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遊玩路線圖(最新武侯祠旅遊攻略來啦)
2023-05-27 11:33:28
作為地道南陽人
小時候沒去過臥龍崗武侯祠的可能真沒幾個
騎石馬、爬假山、登半月臺
記憶的碎片經過二三十年依然清晰
01
工作留在了鄭州,有同事問我南陽有啥景點,我還是第一個推薦武侯祠。兒時就覺得那是一個到處古蹟既神秘又高大上的地方,既然出去玩,就得有點「尋寶」意識嘛。
前幾天,聽老家人說因疫情封閉的武侯祠準備開放了,提前邀請遊客去體驗一下。我那顆好奇的心立即又狂跳起來。懵懂時只覺得那裡風景美,有啥內涵真沒認真研究過。這次必須一探究竟!
難得有時間回老家,行程不緊湊簡直對不起自己。通了高鐵,從鄭州一個多小時就到南陽。特意選了最早的一班,G7997次,6點20出發,7點34到南陽。
出高鐵站不遠就是公交站,途經世界月季大觀園,大片花海在秋季依然燦爛。隨後這兒也得安排上。
心心念念南陽的早餐。程記甫胡辣湯、丁老二米線、河街牛肉湯……為了不耽擱太久,去了比較順路的河街牛肉湯。從中州東路老城門樓奎章閣進去,跨過琉璃橋,就是一家開了幾十年的牛肉湯鍋。切了15元牛裡脊肉,湯鍋裡涮涮,加點糊蔥花、薑絲,熱湯一澆,美哩很!
吃飽喝足,快10點了,趕緊打的去武侯祠。4公裡,6.5元,不算貴。大門在臥龍路最西邊,沿臥龍路一直向西走就到了。
在臥龍崗市民廣場下車,穿過幾座很大氣的花崗巖牌坊,就是一座紅色大門。
大門前有劉關張騎馬而來的大型雕塑,還原當年三顧茅廬的歷史。這裡很適合拍照打卡哦!
02
為彌補小時候光看熱鬧的遺憾,進門先請了位講解員。小姑娘姓丁,她從山腳下的「千古人龍」石牌坊開始講起。這個石牌坊可太熟悉了,我家裡還有張小時候在這裡拍的照片哩。
小丁說,牌坊上刻的圖案是躬耕南陽、三顧茅廬、舌戰群儒、七擒孟獲等諸葛亮生平故事,感覺又上了一堂三國成語課。
又進一個大門,走上很有滄桑感的青石板路,路兩邊古樹參天,頗為陰涼。
右手邊有個很質樸的石碑,刻著新唐抗戰紀念碑幾個字。小丁說,這是于右任手書。剛進來的大門上,也掛的是于右任撰寫的楹聯。於老先生可是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沒想到和武侯祠這麼有淵源!
這段青石板路,景點頗為密集。走幾步就是「漢昭烈皇帝三顧處」的石牌坊,也有快200年歷史了。牌坊旁的古楸樹,傳說是劉關張三人到臥龍崗時候的拴馬處,有上千年歷史。
路右邊的六角亭裡有口古井,是諸葛亮當年在臥龍崗居住時打水的地方,井沿上被繩子磨出了七八道凹槽。往井裡看,深處水光粼粼很是神秘。
再往前走,仙人橋是劉備冒雪探訪諸葛亮,巧遇諸葛亮嶽父黃承彥的地方。因黃承彥有仙人之風,劉備誤以為是神仙,後經諸葛均介紹才知其身份。
過橋就是武侯祠山門,兩側的石雕望天吼也很有講究。小丁說,望天吼正對武侯祠大門方向,有「望君歸」之意,意為南陽臥龍崗作為諸葛亮十年躬耕之地,希望武侯能夠魂歸故地,與南陽永世息息相連血濃於水。
山門裡面是武侯祠的核心地帶,古柏參天,清風陣陣。「三代遺才」石牌坊是清康熙年間的,「三代」指夏、商、周三個朝代,意思是說諸葛亮是這些朝代後最有品德的忠義之士。
石牌坊上雕刻有玉皇大帝、託塔天王等很多神仙,這裡把諸葛亮也比成了萬世智慧於一身的「神仙」了。歷史上這裡每年都有祭拜諸葛亮的春秋二祭,明代駙馬都尉鄔景和還曾奉明世宗聖諭到此祭拜呢。
大拜殿是小丁介紹最詳細的地方。這裡是歷朝歷代官吏百姓祭拜「諸葛爺」的地方,在景區開放時,至今香火鼎盛。
大殿外掛滿了謳歌諸葛亮的匾額和楹聯,各個都大有來頭。最負盛名的是清同治年間南陽知府顧嘉蘅的那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被譽為「中原第一聯」。
此外還有很多古代文人雅士、近代書法大家的真跡,無論其書法、內容和意境,每一個都值得細細觀賞、玩味。大拜殿內有諸葛亮和其戰死沙場的長子諸葛瞻、長孫諸葛尚的塑像,真正是三世忠貞,滿門忠烈。
大拜殿一側長長的碑廊,就是嶽飛手書《出師表》石刻!800多年前,民族英雄嶽飛途經南陽武侯祠,遇大雨夜宿於此。祠中道人呈上諸葛亮給後主劉嬋的奏疏《出師表》,嶽飛看後激動不已,愴然涕下,連夜揮淚走筆,一氣呵成寫下前後《出師表》,以表達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
碑廊上共有21塊石碑,雕刻的就是嶽飛留下的書法手跡。全國各地武侯祠供奉的嶽飛手書《出師表》,都是從南陽武侯祠拓印而成。大部分人都背過語文課本裡的《出師表》,出處原來就在這裡!真是太有內涵啦。
大拜殿後拾級而上,一處幽靜的院落就是當年諸葛亮居住過10年的地方。原來諸葛亮搭建草屋的地方如今是諸葛草廬,草廬的匾額為郭沫若題寫,草廬的形象也是南陽的象徵之一。
諸葛亮當年居住的草屋已經蕩然無存,後人就在他居住的地方立碑為證。石碑上雕刻的是諸葛躬耕地的方位,這塊石碑也就是古人為躬耕地所立的「地標」。
圍繞諸葛草廬,集中了「臥龍崗十景」中的大多數景點。古柏亭是為了紀念這裡一棵諸葛亮親手種植的柏樹;野雲庵是諸葛亮當年會友的地方,內有諸葛亮和幾位好友聚會的雕塑;小虹橋飛架在草廬與假山之間;半月臺是諸葛亮夜觀天象的「氣象臺」……各種古蹟遍布其中,每一處都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讓人流連忘返。
在這處院落裡,還有幾處景觀非常值得一看:半月臺下老龍洞、武侯祠最高建築寧遠樓、顧嘉蘅題寫匾額的躬耕亭、距今有近700年歷史的元代七言絕句碑、北洋軍閥首領吳佩孚手書楹聯……
還有歷朝歷代名人大家的楹聯、碑刻散落其間,稱其為一處不可多得的歷史人文寶庫,恰如其分。
在諸葛亮居住過的地方感知歷史,時間過得也特別快。講解員小丁提醒,該去下一個院落了。穿過又一處碑廊,隔壁是三顧堂和關張殿。
三顧堂裡有諸葛亮、劉備塑像,再現的是兩人縱論天下的場景。因為劉備諸葛亮的會晤是絕密的,所以在外等候的關羽、張飛,後人為他們建起了歇腳的關張殿。
殿內關羽、張飛塑像非常有趣,一個怒目圓睜,一個皺眉捻須,生動表達了當時兩人對劉備如此禮遇「山野村夫」諸葛亮的不滿。
殿上匾額「目無魏吳」也很有內涵,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一定知道其中的含義。
小丁帶我走的是中軸線,大部分古建都集中在這片區域。一般講解員解說的就是這部分內容。講解完畢,她推薦我去東西兩側再看看,還有不少值得一遊的地方。告別小丁,我拿著導遊圖信步而行。
03
退回到草廬的院子,往東邊也有一大片古建。諸葛花園優雅清淨;明代十八羅漢是小孩子們最愛去的地方,每個羅漢形態各異,炯炯有神;道房院是古代道士的居所,如今是武侯祠的辦公區。不管是牆壁、建築、古樹,仔細觀察時有驚喜。
不時冒出的石刻、匾額、幾人環抱的大樹、精美花紋的大水槽、屋頂的脊獸、石板路上的青苔……身處飽含歲月滄桑的景觀中,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讓整個人都沉靜下來。
專程為武侯祠而來,一定要把每個角落走遍。出道房院一路向東,沿臥龍潭北岸可到龍門照壁、漢碑亭、四方碑等處。沿途還有古代石刻藝術展、諸葛亮躬耕園等景點。
小時候最愛玩的八卦陣,明知道進去出不來,還每次心痒痒滴進去挑戰,滿滿都是回憶啊。臥龍書院在最南邊的角落裡,需要經過樹林裡的讀書臺。長時間沒人走的石板路有些溼滑,體力不支的就可以略過啦。
花了大概4個小時,走遍了武侯祠的邊邊角角。內心很震撼,曾經認為自己無比熟悉的地方,原來對他的了解是如此膚淺。過去只知道景美、好玩,如今才算粗淺領略到一些他的內涵。
怪不得像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嶽飛、元好問等古代名人大家均以到南陽臥龍崗為榮,作詩題字,千古留名。今後無論走到哪裡,我都要給人好好介紹咱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因為它不僅屬於南陽人,更是全體中國人的歷史豐碑,是中華兒女的精神地標!
走出武侯祠,已經是下午四點多鐘。看時間還夠去南陽府衙看看,順便去府衙附近的西城根小吃街大快朵頤。住宿可以選市中心的梅溪國際酒店、王府飯店、豫宛賓館等,性價比高,交通方便,距離商圈、美食集散地也很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