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營爐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03:44:16 2
專利名稱:野營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戶外用品,具體為一種可在戶外對食物進行加熱的爐具。
背景技術:
人們在長時間進行戶外活動的時候,無論是用於野餐,還是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存需要,都不可避免的需要對食物進行熟制加工。針對這一需求,市面上雖然已經出現了種類各異的野營爐,但是都離不開兩個構成部分,一個是加熱裝置,另一個則是獨立的燃氣存儲供給裝置。這樣所產生的問題是一方面,對於長時間處於戶外的人員來說,現有野營爐由於佔用體積大以及重量重,會成為負累;另一方面,燃氣存儲供給裝置,例如燃氣管,所能攜帶的燃料十分有限,不能滿足人們長時間戶外活動的需要,並且在戶外環境中無法重複利用。現有野營爐還具有一個難以克服的問題是,野營爐的熱利用率不高。爐火溫度的高低是保證能夠快速熟制加熱食物的關鍵因素。但是現有野營爐由於爐體本身結構上的不足,嚴重製約著爐火溫度的有效升高。例如,現有野營爐為了減小體積,所以爐體本身大多僅設置一個用於點火的灶頭,而在灶頭上一般採用爪式支架來支撐加熱容器。這樣雖然縮小了野營爐的整體體積,但卻使得爐火在燃燒過程中不夠集中。尤其是在起風的天氣,由於爪式支架為開放式,不具備防風的功能,受到風力大小以及風向的影響,使得現有野營爐中的爐火很容易產生偏移。進而造成爐火熱利用率低下的問題。而對傳統的火爐結構來說,爐膛位於爐體的內部,通過向爐膛內添加現場收集的樹枝、廢紙即可作為燃料使用,而無需單獨配備燃氣存儲供給裝置。雖然體積較小,但由於戶外現場取材的燃料在傳統火爐的爐膛中不易燃燒,即使燃燒也無法產生較高的火焰溫度,所以不被考慮作為專門的野營爐使用。綜上所述,現有野營爐由於結構上設計的不夠合理,所以不能在具備小體積的同時,還能夠提供較高的爐火溫度以及燃料的高利用率,故無法滿足人們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野營爐,使其在具備較小體積的同時,能夠利用較少的燃料,為用戶提供溫度較高的爐火溫度。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野營爐,包括爐體以及爐體內部的爐膛,所述爐膛為一個具有開口的錐形燃燒筒的內腔,該錐形燃燒筒的開口為錐口,該錐口指向爐體的爐口處,錐形燃燒筒的底面與爐體的底面之間留有間距;所述錐形燃燒筒的側壁以及底面上設有均勻分布的燃燒孔;所述爐體的外側設有通風口,所述燃燒孔與爐體的通風口之間形成貫通連接,空氣進入通風口後再由燃燒孔進入燃燒筒內;所述爐膛內燃料燃燒時,錐形燃燒筒上的每一個燃燒孔均可形成一簇火焰,火焰受上升氣流的帶動,在錐形燃燒筒的錐口處聚集形成豎直向上的爐火。
進一步,所述錐形燃燒筒的上部為錐形臺,下部為圓柱體結構,所述錐形臺的底面直徑與圓柱體的直徑相等。進一步,所述錐形燃燒筒的錐口直徑為90mm±5mm,底面直徑為120mm±5mm。進一步,所述錐形燃燒筒底面與爐體底面的間距為20mm-40mm。進一步,所述錐形燃燒筒側壁上燃燒孔的孔徑為4mm-6mm,底面燃燒孔的孔徑為孔距均為 20mm-30mm。進一步,所述爐體為多層套筒結構,相鄰套筒之間均留有大於IOmm的間隙;該多層套筒結構依次由從外向內同軸套接的外筒、隔熱筒、繞流筒以及錐形燃燒筒組成;所述外筒的內壁上附有絕熱材料層;所述多層套筒結構上設有通風道,該通風道的一端與爐體上的通風口連接,另一端與燃燒筒上的燃燒孔連接。 進一步,所述外筒側壁的上部設有3-4排圓形通風口或帶有風門可調節大小的條形通風口,所述隔熱筒與繞流筒的下部設有繞流口 ;所述通風口、外筒與隔熱筒之間的間隙、繞流口、繞流筒與燃燒筒之間的間隙以及燃燒孔依次貫通連接,形成具有彎曲路徑的通風道。進一步,所述外筒的環向設有至少兩個加強筋。進一步,所述爐體上設有圓柱體火頭罩,該圓柱體火頭罩的側壁設有進料口,上端設有擴口,下端設有燃燒口,該燃燒口與爐口的直徑大小相等;所述圓柱體火頭罩與擴口的側壁上均設有通風孔;在燃燒口的下沿位置設有插接件,該插接件與爐口的形狀相匹配,可將圓柱體火頭罩穩固插接在爐體的爐口處;所述圓柱體火頭罩的內徑大於爐體的外徑,可倒扣於爐體上。進一步,所述爐體的兩側設有搭扣,所述擴口的邊沿處設有外翻的卷邊,所述搭扣可搭接在卷邊處,將圓柱體火頭罩鎖緊於爐體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設置了錐形燃燒筒,該燃燒筒的內腔為燃燒爐的爐膛,在錐形燃燒筒的側壁以及底面上設有均勻分布的燃燒孔。燃燒孔通過通風道與爐體上的通風口連接。在爐膛中引燃燃料,空氣進入燃燒孔時,每一個燃燒孔均可形成一簇火焰,火焰受上升氣流的帶動,在錐形燃燒筒的錐口處聚集形成豎直向上的爐火。由於燃燒筒內均勻分布有火焰,所以燃料可以在燃燒筒內多角度被加熱,直至充分燃燒,進而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另外,由於爐火是在燃料充分燃燒的情況下經過多簇火焰聚集形成的,所以本發明中的爐火具有較高的溫度。綜上所述,本發明不僅可以不依賴於燃氣存儲裝置的燃料補給,在整體上減少了野營爐的體積;還能夠向爐膛內添加現場取材的燃料,進行充分燃燒後獲得較高的爐火溫度。故本發明能夠適應在不同環境下,用戶對食物進行熟制加工的需要。
圖I是本發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中錐形燃燒筒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的收納狀態示意圖。圖中1、爐體,2、外筒,3、加強筋,4、隔熱材料層,5、隔熱筒,6、繞流筒,7、錐形燃燒筒,8、燃燒孔,9、插接件,10、擴口,11、圓柱體火頭罩,12、進料口,13、錐口,14、風門,15、條形通風口,16、通風孔,17、搭扣。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核心思路是,改變野營爐中爐膛的結構,將其設計為錐形燃燒筒,並在錐形燃燒筒的側壁和底面上設置均勻分布的燃燒孔,使爐膛內的各個角度均擁有燃燒點,以此使得燃料可進行充分燃燒,並且多燃燒點的火焰聚集形成爐火後,爐火會具備較高的溫度。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參見圖I,一種野營爐,包括爐體I以及爐體I內部的爐膛。爐體I為多層套筒結構,該多層套筒結構依次由從外向內同軸套接的外筒2、隔熱筒5、繞流筒6以及燃燒筒組成。在相鄰套筒之間均留有間距,並且該間距大於10mm。為了保證爐火的溫度不會從爐體I上過度散失,以及保護使用者不會被爐溫燙傷,所以在外筒2的內壁上附有隔熱材料層4。該隔熱材料層4可選用矽酸鋁纖維。在本發明中,爐膛對應為燃燒筒的內腔,該燃燒筒是一個具有開口的錐形燃燒筒7。由於錐形燃燒筒7是本發明中的核心構件,在此對其結構進行具體描述參見圖2,該錐形燃燒筒7的上端開口為錐口 13,該錐口 13指向爐體I的爐口處。錐形燃燒筒7的錐口 13直徑為90mm±5mm,底面直徑為120mm±5mm。錐形燃燒筒7可設置為上小下大平滑過渡的錐筒;也可設置為上部為錐形臺,下部為圓柱體的結構,錐形臺的底面直徑與圓柱體的直徑相等。錐形燃燒筒7的側壁以及底面上設有均勻分布的燃燒孔8。其中,錐形燃燒筒7側壁上燃燒孔8的孔徑為底面燃燒孔8的孔徑為5mm-8mm。側壁以及底面燃燒孔8的孔距均為20mm-30mm。為了使空氣順利進入燃燒筒內,以輔助爐火持續燃燒。在爐體I的外側設有通風口,錐形燃燒筒7的底面則是與爐體I的底面之間留有間距,該間距為20mm-40mm。錐形燃燒筒7上的各處燃燒孔8與爐體I的通風口形成貫通連接,空氣由爐體I上的通風口進入後,再由燃燒孔8進入錐形燃燒筒7內。向爐膛內添加燃料並點燃後,錐形燃燒筒7中的燃料會首先在高溫的作用下分餾產生可燃氣體。空氣主要是氧氣,由錐形燃燒筒7的燃燒孔8進入後與可燃氣體混合後,進行充分燃燒。在燃燒過程中每一個燃燒孔8均可形成一簇火焰,多簇火焰受上升氣流的帶動,在錐形燃燒筒7的錐口 13處聚集形成豎直向上爐火。由於爐膛中的燃料能夠得到充分的燃燒,所以本發明在使用過程中僅產生少量的煙霧。本發明中的燃料以生物質固體為燃料,均可現場取材,例如任何的樹葉,樹根,樹皮,松枝,松塔,乾草,稻草,麥秸,廢紙等可燃性物質均可作燃料。由此可見,本發明的適用性強。為了進一步增強本發明對燃料施行充分燃燒的目的,本發明對於提供氧氣的通道也有特殊的設置,具體如下參見圖1,由於爐體I是一個多層套筒結構,為了能夠持續的向爐火提供氧氣,所以在多層套筒結構上設有通風道,該通風道的一端與爐體I上的通風口連接,另一端與燃燒筒上的燃燒孔8連接。通風道的具體結構為外筒2側壁的上部設有可調節大小的條形通風口 15,調節大小是依靠設置在條形通風口 15上的風門14滑動實現的。或是在外筒2側壁的上部設置三四排均勻分布的圓形通風口。在隔熱筒5與繞流筒6的下部設有繞流口,該繞流口的高度為30mm — 50mm。條形通風口 15、外筒2與隔熱筒5之間的間隙、繞流口、繞流筒6與錐形燃燒筒7之間的間隙以及燃燒孔8依次貫通連接,以此形成具有彎曲路徑的通風道。空氣在進入該通風道的過程中會被逐步被加熱,待空氣進入錐形燃燒筒7時,戶外的低溫空氣已預熱為接近爐體I內溫度的高溫空氣。其作用在於,預熱後的高溫空氣,不會對爐膛內的溫度造成不利的影響。避免了爐膛遇冷空氣降溫、再升溫的反覆加熱過程,儘可能使爐膛內的熱能不受損失。同時也避免了冷空氣對爐膛內最高溫度的制約。由於本發明是戶外用品,需要具備較高的強度,所以在外筒2的環向上設有加強筋3。該加強筋3可沿軸向等間隔設置多條。另外,為了避免爐火受到風力大小以及風向的影響,故在爐 體I上設有圓柱體火頭罩11,該圓柱體火頭罩11的側壁上均勻分布有通風孔16。具體結構如下參見圖3和圖4,該圓柱體火頭罩11的側壁上設有進料口 12 ;上端設有擴口 10,擴口 10可選用喇叭狀或圓柱體;下端設有燃燒口,該燃燒口與爐口的直徑大小相等。其中,擴口 10用於放置加熱容器;燃燒口為上升的爐火提供通道,使爐火與加熱容器的底部順利接觸。進料口 12的作用在於,不必端起加熱容器即可直接向爐膛內添加燃料。為了增加圓柱體火頭罩11在爐體I上放置的穩定性,故在燃燒口的下沿位置設有插接件9,該插接件9的形狀與爐口的形狀相匹配,可將圓柱體火頭罩11穩固插接在爐體I的爐口處。出於對本發明攜帶方便的考慮,將圓柱體火頭罩11的內徑設置為大於爐體I的外徑。這樣的設置可使圓柱體火頭罩11倒扣於爐體I上。在擴口 10的邊沿處設有外翻的卷邊,在爐體I的兩側可設置搭扣17。搭扣17通過搭接在擴口 10的卷邊處回扣,可將柱體火頭罩鎖緊於爐體I上。本發明的體積小巧,通過實際測驗可知,本發明對燃料的利用率高,10張報紙可做一餐飯,一餐飯的概念大致為2. 5兩米,兩個雞蛋,兩段火腿腸,一碟白菜。爐火所產生的溫度也較高,燃燒爐芯溫度接近1000°C。以上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上述優選實施方式不應視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範圍為準。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野營爐,包括爐體以及爐體內部的爐膛,其特徵在於所述爐膛為一個具有開口的錐形燃燒筒的內腔,該錐形燃燒筒的開口為錐口,該錐口指向爐體的爐口處,錐形燃燒筒的底面與爐體的底面之間留有間距;所述錐形燃燒筒的側壁以及底面上設有均勻分布的燃燒孔;所述爐體的外側設有通風口,所述燃燒孔與爐體的通風口之間形成貫通連接,空氣進入通風口後再由燃燒孔進入燃燒筒內;所述爐膛內燃料燃燒時,錐形燃燒筒上的每一個燃燒孔均可形成一簇火焰,火焰受上升氣流的帶動,在錐形燃燒筒的錐口處聚集形成豎直向上的爐火。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野營爐,其特徵在於所述錐形燃燒筒的上部為錐形臺,下部為圓柱體結構,所述錐形臺的底面直徑與圓柱體的直徑相等。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野營爐,其特徵在於所述錐形燃燒筒的錐口直徑為90mm±5mm,底面直徑為 120mm±5mm。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野營爐,其特徵在於所述錐形燃燒筒底面與爐體底面的間距為 20mm-40mm。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野營爐,其特徵在於所述錐形燃燒筒側壁上燃燒孔的孔徑為底面燃燒孔的孔徑為孔距均為20mm-30mm。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野營爐,其特徵在於所述爐體為多層套筒結構,相鄰套筒之間均留有大於IOmm的間隙;該多層套筒結構依次由從外向內同軸套接的外筒、隔熱筒、繞流筒以及錐形燃燒筒組成;所述外筒的內壁上附有絕熱材料層;所述多層套筒結構上設有通風道,該通風道的一端與爐體上的通風口連接,另一端與燃燒筒上的燃燒孔連接。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野營爐,其特徵在於所述外筒側壁的上部設有3-4排圓形通風口或帶有風門可調節大小的條形通風口,所述隔熱筒與繞流筒的下部設有繞流口 ;所述通風口、外筒與隔熱筒之間的間隙、繞流口、繞流筒與燃燒筒之間的間隙以及燃燒孔依次貫通連接,形成具有彎曲路徑的通風道。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野營爐,其特徵在於所述外筒的環向設有至少兩個加強筋。
9.如權利要求1-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野營爐,其特徵在於所述爐體上設有圓柱體火頭罩,該圓柱體火頭罩的側壁設有進料口,上端設有擴口,下端設有燃燒口,該燃燒口與爐口的直徑大小相等;所述圓柱體火頭罩與擴口的側壁上均設有通風孔;在燃燒口的下沿位置設有插接件,該插接件與爐口的形狀相匹配,可將圓柱體火頭罩穩固插接在爐體的爐口處;所述圓柱體火頭罩的內徑大於爐體的外徑,可倒扣於爐體上。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野營爐,其特徵在於所述爐體的兩側設有搭扣,所述擴口的邊沿處設有外翻的卷邊,所述搭扣可搭接在卷邊處,將圓柱體火頭罩鎖緊於爐體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野營爐,包括爐體以及爐體內部的爐膛,所述爐膛為具有開口的錐形燃燒筒的內腔,該錐形燃燒筒的開口為錐口,該錐口指向爐體的爐口處,錐形燃燒筒的底面與爐體的底面之間留有間距;所述錐形燃燒筒的側壁以及底面上設有均勻分布的燃燒孔;所述爐體的外側設有通風口,所述燃燒孔與爐體的通風口之間形成貫通連接,空氣進入通風口後再由燃燒孔進入燃燒筒內。本發明可以將燃料在燃燒筒內多角度被加熱,直至充分燃燒,進而提高了燃料利用率。另外,由於爐火是在燃料充分燃燒的情況下經過多簇火焰聚集形成的,所以爐火具有較高的溫度。故本發明不僅在整體上減少了野營爐的體積,還能夠將燃料進行充分燃燒後獲得較高的爐火溫度。
文檔編號F24C1/16GK102966979SQ20121051242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4日
發明者蔣立維 申請人:成都風倫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