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北宋帝陵

2023-04-01 20:20:05

北宋帝陵位於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境內,嵩山北麓與洛河間丘陵和平地上。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北宋帝陵

時    間

北宋

 

屬    性

陵墓

地理位置

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境內

目錄

1簡述

2帝陵分區

3地宮設計特點

4帝陵規制

摺疊編輯本段簡述

七帝八陵

陵區以芝田鎮(宋永安縣治)為中心,南北約15公裡,東西約10公裡。北宋9帝,除徽、欽二宗被金人擄走死於漠北之外,其餘7帝均葬此,加上趙匡胤之父趙宏殷的墓由開封遷此(稱永安陵),所以人們稱七帝八陵。依次為宣祖(趙弘殷)永安陵、太祖(趙匡胤)永昌陵、太宗(趙光義)永熙陵,真宗(趙恆)永定陵、仁宗(趙禎)永昭陵、英宗(趙曙)永厚陵、神宗(趙頊)永裕陵、哲宗(趙煦)永泰陵。宋代靖康建炎年間遭金兵破壞,元代時地面建築全部被毀。

北宋國家權力高度集中於皇帝,這為后妃參與政事提供了條件。母后臨朝聽政,在北宋歷史上不乏其例。這種后妃政治地位的提高,反映在陵寢制度上,表現為皇后單獨起陵。宋陵區共有21個後陵,其建制全同帝陵,只是在規模上稍遜,另有宗室及王公大臣陪葬墓100多座,形成龐大的陵墓群,現已發掘了永厚陵祔葬的魏王墓和永熙陵祔葬的李後陵。

崇文抑武

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紛爭割據的局面,天下歸於一統,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皇權,並以崇文抑武為國策,保證了社會的長期安定和經濟的持續繁榮,又為傳統陵寢制度的復興準備了必要的物質條件。但崇文抑武的國策同時也造成了宋朝軍事力量的薄弱,尤其在對遼、西夏、金的戰事中,一再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賠款割地,屈膝求和,以至于靖康變亂,中原淪陷,這又必然影響到復興起來的陵寢制度,在精神氣魄方面不能不有所減弱。

一反常例

北宋帝陵一反歷代帝陵或居高臨下,或居山面河的傳統,它面對嵩山而背依洛水。陵區內的帝後陵中軸線的方向率皆北偏西6度左右,正對嵩山主峰少室山。由於受到當時堪輿學說之影響,認為趙姓在五音學中屬於"角"音,利於北方偏西的丙、壬方位,"吉方則要山高才來",因此,諸陵地面皆為南高北低,由鵲臺到置陵臺逐漸斜降,從而把作為中心建築屬於最崇高地位的陵臺置於最低處,這是宋陵建築的一大特點。

布局一致

北宋的八座皇陵按同一制度建造,布局也基本一致,由南向北依次為鵲臺、乳門、華表、石像生、陵臺、後陵和下宮。每陵皆有兆域、上宮和下宮。兆域,或稱塋域,四周植荊棘等為標記。兆域內除皇陵之外,還有祔葬的皇后陵以及宗室子孫和當朝重臣的陪葬墓。上宮,即陵臺四面所築陵垣以內部分。陵臺居上宮中心,夯土築成覆鬥形,底邊長55米,高約16米,象徵帝王的豐業和尊嚴。陵臺四周柏樹成林,縱橫如織,故有"柏城"之稱。陵臺之下為皇堂,是安放皇帝棺槨的地宮,全部用條石鑲砌。圍繞陵臺囚周的是神牆,呈正方形,邊長約230米,牆的四面正中各設一神門,四隅有角闕,在東、北、西3門之外,各置石雕蹲獅1對,一牝一牡,相視而立,象徵著皇權的威嚴和帝陵的神聖不可侵犯。

南門為正門,門道內置石雕宮人1對,門外置石雕武士、奔獅各1對。南為神道石刻,夾神道建鵲臺、乳臺各1對。乳臺以北為列石,自南而北依次為望柱2、象及馴象人2、瑞禽2、角端2、仗馬4及控馬官8、虎4、羊4、客使6、武將4、文臣4等,共計60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宋陵的石刻數目也是整齊劃一的,這是宋代帝陵的又一特點。後陵在帝陵之西北,規模僅及帝陵的一半。沿陵臺神牆西北角延伸350米處為下宮,是皇帝死後供其靈魂衣食起居的地方。每朝皇帝朝謁先帝諸陵時,在上宮行祭祀禮之後,還必須趨步下官,謹拜先帝聖容。

後陵玄室

永熙陵三座後陵中最南的一陵,疑為元德後李氏陵,早年被盜,現可由陵臺前盜洞進入玄室,玄室為近園形的多邊形,磚砌仿木結構,穹窿頂,頂塗青灰色蒼穹,其上以白粉繪出銀河及星辰。周壁繪建築、雲朵等彩畫,可辨認的具體建築形式有版門、直欞窗、挾屋、四注屋頂和鴟尾等,隨葬品殘存有玉冊及80多件青釉、白釉、黑釉瓷器殘片,其中帶"官"字的定窯瓷器和越窯龍紋大盤,頗為難得。

摺疊編輯本段帝陵分區

摺疊西村陵區

距縣城15公裡,位於常封村西2.5公裡處,稱為"龍窪", 包括永安陵,即太祖(趙匡胤)之父宣祖(趙弘殷)和其母杜氏合葬陵;永昌陵,即宋太祖趙匡胤陵。另外,還葬有皇后陵10座及子孫墓140多座。

摺疊蔡莊陵區

在西村陵區東北約3公裡蔡莊附近,主要包括

永定陵,即真宗趙恆陵, 以及高懷德墓,蔡齊墓,包拯墓,寇準墓等。永定陵現存地面石刻是宋陵中保存最好的。

摺疊縣城陵區

在宋陵的最北部,是東西咽喉要道,包括永昭陵,即仁宗陵;永厚陵,即英宗陵。兩陵東西排列,相距200米左右。

摺疊八陵陵區

陵區距縣城15公裡,包括永裕陵,即神宗趙頊陵;永泰陵,即哲宗趙熙陵。

四處陵區中,縣城陵區永昭陵於1993年被國家批准為大型皇帝寢陵搶救保護示範工程,經過整修重建,1997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

摺疊編輯本段地宮設計特點

宋陵是"封土成陵"形制,建築結構每座大體相同,由上宮、下宮、祔葬皇后阮三大部分組成。上宮是關鍵區域,下宮在上宮的下方30米處,是地面建築。

動土時,在"甲"字型的地面開始挖掘,前面伸出那塊是斜坡,即一豎,便是墓道,後面就是"皇堂"。相比於漢武帝的茂陵、唐太宗的昭陵,宋陵節約多了,但相比南宋諸陵,則顯得相當豪華。

宋陵儘管沒有漢唐帝陵奢侈,但花費也巨大。如宋仁宗趙楨的永昭陵,動用民工46700人,耗銀達50萬兩、錢150萬貫、絲絹250萬匹,費用佔了當時國庫年收入的一半。

皇堂,就是通常所說的地宮,也稱玄宮,是放置棺槨的地方,一般往地下深挖20米一下,為陵墓核心部位。皇常最上面正中便是陵臺,也就是通常明清帝陵中的寶頂,民民俗稱墳頭。陵臺都是用黃土夯築而成,呈方形覆狀;分為三層,最上層廣植松柏。

挖深地宮,其實是反盜墓的最常手法,當年秦始皇將自己的地宮挖到得不能再深,"達三泉",便有這個意思。南宋諸陵永安陵地宮可能最淺,據《宋史·兇禮志·山陵》(卷一百二十二),"皇堂下深五十七尺,高三十九尺,陵臺三層,正方,下層每面長九十";地宮最深的可能是永熙陵,"皇堂深百尺,方廣八十尺,陵臺方二百五十尺。"宋四尺約合現代的一米,永熙陵就是25米深,而永安陵近14.25米。

北宋皇陵的地宮很漂亮,確實是"皇堂"。有一現代盜墓者曾由盜洞,爬進過永熙陵地宮。發現,永熙陵地宮由14層青磚砌成,上下四周彩繪著天象、樓閣、樹木、人物等圖案,建築得十分堅固。

從盜墓者的描述來看,北宋皇陵在營建時,顯然也考慮到了反盜墓因素。事實也這樣,如宋陵在地宮封堵上便充分考慮了反盜墓因素。

宋李攸著《宋朝事實》一書中,透露了宋英宗地宮當時封閉過程。該書卷十三"英宗葬永厚陵"條是這樣介紹的,進入地宮與宋英宗最後告別的皇室人員、臣僚全部退出後,開始點燃上地宮內的長明燈。

關地宮石門時,留一個人在裡面,將門裡的槓子支撐好,人從石門中間的缺口爬出來。然後,將石門上的大鐵鎖鎖上,將鑰匙扔到地宮時面。負責封陵的大臣,親自復土,插入尖頭鐵棍,並在缺口的中央豎一根大石柱,用鐵索固定石柱。地宮的石門關好後,開始封堵通往地宮的墓道,全部用大石頭填塞,最後用土夯實。

這樣的安全處理,雖然沒有武則天的乾陵反盜墓手段高強,但也夠嚴密的。

但宋陵卻存在明顯的易盜缺陷。比如地宮的位置,布置太過明顯,再沒有經驗的盜墓者也能找到進入地宮。宋陵"積土成冢",不如唐太宗李世民昭陵那樣"因山為陵"。北宋陵因不是建築在險峻的高山上,所以,建築得再堅固,也比石質地宮好挖,難不倒盜墓者,這是先天性缺陷。

再者,宋朝皇帝生前不預築壽宮,都是死了以後才卜址挖穴,造陵比較倉促,也容易留下安全隱患。

宋朝皇帝死後下葬為什麼那麼急,因為當時宋朝皇家執行"天子七月而葬"的遠古禮制,即皇帝死後七個月必須下葬。迷信地認為,超過了七個月,則靈魂不能祔入祖廟。負責宋真宗永定陵督建的雷允恭等人,擅移皇堂、影響了工期,最後被"杖死"。

7個月內要造好一座帝王陵,難度確實是非常大的。宋陵的石頭都取自百裡之外偃師境內的萬安山。據《金石萃編·永泰陵採石記》(卷一百三十一),在2月10日到5月11日,開採成營造永泰陵需要的石料,共動用了9744名士兵和匠人,不少累得病死了,就就近埋在山裡。由於趕工期,陵造成了,不少屍體還沒來得及掩埋。

摺疊編輯本段帝陵規制

北宋皇陵位於河南省鞏義市(舊鞏縣)西南部,東距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市)約122公裡,西距北宋西京(今洛陽市)約55公裡,是宋代兩京往來必經之地。鞏義地處河南省中部,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屬於淺山丘陵區。南部嵩山綿延,北部邙山橫貫,伊洛水蜿蜒奔流其間,由西向東注入黃河。北宋諸陵就建在南依嵩山北麓、北傍洛水河岸的黃土崗地上,自然地勢呈南高北低,東穹西垂狀。北宋時期陰陽堪輿術盛行,宋統治集團在葬制上信奉"五音姓利"之說,皇帝姓"趙",陵域地形以"東南地穹,西北地垂"為吉地,而鞏縣自然地理環境優越,正符合北宋陰陽堪輿術中所要求的塋域條件。因此北宋九帝,除徽、欽二帝被金人擄去,囚死在漠北外,其餘七帝均埋葬在鞏縣,加上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的陵墓,統稱"七帝八陵"。

各陵建置格局基本相同,方位皆坐北朝南偏東約六度。每座帝陵域內有帝陵上宮、後陵上宮、下宮、陪葬墓等,最外圍用樹籬圍繞。在幾千年的王朝更迭中,官員死後如能陪葬在皇陵,將是對其蓋世功勞的表彰,對後世子孫也是至高至上的榮耀。在北宋皇陵中,包拯墓和寇準墓便落戶其中。

帝陵上宮是各陵區中最主要的部分,位於陵區的南部,它以崇高的陵臺為核心,面積在5公頃左右。陵臺就是墓冢,位於宮城的中部,陵臺分三層呈覆鬥梯形,下層每邊長260尺,逐級上收,每層土臺上種植鬱鬱蔥蔥的翠柏,四季常青。陵臺下稱地宮,是埋葬皇帝屍骨的地方。地宮規模甚為宏大,一般深達30米,由青磚砌成,仿照地面宮殿建築結構,牆壁上還繪有大型彩色壁畫。

後陵上宮建制大體上與帝陵相同,只是規模縮小。後陵西北即為下宮,是供奉帝後遺容、遺物和守陵、祭祀的場所。主要建築有正殿、影殿、齋殿、浣濯院、神廚、陵使廨舍、宮人住所、庫房等。圍繞上宮和下宮,築有十多米高的神牆,稱宮城。宮城一般佔地一百多畝,四面開有神門,神門外各有石獅一對,防禦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入侵者。圍牆四面設有神門及角樓。南神門外設有獻殿,作為朝陵的祭奠之所。獻殿旁還有一些附屬小建築。在陵域之內禁止採樵放牧,並有專人看守。

在各座陵域之外還有一些自為塋域的親王墳、供帝王謁拜山陵時下榻的行宮、為死者祈福的禪院、看守人住宅等。

在上宮以南,沿陵臺和獻殿的中軸線向南延伸,排列著門闕、儀仗,形成一條神道,其長約300米。神道是通往宮城的通道,神道兩側是對稱排列的石刻造像,自南向北,有望柱、象及馴象人、瑞禽、角瑞、馬與控馬官、虎、羊、客使、武將、文臣、鎮陵將軍和宮人等。各陵石雕內容和數量基本相同,一般為58件,但體積和雕刻技法則迥然不同。整個陵園,包括后妃陵墓在內,統稱"兆域",兆域內廣種松柏和枳橘,一到傍晚松濤陣陣,充滿蒼涼與肅穆。宋陵神道上的石象生保存較完整,從中可以看到宋代石刻風格前後期的變化。早期造型質樸,雕鑿技巧較為粗獷;中期轉向寫實,刻劃真實;晚期朝著生動活潑方向邁進,技巧較前嫻熟,刻劃人物、動物均更為細膩。

各陵地宮均未發掘,僅宋太宗之妃李後陵因被盜而打開。該地宮由墓道、甬道、陵臺下的墓室組成,總長約50米。陵臺高出地表8米。墓室平面近圓形,直徑7.95米,穹頂中心距地面12.26米,用磚砌成,壁面砌出十根倚柱,柱間牆面有的雕出門窗輪廓,有的雕出桌椅、梳妝檯之類的家具。墓頂上有宮殿、樓閣、白雲星辰等彩繪。墓室下部有棺床,成"冂"形。這些反映了唐末及宋代室內床榻形式及家具特點。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