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心理學從動作看出一個人的心理(有智慧的人在這7件小事上有異於常人的表現)

2023-04-15 20:21:14 3

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2021年的15個「能幫助我們生活地更好」的心理學研究。先來看今日的一些精彩導讀:

努力投入能緩解疲勞躺平可能激發更大焦慮社交能幫助戒油戒糖和健康飲食的人做朋友能讓你也吃的更健康即便是社恐,也能從社交中獲得快樂陌生人對你的興趣,往往比你以為的更高自戀的人更容易晉升不同作息習慣的人,適合投資理財的時間點不同有智慧的人,會在這7件小事上有異於常人的表現…別懷疑,睡覺能激發靈感和「對的人」在一起,會改變你對時間的感覺,你會覺得時間過得「好快」或「好慢」發表情包真的能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就算沒有別人摸你的小腦袋,自己摸也能減壓…

如果想看具體的心理學研究,就往下拉吧!

月食事務所新年以來收到了好多大家的新年願望。為了幫大家實現這些願望,準備了一些超實用的心理研究做成了心願列表送給大家~

你的心願是什麼呢?戳戳下方的小禮物,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那一份吧~

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那種非常非常努力還不知疲憊的人?在越來越多人反內卷的時代,這類人常常被認為是服從內卷規則的「卷王」。

不過,我也發現,身邊超級努力而不會疲倦的朋友,似乎從沒有考慮過「內卷」的問題,ta們真的只是非常純粹地從努力這件事中獲得了極大的樂趣。

近期,一篇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的研究指出,當人們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中付出努力時,不僅不會疲憊,還會越努力越輕鬆。

研究者邀請了大學和高中的在校生,進行了四項實驗。

前兩組實驗中,學生需要在不同難度的數學題中做出選擇,並在獨立完成題目後報告自己的疲勞感和對數學的興趣:第三組實驗則是讓學生在解數學題、玩遊戲,和看視頻之間選擇:而在第四組實驗中,學生需要依次完成五個模塊的數學練習後,報告自己的疲勞感和對數學的興趣

結果顯示,喜歡數學的學生往往願意挑戰難度更大的題目,並且即便是在休閒與數學題之間,也更傾向於做題。同時,ta們在完成任務後所感到的疲勞感顯著低於對數學興趣不大的學生。

該研究所包含的四項小研究的簡要內部數據元分析。截圖自Milyavskaya,M.,GallaB,Inzlicht M.,& Duckworth,A.(2021).More Effort,Less Fatigue:The Role of Interest in Increasing Effort and Reducing Mental Fatigu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有趣的是,在該研究中,那些喜歡數學的被試們不僅做完數學題之後整體疲勞程度低於對數學感興趣的被試,ta們疲勞程度還是隨著完成數學題而降低的。

在興趣面前,腦力勞動的成本顯得不那麼重要。選擇投入更多努力但疲勞感低,這一效應在該研究中的影響雖小,但卻十分穩固。

大家都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種說法耳熟能詳了,但估計很少看見有研究能這麼直觀地量化了興趣的力量。在月小兔剛看到這個研究時,一時間甚至以為人形永動機的秘密被發現了呢(手動狗頭)。

如果你感到自己在生活中付出努力是一件非常疲憊的事,或許也是你的內心在提醒你,該去尋找激發自己熱情的興趣啦!

心之所向,便是努力最幸福的狀態了吧~

社會很卷,做人很累。經常看到有讀者留言,在讀書工作之餘好不容易湊出來了休息時間,卻似乎根本起不到休息的作用。明明大家都喊著要躺平,很多人的狀態實際上卻是「焦慮地躺平著」。那麼,如何改變這樣的狀態呢?研究的建議是:躺平也是需要認真一點的。一份發表於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的文章針對人們對休閒時間的看法及其對ta們的影響進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總共做了4個實驗,由於篇幅有限,此處只以其中的一個實驗為例:研究者將458名被試者分為四組,先請ta們閱讀一篇科普文章。四個組的文章分別關於:休閒時間是浪費的、休閒時間是無用的、休閒時間是有益的、不相干主題(控制組)。在這之後研究人員請被試者們觀看一段休閒視頻,並測量了ta們看視頻時的享受程度。

被灌輸了「休閒時間是種浪費/無用」的被試相對於那些被灌輸「休閒時間有益」的被試,對於休閒時間的享受程度更低。截圖自Tonietto, G. N., Malkoc, S. A., Reczek, R. W., & Norton, M. I. (2021). Viewing leisure as wasteful undermines enjoym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97, 104198.

結果顯示,灌輸「休閒時間有益」的被試,比被灌輸「休閒時間浪費/無用」的被試,更享受觀看休閒視頻的過程。另外,研究人員們還發現,認為休閒時間是一種浪費的人往往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較低,而抑鬱和焦慮水平較高。在一個大家都很努力的社會裡,有些聲音難免會讓我們在躺平的時候「分心」——「現在不努力什麼時候努力?」「把時間都用來放鬆了,你對你的人生負責了嗎?」……結果,明明在躺平,卻又胡思亂想著一切與躺平無關的事。

結合上面那篇研究,送給大家一個新年快樂秘訣:既要專心為所愛之事努力,也要用心認真地躺平!

大家都知道,在生活中幫助別人,會讓彼此的關係更堅固,也能給自己帶來很多快樂。但讓我們想不到的是,幫助別人還會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好處哦!

Jiang和同事們2021年發表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的研究發現,那些擁有好人緣且經常幫助別人的人,患系統性炎症的風險更低。

研究者們分析了4963個實驗者十年間的問卷調查結果和數據,來研究人們給予他人的社會支持、自身的人際關係,和系統性炎症三者之間的關聯。

前兩項變量以問卷形式測量,第三項變量則通過白細胞介素-6(IL-6)作為系統性炎症的標誌物。它在人體內的含量越高,患上其他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就越大。

結果顯示,對於那些為他人給予支持的人來說,人際關係質量越高,體內白細胞介素-6的水平就越低;而對於那些給予他人支持較少的人來說,人際關係的質量和體內白細胞介素-6之間的關係則並不顯著。

社會融合(A)和支持可用性(B)預測了感知到的支持給予在較高和較低水平下的IL-6含量。截圖來自 Jiang, T., Yakin, S., Crocker, J., & Way, B. M. (2021).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giving moder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interleukin-6 leels in blood.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100, 25–28.

研究結果看起來有點複雜,也可以簡單理解為:人緣越好越健康,但要建立在常常幫助他人的前提下。

對於這個結果,研究者們解釋,當人們相信自己能為他人提供幫助的時候,這些相互支持的關係就會特別有成就感,能減輕內心壓力,從而減少系統性炎症的發生。

都知道能夠給周圍人提供幫助是很快樂的事,但沒想到的是它也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切實的改變~

經常幫助支持身邊人的你,新的一年身體一定也會健康的❤️

每到放假,就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慾怎麼辦?!這不,我的一位朋友前天還發微信給我,說放假兩天裡抽的煙比上班一周抽得還要多。兩個人不約而同地為自己今後的身體健康默默擔憂著……在這個時候,救星出現了!Mastrogiovanni等人(2021)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的新研究表示,加強社交可以降低我們對高糖食物和香菸的渴望。研究人員將飼養的小鼠每籠4隻飼養著,通過調整飲食將小鼠的體重控制在相同水平上,總共分成四組——第一組:群居飼養 鼻尖攝入含有尼古丁/蔗糖的膠囊第二組:群居飼養 鼻尖相同的觸碰信號但沒有膠囊第三組:單獨飼養 鼻尖攝入含有尼古丁/蔗糖的膠囊第四組:單獨飼養 鼻尖相同的觸碰信號但沒有膠囊實驗持續16-20天後,實驗者開始4-6天的戒斷實驗,觀察小鼠在不同情況下的反應。

被隔離的小鼠比群居小鼠體重增長更緩慢,活動量更大,更主動更頻繁地通過信號索求尼古丁。截圖來自:Mastrogiovanni, N. A., Wheeler, A. K., & Clemens, K. J. (2021). Social isolation enhances cued-reinstatement of sucrose and nicotine seeking, but this is reversed by a return to social housing. Scientific Reports, 11(1).

結果發現,總體比較,單獨飼養的小鼠比群體飼養的小鼠觀測到的自主活動更多、體重增長更緩慢,血液中的皮質脂酮濃度更高,以及對新刺激的反應更大。並且,被單獨飼養的小鼠比群體飼養的小鼠更加主動地、並且更頻繁地討要尼古丁/蔗糖刺激。研究人員認為,社會孤立會讓小鼠產生壓力,會促使小鼠更頻繁地追求能帶來刺激的膠囊。不過,這些改變會在小鼠重新回歸群居生活後恢復,說明這一切變化是可以逆轉的。研究人員進一步解釋,雖然實驗對象是動物,但結果是可以應用到人類身上的。就像我們和朋友出去喝杯咖啡、聊聊天,類似的社交行為可以分散我們的注意力,不再關注飲食或菸酒的需求,轉而通過社交來放鬆自己,並且還能提升我們的心理健康。如果覺得實在管不住自己的嘴,不如找幾個朋友多多約起來~(當然了,不能是一起高糖高油飲食或者瘋狂抽菸喝酒局啊!)

你上一年的運動計劃實現了嗎?這一年開始雄心壯志繼續定計劃了嗎?

明明有些人已經把健身變成了和呼吸一樣普通的日常,為什麼你還在每次要健身的時候無限地掙扎?

如果你也感覺到自己每次都似乎只有在定計劃的時候充滿幹勁,到了實施時卻異常困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就是一個缺乏動力的人,那這篇研究簡直就是為你打造的——Stults-Kolehmainen 等人(2021)發布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的研究指出,缺乏堅持鍛鍊的動力,很有可能是因為我們錯誤理解了自己的動機模式。

研究團隊一共邀請了127名被試參加了一次長達24個月的研究。在這段時間內,被試們會反覆進行關於運動動力的調查,以衡量ta們在不同時間點的動力。此外,研究人員又用兩個實驗研究了被試們在完成不同任務(做運動或者靜坐)後,運動的欲望和休息的欲望。

通過這些研究,研究團隊得出了兩條重要結論:

1)人們的運動動力是一種短暫且容易浮動的狀態,而不是一種性格特質——也就是說,有健身習慣的人並不見得比沒有健身習慣的人有更強的運動動力,ta們很可能只是更清楚如何將動力化為行動;

2)運動欲望會在我們長時間休息後提升,在我們有了充分運動量後降低——換句話說,運動的欲望和食慾類似,餓了就想吃,靜久了就會想運動。

研究人員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結論:運動和休息的欲望都是會隨時變化的狀態。截圖自 Stults-Kolehmainen, M. A., Blacutt, M., Fogelman, N., Gilson, T. A., Stanforth, P. R., Divin, A. L., ... & Sinha, R. (2021). Measurement of motivation states for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r: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RAVE scal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2.

這兩條結論乍一看似乎像是說了兩句顯而易見的「廢話」,但其實它恰恰指出了很多人之所以很難堅持運動的關鍵——

我們太愛做運動計劃了!但運動這件事,做計劃很可能是無效的——回想你每個雄心壯志定下計劃的時刻,那些時刻其實正是你運動欲望最強的時候(比如說剛上完秤、看到身上的贅肉、喝完一杯奶茶……),而等到要執行的時候,可能早就失去那股衝勁了。

所以要想好好利用起自己的動力,就要抓住運動欲望最強的時刻,立刻馬上去運動。

如果因為現實因素受限制沒法當下就去運動,也可以試試利用起研究的第二條結論,通過靜坐、小憩等讓身體安靜下來的方式,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動力狀態。

畢竟如果運動欲望和食慾類似,不想吃東西的時候用不著逼著自己吃,餓了就想吃了,那同樣的道理,不想運動的時候也不用逼著自己動起來,靜著靜著可能就想動了(狗頭.jpg)。

等著你們反饋這兩個方法是否實用哦~

我的部分朋友,向來是我減肥路上的最大阻礙。每次我想控制飲食,就有人在我身邊點奶茶,啃炸雞。每當我忍不住加入ta們時,ta們都會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我們可沒叫你吃哦,是你自己加入的。」而我,只能怪自己真的不爭氣……最近,一篇發布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的論文針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研究,才發現這樣扛不住誘惑的人真的不止我一個——人們的飲食習慣,真的會受到自己社交圈的影響。實驗在麻省綜合醫院(MGH)進行,研究人員通過MGH員工一年內在餐廳付款的ID來搜集每個人具體食品購買數據,以及購買食品的時間和地點。同時,研究者又通過觀察兩個人購買食物的時間間隔、幾周內兩個人同時吃東西的頻率以及兩個人是否同時去了不同的餐廳,推斷出了參與者的社交網絡。最後,研究人員調查了1000多名員工,向ta們確認了用餐夥伴的人的名字。

當員工選擇健康的食物時,同事也更傾向於選擇健康的食物(green-lablled foods)。截圖自 Levy, Pachucki, M. C., O』Malley, A. J., Porneala, B., Yaqubi, A., & Thorndike, A. N. (2021). Social connections and the healthfulness of food choices in an employee population. Nature Human Behaviour, 5(10), 1349–1357.結果顯示,員工購買更多健康食物時,其同事隨後購買的食品中健康食物的比例也會增加;而如果員工購買更多垃圾食品,其同事隨後購買的食品中垃圾食品的比例也會增加。不過,雖然兩種影響都存在,研究也發現,吃健康餐對於同事的影響力比不健康飲食對同事的影響力更大。(小編:就是說平時受人誘惑而不是帶領大家一起健康飲食,果然是我定力太差嗎……)這個結果對於打算通過健康飲食來維持好身材的朋友們來說或許也算是一個好消息,畢竟,只要找到一起吃健康餐的朋友,說不定就能互相影響互相鼓勵,維持住健康的飲食習慣了呢。

所以還等什麼呢,趕緊多和喜歡吃沙拉的人交個朋友,新的一年一起相互影響、變得更加健康吧!

心願4:想要不孤單

每次一說社恐總讓大家聯想到「討厭社交」「沒朋友」。就好像大家傾向於默認:有這麼一群人是不需要交朋友的,對於ta們來說,社交只會是負擔。可是,最近發表在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上的一篇研究卻反駁了這一觀點。研究指出,即便是確診為社交恐懼症的人群,也能在社交中收穫快樂。Goodman的團隊(2021)做了兩項實驗。實驗一招募了111名參與者,其中45人確診過社交恐懼症。兩周的實驗中,參與者在每天中午12點到下午8點之間會通過手機軟體隨機收到5次問卷連結,每次中間至少間隔30分鐘。問卷中會詢問參與者當下的積極和消極情緒,以及是否身邊有其他人。實驗二在此基礎上,調查了參與者都會和誰待在一起。結果顯示,不論參與者是否患有社交恐懼症,與他人相處都比獨處更能讓參與者產生積極情緒(實驗一)。不過,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參與者與朋友相處的時間相對其他參與者更少(實驗二)。

相比獨處,參與者與他人相處時體驗到更多積極情緒,無論是否患有社交恐懼症(消極情緒則沒有差別)。截圖來自Goodman, F. R., Rum, R., Silva, G., & Kashdan, T. B. (2021). Are people with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happier alone?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84, 102474.

研究人員認為,儘管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害怕來自他人的負面評價和拒絕,ta們依然需要社交,並能從與人連接中獲益。這項研究也說明,人與人的連接是很普遍的基本需求,哪怕是那些看似不願意社交的人也是如此。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希望新的一年裡,大家都有更多的機會和好朋友互相陪伴,覺得自己沒朋友的人也可以在接下來的一年遇到如同天作之合的朋友~到時候記得來和月小兔還願哦!

叔本華有個著名的「豪豬理論」:冬天的豪豬們如果靠得太近,刺會傷害彼此;但分開太遠,又會感到寒冷。「豪豬理論」常常用來描繪人際關係的微妙——只有恰到好處的距離,才能讓我們在不傷害彼此的同時,擁有互相取暖抵禦孤獨的能力。對你來說,人與人之間的理想距離是什麼?最近的一項發表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的研究表明,我們可能低估了人與人之間建立聯結的可能。Kardas等人召集25對(50名)被試,每人隨機匹配一名陌生人聊天,聊天的話題分為兩類:深度談話或者普通寒暄。同時,被試會根據個人感受給這幾項因素打分:對方的感興趣程度、聊天的尷尬程度和雙方的聯結感。一次打分發生在談話前,作為被試的預期;一次發生在談話後,是對實際體驗的評估。雖然研究中大家對於和陌生人的深度交談存在普遍的擔憂——害怕尷尬,或者是覺得對方並不會對自己感興趣,但結果也表明,這些擔心與實際情況並不符合。實際交談後大家發現,和陌生人的深度交談遠沒有人們想像中的尷尬,對方對交談的興趣也比預期更高,並且,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聯結感和幸福感。

人們預期中的尷尬程度和聯結感與實際體驗的對比。截圖自Kardas, M., Kumar, A., & Epley, N. (2021). Overly Shallow? Miscalibrated Expectations Create a Barrier to Deeper Convers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與他人建立聯結,是緩解孤獨的一大解藥,而這種聯結不見得只能發生在親密的人之間。儘管人類各有不同,也無法共通彼此的悲歡,但那顆孤獨渴望聯結的心卻是相通的,這或許也是我們與寓言裡豪豬的不同。這個冬天,嘗試著向一位陌生人打開自己的故事吧~或許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溫暖哦❤️

當我問起身邊人新年最大願望,大家都非常一致地表達了自己樸素的心願:「升職加薪賺大錢!」不過,每年的心願都是如此,卻總也不見真的都能實現(別罵了別罵了)。最近,我在眾多文獻裡發現了這樣一篇研究,或許能為大家的發財夢提供一點點小助力——Nevicka和Sedikides 2021年發表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上的研究發現了一種讓人更容易獲得晉升的特質:自戀!

研究者們開展了三個實驗,去研究自戀和職場晉升的關係。在第一個實驗中,研究者讓員工和上司分別填寫問卷:員工填寫自戀人格量表以測量ta們的自戀程度;上司則為ta們的晉升可能性打分。結果表明,更自戀的員工,在上司眼裡的晉升機會往往也更大。研究者們接著進行了其他實驗來探究其原因。實驗二中,除了自戀程度,研究者還分別測量了員工在職場中的自我推銷程度和權力感。結果發現,二者中只有權力感能夠影響自戀與晉升機會之間的關係。

參與者認為那些權力感更高的員工更有可能被推薦升職。截圖來自Nevicka, B. & Sedikides, C. (2021). Employee narcissism and promotability prospec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89, 847–862.通過實驗二,研究者得出結論:之所以自戀的員工晉升機會更大,很可能是因為ta們的權力感,即認為自己在公司裡擁有更多權力,比如,在工作中更堅定,較少做出讓步。這些表現恰好符合更高職位的領導者特質。因此,上司在決定升職人選的時候就會更多地考慮ta們。

實驗三進一步發現,權力感很可能是使人獲得晉升的重要因素:在同樣自戀的員工當中,上司往往更願意選擇那些權力感較高的員工,並給予ta們升職的機會。

咱就是說,雖然自戀作為一種人格特質可能有諸多缺點,但在「權力感」這件事上,確實有很多大家值得學習的地方——堅信自己的能力,堅定自己的觀點,在職場中硬氣起來,才是搞錢的最佳姿態!

誰不希望自己買的股票基金一路上漲。可什麼時候進行投資對於不少人來說卻是個難題,如何在投資的第一步就能保證自己沒有做錯選擇呢?Guarana等人(2022)在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上發表的一篇新研究給出了一點小提示:不同作息的人,各有適合自己的做出投資決定的最佳時機。研究人員從網上的投資者那裡收集包括投資偏好以及一天時型(指一天內會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並將被試隨機分成早起組(早上7-9點)和晚睡組(晚上10-12點)。接著,研究人員為參與者準備了一個完全沒有價值的投資機會,問參與者如果ta們有1000美元會如何進行投資。如果在這個項目上投資金額越大,則代表投資者的決策越不明智。相似的實驗在不同的參與者和不同的時間點實驗了三次。

晚睡的人在早上的決定質量很低,而早起的人在晚上做決定的質量更低。截圖來自:Guarana, C. L., Stevenson, R. M., Jeffrey Gish, J., Ryu, J. W., & Crawley, R. (2022). Owls, larks, or investment sharks? The role of circadian process in early-stage investment decis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37(1), 106165.結果顯示,在早上,「夜貓子」們比「早鳥」們更容易作出糟糕的投資決策,而到了晚上,「早鳥」們則比「夜貓子」們更容易作出糟糕的投資決策。同時,「夜貓子」們在晚上會做出更明智的投資選擇;而「早鳥」們在早上會做出更明智的投資選擇。對於這個結果,研究人員解釋道,我們的認知能力會在一天的不同時間中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往往與我們的作息習慣有關。「夜貓子」們往往在晚上擁有更可靠的認知能力,而「早鳥」們認知能力的巔峰則在早上。我們是否能作出明智的投資決定,也受到認知能力的影響。

要是想在新一年賺大錢,記得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時機哦~

聰明的小腦瓜誰不想要?相信大部分人都做過各種類型的智商測試。不過,根據傳統的智商理論,人的智力似乎是一種相對穩定的特質,這對於當時智商測試得分並不算高的我屬實是個打擊。不過,近期一篇研究安慰了我:即便沒有聰明的小腦瓜,也可以擁有智慧的小腦瓜。來自UCSD的研究團隊在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上發表了簡化版的智慧測試題,只要7道問題就能測量一個人的智慧水平。研究人員招募了2093名參與者,年齡分布在20歲到82歲之間。被試被要求完成一份有28題的智慧測量表(SD-WISE-28)及一系列相關的個人特質問題。研究者通過收集到的數據檢驗了SD-WISE-28中每項問題的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再從中篩選了7道顯著有效的題目。簡化後的量表成功通過了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檢驗。

7道題目組成的SD-WISE7。截圖來自:Thomas, M. L., Palmer, B. W., Lee, E. E., Liu, J., Daly, R., Tu, X. M., & Jeste, D. V. (2021). Abbreviated San Diego Wisdom Scale (SD-WISE-7) and Jeste-Thomas Wisdom Index (JTWI).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1–10.

最終形成的SD-WISE-7量表題目包括:

1.我在壓力下可以保持冷靜2.我避免自省(R)3.我很願意接受不同的意見4.在面臨重大決定時,我會儘可能地拖延(R)5.當別人詢問我的意見時,我經常不知道該跟ta們說什麼(R)6.我的精神信仰可以給我帶來內在力量7.當了解到別人需要我的幫助時,我會儘量避免這些場景(R)*標記R代表是問題與想要測驗的概念是相悖的。在反向題中選擇同意,那麼計分也需要反向,比如第二題中如果你越同意「我會避免自省」,得分就越少。這份簡化版的量表不僅能夠專業地測量一個人的智慧水平,也很清晰地體現了組成智慧的7種能力:自我反省、親社會行為(比如同情,熱情,和利他主義)、情緒管理、多元觀點的接受程度、決斷力、社交性建議(能夠給予他人理性並有幫助的建議)以及精神性(spirituality)。此外,研究人員也強調,這些象徵著智慧的能力並非天生的,它會隨著我們的成長而發生改變。所以,想要擁有智慧的小腦瓜的人,新的一年的努力方向已經有啦!把這7項重要的能力貼在顯眼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吧~

大家有過靈感枯竭的時候嗎?面對問題怎麼也想不出解決辦法,或者無論如何也構思不出好的創意……如果你也經歷過這樣的時刻,快來看看這項可以幫你及時激發創造力的研究——由Lacaux等人(2021)在Science Advances上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與其苦思冥想,不如偷偷打個一分鐘的盹兒~研究人員召集了103名志願者,給予ta們一連串8位數的數學題,並告訴ta們有兩種不同的變化規則可以推導出最後一位數。但參與者不知道的是,還有一個隱藏的潛在規則可以更快地解答這個問題。經過第一輪的作答後,16位參與者因為成功解決而出局(小編:天才不需要這個研究),剩下的參與者則採取了傳說發明家愛迪生也在用的,可以捕捉靈光一閃(eureka)的方法。參與者們先是在右手捏著一個物件,平躺著閉眼休息,等到物體掉到地上的時候,大聲說出直到剛才為止腦海閃現過的想法,最後完成第二輪的作答。

N1睡眠組在休息後獲得的靈感概率最高,並且解題所用時間也會縮短。截圖來自:Lacaux, C., Andrillon, T., Bastoul, C., Idir, Y., Fonteix-Galet, A., Arnulf, I., & Oudiette, D. (2021). Sleep onset is a creative sweet spot. Science Advances, 7(50).

根據參與者的睡眠程度,結果被分為三組——

清醒組:全程清醒N1組:大部分時間清醒,但有1分鐘的N1睡眠(淺度睡眠的第一階段)N2組:1分鐘左右的N1睡眠,以及平均4分鐘以上的深度睡眠三組中,N1組獲得解題靈感的概率是N2組的5.8倍,清醒組的2.7倍。也就是說,只需不到1分鐘的淺度睡眠,就能大幅提升獲得靈感的概率。不過,這個效果會在進入深度睡眠後,隨著靈感一併逐漸消失。研究人員解釋道,N1睡眠的狀態能夠激發我們的創造力。此時,大腦會經歷不受自主控制、產生似夢非夢般的感知體驗。我們的大腦在屏蔽周遭的環境幹擾的同時也能夠保持邏輯認知能力,所以可以專注於在思想中漫遊,並在靈感閃過時敏銳地抓住它。至於愛迪生的那個方法,研究人員認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用的,並且手握的物體最好是能讓人清醒過來的發聲物體(比如塑料瓶),確保我們能在進入深度睡眠之前抓住閃過的靈感,並及時醒來記錄。……嗯?我剛才是睡著了嗎?但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好點子哦

大家和喜歡的人待在一起的時候是感覺時間變慢了呢?還是覺得時光飛速流逝?我身邊有朋友覺得浪漫能夠凍結時間,讓瞬間成為永恆;也有朋友感到「愉快的時光都是短暫的」,和喜歡的人在一起時間總是飛逝。一份發表於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研究還真就研究了這個奇妙的話題。Arantes等人(2021) 設置了閃電約會 (speed-dating) 的場景,並請參與者在約會前後都對約會對象的吸引力進行打分,同時在約會結束後,請參與者估計約會持續的時長。結果呈現出了神奇的性別差異:女性傾向於在遇到很有吸引力的對象時,感覺時間變得漫長了;而男性遇到有吸引力的對象時,則會覺得時間變得比實際更快了。

和對自己有強吸引力的異性約會時,女性傾向於高估約會的時長,男性傾向於低估約會的時長。截圖自Arantes, J., Pinho, M., Wearden, J., & Albuquerque, P. B. (2021). 「Time Slows Down Whenever You Are Around」 for Women but Not for Me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2, 951.研究人員對這種奇妙的差異給出了一個可能的解釋:女性在擇偶過程中往往更注重情感連接以及對方的社會資源等等,因此她們會更加在意自己在約會時的言行有沒有給對方留下好印象。這個過程會調動她們大腦中認知資源、記憶力和注意力的分配,從而影響她們對時間的感知,讓她們產生時間過得很慢的錯覺。對男性來說,他們在擇偶過程中更加在意的是對方的外貌和形體吸引力,而遇到吸引自己的對象時就會產生興奮感和約會動力。這種強烈的興奮感和動力則會讓他們感覺到時間仿佛加速了。不過,這個解釋也只是研究人員的猜測,不知道大家覺得這個解讀符不符合自己對於生活的觀察呢?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困擾——好不容易加上了心動對象,卻不知道聊天怎麼聊才能讓對方產生好感。有時候一段措辭甚至要和朋友一起反覆設計,生怕自己嘴笨把心動對象聊跑了。但事實上,想要通過聊天接近對方,只要在emoji上多下點功夫就可以!最近,渥太華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團隊發現,網絡交流中發送積極的emoji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個溫暖的人,從而拉近雙方的距離。研究邀請了渥太華大學的學生,ta們需要在實驗中閱讀108條帶有或不帶有emoji表情的簡訊文本(sentence-emoji pairings)。這些emoji表情一部分是和文本相符的,有些則是不符的(例如:我剛經歷了一次美妙的約會)。實驗會記錄被試的眼球運動,並讓ta們對發送者的情緒狀態以及溫暖程度進行評級。

積極的文本搭配積極的表情,最能讓被試覺得發出者是個溫暖的人。截圖自Boutet, LeBlanc, M., Chamberland, J. A., & Collin, C. A. (2021). Emojis influenc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social attribution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19, 106722

結果顯示,被試在帶有表情的文本上目光停留更短,也就是說emoji能幫助減少人們信息加工的過程,讓聊天變得更輕鬆容易。其次,emoji可以激活與面部表情類似的神經機制。簡單來說,人們想要表達的心情通過emoji會被放大,使對方能夠像面對面那樣,更直觀地感受到我們的情緒。另一項有趣的發現是,不管文本的含義是積極、消極,還是中立,只要加上積極的emoji,都會讓對方感覺到超出文本含義許多的溫暖。

唯一讓人遺憾的是,研究只探索了emoji,這些結論放在表情包上不知道是否適用。(小編:據江湖傳說,用同款表情包鬥圖也是可以幫助拉近彼此距離的呢!)畢竟誰會想要拒絕一個溫暖又擁有海量寶藏表情包的人呢~

過去的一年你對自己怎麼樣?是經常忍不住批評自己呢,還是有在好好照顧自己?對於很多小夥伴來說,愛自己或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這裡有個可以養成的小習慣,或許能幫助我們在新的一年更愛自己一些——最近發表在Comprehensive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的研究發現:感覺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時,可以摸摸自己。為了模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壓力場景,Dreisoerner等人(2021)讓參與者們進行一個關於理想工作的面試,面試開始前有5分鐘準備時間。準備時間結束後,參與者們被分成了三組:擁抱組(被一個研究者擁抱20秒),撫摸組(舒緩地撫摸自己20秒),和對照組(疊紙飛機)。其中,撫摸組的參與者們可以選擇任何讓自己舒服的姿勢,比如將手放在心臟或腹部,或撫摸上臂和臉頰。為了測量參與者的壓力,研究者在實驗中和結束之後記錄了ta們的主觀的情緒壓力,並通過唾液中的皮質醇含量和心率來測量參與者們的生理壓力。結果發現,雖然不同組的參與者們的主觀壓力感受並沒有明顯差異,不過擁抱組和撫摸組的參與者們的生理壓力水平都比對照組更低(更少的皮質醇分泌)。並且,試驗結束後,撫摸組的參與者的皮質醇分泌也比對照組更快地恢復到了正常水平。

面對壓力時,自我撫摸和被擁抱的實驗組皮質醇分泌比對照組更少(心率無明顯差異)。截圖來自,Dreisoerner, A., Junker, N. M., Schlotz, W., Heimrich, J., Bloemeke, S., Ditzen, B., & van Dick, R. (2021). Self-soothing touch and being hugged reduce cortisol responses to str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n stress, physical touch, and social identity. Comprehensive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8, 100091.

對此,研究者解釋道,自我撫摸和來自他人的擁抱一樣,都可以用觸覺刺激C-纖維受體,進而刺激迷走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活動,來調節我們的壓力反應。同時,自我撫摸會喚醒我們對於自己的疼惜與善意,讓我們的關注從壓力滿滿的外界回到自己身上,從而帶給自己一種溫暖的安全感。新的一年裡難免會有困難和挑戰,也可能遇到挫折和低谷。到時候,請記得摸摸自己的腦袋,告訴自己:「我在。」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