遠望去,宛如臨水飛燕。登上燕子磯頭,舉目遠望,
燕子磯公園 江天一色,風帆片片,風景如畫,是南京瀏覽名勝之一。但在舊社會,那些失學、失業、生活無出路的青年,因感到前途渺茫而產生輕生念頭,常有到這裡投江自殺的,這使當時的燕子磯蒙上了一層可怕的陰影。不知有多少人在它腳下葬身魚腹。
1927年初夏的一天傍晚,陶行知先生要進城辦事。當時公共汽車是沒有的,連馬車都沒有,只有人力車。陶先生來到佘兒崗,恰巧過來一輛空的人力車,陶先生就招呼上了車。
路上,陶先生關心地對車夫說:"你慢慢拉,不要急,辛苦了一天怪累的。"
車夫像有心事似地說:"累倒不累,可就碰到一件怪事。"陶先生問什麼怪事,車夫就講開了--
原來,今天一早,在中正街有一位女學生上了他的車,她說要到燕子磯。到了目的地後,女學生付了一元錢,還把身上剩下的錢都給了車夫,讓他喝茶用。車夫感到有點奇怪,望著女學生的背影說了句:"我在這裡等你!"就把車停在燕子磯的一家茶館門口。可是一直到太陽快落山時,女學生還沒有回來,他到燕子磯頭上找也沒有找到,只好拉著空車回城了。
陶先生聽完後,一直沒有說話,心裡不禁為那個女學生的命運擔憂著。
第二天晚上,從燕子磯小學實習回來的師範生向陶校長報告:燕子磯江邊發現一具女屍,看樣子像個中學生燕子是誰,她父母親在一旁號
勸誡碑啕大哭。原來她是因為個人婚姻問題,一時想不開,竟投江自盡。有個叫玉貞的師範生難過地說,昨天她看見一個穿白衣的年輕女子坐在燕子磯頭,像在沉思,又像在哭泣。一開始她並沒有在意,過了好久,她看見那個女子還坐在那裡,一動不動,似一尊雕像,不由得奇怪起來,她擔心會發生什麼事,便趕緊向磯頭爬去。爬到一半,卻見那女子站了起來,轉過臉看了一下,還沒等玉貞喊出聲來,女子縱身一躍,就不見了蹤影。等玉貞氣喘喘地爬到磯頭,但見濁浪翻滾,毫不留情地吞噬了這位年輕的可憐的女子。
陶先生聽了半響沒出聲。他覺得悲哀,又很惋惜,自言自語地說:"一個年輕人,為什麼不能走別的路?為什麼不想一想活著能多幹些事呢?要讓那些輕生的多想一想,死不得啊!"
陶先生到木工廠要來兩塊木板,揮筆寫了兩段話,然後讓學生送到燕子磯頭。
一塊木牌插在燕子磯休息亭旁邊,上面寫著三個大字:"想一想"燕子是誰,下面還寫著幾行小字:"人生為一大事來,應當做一大事去。你年富力強,有國當救,有民當愛,豈可輕死!"
另一塊木牌插在燕子磯磯頭的險要處,也寫著三個大字:"死不得",下面幾行小字是:"死要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你與其為個人的事投江而死,何不從事鄉村教育,為中國三萬萬四千萬農民努力而死好呢?"
這兩塊木牌引人注目,遊覽的人們見了無不陷入沉思,而對那些想輕生的人,更有振聾發聵的作用。當時南京青年會中學學生尤其貴,一時想不開跑到燕子磯鎮上喝了許多酒,欲登上磯頭跳江自殺。但當他看到陶先生寫的牌子後,酒醒了一半,心想:自己才18歲,還年輕,應當立志報國,不應就此自尋短見,於是大哭了一場,放棄自殺的念頭,回家去了。
原復旦大學教授陳子展先生當時在南京上大學時,因患胃病不堪忍受其苦,爬上燕子磯頭想一死了之。兩塊大木牌上的字猶如母親慈愛的呼喚,如老師深情的教導,使他終於從燕子磯頭下來,勇敢地去走他的人生之路。"想一想"與"死不得"在警示著輕生的人們:要珍惜青春,讓寶貴的生命為正義的事業去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