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碳塵分離循環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06:49:16 1

專利名稱:碳塵分離循環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碳塵分離循環系統
所屬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碳塵分離系統,尤其涉及一種分離率高、密封性強、餘熱回 收、工作效率高、碳塵分離裝置為循環式結構的碳塵分離循環系統。
背景技術:
密閉礦熱爐在高溫的環境中冶煉礦物質,產生的尾氣為一氧化碳、粉塵的高溫混 合氣體。該尾氣具有一氧化碳含量高、粉塵含量大、溫度高的特性。對於現有的一般用於過 濾分離常溫粉塵的過濾裝置來說,存在以下不足一、不能承受該尾氣的高溫;二、由於該 尾氣中含有一定的焦油成份,降低溫度過濾時,容易使焦油將粉塵粘附在分離器上,堵塞慮 管,而且焦油具有腐蝕性,粘附在分離器上產生腐蝕現象;三、現有的過濾裝置通常為圓筒 形,上下尺寸一致,容易積灰,分離效率低下。由於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易燃易爆性,其對處理裝置的密封性具有極高的要求。現 有一般設備無法滿足其密封性的要求,故極易出現安全事故。因此,設計一種即密封又耐高 溫耐腐蝕的碳塵分離裝置成為密閉礦熱爐節能減排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題。其中,與碳塵分離裝置、輸塵裝置相配合的密封閥,其傳統技術多採用金屬件墊片 密封或浮動式普通填料密封,其密封可靠性差,特別在高溫工作環境中,其極易發生形變而 引發洩漏。由於經過碳塵分離設備分離後的粉塵含有較高的碳,高溫碳粉灰卸出後,碰到大 氣中氧氣,發生自然,無法實現碳粉灰的再利用,也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對輸塵裝置的密封 性具有相當高的要求。目前,市場上暫無相關設備。另外,由於碳塵分離後的粉塵具有極高的溫度,充分有效的回收該部分的熱能有 利於節能減排,且還有利於避免高溫碳塵接觸空氣發生自燃或爆炸,提高安全性。而現有的 設備在密封性和餘熱回收方面存在技術缺失,較浪費能源,也存在安全隱患。此外,現有的燃燒裝置通常包括用於供燃料燃燒的燃燒爐爐體,爐體上設有進料 通道和進風通道。通常情況下進風通道為一個,並且進風通道的出風口為廣口型,基本上朝 爐體內的一個方向吹風,不能使通過進料通道進入爐體內的燃料均勻的吹向各個方向,因 此,存在不完全燃燒現象,燃燒效率低,同時,不完全燃燒產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需要專 門回收設備,否則汙染環境,且安全性差,且一般情況下現有燃燒器都需設一個預熱空間, 本專利申請的產品則不需要。而且,在現有的乾燥裝置上,通常乾燥筒體內僅具有一道物料通道,沒有對物料通 道進行延伸,相對較短,烘乾效率低,而且乾燥筒體內的熱媒的熱能利用率低,且乾燥筒體 的保溫作用相對較弱,浪費能源較嚴重。並且,傳統乾燥機通常採用齒輪傳動的模式,其具 有摩擦阻力大、噪音大的缺點,同時,震動比較厲害,影響穩定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碳塵分離循環系統,其具有如下特點碳塵分離裝置為循環式結構的分離率高、密封性強、餘熱回收、烘乾工作效率高等特點,要解決的現 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解決現有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碳塵分離循環系統,包括碳 塵分離裝置、與碳塵分離裝置相配合的密封閥、與密封閥相配合的輸塵裝置、與輸塵裝置相 配合的燃燒裝置、與燃燒裝置相配合的烘乾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碳塵分離裝置為複數 個,每個碳塵分離裝置都配合密封閥,所述輸塵裝置上設有與碳塵分離裝置個數相對應的 進料口,各個密封閥與相應的進料口密封連接形成循環分離系統,所述碳塵分離裝置內的 過濾艙中設有複數根分離器,每根分離器的出口端設於至少一個所述的萬向噴頭。多個碳 塵分離裝置分別通過密封閥與輸塵裝置相連通,多個碳塵分離裝置同時工作時,工作效率 高;可以關閉一個或多個,剩下的繼續工作,對於關閉停止工作的多個碳塵分離裝置進行維 修、維護,不影響正常生產工作,形成循環系統。其中,萬向噴頭,通常情況下與脈衝噴氮裝 置相連接,克服單角噴頭的衝氣作用面積有限的缺點,克服積灰死角,起到全方位噴氣吹灰 的目的,保證分離器單元徹底脫灰的效果。分離器單元採用耐高溫新型高科技材料,其為 由粘結粒狀無機物與纖維複合製成的低密度多空濾料。上述材料具有以下優點具有能耐 1600°C的高溫和耐酸耐鹼性,能在1000°C的高溫下長期工作,具有耐酸耐鹼性,能抵抗焦油 的腐蝕性;能過濾大於1微米的粉塵,除塵率為99. 99% ;過濾速度為2cm/s 5cm/s,較其 他常用材質具有更快的過濾速度;排放濃度低於lmg/m3。採用耐高溫材料有利於在不降低 溫度的同時分離粉塵,最大限度的減少了熱能的損失,為餘熱的回收利用提供有限的保障。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措施所述 的過濾艙軸向縱截面尺寸上小下大,外壁設有保溫層,底部設有卸灰艙;所述的卸灰艙包括 複數節共軸線縱向設置的呈中空錐臺結構的卸灰艙節,相鄰的上方卸灰艙節的底部通過連 接部與下節卸灰艙節的上部相連接,相鄰的上方卸灰艙節的底部橫截面尺寸小於下節卸灰 艙節的上部橫截面尺寸,在各個連接部還設有噴氣吹灰裝置,所述的噴氣吹灰裝置的噴氣 口呈環狀的分布在連接部上,相鄰卸灰艙節之間還設有連接加強部。卸灰艙一改傳統的一 個圓柱面或稜柱面或圓臺面或稜台面的結構,採用複數節錯層設置的卸灰艙節,同時,軸向 縱截面尺寸上大下小的設計有利於順應重力的作用,使慮灰順利的卸下,進入下一流程。並 且,在相鄰卸灰艙節的結合處設有脈衝式噴氣吹灰裝置,有效防止卸灰艙壁積灰,儘可能避 免積灰死角,提高分離出灰率。而,過濾艙形狀為上小下大的圓錐形,一方面有坡度的艙體 能有效防止艙壁的積灰問題。另一方面,此形狀的艙體更符合空氣動力學,在外力(如引 風機)的作用下更有利於含塵氣體由下往上運動,從而加速碳塵分離器的工作效率。噴氣 吹灰裝置,通常情況下通氮氣,當空氣檢測儀檢測到有氣體滲入的時候,該噴氣吹灰裝置自 動開啟,使過濾艙和卸灰艙內增加氮氣含量,減低空氣濃度,避免爆炸極限的出現,提供安 全性能。噴氣口呈環狀分布連接部上,有利於對卸灰艙的各個方向吹灰,其設置方式至少有 兩種,一種為開一個環形結構的噴氣口與環形的連接部相配合;一種為在連接部上等距設 置複數個噴頭。此外,由於分離氣體中含有一定成份的焦油,因此保證焦油的氣化成為影響 碳塵分離效果的重要因素。焦油一般情況下能在260°c的時候氣化,特殊情況下在450°C以 上氣化。因而保溫層的採用一方面能保證艙體的高溫,使焦油始終處於氣化狀態創造有利 條件,從而解決了液體狀焦油引發的灰塵粘結問題。另一方面,能有效減少熱能的損失,為 下一步的餘熱回收利用提高保障,從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並且通過利用過濾艙和氣體回收管道的溫度差,使得焦油在氣體回收管道中凝結為液體,有效實現與一氧化碳氣體的 分離,提高一氧化碳的純淨度。所述的燃燒裝置包括助燃殼體,設置在助燃殼體內的複數個助燃進風通道,與助 燃進風通道相配合的進料通道,所述的助燃進風通道與爐體相連通;所述助燃殼體內腔中 與進料通道相連通的助燃進風通道為第一助燃進風通道,所述的第一助燃進風通道中設有 哈夫風葉,所述第一助燃進風通道的內腔中設有的燃進風通道為第二助燃進風通道,所述 第二助燃進風通道的出風口處設有萬向噴頭;所述第一助燃進風通道的外圍為第三助燃進 風通道,所述第三助燃進風通道的出風口處也設有萬向噴頭。燃料通過進料通道進入第一 助燃進風通道與空氣混合後吹入爐體時,設置在第一助燃進風通道的中部第二助燃進風通 道上的萬向噴頭進一步將燃料和空氣充分混合的朝爐體內的各個方向吹入,在第三助燃進 風通道的萬向吹氣噴頭的作用下,使燃料更徹底的與空氣混合進入爐體,且在爐體內均有 擴散,有利於加熱的均衡性。哈夫風葉的設置,一方面將燃料吹入爐體,另一方面使燃料和 空氣混合均勻。所述的烘乾裝置包括具有物料進口和物料出口的外壁設有輪帶的乾燥筒體,所述 乾燥筒體包括複數個依次間隙嵌套配合的套筒,乾燥筒體中最內側的內套筒內腔為主物料 通道,相鄰套筒之間的間隙為延伸物料通道,相鄰延伸物料通道首尾相接,最裡側的內延伸 物料通道的進口與主物料通道出口相連接,主物料通道進口為物料進口,最外側的外延伸 物料通道的出口為物料出口。乾燥筒體為多套筒式,延伸物料通道,提高烘乾效率,且有利 於烘乾均勻。乾燥筒體中最外側的外套筒至少為三層結構,其內外層為壁體,位於兩壁體之 間的為中空真空層,乾燥筒體中其他的套筒為單層結構,其材質為熱的良導體。外層套筒具 有保溫性,內部套筒又採用熱的良導體材質,充分吸收烘乾物料上餘熱用於後續烘乾,起到 節能的作用,還有效降低筒體內部高熱氣體(熱媒)的熱能損耗。外層真空式多層結構的 套筒,還具有隔音效果,降低乾燥筒體內部噪音外傳的程度。乾燥筒體中外套筒的層數可以 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每個套筒的內壁都設有成螺旋狀間隙排列的導料凸起,其中螺旋狀的 軸線與套筒的軸線相對應,且導料凸起的外端內凹形成彎折部,與套筒內壁成一夾角或平 行。塊狀導料凸起有利於避免待烘乾的物料粘在一起,使物料充分的與高溫氣體接觸,有利 於烘乾的均勻性。而導料凸起的外端內凹形成彎折部,有利於使物料順著導料凸起的設置 方向流動,並儘量與套筒壁體接觸,因為套筒壁體溫度高,充分利用套筒壁體吸收的餘熱使 物料順利被烘乾。延伸物料通道和主物料通道平行設置,相鄰延伸物料通道之間的連接處、 以及延伸物料通道與主物料通道的連接處都通過弧線過渡圓環面,使折彎處的通道形成平 滑的過渡通道。由於傳統的乾燥機不能有效解決熱媒(乾燥用的高熱氣體)的壓力損耗問 題(壓力損耗主要來源於90°彎角的摩擦阻力損耗),受到90°彎角的摩擦阻力,不僅減慢 熱媒的流動速度,減低了乾燥效率,而其增加了能耗。本申請在彎角處設計有圓弧形擋板, 形成平滑的過渡通道,能有效引導熱媒順利流動,減少摩擦損耗,提高了熱媒的流動速度, 同時減輕工作負荷,更具節能環保性。所述的輸塵裝置包括開有進料口和出料口的輸塵殼體甲、設於所述輸塵殼體甲 301內與出料口相配合的刮板輸塵部件,還設有調節輸塵部件的拉緊調節組件,與拉緊調 節組件和輸塵殼體甲相配合的密封裝置,所述的刮板輸塵部件包括被動轉動軸和主動傳動 軸,與被動轉動軸和主動傳動軸配合的傳動鏈,設於傳動鏈上的刮塵板,並與出料口相配合;所述密封裝置還設在主動傳動軸與動力機構相配合端;所述的拉緊調節組件包括與被 動轉動軸上的軸承座甲相配合的拉緊螺杆,與拉緊螺杆伸出輸塵殼體甲外的部分螺接配合 的拉緊壓套,所述拉緊壓套的內端與輸塵殼體甲外壁配合;所述拉緊壓套外還罩有通過連 接件與輸塵殼體甲可拆卸配合的密封外套,所述軸承座甲內還設有與被動轉動軸相配合的 滑動軸承,並在被動轉動軸的外端設有與軸承座甲和滑動軸承相配合的蓋板和蓋板密封墊 片;拉緊調節組件用於調節刮板輸塵組件的緊度,使其工作順利進行。通過調節拉緊壓套 和拉緊螺杆的相對位置,可以使拉緊螺杆拉動轉動軸,使傳動鏈始終處於張緊狀態,防止在 傳動軸上打滑,保證傳動效率和效果。密封裝置用於密封整體設備內部空間處於密封狀態, 提供安全性,並使碳灰塵充分收集再利用。該刮板密封式輸塵裝置配合碳塵分離設備時,相 互間密封連接,從碳塵分離設備出來的碳粉塵到從出料口落下,都不跟空氣接觸,使生產安 全。多塊刮塵板能同時運輸碳灰塵,提高輸塵效率,並依次經過出料口,使碳粉塵高效的被 收集。蓋板和蓋板密封墊片的設置有利於防止灰塵進入轉動軸和軸承之間,防止摩擦力的 增加,減少磨損,提高使用壽命。或者,所述的輸塵裝置包括具有進料口和出料口的輸塵殼體乙,設置在輸塵殼體 乙內的輸塵中空軸,分別設置在中空軸兩端與輸塵殼體乙相配合的兩密封裝置;所述的輸 塵殼體乙上設有具有進水口和出水口的軸向設置的吸熱腔;所述中空軸沿軸向方向的外表 面設有螺旋式凸起送料板,其高度與輸塵殼體乙內腔相適應,該凸起送料板為螺旋式纏繞 在中空軸的外表面形成螺旋式輸塵通道,該通道的進口和出口分別與殼體乙上的進料口 和出料口相對應;物料從進料口進入之後通過螺旋式凸起送料板隨中空軸的轉動送到出料 口,螺旋式物料通道較直線通道延長了路程,有利熱量回收。中空軸的內腔中通冷水,提高 安全性。內腔中水流的方向與物料流動的方向相向。進水口和出水口的走向與進料口和出 料口的走向相反,換句話來說,進水口設置在進料口的下方,出水口設置在出料口的上方, 物料從上往下,水從下往上,並從進料方向流向出料方向,有利於充分吸收物料上的熱量。 內腔中水流的方向與物料流動的方向相向;而冷水吸熱腔中水流的方向又與內腔中水流的 方向相向,回收物料(如從碳塵分離器中分離出來的高溫碳粉塵)上的熱量,並設置密封裝 置,防止高溫物料與洩露進來的空氣混合發生自燃或爆炸。充氣密封件中設有充氣腔體,充 氣(通常情況下充的氣體為惰性氣體,如氮氣)後,在中空軸表面形成氣體密封,同時配合 墊料密封,密封效果好。悶蓋A的作用主要用於將密封組件固定到中空軸和殼體上;壓蓋A 主要將墊料密封件A和衝氣密封件固定。所述的密封閥包括閥體、設置在閥體內與閥口相配合的密封翻板蓋,與密封翻板 蓋相配合的轉動軸,所述轉動軸上也設有所述的密封裝置。所述的密封裝置包括套設在轉動軸、以及拉緊螺杆或者中空軸上的壓圈,壓圈上 開有分別與轉動軸、以及拉緊螺杆或者中空軸表面接觸的通氣通道,設於轉動軸、以及拉緊 螺杆或者中空軸與壓圈之間的密封件,與密封件和壓圈相配合的壓蓋;所述的密封件包括 金屬件、設於金屬件兩側的密封墊料,所述的金屬件的軸向截面上開有工字型通道,工字型 的肩部和腳部分別與壓圈、轉動軸、以及拉緊螺杆或者中空軸的壁體相配合,該工字型密封 通道與通氣通道連通;所述通氣通道上還配合有流量計。通氣通道可以與充氣裝置相連接, 向通氣通道充氣,形成惰性氣體隔離層,實現氣體密封的效果。通常情況下衝惰性氣體(如 氮氣)。通過密封墊件和氣體密封的雙重密封作用,避免因密封墊件形變而發生漏氣,提高
8密封性能。因為碳塵分離循環系統中的一氧化碳含量非常高,發生洩漏時,一氧化碳和空 氣混合,容易發生爆炸,因此,對於密封性要求非常嚴格。轉動軸上可以根據需要設置一個 密封轉軸,也可以設置兩個以上的密封裝置,密封裝置設置的個數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通 常情況下壓圈內設有密封空間,有利於使密封件和密封墊件穩定的置於壓圈內,減少密封 墊件形變。金屬件中設置密封通道,避免擠壓變形,有利於使工字型的肩部和腳部始終緊密 的與轉動軸、拉緊螺杆、以及主動傳動軸、中空軸等的外壁與壓圈的內壁相配合,使密封性 得到保證。通常情況下密封墊料至少為兩層結構(如設有內密封墊料和外密封墊料),提 高密封性。那麼充氣裝置始終對通氣通道充入飽和的惰性氣體(氮氣),並配合流量計,計 量通氣通道中惰性氣體的情況,查看流量計變化情況,檢測軸承密封的情況,如果有空氣洩 露,則充氣量增加,查看流量計則起到預警的作用,提高安全性。所述的轉動軸和拉緊螺杆上還設有油潤滑組件,所述轉動軸的一端還設有配重 塊;轉動軸上的油潤滑組件包括與壓圈配合的座體,設於座體和壓圈上的潤滑通道,與座 體上的潤滑通道配合的密封蓋,與座體相配合的罩設在密封蓋外的密封罩;所述密封罩和 密封蓋與座體可拆卸配合,密封罩遠上座體端設有活動式把手;作中轉動軸和主動轉動軸 始終在轉動,潤滑不夠時不僅容易磨損,也增加轉動負荷浪費能源,潤滑時還需要考慮密封 性,因此,對潤滑也有密封性要求。通過密封蓋和密封罩的雙重密封作用,使轉動軸即能加 油潤滑,同時還具有嚴密的的密封特性。把手與密封罩的中心軸垂直設置,把手相對密封罩 可水平拉動,當密封罩與座體螺接強度大時,將把手水平拉至一邊,使把手的一端與密封罩 配合形成槓桿作用的支點,使整個把手的長度作為力臂,通過槓桿原理,加大力臂減小作用 力的方式打開密封罩。降低操作的勞動強度。對於密封閥來說,閥蓋設置在轉動軸上,轉動 軸的一端設置在閥體內部,另一端伸出閥體側壁外,密封式的軸承與閥體側壁相配合使轉 動軸與閥體相配合時具有密封性,防止閥體內外氣體相互流通,即當打開或關閉閥蓋,需要 轉動轉動軸時,由於配重塊的設置,可減少作用力。拉緊螺杆上的油潤滑組件包括設置在拉緊螺杆中的潤滑油道甲,所述的軸承座甲 上開有通過軟管與潤滑油道甲相連通的潤滑油道乙,所述拉緊螺杆位於輸塵殼體甲外的端 部設有與潤滑油道甲的進口達到封啟配合的彈簧油咀。通常情況下,潤滑油道乙與軸承座 甲軸線成夾角方式設置在軸承座內(因為軸承座甲還要與拉緊螺杆相連接,為了提高兩者 的連接強度,同時還要保證潤滑油道順利的通道轉動軸上,採用夾角的方式設置,能保證上 述兩種情況能夠得到滿足),由於潤滑油道甲和潤滑油道乙不在同一直線,因此採用軟管連 通潤滑油道甲和潤滑油道乙使潤滑油道能抵達轉動軸,對轉動軸起到潤滑的作用。設置在所述過濾艙和卸灰艙結合部的進氣口閥門,其上的進氣通道傾斜向下與過 濾艙內壁成夾角,所述過濾艙上設有與設置在過濾艙上的出氣口閥門相配合的密封式卸壓 閥,所述過濾艙上還設有氣體檢測儀,分別與過濾艙的進口和出口相配合;所述過濾艙的頂 蓋為片式可獨立拆卸的頂蓋分片組裝結構;所述的碳塵分離裝置中的各個部件之間都為密 封式配合。傳統進氣通道一般設置在卸灰艙側壁,與過濾艙內壁垂直或傾斜向上,對積灰在 卸灰艙側壁灰塵沒有產生有效的吹灰作用。本申請改變進氣通道的方向,由上向下進氣,進 氣通道設置在過濾艙和卸灰艙結合部,通常情況由上往下成45°角設置。這樣能保證進氣 時,氣體先往下方卸灰艙方向進氣,起到一定的吹灰作用,同時,氣體先向下運動後,增加了 空氣向上運動的空間,減緩了氣體上升的速度,大大增加了停留在過濾艙內的時間,更加有
9利於提高氣體過濾、分離的效果。當碳塵分離器內部因空氣的洩露而氣體急劇膨脹壓力驟 升或者進氣多、出氣少壓力逐漸增大的情況時,卸壓閥在壓力作用下即刻開啟,從而有效減 緩爆炸的衝擊力,保障設備和人員的安全。只要氣體檢測儀檢測的異樣就啟動自動系統關 閉進氣閥和出氣閥,把該碳塵分離裝置從整體系統中獨立出來,從而使整個系統安全的正 常工作。在氣體的進入口和出口處裝備氣體檢測儀。一方面能及時檢測分析分離器內部 的氣體成分,為安全生產提供預警和防護。其次,出口的氣體分析儀,能根據粉塵含量的變 化為碳塵分離器是否正常工作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從而及時發現問題,自動系統關閉進 氣閥和出氣閥,使碳塵分離裝置停止工作進行維修。頂蓋為多快板裝卸設計避免了檢修時 候需打開整個艙頂的情形,大大減輕了檢修的複雜程度和工作強度,使維修更為經濟便捷。 過濾艙分別與頂蓋、與卸灰艙、與卸壓閥、與氣體檢測儀之間的各個連接處,卸灰艙中各節 卸灰艙節之間的連接處,連接部與噴氣吹灰裝置之間的連接處,以及頂蓋分片分片之間的 連接處,都分別設有高溫密封墊料和高溫密封膠。艙體上各種固定閥門和管道的接入口處, 採用高溫密封墊料+高溫密封膠的技術,提高耐高溫的密封性能,同時,還有利於克服法蘭 螺絲受熱鬆動的問題。高溫密封墊料為高強石墨複合墊料,高溫密封膠為1000°C高溫密封膠HS-176型。 高溫密封墊料具有優異的熱穩定性,耐化學腐蝕,壓縮和回彈性好,熱應力鬆弛小,使用壽 命長。高溫密封膠具有粘結強度高、耐老化的特點。當然,高溫密封膠還可以為與1000°c高 溫密封膠HS-176型性能類似的替代物。所述中空軸內腔的兩端分別設有臺階B,所述的密封裝置還包括設置在臺階B上 與該中空軸內腔相配合的內腔密封組件,該內腔密封組件包括一端嵌入到中空軸內腔中與 臺階B相對應的中空內套、設在中空內套和中空軸之間的墊料密封件B、與墊料密封件B的 壓蓋B ;臺階B和壓蓋B的設置有利於限制墊料密封件B的位置。中空軸的一端設有轉動 齒輪,轉動齒輪上配合帶動齒輪,帶動齒輪上配合有帶減速機的電機。通過電機、帶動齒輪、 轉動齒輪帶動中空軸旋轉,使螺旋式物料通道起到有效的作用。所述中空軸兩端的外表面分別設有臺階C,臺階C配合有調芯軸承,調芯軸承的兩 側分別設有悶蓋C,相配合的調芯軸承和兩悶蓋C的外表面配有軸承座乙;位於所述中空軸 介質入口端的中空內套上、以及吸熱腔的進水口處配合有計量器和調壓閥;所述中空軸介 質出口端、以及吸熱腔的出水口處配合有溫度測量儀。臺階C和兩悶蓋C配合對調芯軸承 限位。計量器、調壓閥和溫度測量儀用於測量冷水流量和流速,方便控制整個設備充分有效 的回收餘熱。所述的刮塵板為複數塊,每塊刮塵板間隔豎立的設置在傳動鏈上;所述被動轉動 軸兩端和主動傳動軸另一端分別設有與軸承座甲相配合的防塵座、與防塵座相配合的防塵 罩,所述的防塵座上設有防塵凸起,所述防塵罩上設有與防塵凸起插接配合的防塵凹槽;由 於主動傳動軸與動力機構相配合端,以及拉緊螺杆都需要伸出殼體外,同時不能採用密封 蓋的方式與可以固定焊接,因此需要採用密封組件,使殼體內保持密封狀態。而主動傳動軸 的另外一端,以及被動轉動軸的兩端又需要防止灰塵落到主動傳動軸和被動轉動軸與軸承 配合的間隙內,提供主動傳動軸和被動轉動軸轉動的靈活性,同時也有利於避免灰塵與轉 動軸之間的摩擦,提高使用壽命。每個所述助燃進風通道的進口處設有調壓閥;所述進料通道與第一助燃進風通道成一夾角設置;所述進料通道上配合有螺旋式進料計量器,該螺旋式進料計量器的內腔中 設有螺旋式通道,該通道構成進料通道的一段通道,該螺旋式通道與第一助燃進風通道連 通;所述助燃殼體外緣凸設凸筋和與凸筋相配合的哈夫壓板,所述助燃殼體通過與哈夫壓 板與爐體相連接;進料通道與第一助燃進風通道成一夾角設置,避免直角設置時燃料在重 力作用迅速落到第一助燃進風通道下壁上,方便燃料進入第一助燃進風通道內時,在哈夫 風葉的作用下順利吹入爐體。由於此處的進風為低氧空氣,那樣就能保證煤粉完全吹入燃 燒區域後,在二次三次高氧空氣的配合下實現充分燃燒。此設計取代了現有設備需要一個 預熱空間的設計。螺旋式進料計量器用於計量並調節進入爐體燃料的量。計量器內的通道 為螺旋式,有利於經過計量器的燃料進入第一助燃進風通道時產生飄揚的效果,有利於在 哈夫風葉的作用下,與空氣充分混合的進入爐體。通過哈夫壓板的設置方便安裝,由凸筋和 哈夫壓板配合使進料和進風通道的殼體穩定的固定在爐體上。調節閥的設置方便控制各個 助燃進風通道進風的狀態,並通過煤粉供應量的控制來調節燃燒區域和燃燒溫度。所述輪帶至少為兩個,分別均衡的設置乾燥筒體上,並在乾燥筒體軸向中部的外 壁上設有分別與輪帶兩側相配合的擋輪;所述進料口和出料口處的筒體內壁凸設螺旋狀導 料壁、相鄰導料壁形成進料通道和出料通道,在所述外延伸物料通道的出口部設有位於出 料口處筒體的內腔中的勻料件,其上的勻料通道的橫截面為與外延伸物料通道的橫截面相 適應環形體,且勻料件的橫截面尺寸順著出料口方向平滑過渡的減小,即勻料件位於出料 口的端部尺寸最小。乾燥筒體為圓柱體,由於設有輪帶,則驅動筒體轉動的動力機構為滾輪 式驅動機構,由滾輪與輪帶配合,有利於有效的減震、降低傳動噪音。擋輪有利於使轉動的 筒體在相對平穩的狀態下轉動,有利於整體設備工作的平穩性,也有利於提高設備的工作 壽命,減少維修。同一輪帶兩側的擋輪通過固定杆連接拉緊在一起。勻料件的設置,使最後 物料通道中的物料經該勻料件的作用,均勻平穩的進入出料通道。導料壁為螺旋形條狀,使 進料和出料速度快,有利於整體的烘乾效率,乾燥後所排放的氣體接入普通除塵裝置,將過 濾達到排放標準後再排入大氣中。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實質性特點1、分離裝置中,萬向噴頭的設置,從多角度對同一 根分離器吹氣,避免在分離器側壁積灰;2、過濾艙上小下大和卸灰艙下小上大的結構,順 應氣流動力學的原理,使熱氣流順利上升充分過濾,過濾出來的灰塵在重力和進氣口氣流 的推力共同作用下順利向下運動,提高分離效率;3、密封閥中的金屬件中設置通氣通道,有 利於避免密封墊料擠壓通氣通道,上環形凹槽和下環形凹槽通過通孔連通,有利於在金屬 件部分形成壓力,使惰性氣體始終緊密得與轉動軸外壁、滑動軸承的內壁相配合,並配合密 封墊料的雙重密封,密封性強;4、潤滑組件的設置即方便添加潤滑油,又具有密封性;5、密 封刮板式輸塵裝置上增設了調節鏈傳動組件中鏈條緊度的拉緊調節組件,還曾設了密封裝 置,提高密封性、方便性、便捷性;5、餘熱回收式密封輸塵裝置,通過多筒套的設計,在內套 筒(即中空軸)外表面設有螺旋式凸起送料板,延長物料途經路程,通過內腔中冷水與物料 相向流動提高餘熱回收率,同時,配合殼體上的冷水吸熱腔(即外套筒)中的冷水與內腔中 冷水相向流動的方式進一步回收餘熱,實現餘熱充分的回收,並且,在軸的兩端配合密封裝 置,降低環境的汙染性和提高生產工作的安全性;6、燃燒器中的多道助燃進風通道、以及萬 向吹氣噴頭的設置,使燃料與空氣充分混合,並向爐體內各個方向吹入,提高燃燒效率和對 爐體加溫的均衡性,提供完全燃燒率;7、乾燥筒體為多套筒式,延伸物料通道,提高烘乾效率,同時,外層套筒具有保溫性,內部套筒又採用熱的良導體材質,充分吸收熱媒熱量,並且 利用餘熱回收用於後續烘乾,起到節能的作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碳塵分離裝置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萬向噴頭的結夠示意圖;圖4是圖2 —種俯視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2中A部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1中密封閥沿轉動軸軸線方向剖視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密封閥中設置密封裝置的一種剖視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6密封閥中設置密封裝置的另一種剖視結構示意圖;圖9是圖7或圖8中金屬件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圖9的B-B向結構示意圖;圖11是圖7中油潤滑組件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12是本實用新型中密封刮板式輸塵裝置的水平方向剖切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13是圖12中C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14是本實用新型中密封刮板式輸塵裝置的豎直方向剖切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15是本實用新型中餘熱回收式密封輸塵裝置的一種剖視結構示意圖;圖16是圖15中D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圖17是圖15中E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圖18是本實用新型中燃燒器的一種剖視結構示意圖;圖19是圖18的左視結構示意圖;圖20是本實用新型中烘乾裝置的一種軸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1是圖20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22是本實用新型中烘乾裝置內的擋輪與輪帶配合的結構示意圖;圖23是本實用新型中烘乾裝置內導料凸起的結構示意圖;圖24是圖23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1 碳塵分離循環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碳塵分離裝置100、與碳塵分離 裝置相配合的密封閥200、與密封閥相配合的輸塵裝置300、與輸塵裝置相配合的燃燒裝置 400、與燃燒裝置相配合的烘乾裝置500,與烘乾裝置500相配合的碳塵收集處理設備。碳塵 分離裝置100為複數個,每個碳塵分離裝置100都配合密封閥200,輸塵裝置300上設有與 碳塵分離裝置100個數相對應的進料口,各個密封閥與相應的進料口密封連接形成循環分 離系統。碳塵分離裝置100可以單個單獨工作,也可以多個同時工作。需要維修時,啟動正 常的碳塵分離裝置,關閉待修的碳塵分離裝置。這種循環工作方式,即不影響整體系統的工 作,也不影響維修工作。該碳塵分離循環系統種的電子控制系統可方便的控制該系統循環工作。在碳塵分離裝置100和輸塵裝置300的出口端分別都設有至少兩個密封閥,相配合 的密封閥依次工作,防止開啟密封閥時漏入空氣,隔絕空氣形成密封性。碳塵分離裝置100,如圖2-圖5所示,它包括過濾艙101,設於過濾艙101內的復 數根分離器102,設於每根分離器102的出口端的萬向噴頭103,該噴頭103通常情況下與 脈衝噴氮裝置相連接。過濾艙101軸向縱截面尺寸上小下大。並且,過濾艙101的外壁設 有保溫層。過濾艙101底部設有卸灰艙104,該卸灰艙104的軸向縱截面尺寸上大下小,在卸 灰艙104的側壁還設有噴氣吹灰裝置105。具體來說,卸灰艙104包括複數節呈中空錐臺結 構的卸灰艙節,該複數節卸灰艙節呈共軸線縱向設置,相鄰的上方卸灰艙節的底部通過連 接部與下節卸灰艙節的上部相連接,相鄰的上方卸灰艙節的底部橫截面尺寸小於下節卸灰 艙節的上部橫截面尺寸,噴氣吹灰裝置設置在各個連接部106上。噴氣口 107為一個與連 接部的環狀相適應的環狀條形噴氣口,或者為均勻分布在連接部上的噴氣小孔。設置在各 個連接部的噴氣吹灰裝置相互連通,與一個供氣脈衝裝置116相連接。相鄰卸灰艙節之間 還設有連接加強部15。卸灰艙的側壁上還設有檢修門114,用於檢測維修卸灰艙。設置在過濾艙和卸灰艙結合部的進氣口閥門,其上的進氣通道傾斜向下與過濾艙 內壁成夾角。本申請改變進氣通道的方向,由上向下進氣。進氣通道設置在過濾艙和卸灰 艙結合部,通常情況由上往下成45°角設置。過濾艙101上還設有密封式卸壓閥111,其與設置在過濾艙101上的出氣口閥門 113相配合。當碳塵分離器內部因空氣的洩露而氣體急劇膨脹壓力驟升或者進氣多、出氣少 壓力逐漸增大的情況時,卸壓閥在壓力作用下即刻開啟,從而有效減緩爆炸的衝擊力,保障 設備和人員的安全。只要氣體檢測儀檢測的異樣就啟動自動系統關閉進氣閥和出氣閥,把 該碳塵分離裝置從整體系統中獨立出來,從而使整個系統安全的正常工作。過濾艙101上還設有氣體檢測儀108,分別與過濾艙101的進口和出口相配合。氣 體檢測儀108為一個檢測儀,同時或分時檢測進氣口閥門112和出氣口閥門113的氣體狀 況;或者氣體檢測儀108為兩個檢測儀(如圖2所示),分別檢測進氣口閥門112、出氣口閥 門113的氣體狀況。過濾艙101的頂蓋109為片式可獨立拆卸的頂蓋分片110組裝結構。其中,過濾艙101與頂蓋109、與卸灰艙104、與卸壓閥111、與氣體檢測儀108之間 的各個連接處,卸灰艙104中各節卸灰艙節之間的連接處,連接部106與噴氣吹灰裝置之間 的連接處,以及頂蓋分片110分片之間的連接處,都分別設有高溫密封墊料和高溫密封膠。 高溫密封墊料為高強石墨複合墊料,高溫密封膠為1000°C高溫密封膠HS-176型。密封閥200包括閥體222、設置在閥體內與閥口相配合的密封翻板蓋223,與密封 翻板蓋相配合的轉動軸201,如圖1、圖2、圖6、圖7-8所示,轉動軸201上設有密封裝置。密 封裝置包括套設在轉動軸201上的壓圈601,壓圈601上開有與轉動軸1表面接觸的通氣通 道602,設於轉動軸201與壓圈601之間的密封件,與密封件和壓圈相配合的壓蓋609。密 封件包括金屬件603、設於金屬件兩側的密封墊料604,金屬件的軸向截面上開有工字型通 道605,工字型的肩部和腳部分別與壓圈601、轉動軸201的壁體相配合,該工字型密封通道 605與通氣通道602連通;通氣通道602上還配合有流量計324。轉動軸的一端設置在閥體 內部,另一端伸出閥體側壁外與配重塊221相配合,密封式的壓圈與閥體側壁相配合使轉動軸與閥體相配合時具有密封性,防止閥體內外氣體相互流通,即當打開或關閉閥蓋,需要 轉動轉動軸時,由於配重塊的設置,可減少作用力。當轉動軸兩端都伸出閥體外時,兩端與 閥體側壁配合處都設有密封裝置,如圖8所示。壓圈601與轉動軸201通過滑動軸承203相配合。壓圈601外套設有壓套204。 壓套204和壓圈601在滑動軸承203的一端具有外懸部206,外懸部206與轉動軸201之間 形成密封空間。密封件設置在密封空間中,通氣通道202設置在外懸部206與密封件相配 合。為了增加密封空間的體積,壓圈601為L型,L型包圍的空間為密封空間的一部分。因 為L型的壓圈601存在彎折應力,在彎折處容易折斷,因此通過壓套的配合,提高壓圈601 的整體強度。壓套204和壓圈601之間設有填料密封層226。金屬件的的工字型通道605,具體形成方式(如圖9和圖10所示)金屬件的內外 壁上開有上環形凹槽218和下環形凹槽219,兩環形凹槽通過通孔220相連通,上環形凹槽 218、下環形凹槽219以及通孔220構成通氣通道202與轉動軸201接觸的一段通道。密封 墊料為耐高溫填料(如高強石墨複合填料),金屬件的每側都設有至少兩個塑料墊件。通孔 220至少為兩個(通常情況為了使上下環形凹槽通氣更順暢,通孔220為六個以上),並均 勻的分布在金屬件的圓周上。壓套204上還設有與通氣通道連通的氣管210,氣管210上設有流量計211。計量 向通氣通道衝氣的情況,以及檢測軸承密封部分是否漏氣。轉動軸201上還設有油潤滑組件,該油潤滑組件包括與壓圈配合的座體213,設於 座體213和壓圈上的潤滑通道214,與座體上的潤滑通道214配合的密封蓋215,與座體213 相配合的罩設在密封蓋215外的密封罩216。密封蓋215與座體213可拆卸配合。密封罩 216與座體213螺接配合,密封罩216上遠座體213端設有活動式把手217。密封蓋215的 外端開有注油孔,密封蓋內設有壓簧225、與壓簧225配合的鋼球224,鋼球224與注油孔相 配合控制密封蓋的開合,如圖11所示,當向密封蓋215內腔中注潤滑油時,鋼球推動壓簧 225向轉動軸方向運動;當注完油後,在壓簧225的作用下,鋼球224抵住注油孔,使密封蓋 密封。把手與密封罩的中心軸垂直設置,把手相對密封罩可水平拉動,當密封罩與座體螺接 強度大時,將把手水平拉至一邊,使把手的一端與密封罩配合形成槓桿作用的支點,使整 個把手的長度作為力臂,通過槓桿原理,加大力臂減小作用力的方式打開密封罩。降低操作 的勞動強度。使用時,通氣通道與充氣裝置相連接,向通氣通道充氣,形成氣體隔離層,實現氣 體密封的效果。通常情況下這種氣體為惰性氣體(如氮氣)。通過密封件和氣體密封的雙 重密封作用,避免因密封件形變而發生漏氣,提高密封性能。因為碳塵分離設備中的一氧化 碳含量非常高,發生洩漏時,一氧化碳和空氣混合,容易發生爆炸,因此,密封閥中的軸密封 符合安全性要求。工作中,轉動軸始終在轉動,需要及時潤滑,打開密封蓋,向潤滑通道注入 潤滑劑。完畢後,蓋上密封蓋和密封罩,密封該部分,使轉動軸始終處於密封狀態。輸塵裝置300包括刮板式輸塵裝置和餘熱回收式輸塵裝置,在輸塵的出口端也設 有密封閥。其中,如圖1、圖12所示,刮板式輸塵裝置,包括開有進料口 306和出料口 305的 輸塵殼體甲301,設於輸塵殼體甲301內設有與出料口相配合的刮板輸塵部件,還設有調節 輸塵部件的拉緊調節組件,與拉緊調節組件和輸塵殼體甲301相配合的密封組件。在使用 中,刮板輸塵部件與動力機構相配合。[0068]刮板輸塵部件包括鏈傳動組件,設於鏈傳動組件上的複數塊刮塵板302 ;鏈傳動 組件包括被動轉動軸303和主動傳動軸331,與被動轉動軸303和主動傳動軸331配合的傳 動鏈304,刮塵板302設在傳動鏈304上,並與出料口 305相配合。每塊刮塵板302間隔豎 立的設置在傳動鏈304上。動力機構與主動傳動軸331相連接。拉緊調節組件包括與被動轉動軸303上的軸承座甲307相配合的拉緊螺杆308,與 轉動軸303螺接配合的拉緊壓套309,拉緊螺杆309伸出輸塵殼體甲301外與拉緊壓套309 的外端通過拉緊螺母310螺接,拉緊壓套309的內端與輸塵殼體甲301外壁配合。拉緊螺 杆308與軸承座甲307通過擰緊螺母329可拆卸配合,軸承座甲307側壁上設有擰緊螺母 329容納操作腔330,拉緊螺杆308插入軸承座甲307側壁,並伸入容納操作腔330與擰緊 螺母329螺接。拉緊螺杆與軸承座甲的連接關係,方便拆卸,同時因為拉緊螺杆與軸承座甲 的連接部內沒有潤滑油道,由軟管連接拉緊螺杆和軸承座甲上的潤滑油道,在拉緊螺杆與 軸承座通過擰緊螺母螺接時,一方面連接強度可靠,另一方面不壓迫潤滑油道。在拉緊螺杆308中,軸向通有潤滑油道甲311,軸承座甲307上開有通過軟管312 與潤滑油道甲311相連通的潤滑油道乙313,拉緊螺杆308位於輸塵殼體甲301外的端部設 有與潤滑油道甲311的進口達到封啟配合的彈簧油咀314。通常情況下,潤滑油道乙與軸承 座甲軸線成夾角方式設置在軸承座內(因為軸承座甲還要與拉緊螺杆相連接,為了提高兩 者的連接強度,同時還要保證潤滑油道順利的通道轉動軸上,採用夾角的方式設置,能保證 上述兩種情況能夠得到滿足),由於潤滑油道甲和潤滑油道乙不在同一直線,因此採用軟管 連通潤滑油道甲和潤滑油道乙使潤滑油道能抵達轉動軸,對轉動軸起到潤滑的作用。由於主動傳動軸與動力機構相配合端、以及拉緊螺杆都需要伸出輸塵殼體甲301 外,同時不能採用密封蓋的方式,也不可以固定焊接,因此需要密封,使輸塵殼體甲301內 保持密封狀態。而主動傳動軸的另外一端,以及被動轉動軸的兩端又需要防止灰塵落到主 動傳動軸和被動轉動軸與軸承配合的間隙內,確保主動傳動軸和被動轉動軸轉動的靈活 性,同時也有利於避免灰塵與轉動軸之間的摩擦,提高使用壽命。因此,密封裝置設在主動 傳動軸331與動力機構相配合端、以及拉緊螺杆308上。防塵效果主要體現在被動轉動軸 303兩端和主動傳動軸331另一端分別設有與軸承座甲307相配合的防塵座315、與防塵座 315相配合的防塵罩316,所述的防塵座315上設有防塵凸起317,防塵罩316上設有與防塵 凸起317插接配合的防塵凹槽318。如圖12-14所示,主動傳動軸331和拉緊螺栓上的密封裝置與密封閥中密封軸上 的密封裝置結構相同,區別在於由於拉緊螺栓不需要轉動,因此較密封軸上的密封裝置 減少了滑動軸承203,此外,主動傳動軸331上的壓圈601為軸承。拉緊螺栓上的密封裝置 中,遠輸塵殼體甲301側的密封墊料322與壓緊法蘭320相配合,近輸塵殼體甲301側的密 封墊料322與輸塵殼體甲301外壁壓緊配合。拉緊壓套309外還罩有通過連接件與殼體 可拆卸配合的密封外套325,軸承座甲307內還設有與被動轉動軸303相配合的滑動軸承 326,並在被動轉動軸的外端設有與軸承座甲307和滑動軸承303相配合的蓋板327和蓋板 密封墊片328。燃燒裝置400,如圖1和圖18-19所示,它包括助燃殼體401,設置在助燃殼體內的 複數個助燃進風通道,與助燃進風通道相配合的進料通道402,所述的助燃進風通道與爐體 413相連通。每個助燃進風通道的進口處設有調壓閥411。殼體401外緣凸設凸筋409和與凸筋相配合的哈夫壓板410,殼體401通過與哈夫壓板410與燃燒爐的爐體相連接。殼體401內腔中與進料通道402相連通的助燃進風通道為第一助燃進風通道403, 第一助燃進風通道403的內腔中設有的燃進風通道為第二助燃進風通道404,第二助燃進 風通道404的出風口處設有萬向吹氣噴頭405。第一助燃進風通道403的外圍為第三助燃 進風通道406,第三助燃進風通道406的出風口處也設有萬向吹氣噴頭405。萬向吹氣噴頭 405上開有多個朝各個方向開口的吹氣孔412。第一助燃進風通道403中設有哈夫風葉407。 進料通道402上配合有螺旋式進料計量器408,該螺旋式進料計量器408的內腔中設有螺旋 式通道,該通道構成進料通道的一段通道,該螺旋式通道與第一助燃進風通道403連通。進 料通道402與第一助燃進風通道403成一夾角設置,如成40°的夾角設置。設置在第三助燃進風通道406出風口處的萬向吹氣噴頭405為多個呈均勻狀態的 設置。燃料通過進料通道進入第一助燃進風通道在哈夫風葉的作用下與空氣混合後吹 入爐體時,設置在第一助燃進風通道的中部第二助燃進風通道和設置在第一助燃進風通 道的外圍的第三助燃進風通道上的萬向吹氣噴頭進一步將燃料和空氣充分混合的朝爐體 內的各個方向吹入,使燃料更徹底的與空氣混合進入爐體,且在爐體內均有擴散,有利於燃 料燃燒的完全性和加熱的均衡性。烘乾裝置500,如圖1和圖20-24所示,它包括具有物料進口 501和物料出口 502 的乾燥筒體,乾燥筒體的內腔為分別與物料進口 501和物料出口 502相配合的主物料通道 503,乾燥筒體外壁設有輪帶504,乾燥筒體包括複數個依次間隙嵌套配合的套筒,乾燥筒體 中最內側的內套筒505內腔為主物料通道503,相鄰套筒之間的間隙為延伸物料通道,相鄰 延伸物料通道首尾相接,最裡側的內延伸物料通道506的進口與主物料通道503出口相連 接,主物料通道503進口為物料進口 501,最外側的外延伸物料通道507的出口為物料出口 502。進料口和出料口處的筒體內壁凸設螺旋狀導料壁、相鄰導料壁形成進料通道和出料通 道。在外延伸物料通道的出口部設有勻料件513(勻料件513位於出料口處筒體的內腔中), 其上的勻料通道的橫截面為與外延伸物料通道的橫截面相適應環形體,且勻料件513的橫 截面尺寸順著出料口方向平滑過渡的減小,即勻料件513位於出料口的端部尺寸最小。工 作時,輪帶與滾輪式驅動機構上的滾輪516配合,驅動筒體轉動。乾燥筒體中最外側的外套筒508至少為三層結構(常規情況下,三層基本上能滿 足實際應用,但也不排除多於三層的情況),其內外層為壁體,位於兩壁體之間的為中空真 空層,乾燥筒體中其他的套筒為單層結構,其材質為熱的良導體。延伸物料通道和主物料通道503平行設置,相鄰所述的延伸物料通道之間的連接 處、以及延伸物料通道與主物料通道503的連接處都通過弧線過渡圓環面509,使折彎處的 通道形成平滑的過渡通道。如圖20、圖23和圖24所示,每個套筒的內壁都設有成螺旋狀間隙排列的導料凸 起510,其中螺旋狀的軸線與套筒的軸線相對應,且導料凸起510的外端內凹形成彎折部 511,與套筒內壁成一夾角或平行。如圖21和圖22所示,乾燥筒體呈柱形,輪帶504為兩個,分別均衡的設置乾燥筒 體上,並在乾燥筒體軸向中部的外壁上設有與輪帶504配合的擋輪512,每個輪帶504的每 側配合一個擋輪512。同一輪帶兩側的擋輪通過固定杆連接拉緊在一起。[0082]實施例2 碳塵分離循環系統,該系統中的輸塵裝置300還可以為如下結構,如圖 15-17所示,它包括具有進料口和出料口的輸塵殼體乙301',設置在輸塵殼體乙內的中空 軸302',分別設置在延伸至輸塵殼體乙301'外的中空軸302'的兩端與殼體相配合的密 封裝置。中空軸2的一端設有轉動齒輪321',轉動齒輪321'上配合帶動齒輪322',帶動 齒輪322'上配合有帶減速機323'的電機324'。位於中空軸介質入口端的中空內套313'上配合有介質計量器和調壓閥,出口端 配合有溫度測量儀。這裡的介質通常情況下為水。中空軸302'中通的水(如圖15所示) 從右到左流動,而輸塵殼體乙上的進料口設置在左端,出料口設置在殼體的右端,有利於熱 量回收。輸塵殼體乙30Γ上還設有具有進水口 306'和出水口 307 『的冷水吸熱腔 305',進水口 306'和出水口 307'分別與輸塵殼體乙301'上的進料口 303'和出料口 304'相對應。進水口上配合有計量器和調壓閥,出水口配合有溫度測量儀。中空軸的內腔 中通冷水,回收物料(如從碳塵分離器中分離出來的高溫碳粉塵)上的熱量,進水口設置在 進料口的下方,出水口設置在出料口的上方,物料從上往下、從左往右,水從下往上、從左往 右,有利於充分吸收物料上的熱量。也就是說,內腔中水流的方向與物料流動的方向相向; 而冷水吸熱腔中水流的方向又與內腔中水流的方向相向。為了延長物料通道的長度,中空軸302'沿軸向方向的外表面設有螺旋式凸起送 料板325',其高度與輸塵殼體乙301'內腔相適應,該凸起送料板為螺旋式纏繞在中空 軸302'的外表面形成螺旋式物料通道,該通道的進口和出口分別與輸塵殼體乙301'上 的進料口 303'和出料口 304'相對應。物料從進料口進入之後通過螺旋式凸起送料板隨 中空軸的轉動送到出料口。該輸塵裝置中與輸塵殼體乙301'相配合的密封裝置與上述實施例1中密封閥中 的密封裝置相同。中空軸302'內腔的兩端分別設有臺階B312',該輸塵裝置上的密封裝置還包括 與中空軸配合的密封部分,該部分的密封裝置包括設置在臺階B上與該中空軸內腔相配合 的內腔密封組件,該內腔密封組件包括一端嵌入到中空軸內腔中與臺階B312'相對應的中 空內套313'、設在中空內套313'和中空軸302'之間的墊料密封件B314'、與墊料密封 件B314'的壓蓋B315'。中空軸302'兩端的外表面分別設有臺階C316',臺階C316'配合有調芯軸承 317',調芯軸承317'的兩側分別設有悶蓋C318',相配合的調芯軸承317 『和兩悶蓋 C318'的外表面配有軸承座319'。
1權利要求碳塵分離循環系統,包括碳塵分離裝置(100)、與碳塵分離裝置(100)相配合的密封閥(200)、與密封閥(200)相配合的輸塵裝置(300)、與輸塵裝置(300)相配合的燃燒裝置(400)、與燃燒裝置(400)相配合的烘乾裝置(500),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碳塵分離裝置(100)為複數個,每個碳塵分離裝置(100)都配合密封閥(200),所述輸塵裝置(300)上設有與碳塵分離裝置(100)個數相對應的進料口,各個密封閥與相應的進料口密封連接形成循環分離系統,所述碳塵分離裝置內的過濾艙(101)中設有複數根分離器(102),每根分離器(102)的出口端設於至少一個所述的萬向噴頭(10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塵分離循環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過濾艙(101)軸向縱 截面尺寸上小下大,外壁設有保溫層,底部設有卸灰艙(104);所述的卸灰艙(104)包括複數 節共軸線縱向設置的呈中空錐臺結構的卸灰艙節,相鄰的上方卸灰艙節的底部通過連接 部與下節卸灰艙節的上部相連接,相鄰的上方卸灰艙節的底部橫截面尺寸小於下節卸灰艙 節的上部橫截面尺寸,在各個連接部(106)還設有噴氣吹灰裝置,所述的噴氣吹灰裝置的噴 氣口( 107)呈環狀的分布在連接部(106)上,相鄰卸灰艙節之間還設有連接加強部(11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塵分離循環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燃燒裝置包括助燃 殼體(401),設置在助燃殼體內的複數個助燃進風通道,與助燃進風通道相配合的進料通道 (402),所述的助燃進風通道與爐體(413)相連通;所述助燃殼體(401)內腔中與進料通道 (402)相連通的助燃進風通道為第一助燃進風通道(403),所述的第一助燃進風通道(403) 中設有哈夫風葉(407),所述第一助燃進風通道(403)的內腔中設有的燃進風通道為第二 助燃進風通道(404),所述第二助燃進風通道(404)的出風口處設有萬向噴頭(103);所述 第一助燃進風通道(403)的外圍為第三助燃進風通道(406),所述第三助燃進風通道(406) 的出風口處也設有萬向噴頭(10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塵分離循環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烘乾裝置(500)包括 具有物料進口(501)和物料出口(502)的外壁設有輪帶(504)的乾燥筒體,所述乾燥筒體包 括複數個依次間隙嵌套配合的套筒,乾燥筒體中最內側的內套筒(505)內腔為主物料通道 (503),相鄰套筒之間的間隙為延伸物料通道,相鄰延伸物料通道首尾相接,最裡側的內延 伸物料通道(506 )的進口與主物料通道(503 )出口相連接,主物料通道(503 )進口為物料進 口 (501),最外側的外延伸物料通道(507)的出口為物料出口(502)。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碳塵分離循環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輸塵裝 置包括開有進料口(306)和出料口(305)的輸塵殼體甲(301)、設於所述輸塵殼體甲(301) 內與出料口相配合的刮板輸塵部件,還設有調節輸塵部件的拉緊調節組件,與拉緊調節組 件和輸塵殼體甲(301)相配合的密封裝置,所述的刮板輸塵部件包括被動轉動軸(303)和 主動傳動軸(331),與被動轉動軸(303)和主動傳動軸(331)配合的傳動鏈(304),設於傳 動鏈(304)上的刮塵板(302),並與出料口(305)相配合;所述密封裝置還設在主動傳動軸 (331)與動力機構相配合端;所述的拉緊調節組件包括與被動轉動軸(303)上的軸承座甲 (307)相配合的拉緊螺杆(308),與拉緊螺杆(308)伸出輸塵殼體甲(301)外的部分螺接配 合的拉緊壓套(309),所述拉緊壓套(309)的內端與輸塵殼體甲(301)外壁配合;所述拉緊 壓套(309)外還罩有通過連接件與輸塵殼體甲可拆卸配合的密封外套(325),所述軸承座 甲(307)內還設有與被動轉動軸(303)相配合的滑動軸承(326),並在被動轉動軸的外端設 有與軸承座甲(307)和滑動軸承(326)相配合的蓋板(327)和蓋板密封墊片(328);或者,所述的輸塵裝置包括具有進料口和出料口的輸塵殼體乙(301 『),設置在輸塵殼 體乙內的輸塵中空軸(302'),分別設置在中空軸(302')兩端與輸塵殼體乙(301')相配 合的兩密封裝置;所述的輸塵殼體乙(301')上設有具有進水口(306')和出水口(307') 的軸向設置的吸熱腔(305');所述中空軸(302')沿軸向方向的外表面設有螺旋式凸起送 料板(325'),其高度與輸塵殼體乙(301')內腔相適應,該凸起送料板為螺旋式纏繞在中 空軸(302')的外表面形成螺旋式輸塵通道,該通道的進口和出口分別與殼體乙(301') 上的進料口(303')和出料口(304')相對應;所述的密封閥(200 )包括閥體(2 2 2 )、設置在閥體內與閥口相配合的密封翻板蓋 (223),與密封翻板蓋相配合的轉動軸(201),所述轉動軸(201)上也設有所述的密封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碳塵分離循環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密封裝置包括套設在 轉動軸(201)、以及拉緊螺杆(308)或者中空軸(302')上的壓圈(601 ),壓圈(601)上開有 分別與轉動軸(201)、以及拉緊螺杆(308)或者中空軸(302')表面接觸的通氣通道(602), 設於轉動軸(201)、以及拉緊螺杆(308)或者中空軸(302')與壓圈(601)之間的密封件,與 密封件和壓圈相配合的壓蓋(609);所述的密封件包括金屬件(603)、設於金屬件兩側的密 封墊料(604),所述的金屬件的軸向截面上上開有工字型通道(605),工字型的肩部和腳部 分別與壓圈(601)、轉動軸(201)、以及拉緊螺杆(308)或者中空軸(302')的壁體相配合, 該工字型密封通道(605)與通氣通道(602)連通;所述通氣通道(602)上還配合有流量計 (324)。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碳塵分離循環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轉動軸(201)和拉 緊螺杆(308)上還設有油潤滑組件,所述轉動軸(201)的一端還設有配重塊(221);轉動軸 (201)上的油潤滑組件包括與壓圈配合的座體(213),設於座體(213)和壓圈上的潤滑通道 (214),與座體上的潤滑通道(214)配合的密封蓋(215),與座體(213)相配合的罩設在密封 蓋(215)外的密封罩(216);所述密封罩(216)和密封蓋(215)與座體(213)可拆卸配合,密 封罩(216 )遠上座體(213)端設有活動式把手(217);拉緊螺杆(308)上的油潤滑組件包括設置在拉緊螺杆(308)中的潤滑油道甲(311), 所述的軸承座甲(307)上開有通過軟管(312)與潤滑油道甲(311)相連通的潤滑油道乙 (313),所述拉緊螺杆(308)位於輸塵殼體甲外的端部設有與潤滑油道甲(311)的進口達到 封啟配合的彈簧油咀(314)。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碳塵分離循環系統,其特徵在於設置在所述過濾艙(101)和 卸灰艙(104)結合部的進氣口閥門(112),其上的進氣通道傾斜向下與過濾艙內壁成夾角, 所述過濾艙(101)上設有與設置在過濾艙(101)上的出氣口閥門(113)相配合的密封式卸 壓閥(111),所述過濾艙(101)上還設有氣體檢測儀(108),分別與過濾艙(101)的進口和出 口相配合;所述過濾艙(101)的頂蓋(109)為片式可獨立拆卸的頂蓋分片(110)組裝結構; 所述的碳塵分離裝置(100)中的各個部件之間都為密封式配合。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碳塵分離循環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中空軸(302')內腔的 兩端分別設有臺階B (312'),所述的密封裝置還包括設置在臺階B上與該中空軸內腔相 配合的內腔密封組件,該內腔密封組件包括一端嵌入到中空軸內腔中與臺階B (312')相 對應的中空內套(313')、設在中空內套(313')和中空軸(302')之間的墊料密封件B (314')、與墊料密封件B (314')的壓蓋B (315');所述中空軸(302')兩端的外表面分別設有臺階C (316'),臺階C (316')配合有 調芯軸承(317'),調芯軸承(317')的兩側分別設有悶蓋C (318'),相配合的調芯軸承 (317')和兩悶蓋C (318')的外表面配有軸承座乙(319');位於所述中空軸介質入口端 的中空內套(313')上、以及吸熱腔(305')的進水口(306')處配合有計量器和調壓閥; 所述中空軸介質出口端、以及吸熱腔(305')的出水口(307')處配合有溫度測量儀。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碳塵分離循環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刮塵板(302)為複數 塊,每塊刮塵板(302)間隔豎立的設置在傳動鏈(304)上;所述被動轉動軸(303)兩端和主 動傳動軸(331)另一端分別設有與軸承座甲(307)相配合的防塵座(315)、與防塵座(315) 相配合的防塵罩(316),所述的防塵座(315)上設有防塵凸起(317),所述防塵罩(316)上設 有與防塵凸起(317)插接配合的防塵凹槽(318);每個所述助燃進風通道的進口處設有調壓閥(411);所述進料通道(402)與第一助燃進 風通道(403)成一夾角設置;所述進料通道(402)上配合有螺旋式進料計量器(408),該螺 旋式進料計量器(408)的內腔中設有螺旋式通道,該通道構成進料通道的一段通道,該螺旋 式通道與第一助燃進風通道(403)連通;所述助燃殼體(401)外緣凸設凸筋(409)和與凸筋 相配合的哈夫壓板(410),所述助燃殼體(401)通過與哈夫壓板(410)與爐體相連接;所述輪帶(504)至少為兩個,分別均衡的設置乾燥筒體上,並在乾燥筒體軸向中部的外 壁上設有分別與輪帶(504)兩側相配合的擋輪(512);所述進料口和出料口處的筒體內壁凸 設螺旋狀導料壁(514 )、相鄰導料壁(514 )形成進料通道(515 )和出料通道(515),在所述外 延伸物料通道的出口部設有位於出料口處筒體的內腔中的勻料件(513),其上的勻料通道 的橫截面為與外延伸物料通道的橫截面相適應環形體,且勻料件(513)的橫截面尺寸順著 出料口方向平滑過渡的減小,即勻料件(513)位於出料口的端部尺寸最小。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碳塵分離循環系統。它包括複數個碳塵分離裝置、與碳塵分離裝置相配合的密封閥、與密封閥相配合的輸塵裝置、與輸塵裝置相配合的燃燒裝置、與燃燒裝置相配合的烘乾裝置,每個碳塵分離裝置都配合密封閥,輸塵裝置上設有與碳塵分離裝置個數相對應的進料口,各個密封閥與相應的進料口密封連接形成循環分離系統,碳塵分離裝置內的過濾艙中設有複數根分離器,每根分離器的出口端設於至少一個萬向噴頭。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實質性特點碳塵分離裝置為循環式結構,工作效率和分離率高、密封性強、餘熱回收、有利於節能減排。
文檔編號F27D17/00GK201692733SQ20102014797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31日
發明者樓生友 申請人:樓生友;樓陳波;駱宣權;陳煒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