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抗震桌鋼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11:41:21 1
專利名稱:一種抗震桌鋼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抗震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抗震桌鋼結構。
背景技術:
地震是一種巨大的自然災害,人類目前還無法對其進行準確預測,每次大地震總 是造成很多人員傷亡,為了減小或避免人員傷亡,人們研究開發了多種抗震技術,其中也包 括抗震家具。1976年申請人在唐山機車車輛廠工作,該廠有職工九千多人,有小學、中學、機車 車輛技工學校三所學校,申請人經歷1976年7月觀日唐山7. 8級大地震,在那次地震中死 亡約24. 2萬人,重傷約16. 4萬人。現有的地震多發區的抗震桌多為在桌面下方通過四根簡易立柱支撐一塊桌面,該 桌面基本上不具有防砸功能,但是該種桌子具有承載能力較小、功能單一等缺點。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安全性能高、承載能力 大廣泛適用於地震多發區的抗震桌鋼結構。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種抗震桌鋼結構,包括支腿、安裝在相鄰支腿之間的橫梁,焊接在支腿上面的桌 面支架,桌面支架由橫梁和縱梁焊接而成,其特徵在於所述每個支腿的底部均設有地腳, 所述地腳通過連接件與預埋在地基內的地腳螺栓座相連,所述桌面支架與支腿圍成的下部 空間內設有腳踏板,腳踏板的兩端分別與兩端的橫梁固定連接,橫梁、桌面支架與支腿聯接 處分別設有加強筋板,所述腳踏板的上端橫梁的內側設有安全抓柄。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採用如下技術方案所述的加強筋板採用U形筋板。所述加強筋板採用複合形加強結構,即加強筋板包括一個U形筋板,在U形筋板內 設有單板加強筋板。所述相鄰的支腿之間設有拉筋。所述拉筋與支腿的聯接處設有加強筋板。所述每個支腿的底部均設有底墊,所述底墊包括形狀與支腿截面相同的底座,通 過緊固件安裝在底座下端的墊板。所述支腿的四周固定安裝有護板,所述護板採用內置蝶形螺母固定安裝。所述由護板和桌面支架所圍成的空間內設有自救破拆工具袋。所述由護板和桌面支架所圍成的空間內設有手電筒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在 底座上端對稱安裝支撐架,支撐架的上端安裝有軸承座,軸承座內安裝有轉軸,軸承座的外 側設有防止轉軸轉動的緊固螺栓;所述轉軸的另一端固定連接筒架,在筒架的外壁設有調 整緊固螺栓,調整緊固螺栓穿過筒架的內壁。[0017]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技術方案,與現 有桌子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新穎獨特、力學性能可靠,防震效果好等優點,而且為遇難者提 供了抗震避難空間,是對現有抗震桌的創造性改進,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圖1是採用本實用新型結構的餐桌結構示意圖;圖2是採用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寫字桌結構示意圖;圖3是採用本實用新型結構的課桌結構示意圖;圖4是採用本實用新型結構的講桌結構示意圖;圖5是U形筋板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的側視圖;圖7是複合形加強結構的加強筋板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的側視圖;圖9是安裝在四個支腿上的底墊結構示意圖;圖10是安裝在護板內側的蝶形螺母安裝結構示意圖;圖11是地腳螺栓座結構示意圖;圖12是地腳螺栓座安裝結構示意圖;圖13是手電筒支架結構示意圖;圖14是圖13的側視圖;圖中1、支腿;1-1、地腳;2、橫梁;3、桌面支架;3-1、橫梁;3-2、縱梁;4、腳踏板; 5、加強筋板;5-1、U形筋板;5-2、單板加強筋板;6、安全抓柄;7、拉筋;8、地腳螺栓座;9、底 墊;9-1、底座;9-2、緊固件;9-3、墊板;10、護板;11、蝶形螺母;12、自救破拆工具袋;13、手 電筒支架;13-1、底座;13-2、支撐架;13-3、軸承座;13_4、轉軸;13_5、緊固螺栓;13_6、筒 架;13-7、調整緊固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並配合 附圖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圖1,一種抗震桌鋼結構,包括支腿1、安裝在相鄰支腿1之間的橫梁2,焊接 在支腿1上面的桌面支架3,桌面支架3由橫梁3-1和縱梁3-2焊接而成,所述每個支腿的 底部均設有地腳1-1,所述地腳1-1通過連接件與預埋在地基內的地腳螺栓座8相連,地腳 螺栓座8即可採用單體結構;也可採用組合結構,請參閱圖11和圖12,即在一個地腳螺栓 座8上同時固裝幾個抗震桌。所述桌面支架3與支腿1圍成的下部空間內設有腳踏板4,腳 踏板起到使人不脫離鋼結構的保護作用,腳踏板4的兩端分別與兩端的橫梁2固定連接,橫 梁、桌面支架3與支腿1聯接處分別設有加強筋板5,所述腳踏板4的上端橫梁2的內側設 有安全抓柄6,上述結構採用整體結構,在發生地震時,人們可以躲藏在桌內,這樣可有效防 止墜物砸傷,提高生還的機率。請參閱圖5至圖8,為了增強抗震功能,使得具有較大的承載力,所述的加強筋板 採用U形筋板或者複合形加強結構,所述複合形加強結構包括,包括一個U形筋板5-1,在U形筋板5-1內設有單板加強筋板5-2。為了提高縱向強度,在所述相鄰的支腿1之間設有拉筋7,同時在拉筋7與支腿1 的聯接處設有加強筋板5。請參閱圖9,為了防止安裝後,抗震桌對已經裝修好的地板造成劃傷或者壓傷,所 述每個支腿的底部均設有底墊9,所述底墊9包括形狀與支腿截面相同的底座9-1,通過緊 固件9-2安裝在底座9-1下端的墊板9-3。請參閱圖10 ;為了使得在發生地震被埋後,提供自救措施,在所述支腿1的四周固 定安裝有護板10,所述護板10採用內置蝶形螺母11固定安裝,這樣被困人員可以從裡面拆 掉護板逃生,而且由護板10和桌面支架3所圍成的空間內設有自救破拆工具袋12,救生袋 內放置破拆工具,例如手錘、尖鏨、扁鏨、鋼鋸、活扳手、改錐、手套、勞保眼鏡、手電、口哨等, 被困在其內的人們可以採用這些工具實現自救或者與外界聯繫,以便爭取搶救時間。請參閱圖13和圖14,為了增強便利,在有限的空間內固定照明裝置,騰出雙手用 於自救,所述由護板10和桌面支架3所圍成的空間內設有手電筒支架13,所述支架包括底 座13-1,在底座13-1上端對稱安裝支撐架13-2,支撐架的上端安裝有軸承座13-3,軸承 座內安裝有轉軸13-4,軸承座13-3的外側設有防止轉軸轉動的緊固螺栓13-5 ;所述轉軸 13-4的另一端固定連接筒架13-6,在筒架13-6的外壁設有調整緊固螺栓13_7,調整緊固螺 栓13-7穿過筒架13-6的內壁。上述結構中支腿、縱梁、橫梁採用壁厚為3-8mm,截面寬度為40_80mm的方鋼管或 者壁厚為3-8mm,截面直徑為50_80mm的圓鋼管。上述結構即可用於餐桌(請參見圖1)、寫字桌(請參見圖2)、課桌(請參見圖3) 以及講桌(參見圖4)。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新穎獨特、力學性能可靠,防震效果好等優點,而且為遇難者 提供了抗震避難空間,是對現有抗震桌的創造性改進,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施例,並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範圍。即 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的內容所做的等效變化與修飾,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 圍。
權利要求1.一種抗震桌鋼結構,包括支腿、安裝在相鄰支腿之間的橫梁,焊接在支腿上面的桌面 支架,桌面支架由橫梁和縱梁焊接而成,其特徵在於所述每個支腿的底部均設有地腳,所 述地腳通過連接件與預埋在地基內的地腳螺栓座相連,所述桌面支架與支腿圍成的下部空 間內設有腳踏板,腳踏板的兩端分別與兩端的橫梁固定連接,橫梁、桌面支架與支腿聯接處 分別設有加強筋板,所述腳踏板的上端橫梁的內側設有安全抓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桌鋼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加強筋板採用U形筋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桌鋼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加強筋板採用複合形加強 結構,即加強筋板包括一個U形筋板,在U形筋板內設有單板加強筋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桌鋼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相鄰的支腿之間設有拉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桌鋼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拉筋與支腿的聯接處設有 加強筋板。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桌鋼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每個支腿的底部均設有底 墊,所述底墊包括形狀與支腿截面相同的底座,通過緊固件安裝在底座下端的墊板。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桌鋼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支腿的四周固定安裝有護 板,所述護板採用內置蝶形螺母固定安裝。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抗震桌鋼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由護板和桌面支架所圍成 的空間內設有自救破拆工具袋。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抗震桌鋼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由護板和桌面支架所圍成 的空間內設有手電筒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在底座上端對稱安裝支撐架,支撐架的上端 安裝有軸承座,軸承座內安裝有轉軸,軸承座的外側設有防止轉軸轉動的緊固螺栓;所述轉 軸的另一端固定連接筒架,在筒架的外壁設有調整緊固螺栓,調整緊固螺栓穿過筒架的內 壁。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抗震桌鋼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腿、縱 梁、橫梁採用壁厚為3-8mm,截面寬度為40-80mm的方鋼管或者壁厚為3_8mm,截面直徑為 50-80mm的圓鋼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抗震桌鋼結構,包括支腿、安裝在相鄰支腿之間的橫梁,焊接在支腿上面的桌面支架,桌面支架由橫梁和縱梁焊接而成,其特徵在於所述每個支腿的底部均設有地腳,所述地腳通過連接件與預埋在地基內的地腳螺栓座相連,所述桌面支架與支腿圍成的下部空間內設有腳踏板,腳踏板的兩端分別與兩端的橫梁固定連接,橫梁、桌面支架與支腿聯接處分別設有加強筋板,所述腳踏板的上端橫梁的內側設有安全抓柄。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新穎獨特、力學性能可靠,防震效果好等優點,而且為遇難者提供了抗震避難空間,是對現有抗震桌的創造性改進,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A47B13/00GK201899068SQ20102062608
公開日2011年7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25日
發明者樊國忠 申請人:樊興, 樊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