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管插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19:39:46 1
專利名稱:雙管插入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田油井上使用的井下工具,特別是一種雙管插入裝置。
背景技術:
在機械採油大家族中,有杆泵採油已廣泛應用,其地面設備笨重,佔用空間大,系統衝程損失大,稠油杆偏磨嚴重,已不適應於深井、大斜度井、叢式井採油生產的需求。需要採用無杆雙螺井下採油泵,但沒有適合的與之配套的動力液聯通至液力馬達的連通裝置。
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管插入裝置,是為雙螺井下採油泵系統井下管柱對接使動力液聯通至液力馬達的重要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由丙體(1)、外筒(2)、銅堵(3)、剪切環(4)、上外管(5)、下內管(6)、管箱(7)、密封圈(8)、擴頭管(9)、矛爪(10)、扶正環(11)組成,丙體(1)與上外管(5)、擴頭管(9)連接,上外管(5)上依次套有管箱(7)、矛爪(10)、扶正環(11),其內有下內管(6),在上外管(5)、管箱(7)上有密封圈(8),在外筒(2)上銅堵(3),銅堵(3)與剪切環(4)連接。
本裝置下井前,外筒、下內管與液力馬達相連,之後隨雙螺井下採油泵一同下入設計井深,其餘部分隨管柱下入,當上外管距外向頂端0.1~0.15m時,地面開泵循環30min,井口返出液正常後,將上外管插入下內管深0.6m,完成插入程序。
當管柱起出時,上外管帶矛爪與下內管產生相對上移,矛爪頂住剪切環後在提拉力的作用下,剪斷銅堵,使管柱內液體流出與環形空間液體混合,達到洩壓目的,完成脫開程序。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丙體與上外管連接,上外管上依次套有管箱、矛爪、扶正環,其內有下內管,在外筒上銅堵,銅堵與剪切環連接。當需要起出井下管柱時,提拉力達到10t時,剪斷管形銅堵自動與液力馬達的入口脫開,管柱中液體流出與環形空間的壓力達到平衡。該裝置為雙螺泵井下採油泵專用配套使用,管柱內液體洩壓速度快,確保良好密封性,結構簡單,實用性強。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由丙體1、外筒2、銅堵3、剪切環4、上外管5、下內管6、管箱7、密封圈8、擴頭管9、矛爪10、扶正環11組成,丙體1與上外管5、擴頭管9連接,上外管5上依次套有管箱7、矛爪10、扶正環11,其內有下內管6,在上外管5、管箱7上有密封圈8,在外筒2上銅堵3,銅堵3與剪切環4連接。
本實用新型整體規格尺寸Φ120×800mm;兩端連接螺紋4″油管扣;最大工作壓力25MPa;管形銷釘剪力5KN/cm2,本裝置樣機加工後,進行臺架密閉打壓試驗,打壓試驗30MPa,30分鐘後不刺不漏,為合格,提拉力10t,上外管與下內管脫離。
整機地面試驗時,按設計要求聯接後,運行正常達到設計要求,符合實際應用效果,具備了現場使用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雙管插入裝置,由丙體(1)、外筒(2)、銅堵(3)、剪切環(4)、上外管(5)、下內管(6)、管箱(7)、密封圈(8)、擴頭管(9)、矛爪(10)、扶正環(11)組成,其特徵在於丙體(1)與上外管(5)、擴頭管(9)連接,上外管(5)上依次套有管箱(7)、矛爪(10)、扶正環(11),其內有下內管(6),在上外管(5)、管箱(7)上有密封圈(8),在外筒(2)上銅堵(3),銅堵(3)與剪切環(4)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雙管插入裝置,由丙體1、外筒2、銅堵3、剪切環4、上外管5、下內管6、管箱7、密封圈8、擴頭管9、矛爪10、扶正環11組成,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丙體與上外管連接,上外管上依次套有管箱、矛爪、扶正環,其內有下內管,在外筒上銅堵,銅堵與剪切環連接。當需要起出井下管柱時,提拉力達到10t時,剪斷管形銅堵自動與液力馬達的入口脫開,管柱中液體流出與環形空間的壓力達到平衡。該裝置為雙螺泵井下採油泵專用配套使用,管柱內液體洩壓速度快,確保良好密封性,結構簡單,實用性強。
文檔編號F04B47/00GK2767658SQ200420112570
公開日2006年3月29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04年11月17日
發明者王寶興, 陳士義, 孫仲偉, 唐廣傑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