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務員做多少題就能考上(考個公務員得刷多少題)
2023-05-27 16:47:43
考個公務員,得刷多少題?
這次咱們著重聊聊刷題這個事情,之所以想起來說它是因為:底子不好的考生如果想不明白這個問題,很容易走彎路,在現今良莠不齊的「公考產品」中迷失方向、自我麻痺或被機構趁機營銷。
在開始正題前,我先和各位簡要匯報一下,我在備考期間一共刷了多少題,以量化數據為依託,給大家作個參考。
參照我在某筆APP上個人學習數據記錄顯示,我行測共刷題9146道,我自己又計算了一下各模塊的佔比分布,從高到低分別為判斷推理34%,言語理解與表達24%,資料分析20%,常識14%,數量關係8%,這個刷題佔比與我在各模塊投入的時間精力是相匹配的,大家可以做個參考。
同時,在申論方面,因為沒有行測這樣全口徑的統籌數據,所以只能我自己數了,最終可查證的計數結果是:申論模考13次、套卷批改22次、單題批改74次。
以上是我調閱的線上練習數據,早期練習的成品卷、列印的紙質卷、圖書內穿插練習題這些沒有跟蹤統計過,就無從考證了。當然,沒查證的東西,咱們就不瞎估計、亂揣測了,其實數量不過是個概念和參考,更重要的是刷題的精度和質量。歸根結底,數量是為質量服務的。
下面,我們就進入正題,說說關於公考刷題的那些事。
備戰公務員考試,基本課程「打底」,主要還是刷題。為什麼我如此強調刷題呢?在這方面我是有切身體悟的,也可以說我是吃過虧的。
以我自身備考學習曾走過的一段經歷為反例,我曾經在備考早期非常藐視刷題,「痴迷」於聽課,認為刷題不重要,重要的是聽課,和所謂「最大程度吸收、借鑑和汲取最新教研成果」,妄想「偷得」各家教研秘籍修為「集大成者」秒殺各類題型(我當時的浮躁程度可見一斑)。因此,我長時間執迷於大量反覆聽課,妄圖融會貫通、一通百通,但是堅持了一兩年後,成績卻不見明顯起色...
聽課是有瓶頸上限和「天花板」的,到達一定程度後,聽課的轉化率就會很差,後期不上題,刷題不上量,聽了也是白聽,卵用沒有,正所謂:光說不練假把式。
事實上,我們都明白,哪有那麼多「最新教研成果」和所謂的「公考武林絕學」啊~在經過10多年市場化高速成長發展之後,目前公考科目想要形成創新性和革命性教學成果的難度不亞於基礎學科。
痛定思痛,我終於頓悟了「刷題」的重大意義和重要作用以及備考效率和「學用」轉化率問題。
為什麼要刷題?刷題有什麼意義和作用?通俗來講,就是把老師的變成你的。(這個不難理解,我們學生年代不也刷題嗎,這在底層邏輯上是一致的)但之於公務員考試來說,對刷題的要求更高,常規情況下,我們刷題刷到「真正理解和掌握」這個程度就可以了。但是公務員考試題量大、時間緊,競爭內卷到要求我們將知識點內化為條件反射和本能反應,否則平均51秒一道題,這時間夠幹個啥?有的題通讀題目,正確理解題意都不止51秒...
「從聽課到理解,從理解到深化認識,從深化認識到內化為條件反射和本能反應」這個過程需要基於大量刷題從而實現轉化,你可以將它理解為一種「備考實踐」:由認識指導實踐,到實踐深化認識,才會最終實現能力轉化和能力內化。
聽課的「效用」是有局限和上限的,聽課不能代替刷題,二者是兩個維度的事情。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兩碼事」,不能「孤軍奮戰」,就像鳥之雙翼、剪之雙刃,缺一不可。
同時,在各種形式的學習中,刷題是效率和轉化率最高的方式。大家都是為了「功利地」上岸,相信沒幾個人是單純喜歡挑戰自己去「磕題」的,因此,效率和轉化率就是「第一性」問題。如何最大程度利用好手頭僅有的時間和精力?什麼是效率最高、轉化率最好、最具性價比的備考學習方式?以上問題正是我們備考期間反躬自省、叩問內心最高頻的問題之一,而精準刷題絕對是不二選擇。
哈哈,沒想到「公考絕學」的真諦竟然這麼直白淺顯吧...
,時長10:32
正所謂「大道至簡」,其實備考本身就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和「以練促學、以練促用」這麼一個通俗簡單、盡人皆知的道理。
之所以會把以我在內的一眾妄圖包抄捷徑、投機取巧、的考生「拐跑偏」的原因是什麼?
常言道:心術不正,必生邪念。伴隨著公考市場日趨複雜多元,各種備考「衍生品」相繼派生後,其中一些「糖衣炮彈」會主動迎合考生拈輕怕重、避重就輕的備考心理,標榜著「產品創新」高呼著「讓學習輕鬆、讓備考簡單、讓天下沒有難上的『岸』」的宣傳口號橫行市場,催眠你、麻醉你,最終在備考層面顛倒主次、強加因果,捨本逐末、喧賓奪主。
也正應了「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這句古訓。如今備考複雜化的原因,除競爭內卷和「電影院效應」之外,「功勞最大」的莫過於公考培訓行業對於課程和所謂「知識體系」的「挖掘」和包裝,「古」有:「萬能八條」「萬能思維體系」風靡一時,今有:給刷題「粉飾」遊戲和闖關色彩的「創新產品」風頭無二...你的備考獲得感可能會被「欺騙」,但分數從來不會。
最終耽誤的還是你寶貴的備考光陰。
沉心刷題、學思踐悟、刷出質量才是正道和「王道」,而不是在漫無目的「刷題遊戲」中迷失初心...
公務員考試應試科目測試的底層邏輯是對學習能力和毅力的測查,最終體現到卷面上的是熟練度。因此,在備戰公務員考試中,聽課和練習的配比至少應該是「三七開」,我們多數時間應該聚焦練習,在練習中反思總結、深化理解認識,也只有練習才是轉化率最高、性價比最高、投入產出比最高的學習方式。
PS:最後,再補充強調一下,我通篇說的是「公務員考試」,而不是「公考」,這一點不得不吹毛求疵地嚴謹一下。因為「公考」這一概念是涵蓋事業單位考試的,如果我們備戰的是事業單位考試的《公共基礎知識》這門科目,備考情況和在應試策略的選擇上會有很大不同,對刷題的要求會小很多,我之前「公基」專題有說過,在此就不贅述了。
下期預告:《我不想XXX,能考上公務員嗎?》
小岸薦讀:
「合集」《我的公考之路》1-11章(全)
【合集】《岸話申論》系列(全)
【合集】《岸話面試》系列(全)
小岸·岸話公基 小岸·行測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