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及電動汽車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16:05:32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製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及電動汽車。
背景技術:
現有電動汽車大多沒有將電機控制器固定到動力總成上,而且震動噪聲源空調壓縮機和真空泵無法有效的與動力總成一體化安裝,這大大增加了整車的震動噪聲,並給整車裝配帶來諸多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及電動汽車,解決現有技術中電動汽車整車的震動噪聲大,且整車裝配不便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動汽車動力總成,所述電動汽車動力總成設置於電動汽車的後機艙內,所述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包括:懸置、電機控制器、集成支架、減速器、驅動電機、傳動軸、空調壓縮機和真空泵;
所述驅動電機和所述減速器通過所述懸置固定於所述電動汽車的車身梁上;
所述集成支架固定於所述減速器的側面上;
所述電機控制器和所述空調壓縮機分別固定於所述集成支架上;
所述真空泵固定於所述驅動電機的側面上;
所述傳動軸設置於所述減速器的兩端。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對後機艙動力總成部件的驅動電機、減速器、空調壓縮機和真空泵實現了一體化、模塊化安裝,提高了裝配效率,同時將真空泵、空調壓縮機固定到動力總成上,有效的降低了其產生的噪聲。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電動汽車整車的震動噪聲大,且整車裝配不便的問題。
其中,所述電動汽車動力總成還包括真空泵支架;
所述真空泵通過所述真空泵支架固定於所述驅動電機的側面上。
其中,所述減速器的側面設置有5個第一固定點,所述集成支架通過所述5個第一固定點,固定安裝於所述減速器的側面上;
所述驅動電機的側面設置有3個第二固定點,所述真空泵支架通過所述3個第二固定點,固定安裝於所述驅動電機的側面上,所述真空泵固定安裝於所述真空泵支架的側面上。
其中,所述懸置包括右懸置、前懸置和後懸置;
所述右懸置的第一端與所述驅動電機連接,所述右懸置的第二端與所述電動汽車的後機艙縱梁連接;
所述前懸置的第一端與所述驅動電機連接,所述前懸置的第二端與所述電動汽車的後機艙前橫梁連接;
所述後懸置的第一端與所述減速器連接,所述後懸置的第二端與所述電動汽車的後機艙後橫梁連接。
其中,所述驅動電機的側面設置有3個螺接點,所述右懸置的第一端通過所述3個螺接點與所述驅動電機螺接。
其中,所述電機控制器固定於所述集成支架的上方;
所述空調壓縮機固定於所述集成支架的下方。
其中,所述減速器和所述驅動電機通過花鍵配合後由螺栓連接。
其中,所述電機控制器通過三相線束與所述驅動電機相連。
其中,所述傳動軸與所述減速器的輸出軸通過花鍵連接。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動汽車,包括:如上任一項所述的電動汽車動力總成。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動汽車,對後機艙動力總成部件的驅動電機、減速器、空調壓縮機和真空泵實現了一體化、模塊化安裝,提高了裝配效率,同時將真空泵、空調壓縮機固定到動力總成上,有效的降低了其產生的噪聲。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電動汽車整車的震動噪聲大,且整車裝配不便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動汽車動力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安裝後的一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安裝後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安裝後的又一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後機艙前橫梁,2-前懸置,3-驅動電機,4-右懸置,5-真空泵支架,6-真空泵,7-後機艙縱梁,8-傳動軸,9-後懸置,10-後機艙後橫梁,11-減速器,12-電機控制器,13-集成支架,14-空調壓縮機,15-三相線束。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電動汽車動力總成,所述電動汽車動力總成設置於電動汽車的後機艙內,所述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包括:懸置、電機控制器12、集成支架13、減速器11、驅動電機3、傳動軸8、空調壓縮機14和真空泵6;
所述驅動電機3和所述減速器11通過所述懸置固定於所述電動汽車的車身梁上;
所述集成支架13固定於所述減速器11的側面上;
所述電機控制器12和所述空調壓縮機14分別固定於所述集成支架13上;
所述真空泵6固定於所述驅動電機3的側面上;
所述傳動軸8設置於所述減速器11的兩端。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動汽車動力總成,通過懸置對後機艙動力總成部件的驅動電機3、減速器11、空調壓縮機14和真空泵6實現了一體化、模塊化安裝,提高了裝配效率,同時將真空泵6、空調壓縮機14固定到動力總成上,有效的降低了其產生的噪聲。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電動汽車整車的震動噪聲大,且整車裝配不便的問題。
優選的,所述電動汽車動力總成還包括真空泵支架5;所述真空泵6通過所述真空泵支架5固定於所述驅動電機3的側面上。
此時,通過真空泵支架5的作用,可將真空泵6穩固地固定在驅動電機3的側面上。
具體的,所述減速器11的側面設置有5個第一固定點,所述集成支架13通過所述5個第一固定點,固定安裝於所述減速器11的側面上;
所述驅動電機3的側面設置有3個第二固定點,所述真空泵支架5通過所述3個第二固定點,固定安裝於所述驅動電機3的側面上,所述真空泵6固定安裝於所述真空泵支架5的側面上。
此時,通過在減速器11的側面上合理設置第一固定點,可將集成支架13穩固地固定在減速器11的側面上,且不影響其他設備的安裝。同樣的,通過在驅動電機3的側面上合理設置第二固定點,可將真空泵支架5穩固地固定在驅動電機3的側面上,從而實現真空泵6在驅動電機3上的安裝。
優選的,所述懸置包括右懸置4、前懸置2和後懸置9;
所述右懸置4的第一端與所述驅動電機3連接,所述右懸置4的第二端與所述電動汽車的後機艙縱梁7連接;
所述前懸置2的第一端與所述驅動電機3連接,所述前懸置2的第二端與所述電動汽車的後機艙前橫梁1連接;
所述後懸置9的第一端與所述減速器11連接,所述後懸置9的第二端與所述電動汽車的後機艙後橫梁10連接。
此時,通過右懸置4實現了驅動電機3與後機艙縱梁7的有效連接;通過前懸置2實現了驅動電機3與後機艙前橫梁1的有效連接;通過後懸置9實現了減速器11與後機艙後橫梁10的有效連接。
具體的,所述驅動電機3的側面設置有3個螺接點,所述右懸置4的第一端通過所述3個螺接點與所述驅動電機3螺接。
此時,通過在驅動電機3的側面上合理設置螺接點,實現了右懸置4與驅動電機3的螺接,且不會影響其他設備的安裝。另外,通過螺栓螺接,方便安裝和拆卸。
優選的,所述電機控制器12固定於所述集成支架13的上方;所述空調壓縮機14固定於所述集成支架13的下方。
此時,分別在集成支架13的上方和下方設置電機控制器12和空調壓縮機14,節省了電機控制器12和空調壓縮機14所佔用的空間,達到了充分利用空間的目的。
進一步的,所述減速器11和所述驅動電機3通過花鍵配合後由螺栓連接。
此時,減速器11與驅動電機3通過花鍵的配合作用實現了有效連接,且通過螺栓連接,方便拆卸和安裝。
優選的,所述電機控制器12通過三相線束15與所述驅動電機3相連。
此時,電機控制器12通過三相線束15與驅動電機3連接,可實現對驅動電機3的有效控制。
其中,三相線束15具體為UVW三相高壓線束。
進一步的,所述傳動軸8與所述減速器11的輸出軸通過花鍵連接。
此時,傳動軸8與減速器11的輸出軸通過花鍵的配合作用實現了有效連接。
綜上,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動汽車動力總成,通過懸置對後機艙動力總成部件的驅動電機3、減速器11、空調壓縮機14和真空泵6實現了一體化、模塊化安裝,提高了裝配效率,同時將真空泵6、空調壓縮機14固定到動力總成上,有效的降低了其產生的噪聲。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電動汽車整車的震動噪聲大,且整車裝配不便的問題。
由於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動汽車動力總成應用於電動汽車,因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動汽車,包括:如上述實施例中所述的電動汽車動力總成。其中,上述電動汽車動力總成的所述實現實例均適用於該電動汽車的實施例中,也能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