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勞模精神強化 勞動精神(大力弘揚勞模精神)
2023-04-12 05:53:53
弘揚勞模精神強化 勞動精神?2022年4月27日,「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在致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賀信中強調:「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適應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要,勤學苦練、深入鑽研,勇於創新、敢為人先,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水平,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弘揚勞模精神強化 勞動精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弘揚勞模精神強化 勞動精神
2022年4月27日,「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在致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賀信中強調:「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適應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要,勤學苦練、深入鑽研,勇於創新、敢為人先,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水平,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
「人生在勤,勤則不匱。」在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的歷程中,培育形成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指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榜樣蘊藏無窮力量,精神激發奮鬥意志。新徵程上,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對激勵和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加奮發有為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是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基本觀點,是對人類文明進步規律的重要詮釋,也是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血脈的精神基因。中華文明歷經滄桑而生生不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華民族始終崇尚勞動、熱愛勞動。革命、建設、改革的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每一步都浸透著億萬勞動群眾的辛勤汗水和默默奉獻。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邊區工人一面旗幟」趙佔魁、「兵工事業開拓者」吳運鐸,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鐵人」王進喜、「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蔣築英、「寧肯一人髒、換來萬人淨」的時傳祥,再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藍領專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竇鐵成、「新時期鐵人」王啟民……一個個平凡卻閃光的名字,一個個埋頭苦幹、忘我奉獻的勞動者,一磚一瓦建設起社會主義雄偉大廈。
特別禮讚勞動創造,指出「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多次褒獎勞動模範和大國工匠,稱讚「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大國工匠是職工隊伍中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全社會要崇尚勞動、見賢思齊」,「培養造就更多勞動模範、大國工匠」。在新時代的火熱實踐中,「橋吊狀元」竺士傑、「金牌焊工」高鳳林、「禁區勇士」胡洪煒、「當代愚公」黃大發、「深海鉗工第一人」管延安、「大眼睛天使」陳貞、「貧困群眾的親閨女」劉雙燕、「九天攬星人」孫澤洲等一大批先進模範人物,為祖國作奉獻、與新時代齊奮進,激勵著廣大人民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譜寫了「中國夢·勞動美」的新篇章。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黨和國家始終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方針,始終高度重視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先後召開16次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表彰人數超過3萬人次。這是對廣大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辛勤勞動的褒獎,體現的是黨和人民對勞動的崇尚、對勞動者的敬重,為的是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裡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根本上要靠全體人民的勞動、創造、奉獻。新徵程上,必須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進一步激發見賢思齊的正能量,煥發勞動奮進的精氣神。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在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店」的北京市百貨大樓前,一座半身銅像靜靜佇立。銅像塑造的是一位普通售貨員——張秉貴。1955年,36歲的張秉貴來到這裡。為了更好服務顧客,他苦練售貨技術和心算,練就了令人稱奇的「一抓準」和「一口清」技藝,不管顧客要幾斤幾兩商品,他一把就能抓準分量,在商品稱好、包好的同時,價錢也就心算出來了,分毫不差。30多年裡,他接待顧客近400萬人次,沒跟人紅過一次臉、吵過一次嘴,被稱讚為「燕京第九景」。
「幹就幹一流,爭就爭第一」,是許振超的座右銘。1984年,許振超成為青島港貨櫃公司第一批橋吊司機。靠著對崗位的熱愛和刻苦鑽研,他練就了「一鉤準」、「一鉤淨」、「無聲響操作」等絕活,帶領團隊先後多次刷新貨櫃裝卸世界紀錄,創造了享譽全球的「振超效率」。鐵路工人巨曉林只有高中學歷,卻憑藉數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和努力,記下近300萬字施工筆記,研發和革新工藝工法百餘項,從一名連圖紙都看不懂的農民工成長為中國頂尖高鐵施工建設專家,他編撰的《接觸網施工經驗和方法》成為鐵路施工一線「寶典」。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無論從事什麼勞動,都要幹一行、愛一行,這是幹好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一個人起碼的職業操守,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幹一行,還要鑽一行、精一行。在工廠車間,就要弘揚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個零部件,生產優質的產品。在田間地頭,就要精心耕作,努力贏得豐收。在商場店鋪,就要笑迎天下客,童叟無欺,提供優質的服務。把「敬業」上升為「精業」,努力練就過硬本領、努力成為行家裡手,就能更好適應事業發展需要。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永葆奮鬥激情、勇於開拓創新。1948年,遼寧鞍山解放,歷經戰火摧殘幾近廢墟的鞍鋼回到人民手中。有日本專家斷言,這裡「只能用來種高粱」。50歲的老工人孟泰帶領工友們艱苦奮鬥,刨冰雪,扒鐵堆,小到一個螺絲釘,大到幾十公斤重的管件,短短幾個月內便挖出和修復上萬個零備件,建立起聞名全國的「孟泰倉庫」,有力保障了鞍鋼高爐恢復生產。孟泰的創新精神同樣令人稱道。他組織全廠聯合攻關,自製成功大型軋輥,填補了我國冶金史上的空白;他牽頭的多項技術革新和發明,為國家節約了大量能源資源。
航空發動機被喻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葉片是影響發動機安全性能的關鍵承載部件。洪家光的工作就是為發動機葉片製作所需的磨削工具。奮鬥不息、創新不止,是洪家光的人生註腳。為了能夠掌握更精深的技術,在別人一年能完成4000個工時就不易的情況下,技校畢業的洪家光一年完成了7000多個工時。從普通技工成長為中航工業首席高級技師,他始終堅持帶領團隊在生產一線攻堅克難,先後完成200多項技術革新,解決340多個技術難題,研發出成熟的航空發動機葉片滾輪精密磨削技術,為我國航空發動機自主研發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越是偉大的事業,越充滿艱難險阻,越需要艱苦奮鬥,越需要開拓創新。廣大勞動者要永葆奮鬥本色,把握時代潮流,擼起袖子加油幹;要密切關注行業、產業前沿知識和技術進展,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展示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努力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自覺把人生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1958年,鄧稼先在接受研製原子彈歷史重任的那天晚上,對妻子說:「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成了這件事,我的一生都會過得很有意義,就算死了也值得。」誰也不曾想到,他一走便是杳無音訊的28年。茫茫大漠荒灘中,他苦幹驚天動地事,卻甘做隱姓埋名人。直到1986年6月24日,一篇題為《名字鮮為人知,功績舉世矚目:「兩彈元勳」鄧稼先》的長篇報導刊發,他的身份才得以公之於眾。而這時,他已為中國核武器事業耗盡畢生心血。一個多月後,鄧稼先在北京逝世,臨終時念茲在茲的仍是「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紮根荒漠的,還有「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她是風華正茂的北大高材生,卻告別戀人和優渥的生活,用大半生年華守護荒野大漠的700多座洞窟。她一向簡樸、淡泊名利,這些年所獲獎章、獎狀、獎金,悉數交回單位。「這不是我個人的榮譽,而是歸於敦煌研究院幾代人。」退休多年來,她每年仍有大半時間在敦煌,潛心研究石窟。她說:「國家把你培養出來,你怎麼報國?就是要去做實際的工作。儘管我老了,但能為敦煌做些事,還是要做的。」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把得失名利看淡一些,方能不忘初心、不移其志,心無旁騖努力工作;為黨和人民事業甘於奉獻,才能知重負重、勇毅篤行,以「小我」成就「大我」。廣大勞動者要以民族復興為己任,自覺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業之中,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意義的人生。
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強調:「只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奮鬥精神,腳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偉大徵程,為廣大勞動群眾提供了寶貴機遇和廣闊舞臺。一切勞動者,只要有志氣有闖勁,肯學肯幹肯鑽研,就能立足崗位成長成才,在勞動中體現價值、展現風採、感受快樂。
這是一個呼喚勞動創造、鼓勵拼搏進取的時代,也是一個有機會幹事創業更能幹成事業的時代。讓我們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用勞動託舉復興夢想,靠雙手開創更好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