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乾隆帝的歷史貢獻(乾隆帝縱使日理萬機)
2023-05-27 14:31:37 2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瓷器可謂無處不在,從飲食的杯盤碗碟、栽種植物的盆罐瓶盂,乃至裝飾用的瓷磚等,已然成為不可或缺的實用品。尤其是青花瓷器,以質樸素雅的外表深得大眾的喜愛。可是如今我們過多著眼於瓷器的功能,卻忽略了它作為藝術品所蘊含的歷史傳承、技術革新、風格演變,乃至傳遞出的中國傳統美學理念、容納的歷史典故。而作家江子,卻著眼於生活中的青花瓷器,寫作《青花帝國》一書,透過瓷器上靜默綻放的青花,再現深藏釉下的歷史細節。
瓷器的故鄉在中國,青花瓷的故鄉在景德鎮。而在宋代以前,景德鎮不過是中國的諸多瓷器產地之一,名為昌南鎮,以溫潤如玉的白瓷著聞名。自從宋真宗趙恆將年號「景德」賜予此地,這個距離京師千裡之外的小鎮便被納入宮廷視野,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青花之都」。《青花帝國》一書,正是以「瓷都」景德鎮為背景展開歷史敘述的。全書由八篇相對獨立的文章構成,分別講述了與青花瓷有關的工匠、督陶官、皇帝、使者以及造瓷派系等。在這個由青花主宰的國度裡,有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工匠,他們為燒造御用瓷器不惜赴湯蹈火;有技藝非凡的畫師,或瘋癲於外,或狷狂於內,創造的陶瓷繪畫別開生面;有以陶英為代表的督陶官,作為駐紮在景德鎮的「藝術總監」,一生精研燒造瓷器,鞠躬盡瘁;有匠心獨運的詩人,將易碎的瓷器嵌入詩詞,賦予其對抗時間的硬度;即使不可一世的帝王也要俯首稱臣,如乾隆帝縱使日理萬機,依然接二連三下旨叮囑督陶官陶英按要求燒造瓷器,不可怠慢……一件普通的瓷器,可能因為一場突然的政變而跟隨主人顛沛流離,幾百年後被考古學家發現;也可能隨著大明朝的艦隊遠渡重洋,成為國家的使者……青花瓷不再僅僅是樸素華美的器物、中國古典美學的載體,它成了時間的使臣、歷史的臥底,成為溝通廟堂與民間、古代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橋梁。順著江子的講述,審視幽光閃爍的青花,我們看到的不再是一件件冰冷的瓷器,而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一段風雲變幻的歷史。
其實,作者江子並非景德鎮人,甚至生活的地方與景德鎮幾乎毫無關係。談及寫作這本書初衷,他坦言自己是「被瓷器這種帶有幾分魔幻的物什迷住了……她樸素而華美,卑微而又高貴」,於是開始沉溺於挖掘瓷器背後歷史並樂此不疲。為了寫作這本書,江子一次次地跟著青花回到景德鎮,走訪了景德鎮所有的古窯遺址,查閱了大量與景德鎮有關的書籍和文物遺存,甚至遠赴北京、臺北等青花棲身之地以搜集資料。這些來自古今中外、四面八方的史料,既是作者構思的靈感源泉,又構成了本書客觀立體的骨架。比如,以景德鎮「佑陶神靈」童賓的傳說和塑像為基點,撰寫了《工匠:童賓之死》;根據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明代吳為所作「嬌黃凸雕九龍方盂」、周丹泉所作「嬌黃錐拱獸面紋鼎」等,引申出《狷狂的畫師》;通過追蹤上世紀80年代在江西高安出土的一批元青花瓷,挖掘出《藏家:高安的元青花》背後的故事。可以說,江子是把零星的材料聚在一起,試圖用手中的材料,在過去與當下的隔牆上鑿出一個孔隙,讓我們得以管窺青花背後歷史的紛繁與博大。正如作家阿乙評價這本書時說的,江子是用田野調查、考察故紙堆的方式來重建歷史敘事,其雄心可鑑。在這裡,瓷器不再作為歷史的證據,而成為歷史本身。
如果說江子用客觀的歷史搭建起骨架,那麼散文詩般的語言、豐富的想像、細膩的描寫,則賦予這骨架以皮肉和精神。歷史材料固然要參考,但與景德鎮相關的材料畢竟太少,至於勞碌於底層的工匠、湮沒於流水線上的無名畫師,更不可能得到歷史版面的眷顧了。而他們,卻是景德鎮這個青花帝國的精神所在,也是青花瓷最細膩溫情之所在。因此,江子在寫作中並不如老派學究一般拘泥,而是採用發散式思維,一筆一畫地勾勒還原青花背後的活生生的人——一個因為燒不出大龍缸而蹈火的工匠,一群隨著國家命運浮沉的畫師;督陶官去世前撕心裂肺的乾咳,皇親貴胄逃命前匆忙掩埋青花瓷的凌亂身影;鄭和船隊載著青花瓷出海時的忐忑,乾隆皇帝督造瓷器時的囉裡囉唆……這些史家無意記錄的細枝末節,在江子的筆下成為歷史的註腳。江子曾說:「我努力呈現跟景德鎮有關的人們的藝術精神,他們的性情、人格,他們的愛與恨、力與美,他們的癲狂與勞作,他們的犧牲與貢獻。」借著江子的想像力,那些多被遺忘的人又活了過來。那原本安靜的瓷器,隨著它背後湧動的各色人物靈動起來。歷史的真實與浪漫的虛構,在《青花帝國》中得到完美融合。
和古代臣服於青花瓷器的帝王百姓一樣,江子在寫作中亦無處不流露出對青花瓷的敬畏。在序言中,他坦言為了配上瓷器的高貴與典雅,而採用了一種「低溫的、舒緩的表達」,用很輕的文字書寫,「怕嚇著了瓷」,仿佛是在燒造一件文字的瓷器。沉著冷靜的敘事風格,細緻入微的情節刻畫,恰到好處的徵引,散文詩般的語言,加上設計簡約的藍色封面,讓整本書散發出青花瓷般的氣質。江子的寫作,無疑穿透了堅硬的瓷壁,直抵青花瓷最溫柔細膩之所在。
文學家梁鴻評價這本書說:「江子的《青花帝國》,是一個糅合了非虛構、小說、散文和詩歌等多種形式,試圖解碼古典藝術中國的奇異文本。」在這裡,我們不僅看到了瓷器的誕生,更得以窺探隱匿在釉面背後的人群、風雲激蕩的歷史。江子看似書寫著遙遠的青花故事,其實,掩卷回味,我們分明讀到的是青花綻放背後的中國。
(作者:賈寧寧,系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編輯)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 2018年08月22日 16版)
本期編輯:張進進、孫嘉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