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貪官和珅,到頭來只是充當了一名「財務保管員」!
2023-03-31 06:53:37
大貪官和珅,到頭來只是充當了一名「財務保管員」!今天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歷史上被皇帝喜歡的官員,大都是奸臣一類,真正剛正不阿的官員,因為經常指出皇帝的過錯,並受到皇帝喜歡。從歷史上看秦檜因為深得宋高宗喜歡,終成被後人唾罵的官員,嚴嵩也因受皇帝得意,因此與其兒子大肆貪汙,還陷害忠良,留千古罵名。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凡是皇帝親近的官員都膽大妄為。

清朝大貪官和珅深受乾隆皇帝喜歡,他也是個膽大妄為的官員,最後被嘉慶皇帝賜自盡,和珅黃梁一場夢,只充當了清朝的一個「財務保管員」,受後人恥笑。與和珅一起受牽連的還有其老師,雖然沒被殺,但也身敗名裂。
投機的老師
古代都是「學而優則仕」,靠學習參加科考以求取功名。科考的路很難走,尤如「萬人過獨木橋」,但這是寒門學子求取功名的唯一出路,有無數人在科考路上堅定走下去,直考到白髮蒼蒼。範進中舉雖是小說中的主人公,但也是現實的寫照。
不過在清朝雖然科考是取得大清官員的一條路,但清朝還有一條路,可以直接進入官場,不過這條路是滿洲貴族留下的出路。和珅就通過這種非正常的「路子」進入清朝官場。因為他屢考不中。
清朝為了照顧內務府及八旗後裔,專門在皇宮的西華門建立了一所鹹安宮官學,招收八旗子弟學習。而和珅是正紅旗出身,因此也被招錄進來。當時和珅才14歲。但八旗子弟到乾隆時期,已經沒有清朝入關時的那種衝勁了。國家供養著,八旗子弟吃喝不愁,因為這些根本不愛學習。但和珅是一個特例,他是一個勤奮學習的好學生。而且他舅舅專門為他請了一位私人老師。

和珅的這位私人老師就是吳省蘭,此人是上海人,其哥哥叫吳省欽,兩人都是清朝有名的文人,才華出重,都是乾隆時期的舉人。後來哥哥吳省欽中了進士,吳省蘭沒考上,於是就被鹹宮官學招為老師。
吳省蘭當老師期間,也要積極備考,想考上清朝進士。但屢試不第。1770年,在吳省蘭的私教下,和珅也參加順天府的考試,他連舉人也沒考上,和珅一氣之下放棄科考。吳省蘭還曾勸過和珅繼續再考,但和珅靠祖上的「祖蔭」直接混入宮中當了小官。
和珅進宮後,很快靠著自己的聰慧得到乾隆皇帝賞識,升為大官。吳省蘭高興壞了,看到自己學生有出息了,他打算靠學生和珅走一條捷徑。
一舉成命官
吳省欽也同意弟弟去找和珅,如果這樣一味考下去,即使考到白頭也不一定中進士。於是吳省蘭拜到和珅門下,成為和珅的門生,曾經的師徒關係,現在還是師徒關係,不過和珅成老師了。
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吳省蘭畢竟給和珅當過私人老師,和珅幫助老師也是人之常情。1778年,戊戌科考時,吳省蘭考得並不理想,但在和珅的打點下,吳省蘭沒有落榜,得了個「賜同進士」,到朝廷出任翰林院編修。他哥哥吳省欽也提拔為左都御史、侍郎。

從此兄弟兩人成為和珅門下。隨著和珅官職的不提升,而且處處受皇帝寵愛,吳氏兄弟官途也很順。
俗話說受人幫助當然要回報。和珅受到乾隆重用時,很多官員看和珅也是眼紅,但他的管家劉全還不省心,竟給和珅惹禍。有一次劉全替和珅做了出格的事,被御史曹錫寶發現了,他決定彈劾劉全「恃勢營私」,也順便彈劾和珅「衣服、車馬、居室皆逾制」。這個罪可就大了,如果被定罪不死也是發配。
吳省欽與曹錫寶是同鄉,他聽說此事後,立即向和珅進行密報「馳以告和珅,令全毀其室,衣服、車馬有逾制,皆匿無跡」,給了和珅反擊的時間。曹錫寶怎麼能鬥得過和珅,不久被和珅手找了很多罪名,最後鬱悶而死。
用老師當密探
俗話說:「花百日紅,人無千日好」。人這一輩子不可飛黃騰達一輩子,也不可能受苦受窮一輩子。和珅雖然受乾隆皇帝寵愛,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和珅,乾隆沒退位時,和珅就發現嘉慶皇帝對自己並不友好。
1791年,乾隆皇帝主動退位,嘉慶皇帝即位。不過乾隆皇帝是「退而不休」,表面退,實際大權在握。而嘉慶皇帝處處還要向老爹匯報。此時和珅還沒感覺到危險。
由於嘉慶皇帝曾經的老師朱珪也是一位很厲害的文人。後來到地方任職,嘉慶沒當皇帝時,與老師有書信往來,後來有一次嘉慶在信中暗示自己要接任當皇帝,希望朱珪到自己身邊。這件事被乾隆知道後大怒。皇位繼承是高度機密的事,嘉慶私自洩露,犯了大忌。
此事之後朱珪不僅沒回京,還讓乾隆懷疑了。和珅聽說後,趁機向乾隆推薦吳省蘭給嘉慶皇帝當秘書。《嘯亭雜錄·今上待和珅》記載,和珅:「又薦其師吳稷堂省蘭與上錄詩草,覘其動靜。上知其意,吟詠中毫不露圭角」。
吳省蘭就成了嘉慶皇帝身邊起草詩文的秘書,他可不是只當秘書,實際他是和珅派來監視嘉慶的密探。據史料記載吳省蘭還要「覘其動靜」,就是視嘉慶皇帝一舉一動,如果有異常要向和珅匯報。看來和珅搞情報工作很有經驗。
嘉慶皇帝當然知道吳省蘭是幹什麼的,因次他在日常生活中從不讓吳省蘭抓住把柄。久而久之,和珅認為嘉慶皇帝不會對自己怎麼樣,於是就放鬆了警惕。
1799年,乾隆皇帝駕崩,和珅末日也到了。和珅被嘉慶收拾後,吳氏兄弟也沒好下場,也被嘉慶革職。後來嘉慶皇帝念及吳省蘭有才,當初在身邊時也沒有什麼過錯,讓他官復原職。但朝臣編修洪亮吉強烈反對,認為吳氏兄弟道德敗壞,不適合當官。於是在眾人聲討中,吳省蘭只得辭官回了原籍。
吳氏兄弟的遭遇應了現在那句常說的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