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建築預製板的預製構件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05:18:3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模板的預製構件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建築預製板的預製構件。
背景技術:
預製混凝土牆,採用新型牆體材料氯化鎂、珍珠巖、砂子、水泥等按照科學配比並經特殊生產工藝製造而成的一種工程圍牆,不僅造型美觀、綠色環保,而且施工便捷、成本低廉,已成為粘土磚和混凝土牆的最理想代替品,可廣泛應用於建築工地、城市建設、環境美化、工業技術改造等各類施工工程領域。預製混凝土牆經過市場推廣,相比磚砌牆和水泥澆築牆,也表現出明顯優勢,如造價成本低、 施工期短、安全性高、預製不受氣候影響、能根據建設施工單位要求量身制定個性化產品。作為預製的混凝土牆板,則需要具有相應的隔聲與防火的功能,在具體的製作上,也是採用分層製作,如果專利申請號為201310566913.5,名稱為多功能綠色建築預製牆板,其製作過程在將FRP筋固定後,要將澆築聚苯顆粒,需要振搗密實;對於其它的一些分層製作的預製混凝土牆,也需要振搗密實,或者對各層之間需要擠壓密實,而這些有些是人工操作膠錘協助振動、擠壓等,或者採取其它的方式較為原始方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效、便捷、易於操作、實用的建築預製板的預製構件。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建築預製板的預製構件所採用的方案為,它包括底圍板、頂圍板、左圍板和右圍板,底圍板、頂圍板、左圍板和右圍板圍成方形,其中底圍板、頂圍板前後對應,左圍板和右圍板左右對應,底圍板、左圍板、頂圍板和右圍板依次相互間設置有連接裝置,在底圍板、頂圍板、左圍板和右圍板圍成方形的上方設置有擠壓輥,擠壓輥兩端各設置有升降裝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的升降裝置包括前支臂、後支臂、前動輪、後動輪和定位杆;前支臂的一端轉動連接前動輪,另一端轉動連接擠壓輥;後支臂一端轉動連接後動輪,另一端轉動連接擠壓輥;定位杆連接前動輪和後動輪,前動輪、後動輪和擠壓輥端部形成三角狀分布。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的定位杆一端設置有連接環,另一端部為螺絲杆;所述的前動輪中間設置前輪軸,後動輪中間設置後輪軸,後輪軸上固定有卡位環,卡位環中設置有T形螺母,螺絲杆和螺母相螺接,連接環與前輪軸套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的擠壓輥與前支臂、後支臂的連接處設置有限位輪,位於底圍板的限位輪設置在底圍板外部、位於頂圍板的限位輪設置在頂圍板的外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的在左圍板和右圍板上都設置有定位孔。
採用上述結構的本實用新型,在底圍板、頂圍板、左圍板和右圍板圍成方形的上方設置有擠壓輥,擠壓輥能夠很好對預製牆板的顆粒狀填充物進行推平、擠壓,使得顆粒狀的填充物能夠分布均勻,填充堅實,對於擠壓輥兩端各設置有升降裝置,可以調整需要擠壓填充物的高度,適應不同厚度的填充物,同時擠壓輥也能夠對各層的材料進行壓緊密實,提高了效率;升降裝置包括前支臂、後支臂、前動輪、後動輪和定位杆,前支臂的一端轉動連接前動輪,另一端轉動連接擠壓輥;後支臂一端轉動連接後動輪,另一端轉動連接擠壓輥;定位杆連接前動輪和後動論,前動輪、後動輪和擠壓輥端部形成三角狀分布,這種方式的設置方便移動擠壓輥,而且又比較穩定,同時使得擠壓輥能夠脫落圍板組成的方形預製模,方便各層的材質的鋪置、裝配;定位杆一端設置有連接環,另一端部為螺絲杆,所述的前動輪中間設置前輪軸,後動輪中間設置後輪軸,後輪軸上固定有卡位環,卡位環中設置有長軸T形螺母,螺絲杆和螺母相螺接,使得操作方便,調整螺母就可以調整擠壓輥的高度;限位輪的設置使得擠壓輥能夠運動軌跡固定,能夠始終平推要擠壓的物料,定位孔的設置使得安裝預製模內的鋼筋架穩定、同時可以提供鋼筋的預留端。
總之,採用上述結構的本實用新型,具有高效、便捷、易於操作、實用性強的作用和效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圖1的A-A向的截面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擠壓輥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4是圖3的B部的放大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1、底圍板;2、左圍板;3、頂圍板;4、右圍板;5、擠壓輥;6、連接裝置;7、前動輪;7-1、後動輪;7-2、前支臂;7-3、後支臂;8、定位杆;8-1、前輪軸;8-2、後輪軸; 8-3、連接環;8-4、卡位環;8-5、螺母;8-6、螺絲杆;9、限位輪;10、定位孔。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1至附圖4,一種建築預製板的預製構件,包括底圍板1、頂圍板3、左圍板2和右圍板4,底圍板1、頂圍板3、左圍板2和右圍板4圍成方形,其中底圍板1、頂圍板3前後對應,左圍板2和右圍4板左右對應,底圍板1、左圍板2、頂圍板3和右圍板4依次相互間設置有連接裝置6,在底圍板1、頂圍板3、左圍板2和右圍板4圍成方形的上方設置有擠壓輥5,擠壓輥5兩端各設置有升降裝置,升降裝置包括前支臂7-2、後支臂7-3、前動輪7、後動輪7-1和定位杆8;前支臂7-2的一端轉動連接前動7輪,另一端轉動連接擠壓輥5;後支臂7-3一端轉動連接後動輪7-1,另一端轉動連接擠壓輥5;定位杆8連接前動輪7和後動輪7-1,前動輪7、後動輪7-1和擠壓輥5端部形成三角狀分布。
定位杆8一端設置有連接環8-3,另一端部為螺絲杆8-6;前動輪7中間設置前輪軸8-1,後動輪7-1中間設置後輪軸8-2,後輪軸8-2上固定有卡位環8-4,卡位環8-4中設置有T形螺母8-5,螺絲杆8-6和螺母8-5相螺接,連接環8-3與前輪軸8-1套接。
擠壓輥5與前支臂7-2、後支臂7-3的連接處設置有限位輪9,位於底圍板1的限位輪9設置在底圍板1外部、位於頂圍板3的限位輪9設置在頂圍板3的外部,在左圍板2和右圍板4上都設置有定位孔10。
工作時,使得鋼筋網架穿過定位孔10,並編制鋼筋網架,往由底圍板1、頂圍板3、左圍板2和右圍板4圍成方形模具裡灌入水泥砂漿,使得水泥砂漿覆蓋鋼筋架,並進行凝固。編制的鋼筋網架也可以留有部分鋼筋連接凸點,在水泥砂漿灌入後,這些凸起點突出於水泥砂漿的外部,並在這樣凸點固結其它部件,比如FRP筋。加入其它層板或者顆粒層填充料,旋轉螺母8-5,拉動螺絲杆8-6,使得前動輪7和後動輪7-1之間間距變化,從而調整擠壓輥5的高度,調整適當後,推動擠壓輥8從底圍板1從向頂圍板3移動,擠壓輥8推平、擠壓顆粒狀填充物或者其它層狀板層,使得更密實。移動過程,由於限位輪9對頂圍板3、底圍板1的限位,使得擠壓輥能夠保持直線運動,不發生傾斜,不使用時,繼續調整螺母8-5,通過卡位環8-4、連接環8-3,使得前輪軸8-1和後輪軸8-2位移變小,由前支臂7-2、後支臂7-3夾角變小,抬升擠壓輥5,繼續調整螺母8-5,可使得擠壓輥5超出由底圍板1、頂圍板3、左圍板2和右圍板4圍成方形的預製模的上方,進而可以移動到一邊,還可以用於另一個預製模的物料或填充層的推平、壓緊。
上列詳細說明是針對本實用新型之一可行實施例的具體說明,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為的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於本案的專利範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