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及其裝配方法
2023-05-27 10:43:16 1
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及其裝配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包括壓模部件、退料部件和衝頭部件,所述壓模部件嵌設在模套內,所述退料部件插設在所述壓模部件內,所述衝頭部件插設在所述壓模部件內。本發明所述的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通過減徑擠壓來成形,代替原先的銑削加工的工藝生產,且不需要切削加工就能製造出滿足產品性能要求的工件,從而減少加工餘量,提高勞動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利於大批量生產。
【專利說明】—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及其裝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精密冷鍛成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生產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產品的方法是:採用棒料,經過多道冷擠壓工序,生產到減徑前,最後銑削加工耳部,其缺點是損耗材料,加工成本高,加工周期長,而且零件的耳部對稱度不易控制,此種方法不利於大批量的生產。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克服上述缺陷,解決損耗材料、加工成本高、周期長,且零件的耳部對稱度不易控制的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包括壓模部件、退料部件和衝頭部件,所述壓模部件嵌設在模套內,所述退料部件插設在所述壓模部件內,所述衝頭部件插設在所述壓模部件內。
[0005]作為本發明所述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壓模部件包括4個部件,從上往下依次為第一下模、第二下模、上壓力塊和下壓力塊,所述第一下模、第二下模、上壓力塊和下壓力塊上均設有貫通的模腔,依次為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第三模腔和第四模腔,所述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第三模腔和第四模腔為同軸模腔,
[0006]所述退料部件包括退料器和頂杆,所述退料器一部分設置在所述第三模腔內,另一部分通過第二模腔接觸工件,所述頂杆穿過第四模腔與退料器接觸,所述頂杆控制所述退料器上下移動,
[0007]所述衝頭部件包括衝頭、芯棒和內衝頭,所述芯棒設置在所述內衝頭中,所述內衝頭貼合所述工件內腔,當衝頭下壓時,所述衝頭穿過所述第一模腔與所需加工的工件一端接觸。
[0008]作為本發明所述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退料部件還包括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套設在所述芯棒上。
[0009]作為本發明所述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彈性部件為彈黃。
[0010]作為本發明所述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退料部件還包括填塊,所述填塊設置在所述第四模腔內,所述頂杆穿過所述填塊進入所述第四模腔。
[0011]作為本發明所述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衝頭部件還包括衝頭套,所述衝頭套套設在所述衝頭的一端,所述衝頭套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一模腔的直徑。
[0012]作為本發明所述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下模通過定位銷與所述第二下模定位。
[0013]作為本發明所述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二模腔的耳部尺寸等於所需加工的工件的減徑尺寸。
[0014]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的裝配方法,其包括:
[0015](I)將下壓力塊放入模套中,然後將填塊放入所述下壓力塊中;
[0016](2)將芯棒放入內衝頭中,然後將彈黃套在所述芯棒上;
[0017](3)將所述芯棒、內衝頭和彈簧一起放入所述上壓力塊中,並用螺帽收緊芯棒,此時芯棒、內衝頭與上壓力塊連接在一起;
[0018](4)將退料器放入所述上壓力塊的第三模腔內,再將所述上壓力塊和退料器一起放入所述模套內;
[0019](5)將第二下模與第一下模依次放進模套內,用定位銷固定。
[002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通過減徑擠壓來成形,代替原先的銑削加工的工藝生產,且不需要切削加工就能製造出滿足產品性能要求的工件,從而減少加工餘量,提高勞動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利於大批量生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0022]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的主視圖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本發明的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的上壓力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4]圖3為本發明的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的上壓力塊與芯棒的裝配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5]其中:1為衝頭套、2為衝頭、3為定位銷、4為第一下模、5為芯棒、6為內衝頭、7為第二下模、8為退料器、9為上壓力塊、10為下壓力塊、11為填塊、12為頂杆、13為螺帽。
【具體實施方式】
[0026]本發明所述的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其包括:壓模部件(未圖示)、退料部件(未圖示)和衝頭部件(未圖示),所述壓模部件嵌設在模套(未圖示)內,所述退料部件插設在所述壓模部件內,所述衝頭部件插設在所述壓模部件內。
[0027]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8]首先,此處所稱的「一個實施例」或「實施例」是指可包含於本發明至少一個實現方式中的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在本說明書中不同地方出現的「在一個實施例中」並非均指同一個實施例,也不是單獨的或選擇性的與其他實施例互相排斥的實施例。
[0029]其次,本發明利用結構示意圖等進行詳細描述,在詳述本發明實施例時,為便於說明,表示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結構的示意圖會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圖只是實例,其在此不應限制本發明保護的範圍。此外,在實際製作中應包含長度、寬度及深度的三維空間。實施例一
[0030]為了便於理解,下面先介紹下精密冷鍛成形中的具體工藝流程:鋸料、車外圓、拋丸、磷皂化處理、拍扁、拋丸、磷皂化、鐓粗、低溫退火、拋丸、磷皂化、成形、拋丸、磷皂化、耳部減徑、切邊。由於上述具體加工工藝為公知常識,故在此不在細述。本發明所述的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在精密冷鍛成形中的具體工藝流程中的改造即為耳部減徑步驟。下面著重介紹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
[0031]請參閱圖1,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的主視圖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所述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包括:壓模部件(未圖示)、退料部件(未圖示)和衝頭部件(未圖示)。
[0032]所述壓模部件嵌設在模套(未圖示)內,所述壓模部件包括4個部件,從上往下依次為第一下模4、第二下模7、上壓力塊9和下壓力塊10,所述第一下模4、第二下模7、上壓力塊9和下壓力塊10上均設有貫通的模腔,依次為第一模腔(未圖示)、第二模腔(未圖示)、第三模腔(未圖示)和第四模腔(未圖示),所述第一模腔(未圖示)、第二模腔(未圖示)、第三模腔(未圖示)和第四模腔(未圖示)為同軸模腔,
[0033]所述衝頭部件插設在所述壓模部件內,所述衝頭部件包括衝頭2、芯棒5和內衝頭6,所述芯棒5設置在所述內衝頭6中,所述內衝頭6貼合所述工件內腔,當衝頭2下壓時,所述衝頭2穿過所述第一模腔與所需加工的工件一端接觸。
[0034]請繼續參閱圖1,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的主視圖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衝頭部件還包括衝頭套I,所述衝頭套I套設在所述衝頭2的一端,所述衝頭套I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一模腔的直徑。
[0035]所述退料部件插設在所述壓模部件內,所述退料部件包括退料器8和頂杆12,所述退料器一部分設置在所述第三模腔內,另一部分通過第二模腔接觸工件(未圖示),所述頂杆12穿過第四模腔與退料器8接觸,所述頂杆12控制所述退料器8上下移動。
[0036]在一個實施例中,為了使在耳部減徑時,防止因退料力大而導致工件耳部變形,所述退料部件還包括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套設在所述芯棒5上,優選的所述彈性部件為彈簧(未圖示),採用彈簧在回彈時的回彈力使工件脫離模腔。
[0037]請繼續參閱圖1,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的主視圖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退料部件還包括填塊11,所述填塊11設置在所述第四模腔內,所述頂杆12穿過所述填塊11進入所述第四模腔。
[0038]為了使第一下模4與第二下模7固定位置,所述第一下模4通過定位銷3與所述第二下模7定位。
[0039]所述第二模腔的耳部(未圖示)尺寸等於所需加工的工件的減徑尺寸。
[0040]上述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的裝配方法,其包括:
[0041](I)將下壓力塊10放入模套中,然後將填塊放入所述下壓力塊10中;
[0042](2)將芯棒5放入內衝頭6中,然後將彈黃套在所述芯棒5上;
[0043](3)將所述芯棒5、內衝頭6和彈簧一起放入所述上壓力塊9中,並用螺帽13收緊芯棒5,此時芯棒5、內衝頭6與上壓力塊9連接在一起,請參閱圖2與圖3,圖2為本發明的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的上壓力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的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的上壓力塊與芯棒的裝配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螺帽13套設在芯棒5的下方,防止退料時芯棒5從上壓力塊9中退出;
[0044](4)將退料器8放入所述上壓力塊9的第三模腔內,再將所述上壓力塊9和退料器8一起放入所述模套內;
[0045](5)將第二下模7與第一下模4依次放進模套內,用定位銷3固定。
[0046]在上述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完成裝配後的使用過程中,先將工件反向放入第一下模4的第一模腔中,衝頭6進入第一下模4的第一模腔,當工件的內腔底部貼合到內衝頭6時,衝頭2向下進行減徑擠壓,內衝頭6會向下移動,彈簧會受力收縮到最小;當擠壓結束時,所述衝頭2退出第一下模4,彈簧會回彈至最大,所述彈簧的回彈力會使所述工件脫離第二模腔,這時,在頂杆12的作用下,所述頂杆12推動退料器8,使所述退料器8會頂出工件。
[0047]上述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的部件包括但不限於以上提到的種類。
[0048]所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應該能夠理解的是,本發明的特點或目的之一在於:本發明所述的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通過改進機械結構來解決現有生產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產品的方法中損耗材料、加工成本高、周期長且零件的耳部對稱度不易控制的問題。本發明所述的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採用減徑擠壓來成形,以代替原先的銑削加工工藝。其所製作的毛坯重量比採用銑削工藝製作的坯重量減輕5%?6%,價格節約15%,從而減少了加工餘量,提高了勞動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利於大批量生產。
[0049]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其特徵是:包括壓模部件、退料部件和衝頭部件,所述壓模部件嵌設在模套內,所述退料部件插設在所述壓模部件內,所述衝頭部件插設在所述壓模部件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其特徵是: 所述壓模部件包括4個部件,從上往下依次為第一下模、第二下模、上壓力塊和下壓力塊,所述第一下模、第二下模、上壓力塊和下壓力塊上均設有貫通的模腔,依次為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第三模腔和第四模腔,所述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第三模腔和第四模腔為同軸模腔, 所述退料部件包括退料器和頂杆,所述退料器一部分設置在所述第三模腔內,另一部分通過第二模腔接觸工件,所述頂杆穿過第四模腔與退料器接觸,所述頂杆控制所述退料器上下移動, 所述衝頭部件包括衝頭、芯棒和內衝頭,所述芯棒設置在所述內衝頭中,所述內衝頭貼合所述工件內腔,當衝頭下壓時,所述衝頭穿過所述第一模腔與所需加工的工件一端接觸。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其特徵是:所述退料部件還包括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套設在所述芯棒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其特徵是:所述彈性部件為彈簧。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其特徵是:所述退料部件還包括填塊,所述填塊設置在所述第四模腔內,所述頂杆穿過所述填塊進入所述第四模腔。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其特徵是:所述衝頭部件還包括衝頭套,所述衝頭套套設在所述衝頭的一端,所述衝頭套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一模腔的直徑。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其特徵是:所述第一下模通過定位銷與所述第二下模定位。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其特徵是:所述第二模腔的耳部尺寸等於所需加工的工件的減徑尺寸。
9.一種轉向節叉的耳部減徑成形模具的裝配方法,其包括: (1)將下壓力塊放入模套中,然後將填塊放入所述下壓力塊中; (2)將芯棒放入內衝頭中,然後將彈黃套在所述芯棒上; (3)將所述芯棒、內衝頭和彈簧一起放入所述上壓力塊中,並用螺帽收緊芯棒,此時芯棒、內衝頭與上壓力塊連接在一起; (4)將退料器放入所述上壓力塊的第三模腔內,再將所述上壓力塊和退料器一起放入所述模套內; (5)將第二下模與第一下模依次放進模套內,用定位銷固定。
【文檔編號】B21D37/14GK103599992SQ201310576608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8日
【發明者】任蓓蓓, 季微微, 馮美紅 申請人:江蘇森威精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