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關於對採用液體高效輸送方法的系統實施優化的方案的製作方法
2024-03-20 06:17:05
一種關於對採用液體高效輸送方法的系統實施優化的方案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關於對採用液體高效輸送方法的系統實施優化的方案。一種系統本身屬於高效輸送液體類型的經過優化的系統及其優化方法,包括冷凝器、冷源裝置、蒸發器,其特徵在於,冷源裝置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的安裝位置,在有限的距離輸送介質;冷凝器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的安裝位置,從高處往低處輸送工質。本發明將冷源裝置安裝在不低於蒸發器的位置,對採用液體高效輸送方法的系統實施優化。本發明屬於能源利用【技術領域】,有效地解決原來難以可靠地進行液體高效輸送的問題,起到提高採用液體高效輸送方法的系統的可靠性,提高經濟運行性能,避免在冷卻水或冷卻液輸送環節消耗過多的能量,為液體高效輸送方法的採用和實施創造前提和條件等有益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關於對採用液體高效輸送方法的系統實施優化的方案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系統本身為高效輸送液體類型的優化系統及其優化方法,屬能源利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火力發電、中低溫發電、餘熱回收等,大多需要進行工質輸送,以維持機組正常運行。常用作工質的有氨,氨水,氨氣,氯甲烷,氯乙烷,乙醇,二硫化碳,乙炔,二氧化碳,氟利昂,水,工業水,軟水,海水,鹽水,溴化鋰,辛醇,氫氣,氦氣等等。
[0003]現有的採用液體高效輸送方法的系統,通過將冷凝器安裝在不低於蒸發器的位置,利用重力場使高位工質下落,以提高液體輸送效率。
[0004]冷凝器一般使用冷卻水或冷卻液作為熱交換介質,由冷源裝置供給。冷源裝置在此起到輔助降溫作用。
[0005]但是,進行液體高效輸送尚不足以可靠地提高系統性能。在冷凝器與蒸發器的相對位置發生調整後,一旦出現冷卻水或冷卻液供給困難,不僅增加供冷部件工作負荷,還造成冷凝器降溫效果急劇下降,嚴重影響整機運行。
【發明內容】
:
[0006]本發明提供一種系統本身屬於高效輸送液體類型的經過優化的系統及其優化方法,包括冷凝器、冷源裝置、蒸發器,其特徵在於,冷源裝置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的安裝位置,在有限的距離輸送介質;冷凝器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的安裝位置,從高處往低處輸送工質。
[0007]本發明所指介質,是在冷凝器處吸熱的介質;本發明所指工質,是在冷凝器處放熱的工質。
[0008]本發明屬於高效輸送液體類型,冷凝器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的安裝位置,從高處往低處輸送工質。
[0009]本發明是對採用液體高效輸送方法的系統實施的優化,將冷源裝置安裝在不低於蒸發器的位置——這樣,冷源裝置與冷凝器高度差有限,在有限的距離輸送冷卻水或冷卻液不會消耗過多的能量,易於規避冷卻水或冷卻液供給困難的風險。
[0010]實際上輸送冷卻水或冷卻液所消耗的能量,在系統總能耗中往往佔有很大比重。在試圖提高系統的液體輸送效率卻又顧慮冷卻水或冷卻液輸送能耗的情況下,通過將冷源裝置安裝在不低於蒸發器的位置,優化出十分理想的解決方案。因此,液體高效輸送方法,得以採用和實施。
[001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2]有效地解決原來難以可靠地進行液體高效輸送的問題,提高採用液體高效輸送方法的系統的可靠性,提高經濟運行性能,避免在冷卻水或冷卻液輸送環節消耗過多的能量,為液體高效輸送方法的採用和實施創造前提和條件。【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附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個實施例太陽能氨水發電裝置框架圖。
[0014]附圖2是本發明的第二個實施例太陽能氨水發電設備框架圖。
[0015]附圖3是本發明的第三個實施例中低溫發電裝置框架圖。
[0016]附圖4是本發明的第四個實施例中低溫發電設備框架圖。
[0017]附圖5是本發明的第五個實施例餘熱回收裝置框架圖。
[0018]附圖6是本發明的第六個實施例餘熱回收機框架圖。
[0019]附圖7是本發明的第七個實施例餘熱回收設備框架圖。
[0020]附圖8是本發明的第八個實施例餘熱回收系統框架圖。
[0021]附圖9是本發明的第九個實施例熱電轉換裝置框架圖。
[0022]附圖10是本發明的第十個實施例熱電轉換設備框架圖。
[0023]附圖11是本發明的第十一個實施例火力發電裝置框架圖。
[0024]附圖12是本發明的第十二個實施例火力發電設備框架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附圖1中各標號說明如下:1、氨蒸發器;2、透平機;3、氨冷凝器;4、儲氨器;5、發電機;6、冷源裝置;7、閥門;8、閥門;9、閥門;10、泵;11、冷卻泵。
[0026]第一個實施例太陽能氨水發電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7]所述的太陽能氨水發電裝置依次設置有氨蒸發器(1),透平機(2),氨冷凝器(3),儲氨器(4),泵(10),形成閉合循環迴路,其中在氨冷凝器(3)至氨蒸發器(1)段的通道安裝泵(10),設置由閥門(7)控制氣路,閥門(8)控制液路,閥門(9)控制氣液兩路,氨冷凝器(3)的安裝位置不低於氨蒸發器⑴的安裝位置,透平機⑵與發電機(5)連接,氨冷凝器(3)冷側與冷源裝置(6)連接,冷源裝置(6)的安裝位置不低於氨蒸發器(1)的安裝位置,在冷源裝置(6)至氨冷凝器(3)段的通道安裝冷卻泵(11)。工作時,所述的氨冷凝器(3)使用的冷卻液體,由所述的冷源裝置(6)供給,在有限的距離輸送冷卻液體,所述的冷卻泵
(11)對冷卻液體進行輸送。所述的氨蒸發器(1)中的氨溶液受熱,產生氨氣、水蒸汽和稀溶液,氨氣聚集在稀溶液液面上方,形成壓力,對稀溶液施力,推動稀溶液運動,此時所述的氨蒸發器(1)出口壓力相對較大,所述的氨冷凝器(3)入口壓力相對較小,在氣體壓力下,稀溶液由所述的氨蒸發器(1)向所述的氨冷凝器(3)上升,沿途依次經過所述的閥門(8)和所述的閥門(9),另一方面,氨氣經所述的閥門(7),推動所述的透平機(2)運轉,帶動所述的發電機(5)發電,做功過後,氨氣又與通向所述的氨冷凝器(3)中的稀溶液結合,吸收氨氣後的氨溶液儲存在所述的儲氨器(4)裡,最後被所述的泵(10)輸送給所述的氨蒸發器
(1),氨溶液在重力場中下落,重新進入所述的氨蒸發器(1)中,繼續下一輪工作循環。所述的太陽能氨水發電裝置除了能夠可靠地進行液體高效輸送之外,還能夠節省冷卻液體輸送環節消耗過多的能量。
[0028]附圖2中各標號說明如下:1、氨蒸發器;2、透平機;3、氨冷凝器;4、儲氨器;5、發電機;6、冷源裝置;7、閥門;8、閥門;9、閥門;10、泵;11、供冷部件。
[0029]第二個實施例太陽能氨水發電設備的【具體實施方式】:[0030]所述的太陽能氨水發電設備依次設置有氨蒸發器(I),透平機(2),氨冷凝器(3),儲氨器(4),泵(10),形成閉合循環迴路,其中在氨冷凝器(3)至氨蒸發器(I)段的通道安裝泵(10),設置由閥門(7)控制氣路,閥門(8)控制液路,閥門(9)控制氣液兩路,氨冷凝器⑶的安裝位置不低於氨蒸發器⑴的安裝位置,透平機⑵與發電機(5)連接,氨冷凝器(3)冷側與冷源裝置(6)連接,冷源裝置(6)的安裝位置不低於氨蒸發器(I)的安裝位置,組成冷源裝置(6)的部件包括供冷部件(11)。工作時,所述的冷源裝置(6)的供冷部件
(11),向所述的氨冷凝器(3)供給冷卻液體,在有限的距離進行冷卻液體輸送。所述的氨蒸發器(I)中的氨溶液受熱,產生氨氣、水蒸汽和稀溶液,氨氣聚集在稀溶液液面上方,形成壓力,對稀溶液施力,推動稀溶液運動,此時所述的氨蒸發器(I)出口壓力相對較大,所述的氨冷凝器(3)入口壓力相對較小,在氣體壓力下,稀溶液由所述的氨蒸發器(I)向所述的氨冷凝器(3)上升,沿途依次經過所述的閥門(8)和所述的閥門(9),另一方面,氨氣經所述的閥門(7),推動所述的透平機(2)運轉,帶動所述的發電機(5)發電,做功過後,氨氣又與通向所述的氨冷凝器(3)中的稀溶液結合,吸收氨氣後的氨溶液儲存在所述的儲氨器(4)裡,最後被所述的泵(10)輸送給所述的氨蒸發器(I),氨溶液在重力場中下落,重新進入所述的氨蒸發器(I)中,繼續下一輪工作循環。所述的太陽能氨水發電設備除了能夠可靠地進行液體高效輸送之外,還能夠節省冷卻液體輸送環節消耗過多的能量。
[0031]附圖3中各標號說明如下:1、蒸發器;2、透平機;3、冷凝器;4、泵;5、發電機;6、冷源裝置、閥門;8、閥門;9、閥門;10、泵。
[0032]第三個實施例中低溫發電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
[0033]所述的中低溫 發電裝置設置有蒸發器(I),透平機(2),冷凝器(3),泵(4),其中在冷凝器(3)至蒸發器(I)段的通道安裝泵(4),設置由閥門(7)控制氣路,閥門(8)控制液路,閥門(9)控制氣液兩路,冷凝器(3)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I)的安裝位置,透平機
(2)與發電機(5)連接,冷源裝置(6)與冷凝器(3)連接,冷源裝置(6)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I)的安裝位置,在冷源裝置(6)至冷凝器(3)段的通道安裝泵(10)。工作時,所述的冷凝器(3)使用的冷卻液體,由所述的冷源裝置(6)供給,在有限的距離輸送冷卻液體,所述的泵(10)對冷卻液體進行輸送。所述的蒸發器(I)中的氨溶液受熱,產生氨氣、水蒸汽和稀溶液,氨氣聚集在稀溶液液面上方,形成壓力,對稀溶液施力,推動稀溶液運動,此時所述的蒸發器(I)出口壓力相對較大,所述的冷凝器(3)入口壓力相對較小,在氣體壓力下,稀溶液由所述的蒸發器⑴向所述的冷凝器⑶上升,沿途依次經過所述的閥門⑶和所述的閥門(9),另一方面,氨氣經所述的閥門(7),推動所述的透平機(2)運轉,帶動所述的發電機(5)發電,做功過後,氨氣又與通向所述的冷凝器(3)中的稀溶液結合,吸收氨氣後的氨溶液經所述的泵(4)提升後,再在重力場中下落,重新進入所述的蒸發器(I)中,繼續下一輪工作循環。所述的中低溫發電裝置除了能夠可靠地進行液體輸送之外,還能夠節省冷卻液體輸送環節消耗過多的能量。
[0034]附圖4中各標號說明如下:1、蒸發器;2、透平機;3、冷凝器;4、泵;5、發電機;6、冷源裝置、閥門;8、閥門;9、閥門;10、供冷部件。
[0035]第四個實施例中低溫發電設備的【具體實施方式】:
[0036]所述的中低溫發電設備設置有蒸發器(I),透平機(2),冷凝器(3),泵(4),其中在冷凝器(3)至蒸發器(I)段的通道安裝泵(4),設置由閥門(7)控制氣路,閥門(8)控制液路,閥門(9)控制氣液兩路,冷凝器(3)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1)的安裝位置,透平機(2)與發電機(5)連接,冷源裝置(6)與冷凝器(3)連接,冷源裝置(6)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1)的安裝位置,組成冷源裝置出)的部件包括供冷部件(10)。工作時,所述的冷源裝置(6)的供冷部件(10),向所述的冷凝器(3)供給冷卻液體,在有限的距離進行冷卻液體輸送。所述的蒸發器(1)中的氨溶液受熱,產生氨氣、水蒸汽和稀溶液,氨氣聚集在稀溶液液面上方,形成壓力,對稀溶液施力,推動稀溶液運動,此時所述的蒸發器(1)出口壓力相對較大,所述的冷凝器(3)入口壓力相對較小,在氣體壓力下,稀溶液由所述的蒸發器
(1)向所述的冷凝器(3)上升,沿途依次經過所述的閥門(8)和所述的閥門(9),另一方面,氨氣經所述的閥門(7),推動所述的透平機(2)運轉,帶動所述的發電機(5)發電,做功過後,氨氣又與通向所述的冷凝器(3)中的稀溶液結合,吸收氨氣後的氨溶液經所述的泵(4)提升後,再在重力場中下落,重新進入所述的蒸發器(1)中,繼續下一輪工作循環。所述的中低溫發電設備除了能夠可靠地進行液體輸送之外,還能夠節省冷卻液體輸送環節消耗過多的能量。
[0037]附圖5中各標號說明如下:1、蒸發器;2、透平機;3、冷凝器;4、儲液器;5、發電機;6、冷源裝置;7、閥門;8、閥門;9、閥門;10、泵;11、冷卻泵。
[0038]第五個實施例餘熱回收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
[0039]所述的餘熱回收裝置依次設置有蒸發器(1),透平機(2),冷凝器(3),儲液器(4),泵(10),形成閉合循環迴路,其中在冷凝器(3)至蒸發器(1)段的通道安裝泵(10),設置由閥門(7)控制氣路,閥門(8)控制液路,閥門(9)控制氣液兩路,冷凝器(3)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⑴的安裝位置,透平機⑵與發電機(5)連接,冷凝器⑶冷側與冷源裝置
(6)連接,冷源裝置(6)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1)的安裝位置,在冷源裝置(6)至冷凝器(3)段的通道安裝冷卻泵(11)。工作時,所述的冷凝器(3)使用的冷卻液體,由所述的冷源裝置(6)供給,在有限的距離輸送冷卻液體,所述的冷卻泵(11)對冷卻液體進行輸送。所述的蒸發器(1)中的氨溶液受熱,產生氨氣、水蒸汽和稀溶液,氨氣聚集在稀溶液液面上方,形成壓力,對稀溶液施力,推動稀溶液運動,此時所述的蒸發器(1)出口壓力相對較大,所述的冷凝器(3)入口壓力相對較小,在氣體壓力下,稀溶液由所述的蒸發器(1)向所述的冷凝器(3)上升,沿途依次經過所述的閥門(8)和所述的閥門(9),另一方面,氨氣經所述的閥門(7),推動所述的透平機(2)運轉,帶動所述的發電機(5)發電,做功過後,氨氣又與通向所述的冷凝器(3)中的稀溶液結合,吸收氨氣後的氨溶液儲存在所述的儲液器(4)裡,最後被所述的泵(10)輸送給所述的蒸發器(1),氨溶液在重力場中下落,經所述的泵(10)重新進入所述的蒸發器(1)中,繼續下一輪工作循環。所述的餘熱同收裝置除了能夠可靠地進行液體高效輸送之外,還能夠節省冷卻液體輸送環節消耗過多的能量。
[0040]附圖6中各標號說明如下:1、蒸發器;2、透平機;3、冷凝器;4、儲液器;5、發電機;
6、冷源裝置;7、閥門;8、閥門;9、閥門;10、泵;11、供冷部件。
[0041]第六個實施例餘熱回收機的【具體實施方式】:
[0042]所述的餘熱回收機依次設置有蒸發器(1),透平機(2),冷凝器(3),儲液器(4),泵(10),形成閉合循環同路,其中在冷凝器(3)至蒸發器(1)段的通道安裝泵(10),設置由閥門(7)控制氣路,閥門(8)控制液路,閥門(9)控制氣液兩路,冷凝器(3)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⑴的安裝位置,透平機⑵與發電機(5)連接,冷凝器(3)冷側與冷源裝置(6)連接,冷源裝置(6)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I)的安裝位置,組成冷源裝置(6)的部件包括供冷部件(11)。工作時,所述的冷源裝置(6)的供冷部件(11),向所述的冷凝器(3)供給冷卻液體,在有限的距離進行冷卻液體輸送。所述的蒸發器(I)中的氨溶液受熱,產生氨氣、水蒸汽和稀溶液,氨氣聚集在稀溶液液面上方,形成壓力,對稀溶液施力,推動稀溶液運動,此時所述的蒸發器(I)出口壓力相對較大,所述的冷凝器(3)入口壓力相對較小,在氣體壓力下,稀溶液由所述的蒸發器(I)向所述的冷凝器(3)上升,沿途依次經過所述的閥門(8)和所述的閥門(9),另一方面,氨氣經所述的閥門(7),推動所述的透平機(2)運轉,帶動所述的發電機(5)發電,做功過後,氨氣又與通向所述的冷凝器(3)中的稀溶液結合,吸收氨氣後的氨溶液儲存在所述的儲液器(4)裡,最後被所述的泵(10)輸送給所述的蒸發器(I),氨溶液在重力場中下落,經所述的泵(10)重新進入所述的蒸發器(I)中。所述的餘熱同收機除了能夠可靠地進行液體高效輸送之外,還能夠節省冷卻液體輸送環節消耗過多的倉tfi。
[0043]附圖7中各標號說明如下:1、蒸發器;2、透平機;3、冷凝器;4、調控器;5、發電機;6、冷源裝置;7、閥門;8、閥門;9、閥門;10、泵;11、冷卻泵。
[0044]第七個實施例餘熱回收設備的【具體實施方式】:
[0045]所述的餘熱回收設備設置有蒸發器(I),透平機(2),冷凝器(3),調控器(4),形成閉合循環同路,其中在冷凝器⑶至蒸發器⑴段的通道安裝泵(10),調控器(4)可以是由閥門(7)、閥門(8)和閥門(9)組成的集合體,其中閥門(7)控制氣路,閥門(8)控制液路,閥門(9)控制氣液兩路,冷凝器(3)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I)的安裝位置,透平機(2)與發電機(5)連接,冷凝器(3)冷側與冷源裝置(6)連接,冷源裝置(6)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I)的安裝位置,在冷源裝置(6)至冷凝器(3)段的通道安裝冷卻泵(11)。工作時,所述的冷凝器(3)使用的冷卻液體,由所述的冷源裝置(6)供給,在有限的距離輸送冷卻液體,所述的冷卻泵(11)對冷卻液體進行輸送。所述的蒸發器(I)中的氨溶液受熱,產生氨氣、水蒸汽和稀溶液,氨氣聚集在稀溶液液面上方,形成壓力,對稀溶液施力,推動稀溶液運動,此時所述的蒸發器(I)出`口壓力相對較大,所述的冷凝器(3)入口壓力相對較小,在氣體壓力下,稀溶液由所述的蒸發器(I)向所述的冷凝器(3)上升,沿途依次經過所述的閥門
(8)和所述的閥門(9),另一方面,氨氣經所述的閥門(7),推動所述的透平機(2)運轉,帶動所述的發電機(5)發電,做功過後,氨氣又與通向所述的冷凝器(3)中的稀溶液結合,吸收氨氣後的氨溶液被所述的泵(10)輸送給所述的蒸發器(I),氨溶液在重力場中下落,經所述的泵(10)重新進入所述的蒸發器(I)中,繼續下一輪工作循環。所述的餘熱同收設備除了能夠可靠地進行液體高效輸送之外,還能夠節省冷卻液體輸送環節消耗過多的能量。
[0046]附圖8中各標號說明如下:1、蒸發器;2、透平機;3、冷凝器;4、調控器;5、發電機;6、冷源裝置;7、閥門;8、閥門;9、閥門;10、泵;11、供冷部件。
[0047]第八個實施例餘熱回收系統的【具體實施方式】:
[0048]所述的餘熱回收系統設置有蒸發器(I),透平機(2),冷凝器(3),調控器(4),形成閉合循環迴路,其中在冷凝器⑶至蒸發器⑴段的通道安裝泵(10),調控器(4)可以是由閥門(7)、閥門(8)和閥門(9)組成的集合體,其中閥門(7)控制氣路,閥門(8)控制液路,閥門(9)控制氣液兩路,冷凝器(3)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I)的安裝位置,透平機(2)與發電機(5)連接,冷凝器(3)冷側與冷源裝置(6)連接,冷源裝置(6)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1)的安裝位置,組成冷源裝置(6)的部件包括供冷部件(11)。工作時,所述的冷源裝置(6)的供冷部件(11),向所述的冷凝器(3)供給冷卻液體,在有限的距離進行冷卻液體輸送。所述的蒸發器(1)中的氨溶液受熱,產生氨氣、水蒸汽和稀溶液,氨氣聚集在稀溶液液面上方,形成壓力,對稀溶液施力,推動稀溶液運動,此時所述的蒸發器(1)出口壓力相對較大,所述的冷凝器(3)入口壓力相對較小,在氣體壓力下,稀溶液由所述的蒸發器(1)向所述的冷凝器(3)上升,沿途依次經過所述的閥門(8)和所述的閥門(9),另一方面,氨氣經所述的閥門(7),推動所述的透平機(2)運轉,帶動所述的發電機(5)發電,做功過後,氨氣又與通向所述的冷凝器(3)中的稀溶液結合,吸收氨氣後的氨溶液被所述的泵(10)輸送給所述的蒸發器(1),氨溶液在重力場中下落,經所述的泵(10)重新進入所述的蒸發器(1)中,繼續下一輪工作循環。所述的餘熱回收系統除了能夠可靠地進行液體高效輸送之外,還能夠節省冷卻液體輸送環節消耗過多的能量。
[0049]附圖9中各標號說明如下:1、蒸發裝置;2、分離器;3、冷凝裝置;4、透平機;5、發電機;6、冷源裝直;7、慄;8、冷卻慄。
[0050]第九個實施例熱電轉換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
[0051]所述的熱電轉換裝置依次設置有蒸發裝置(1),分離器(2),冷凝裝置(3),泵(7),構成熱循環運動迴路,其中在冷凝裝置(3)至蒸發裝置(1)段的通道安裝泵(7),冷凝裝置(3)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裝置(1)的安裝位置,透平機(4)與發電機(5)連接,接入上述熱循環運動迴路,冷凝裝置(3)冷側與冷源裝置(6)連接,冷源裝置(6)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裝置(1)的安裝位置,在冷源裝置(6)至冷凝裝置(3)段的通道安裝冷卻泵(8)。工作時,所述的冷凝裝置(3)使用的冷卻液體,由所述的冷源裝置(6)供給,在有限的距離輸送冷卻液體,所述的冷卻泵(8)對冷卻液體進行輸送。工質在所述的蒸發裝置(1)中受熱,在所述的冷凝裝置(3)中冷凝,受熱後的工質出現氣泡,密度變小,冷凝後的工質溫度降低,密度變大,通過工質內部溫度梯度造成的密度差,迴路形成熱循環對流效應,所述的蒸發裝置(1)中的工質挾氣泡上升,所述的冷凝裝置(3)中的工質在重力場中下落,挾氣泡上升的工質提升至所述的分離器(2),進行氣液兩相分離,氣態工質推動所述的透平機(4)運轉,帶動所述的發電機(5)發電,做功過後,氣態工質又與通向所述的冷凝裝置(3)中的液態工質結合,最後工質溶液被所述的泵(7)輸送給所述的蒸發裝置(1),工質溶液在重力場中下落,經所述的泵(7)進入所述的蒸發裝置(1),完成一個工作循環。所述的熱電轉換裝置除了能夠可靠地進行液體高效輸送之外,還能夠節省冷卻液體輸送環節消耗過多的能量。
[0052]附圖10中各標號說明如下:1、蒸發裝置;2、分離器;3、冷凝裝置;4、透平機;5、發電機;6、冷源裝直;7、慄;8、供冷部件。
[0053]第十個實施例熱電轉換設備的【具體實施方式】:
[0054]所述的熱電轉換設備依次設置有蒸發裝置(1),分離器(2),冷凝裝置(3),泵(7),構成熱循環運動同路,其中在冷凝裝置(3)至蒸發裝置(1)段的通道安裝泵(7),冷凝裝置
(3)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裝置(1)的安裝位置,透平機(4)與發電機(5)連接,接入上述熱循環運動迴路,冷凝裝置(3)冷側與冷源裝置(6)連接,冷源裝置(6)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裝置(1)的安裝位置,組成冷源裝置出)的部件包括供冷部件(8)。工作時,所述的冷源裝置出)的供冷部件(8),向所述的冷凝裝置(3)供給冷卻液體,在有限的距離進行冷卻液體輸送。工質在所述的蒸發裝置(1)中受熱,在所述的冷凝裝置(3)中冷凝,受熱後的工質出現氣泡,密度變小,冷凝後的工質溫度降低,密度變大,通過工質內部溫度梯度造成的密度差,迴路形成熱循環對流效應,所述的蒸發裝置(I)中的工質挾氣泡上升,所述的冷凝裝置(3)中的工質在重力場中下落,挾氣泡上升的工質提升至所述的分離器(2),進行氣液兩相分離,氣態工質推動所述的透平機(4)運轉,帶動所述的發電機(5)發電,做功過後,氣態工質又與通向所述的冷凝裝置(3)中的液態工質結合,最後工質溶液被所述的泵(7)輸送給所述的蒸發裝置(I),工質溶液在重力場中下落,經所述的泵(7)進入所述的蒸發裝置(I),完成一個工作循環。所述的熱電轉換設備除了能夠可靠地進行液體高效輸送之外,還能夠節省冷卻液體輸送環節消耗過多的能量。
[0055]附圖11中各標號說明如下:1、鍋爐;2、透平機;3、凝汽器;4、發電機;5、低壓加熱器;6、高壓加熱器;7、除氧器;8、水化學處理器;9、冷卻塔;10、凝結水泵;11、給水泵;12、循環水泵。
[0056]第H^一個實施例火力發電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
[0057]所述的火力發電裝置設置有鍋爐(I),透平機(2),發電機(4),凝汽器(3),凝結水泵(10),低壓加熱器(5),除氧器(7),水化學處理器(8),給水泵(11),高壓加熱器(6),其中在凝汽器⑶至鍋爐⑴段的通道安裝凝結水泵(10)和給水泵(11),凝汽器⑶的安裝位置不低於鍋爐⑴的安裝位置,透平機⑵與發電機⑷連接,凝汽器⑶與冷卻塔(9)連接,冷卻塔(9)的安裝位置不低於鍋爐⑴的安裝位置,在冷卻塔(9)至凝汽器(3)段的通道安裝循環水泵(12)。工作時,所述的凝汽器(3)使用的冷卻水,由所述的冷卻塔(9)供給,在有限的距離輸送冷卻水,所述的循環水泵(12)對冷卻水進行輸送。工質在所述的鍋爐(I)中被加熱,汽化後產生具有壓力的工質氣體,工質氣體受熱源驅動上升,推動所述的透平機(2)運轉,帶動所述的發電機(4)發電,做功過後,工質氣體進入所述的凝汽器(3)中凝結,凝結後的工質由 所述的凝結水泵(10)輸送到所述的低壓加熱器(5),工質在重力場中下落,到達所述的低壓加熱器(5),然後進入所述的除氧器(7),從所述的除氧器(7)出來的工質,由所述的給水泵(11)輸送到所述的高壓加熱器(6),工質在重力場中下落,到達所述的高壓加熱器出),最後提供給所述的鍋爐(I),工質液體重新進入所述的鍋爐(I)中,繼續下一輪工作循環。所述的火力發電裝置除了能夠可靠地進行液體高效輸送之外,還能夠節省冷卻水輸送環節消耗過多的能量。
[0058]附圖12中各標號說明如下:1、鍋爐;2、透平機;3、凝汽器;4、發電機;5、低壓加熱器;6、高壓加熱器;7、除氧器;8、水化學處理器;9、冷卻容器;10、凝結水泵;11、給水泵;12、供冷部件。
[0059]第十二個實施例火力發電設備的【具體實施方式】:
[0060]所述的火力發電設備設置有鍋爐(I),透平機(2),發電機(4),凝汽器(3),凝結水泵(10),低壓加熱器(5),除氧器(7),水化學處理器(8),給水泵(11),高壓加熱器(6),其中在凝汽器(3)至鍋爐(I)段的通道安裝凝結水泵(10)和給水泵(11),凝汽器(3)的安裝位置不低於鍋爐(I)的安裝位置,透平機(2)與發電機(4)連接,凝汽器(3)與冷卻容器
(9)連接,冷卻容器(9)的設置位置不低於鍋爐⑴的安裝位置,組成冷卻容器(9)的部件包括供冷部件(12)。工作時,所述的冷卻容器(9)的供冷部件(12),向所述的凝汽器(3)供給冷卻液體,在有限的距離進行冷卻液體輸送。工質在所述的鍋爐(I)中被加熱,汽化後產生具有壓力的工質氣體,工質氣體受熱源驅動上升,推動所述的透平機(2)運轉,帶動所述的發電機(4)發電,做功過後,工質氣體進入所述的凝汽器(3)中凝結,凝結後的工質由所述的凝結水泵(10)輸送到所述的低壓加熱器(5),工質在重力場中下落,到達所述的低壓加熱器(5),然後進入所述的除氧器(7),從所述的除氧器(7)出來的工質,由所述的給水泵(11)輸送到所述的高壓加熱器(6),工質在重力場中下落,到達所述的高壓加熱器(6),最後提供給所述的鍋爐(1),工質液體重新進入所述的鍋爐(1)中,繼續下一輪工作循環。所述的火力發電設備除了能夠可靠地進行液體高效輸送之外,還能夠節省冷卻水輸送環節消耗過多的能量。
【權利要求】
1.一種系統本身屬於高效輸送液體類型的優化系統及其優化方法,包括冷凝器、冷源裝置、蒸發器,其特徵在於,冷源裝置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的安裝位置,在有限的距離輸送介質;冷凝器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的安裝位置,從高處往低處輸送工質。
2.一種實施權利要求1的優化系統及其優化方法的火力發電裝置和方法,包括凝汽器、冷卻塔、鍋爐,其特徵在於,冷卻塔的安裝位置不低於鍋爐的安裝位置,在有限的距離輸送冷卻水;凝汽器的安裝位置不低於鍋爐的安裝位置,從高處往低處輸送凝結水。
3.一種實施權利要求1的優化系統及其優化方法的火力發電設備和方法,包括凝汽器、冷卻容器、鍋爐,其特徵在於,冷卻容器的安裝位置不低於鍋爐的安裝位置,在有限的距離輸送冷卻水;凝汽器的安裝位置不低於鍋爐的安裝位置,從高處往低處輸送凝結水。
4.一種實施權利要求1的優化系統及其優化方法的中低溫發電裝置和方法,包括冷凝器、冷源裝置、蒸發器,其特徵在於,冷源裝置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的安裝位置,在有限的距離輸送介質;冷凝器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的安裝位置,從高處往低處輸送工質。
5.一種實施權利要求1的優化系統及其優化方法的餘熱回收裝置和方法,包括冷凝器、冷源裝置、蒸發器,其特徵在於,冷源裝置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的安裝位置,在有限的距離輸送介質;冷凝器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的安裝位置,從高處往低處輸送工質。
6.一種實施權利要求1的優化系統及其優化方法的熱電轉換裝置和方法,包括冷凝器、冷源裝置、泵、蒸發器,其特徵在於,冷源裝置至冷凝器的通道設置有泵;冷源裝置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的安裝位置,在有限的距離輸送介質;冷凝器的安裝位置不低於蒸發器的安裝位置,從高處往低處輸送工質。
【文檔編號】F01K23/02GK103742212SQ201310744534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1日
【發明者】黃世樂 申請人:黃世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