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摔安全腰帶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12:27:01 2
專利名稱:一種防摔安全腰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生活用品技術領域,涉及ー種腰帯,特別涉及一種防摔安全腰帯。
背景技術:
人們不小心摔倒後經常會閃到腰椎,特別是老人,摔倒後閃到腰椎的情況特別多,而且需要花費更多的治療費。但是市場上出現的防摔產品大多防摔護肘、防摔馬甲和防摔護膝等產品,這些產品全部穿戴後能夠實現減少老人因摔跤而負傷的情況,但是由於這些穿戴上後顯得格外難看,平常情況下人們不願意穿戴這些,而且穿戴繁瑣。為了克服上述的問題,有人提出了隱藏式的設計結構,經過檢索後並未發現相關專利。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防摔安全腰帯,該腰帶外形與普通腰帯一樣並在出現摔倒情況時自動展開防護,減少摔跤受傷。本實用新型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防摔安全腰帯,包括腰帯本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腰帯本體為雙層結構,在腰帯本體內設有全密閉的安全氣囊和充氣機構,在腰帶本體外側面開有一條供安全氣囊彈出的出ロ,所述安全氣囊與充氣機構相連通,所述的腰帯本體上還設有感應人體摔倒並觸發充氣機構向安全氣囊充氣的感應控制単元。本防摔安全腰帶能夠在人摔倒時展開安全氣囊,防止在摔倒時出現損傷的情況。通過感應控制單元感應到人摔倒時立即觸發充氣機構向安全氣囊充氣,安全氣囊通過出口向外腰帶本體外側展開,在人摔在地面上先一步墊在人體腰部處,増加摔倒時的緩衝,防止出現損傷。平時,安全氣囊隱藏在雙層結構的腰帯本體內,不影響穿戴的外觀。在上述的防摔安全腰帯中,所述的充氣機構包括氮氣發生器和單向閥,所述的氮氣發生器與單向閥的進ロ連接,單向閥的出口與上述的安全氣囊的進氣ロ連接。氮氣發生器受觸發後通過化學反應產生大量的氮氣,由於壓カ増大,推動單向閥的閥芯使氮氣向安全氣囊充氣,安全氣囊充氣後體積膨脹並從出ロ彈出。在上述的防摔安全腰帯中,所述的感應控制単元包括電源、用於感應角度變化的角度感應器和與電源連接的控制晶片,所述的角度感應器與控制晶片連接,上述的氮氣發生器與控制晶片連接,所述的控制晶片用於接收角度感應器的發送的角度信號並在角度信號大於控制晶片內的設定值時發出控制信號控制氮氣發生器產生氮氣。在人體摔倒時會產生較大的角度,腰帯上附帯的角度感應器就會生產角度信號,控制晶片接收該角度信號並與設定值比較,在大於設定值時確定為人體要摔倒並發出控制信號控制氮氣發生器產生氮氣。而人體在其他情況時,由於角度信號都小於設定值而不會使安全氣囊彈出。在上述的防摔安全腰帶中,所述的設定值為40 50度。在上述的防摔安全腰帯中,所述的角度感應器為地磁傳感器或者角度傳感器,所述的地磁傳感器或者角度傳感器與上述的控制晶片連接。[0011]在上述的防摔安全腰帯中,所述的出口為一條沿著腰帯本體連續延伸的開ロ結構,上述的安全氣囊的一部分設置在出口中。通過這種結構可使安全氣囊迅速彈出而不會受到阻礙。在上述的防摔安全腰帯中,所述的安全氣囊包括構成ー個密閉空腔的條形的連接部和平面狀的展開部,所述的連接部連接於展開部的中間,並固定在腰帯本體內。展開部展開後可覆蓋住腰部和臀部。現有技術相比,本防摔安全腰帯具有以下優點I、本防摔安全腰帯在人體摔倒時能夠及時展開安全氣囊減少摔跤時所受到的損傷,提供了較好的摔跤防護,特別是對老人起到很好防護作用。2、本防摔安全腰帯在不展開安全氣囊時與普通的腰帯一祥,穿戴後不影響人體的行動和美觀,易於人們接受。3、、本防摔安全腰帶能夠自動進行檢測,智能化高。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充氣機構和感應控制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安全氣囊展開後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腰帯本體;11、出口 ;2、腰帶扣;3、安全氣囊;31、連接部;32、展開部;4、充氣機構;41、氮氣發生器;42、單向閥;5、感應控制單元;51、電源;52、角度感應器;53、控制晶片。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ー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如圖I所示,本防摔安全腰帶包括腰帶本體I、腰帶扣2、安全氣囊3和充氣機構4,用於實現減少摔跤受傷的目的。具體來說,腰帶扣2連接在腰帶本體I的一端,充氣機構4設置在腰帶本體I的該端內,本腰帶本體I為雙層結構,安全氣囊3和充氣機構4設置在腰帯本體I內,在腰帯本體I外側面開有一條供安全氣囊3彈出的出ロ 11,出口 11為一條沿著腰帶本體I連續延伸的開ロ結構,安全氣囊3的一部分設置在出口中。通過這種結構可使安全氣囊3迅速彈出而不會受到阻礙。圖3所示,安全氣囊3為全密閉結構,安全氣囊3與充氣機構4相連通,安全氣囊3包括構成ー個密閉空腔的條形的連接部31和平面狀的展開部32,連接部31連接於展開部32的中間,並固定在腰帯本體I內。展開部32展開後可覆蓋住腰部和臀部。如圖2所示,充氣機構4包括氮氣發生器41和單向閥42,氮氣發生器41與單向閥42的進ロ連接,單向閥42的出口 11與安全氣囊3的進氣ロ連接。氮氣發生器41受觸發後通過化學反應產生大量的氮氣,由於壓カ増大,推動單向閥42的閥芯使氮氣向安全氣囊3充氣,安全氣囊3充氣後體積膨脹並從出口 11彈出。氮氣發生器41為市場上普通的產品,或者採用汽車上的氮氣發生器41作為代替。[0026]腰帶本體I上還設有感應人體摔倒並觸發充氣機構4向安全氣囊3充氣的感應控制單元5。感應控制單元5也設置在腰帶本體I內且位於充氣機構4和腰帶扣2之間,感應控制單元5包括電源51、用於感應角度變化的角度感應器52和與電源51連接的控制晶片53,角度感應器52與控制晶片53連接,氮氣發生器41與控制晶片53連接,控制晶片53用於接收角度感應器52的發送的角度信號並在角度信號大於控制晶片53內的設定值時發出控制信號控制氮氣發生器41產生氮氣。設定值為40 50度,最佳值為15度。角度感應器52可採用地磁傳感器或者角度傳感器,地磁傳感器或者角度傳感器與控制晶片53連接。在人體摔倒時會產生較大的角度,腰帯上附帯的角度感應 器52就會生產角度信號,控制晶片53接收該角度信號並與設定值比較,在大於設定值時確定為人體要摔倒並發出控制信號控制氮氣發生器41產生氮氣。而人體在其他情況時,由於角度信號都小於設定值而不會使安全氣囊3彈出。本防摔安全腰帶能夠在人摔倒時展開安全氣囊3,防止在摔倒時出現損傷的情況。通過感應控制單元5感應到人摔倒時立即觸發充氣機構4向安全氣囊3充氣,安全氣囊3通過出口 11向外腰帯本體I外側展開,在人摔在地面上先一步墊在人體腰部處,増加摔倒時的緩衝,防止出現損傷。平時,安全氣囊3隱藏在雙層結構的腰帯本體I內,不影響穿戴的外觀。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儘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腰帯本體I、出口 11、腰帶扣2、安全氣囊3、連接部31、展開部32、充氣機構4、氮氣發生器41、單向閥42、感應控制單元5、電源51、角度感應器52、控制晶片53等術語,但並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1.一種防摔安全腰帯,包括腰帯本體(I),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腰帯本體(I)為雙層結構,在腰帶本體(I)內設有全密閉的安全氣囊(3)和充氣機構(4),在腰帶本體(I)外側面開有一條供安全氣囊(3)彈出的出口(11),所述安全氣囊(3)與充氣機構(4)相連通,所述的腰帶本體(I)上還設有感應人體摔倒並觸發充氣機構(4)向安全氣囊(3)充氣的感應控制單元(5) ο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摔安全腰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充氣機構(4)包括氮氣發生器(41)和單向閥(42),所述的氮氣發生器(41)與單向閥(42)的進ロ連接,單向閥(42)的出口(11)與上述的安全氣囊(3)的進氣ロ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摔安全腰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感應控制単元(5)包括電源(51)、用於感應角度變化的角度感應器(52)和與電源(51)連接的控制晶片(53),所述的角度感應器(52)與控制晶片(53)連接,上述的氮氣發生器(41)與控制晶片(53)連接,所述的控制晶片(53)用於接收角度感應器(52)的發送的角度信號並在角度信號大於控制晶片(53)內的設定值時發出控制信號控制氮氣發生器(41)產生氮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摔安全腰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設定值為40 50度。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防摔安全腰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角度感應器(52)為地磁傳感器或者角度傳感器,所述的地磁傳感器或者角度傳感器與上述的控制晶片(53)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摔安全腰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出口(11)為一條沿著腰帶本體(I)連續延伸的開ロ結構,上述的安全氣囊(3)的一部分設置在出口(11)中。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摔安全腰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安全氣囊(3)包括構成ー個密閉空腔的條形的連接部(31)和平面狀的展開部(32),所述的連接部(31)連接於展開部(32)的中間,並固定在腰帯本體(I)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摔安全腰帶,屬於生活用品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防摔安全裝備穿戴繁瑣和穿戴難看的問題。本防摔安全腰帶,包括腰帶本體,所述的腰帶本體為雙層結構,在腰帶本體內設有全密閉的安全氣囊和充氣機構,在腰帶本體外側面開有一條供安全氣囊彈出的出口,所述安全氣囊與充氣機構相連通,所述的腰帶本體上還設有感應人體摔倒並觸發充氣機構向安全氣囊充氣的感應控制單元。該腰帶外形與普通腰帶一樣並在出現摔倒情況時自動展開防護,減少摔跤受傷。
文檔編號A41F9/00GK202476532SQ20122006386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4日
發明者李明陽 申請人:王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