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邊看遊輪的感悟(微閱讀行走)
2023-04-12 00:53:36 4
該文章首發於上海圖書館。
陸家嘴系列開篇,我們通過影像記錄者陸傑先生與地方志辦公室沈思睿先生的對話,對陸家嘴這個地區有了一個初步印象。
浦西與浦東中間是我們的黃浦江,它日夜地奔流著,它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
本期《微閱讀·行走》希望通過兩位嘉賓對談的記憶碎片描述來呈現具有上海年代特色的渡輪對於每位城市中人的細微影響。
本期嘉賓周力老師說「渡輪上的人體現了生活的煙火氣。」這些人造就了城市的輝煌,同時,黃浦江的浪奔浪流也帶領著這些人激蕩出那扣人心弦的時代。
嘉賓何菲女士與嘉賓周力先生
從「義渡」到輪渡
早在元、明時期,上海地區已出現渡運。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夕,上海的渡運網絡基本形成。
黃浦江自閔行以下已有越江渡口20多個,張家塘渡、龍華渡、草庵渡、周家渡、高倉渡、南倉渡、北倉渡、永濟渡、張家浜渡、老白渡、陸家渡、楊家渡、關橋渡、宋家港渡、白渡、蘆子渡、桃樹渡、下海渡、洋涇渡、楊樹渡、東溝渡、南路渡等。
1889年 從浦東望浦西的外灘
清代滬上著名上海史學者秦榮光在 《上海縣竹枝詞》中曾這樣寫道 :「浦闊無梁阻旅行, 沿灘渡口有船橫 。民捐官設都稱義, 普濟東西往返程 。」這裡提到的「義渡」是黃浦江上曾經長期存在的一種渡河方式,大約起源於明朝,多為民間團體自發集資、報送官府批准設立渡口。
過江者須支付適量的渡資,不足的部分則由官衙和慈善機構補貼。事實上陸家嘴曾經的一條馬路「爛泥渡路」就是由「賴義渡路」演化而來。至清末年間,所有渡口的渡船,均為木質小船,主要是划子、舢舨,大的載客三五十人。
充作渡船的木划子
黃浦江上渡過講客的木船
停在浦東陸家嘴正在接客的小舢板
1910年(清宣統二年),士紳謝源深(現今浦東新區源深路就是為紀念他而命名)主持的浦東塘工善後局率先開辦了機動船渡江業務。1927年上海特別市成立,浦東塘工善後局所辦的輪渡轉由市政當局接辦,隸屬於上海特別市公用局。
1935年,上海特別市輪渡的資本已達70萬元,擁有長渡、對江渡輪12艘,客位5026個,鋼質浮碼頭9座,木質碼頭3座,航線6條,全年乘客人數12989673人次,全年裝運貨物475347件。
1937年,上海市屬輪渡成為上海渡運業中的主要力量,並形成以市屬輪渡為主,商辦民渡、濟渡為輔的渡運體系。
20世紀30年代市輪渡所屬對江輪渡線一覽表
浦東江邊簡易濟船碼頭(民國時期)
從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間,市輪渡事業獲得了長足的進步。航線得以基本涵蓋黃浦江市區段各渡口;渡輪數量和噸位得以基本滿足每天的過江客流;碼頭、渡輪等設施,一改舊貌;新建的長距離航渡輪船可達到八百餘人的載客量——這已接近40年後的輪渡建造水平了。
為了增加積累,輪渡管理部門還利用自身優勢,開發了吸引時尚人士的「水上飯店」、「高橋海濱浴場」、「夏令乘涼夜航班」。因為渡輪造得漂亮,甚至還有富家子弟租來舉辦水上婚禮。
此後,「市輪渡」逐漸融入了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市輪渡」這一名稱,至今仍為大家所津津樂道。
塘橋渡輪浮碼頭全景(民國時期)
塘董線乘客下渡輪照片(民國時期)
抗戰勝利後的塘橋浮碼頭
1947年4月的《公用月刊》
市輪渡公司舉行創立會並派定官股董監事
1940年代的紙質渡輪票
新中國成立後,市輪渡管理機構盡了很大的努力來改善市輪渡的社會形象。曾幾何時,上海被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而開展了大規模建設,而市輪渡在此過程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遠遠超出了今人的想像範圍。
1949年即將解放的東門路輪渡站進出口處
改革開放後,市輪渡已發展到東起吳淞口,西至米市渡沿江80餘公裡的黃浦江區域內設有對江客渡航線22條,汽車渡航線5條,交通艇航線6條。
可以說,輪渡是上海航運和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歷程也是城市變化的一個縮影,同時還見證了浦東的開放和發展。
1970、1980年代輪渡剖面圖
輪渡外部照片
迷霧導航系統(渡輪駕駛員的「千裡眼」)
這次拍攝,嘉賓周力老師由浦西的復興東路坐輪渡來到陸家嘴。大家都知道,陸家嘴的地理位置很好,水陸交通便利,是浦東連接浦西的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當年,就是從這裡,周力老師踏上了浦東的土地,看到了同學家的新房;也是從這裡,年輕的他,開始了東方路2000號東方電視臺激情昂揚的記者生涯。這些成了他個人的經歷,同時也勾起了另一位嘉賓何菲女士的回憶。
何女士有家人曾居住在陸家嘴地區,每年過年的時候,舉家乘坐渡輪前往浦東姑姑家裡串門。年幼的她經常被父母寵愛的「放置」在船頭,看著隨著渡輪變幻的風景,小孩子們總是興高採烈的。
兩位嘉賓的「乘擺渡船」記憶,不僅是屬於他們的記憶,記憶中的聲聲汽笛聲夾雜著人間百味,也迎合著黃浦江的潮起潮落。
拍攝當天清晨 從浦西望浦東
老式渡輪塑料籌碼
時至今日,渡江的方式有了更多的選擇,渡江的時間也變得越來越短。黃浦江早已不再是地理上的阻隔,它成了滋養城市的流淌。人們藉由水岸宜居置業;人們藉由浦江水感慨時代與歲月;人們藉由渡輪在匆忙間駐足停歇。
這個城市變化太日新月異了,但請不要忘記,有機會來渡輪口看看。這裡會有匆匆的行人,有的是一個人,有的是騎著助動車,有的是帶著孩子。他們就是流動的城市,黃浦江的水如何奔流,這裡的人們也會如何生機勃勃地創造自己的生活。
行走推薦書目
長按識別二維碼 查看館藏信息
《鏡頭下的國家地理:黃浦江》
長按識別二維碼 查看館藏信息
《百年輪渡》
長按識別二維碼 在線閱讀全書
《行走中的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