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科學中心十年深耕科普培育創新文化
2023-03-31 16:19:33 8
9月15日,首屆廣東科普嘉年華在廣東科學中心啟動,上萬群眾免費參與這一科普盛宴。圖為活動當天,廣東科學中心為慶祝10周年自主研發的「科普列車」在館內巡演。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廣佛環線科學中心站正在施工。廣東科技創新迅猛發展,全民科學普及成潮流。10年前的今天,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投資達19億元、佔地面積45萬平方米、世界規模最大的廣東科學中心,宛如一朵巨大木棉花,盛放在美麗的珠江岸邊。據最新統計,廣東科學中心累計接待觀眾超過1700萬人次,僅今年暑假就接待約43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約40%。在2018年廣東省旅遊景區遊客滿意度大數據調查中,該中心取得全省遊客滿意度最高景區第三名的好成績。常展常新▶▷三年更新改造展項70%科普展覽是科學中心的靈魂。該中心有12個常設主題展館,500多套展品展項,將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有機融合,且互動展品佔比高達80%。這些展覽為廣東科技創新注入全新的活力,每年數百萬計的觀眾進入這座科學樂園,在科技人物、科學現象、重大發明和前沿科技成果展項前感知科學,暢想未來。
開館十年來,廣東科學中心緊跟世界科學中心發展,緊扣新世紀科技發展走向和重大領域,致力在展示內容與形式上創新。先後自主研發設計製作了「走近諾貝爾獎」展、科學觀察工具展、動漫的奧妙展等10多個科普展覽,相繼在全國各地巡迴展出。此外,從境外引進或合作研發科學臨展超過20個,在豐富場館科普資源和促進展教水平與國際接軌的同時,也成為同行公認的國際臨展進入中國的南大門。更值得稱道的是,廣東科學中心在省科技廳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啟動展項更新改造工程。先後改造了8個主題展區,300多個展項。短短三年時間,實驗與發現館、兒童天地館、綠色家園館、數碼世界館、交通世界館、人與健康館和四維影院等先後驚豔亮相,實現一期展項更新率70%以上,大大滿足了觀眾日益增長的參觀需求,並以此形成了一套展覽更新改造獨有的經驗和模式,為國內外科技館行業所借鑑。每年的寒暑假,這裡湧進許多中小學生。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睛,一張張興奮的臉,匯聚成了流向知識海洋的溪流。有家長說:「我經常帶孩子來參觀。這是對學校課堂知識非常有效的補充,可以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服務在心▶▷傾力打造「網際網路+智慧科技館」創新的意義在於引領,廣東科學中心在科普基本功能展示方面,沒有僅局限於常規科學知識的展示,而是緊跟熱點和大眾需求,拓展科普教育的內涵。
十年來,科學中心的活動品牌遍地開花,兩岸及港澳地區科普交流系列活動、科學表演秀、小谷圍科學講壇和珠江科學大講堂,少年兒童發明獎,科普知識競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豐富的科普活動讓科學中心煥發著無限的活力。其中,創意機器人系列活動作為廣東科學中心一大特色品牌,已延伸開展競賽、特訓營、研學營等多個子活動,直接普及學校4000多間(次),惠及師生超過20萬人次,並逐步走出省外和國外。廣東科學中心所創辦的全國科普講解大賽,連續五年精心鑄造,成為目前國內參賽範圍最廣、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強的科普講解賽事,為全國科技人員、科普傳播和講解人員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帶動更多的人關注和參與科普事業。本著服務之心,廣東科學中心始終將「觀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斷強化安全意識,優化服務設施,同時緊跟網際網路趨勢,廣泛應用各種信息技術,啟動「網際網路+智慧場館」計劃,擬打造智能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務的典範。目前,廣東科學中心已完成了包括無線網絡全館覆蓋、手機自助語音導覽、智能會議系統、網絡自助購票和兌票、掃碼入園、客流監測統計、OA智能辦公管理等基礎建設。
下一步,科學中心將繼續深化智能信息技術應用,打造場館空間形態和信息生態高度融合的智慧系統,實現人與人之間、人與場館設施之間、人與展覽活動之間的智能互聯,讓觀眾參觀體驗更加智能和便捷。協同創新▶▷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館聯盟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科技創新強省建設,9月14日,廣東科學中心發起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館聯盟,攜手香港、澳門和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十一個城市的科技館,搭建多元合作平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學傳播活動的開展、交流和建設。在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館聯盟成立之前,廣東科學中心已發起成立了廣東省科技館研究會和廣州科普聯盟兩個行業組織,以大館的姿態,擔當起引領廣州市和全省科普事業發展的責任和義務。近年來,通過搭建交流平臺、開展教育活動,服務全省的科技館和科學傳播機構發展,取得全國矚目的成效。近年來,廣東科學中心充分融合社會資源和力量,相繼與省發展改革委、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廣汽傳祺、東風日產等多個政府部門和創新企業達成合作,聯手打造食品藥品安全科普體驗館,新能源汽車體驗館。這不僅是科學中心協同外界力量,探索社會化建館模式的一大創新,更是廣東科技成果展示和普及的一大創新。公共運輸配套不足一直是制約廣東科學中心發展的瓶頸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學中心經歷年不懈努力,最終於2017年迎來珠三角城際軌道廣佛環線科學中心站的落定開工。該線路連接廣州南站、大石、琶洲、龍洞、白雲機場等站點接入了廣州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同時聯通珠三角主要城市,並通過廣州南站和白雲機場站融入全國鐵路、民航交通網絡。線路開通後,廣東科學中心將迎來科普的嶄新時代,其服務範圍將不再是一個點,而將躍升為立足廣州,覆蓋全省,服務全國的科普旅遊樞紐。科學素質決定著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既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也是持續提高國家綜合國力的必要條件。「2015年我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較2010年的提高了近110%,位居全國第六位,但也應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與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科學中心主任盧金貴說,「廣東科學中心未來將繼續秉承為公眾服務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展更多的科普教育活動,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館的交流與合作,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進一步提高公眾科學素養。」撰文:林亞茗供圖:盧昱數說十年接待觀眾1743萬人次獲得獎項榮譽154項引進各類展覽活動197個自主研發主題臨展12個,巡迴展出53站放映科普電影152部,放映57630場次舉辦科普講座235場次開展科學探究營地教育活動700多次開展科普四進活動165場次連續舉辦全國科普講解大賽5屆連續舉辦廣東省創意機器人大賽6屆自2010年起舉辦廣東少年兒童發明獎9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