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絕望的經典電影(這部9.1高分電影)
2023-06-10 00:42:20 2
人性之惡的極端,便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在小說《惡意》中所寫:
沒來由的,我就是討厭他。
日韓電影裡的校園暴力,常表現這種無緣無故的惡意。
巖井俊二《關於莉莉周的一切》裡,漂亮、琴又彈得好的陽子被剃光了頭髮......
韓國電影《蚯蚓》裡,笨笨呆呆又懦弱的胖女生成為班級女生長期欺凌的對象。
歐美電影則將表現範圍擴大到社區、小鎮範圍,例如著名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過分美麗的瑪蓮娜被鎮上所有女人記恨。
她們孤立她,往她身上潑髒水,斷了她的生活來源,把她推上了軍妓之路......
男人們向她獻殷勤,滿足自己骯髒的欲望後,轉臉就唾棄她......
瑪蓮娜最終被女人們拖到街上狠狠羞辱,剪頭髮,扒衣服,踩到爛泥裡......
而這一切,全都是因為,她太美了!
2012年,丹麥和瑞典合拍的電影《狩獵》,亦是講這種野蠻粗暴的群體排斥。
《狩獵》海報
起因是一個小女孩的謊言。
盧卡斯(麥斯·米科爾森 飾)在一家託兒所工作,小女孩卡拉(安妮卡·韋德科普 飾)假稱盧卡斯猥褻她。
孩童一向被認為純真無邪,他們的話不需要驗證,甚至可以直接當做證據使用。
比如《甄嬛傳》中,朧月一句「假話」就讓雍正確信皇后推了孕中的甄嬛。
雍正說:「她只有六歲,她能撒謊嗎!」
事實是,能。
不僅能撒謊,還能演戲。
卡拉麵對託兒所管理人員的詢問,面不改色心不跳,眼神冷靜而篤定。
朧月撒謊是聽了敬妃之言,維護甄嬛。
而卡拉撒謊就是想博取關注了。
許多孩童都曾為了博取成年人的關注撒過謊,我也不例外。
至於卡拉為何要博取關注,電影前面曾有一段卡拉父母的爭吵。
屋裡,爸爸媽媽互相指責對方撫養孩子不力。
屋外,小卡拉默默地坐在地上,顯得孤獨而可憐。
事發後,卡拉承認自己撒謊:「他什麼也沒做過,我都是亂說的。」
媽媽則為她找尋各種藉口:「你的腦袋會選擇性地忘記發生過的事。」
單從這兩點來看,卡拉父母的教育方式就是有問題的。
不夠關注和了解自己的孩子,責任心不夠,甚至存在溺愛之嫌。
總是聽到父母為自己爭吵的小卡拉,很少歡笑,性格內向。
她的內心可能是脆弱而孤獨的,她撒謊可能是不自覺地親近盧卡斯,也可能是想吸引父母的關注。
孩童的內心世界,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簡單。
可卡拉畢竟只是個孩童,她沒想到事態會如此嚴重,面對託兒所管理人員的詢問,她明顯遲疑了。
但沉默過後,她選擇了保護自己,將謊言進行到底。
如果說博取關注還有一絲孩童的惹人憐愛在裡面,那麼此時一張成人化的臉就顯得有些恐怖了......
幼童的美好,在於天真,而邪惡,也在於天真。
無知的卡拉並不知道自己一時興起的一個謊言,便毀掉了盧卡斯的一生。
卡拉的父母,也許在心裡懷疑過女兒的謊言,但最終選擇了隱瞞。
眼看著盧卡斯被周圍的人惡語相向,拳打腳踢。
超市老闆拒絕賣東西給他,連拖帶打地將他趕出了超市。
家裡的玻璃被人打碎,狗被人殺死......
捅了這麼大的婁子,卡拉的父母不敢站出來澄清事實,甚至是為盧卡斯挽回幾句。
一切都是因為,他們不想變成盧卡斯那樣,成為社區居民排斥、孤立的對象。
和卡拉一樣,他們選擇了自保。
諷刺的是,電影開頭,盧卡斯曾經和那些人玩得那麼開心......
卡拉的父親是盧卡斯最好的朋友。
可當生存危機擺在眼前的時候,任何友誼都到了盡頭。
盧卡斯在教堂的一回眸,眼神裡除了怨恨,就是滿滿的輕蔑。
輕蔑曾經最好朋友的膽小和背叛,卡拉父親曾經說過:
「當你眨眼睛的時候,我知道你哪句話在撒謊。」
盧卡斯相信他心裡一定清楚事實真相,他質問:
「看著我的眼睛,你看到什麼了?什麼都沒有。」
但此時,做沒做,已經不要緊了。
只要這個群體認定盧卡斯做了,即使警察宣布「證據不足,無罪釋放」,也洗刷不清他身上的冤屈。
惡意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終究把人壓垮了。
就像《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幾年後瑪蓮娜攜丈夫再度回到小鎮。
儘管表面上,所有人再度「接受」了她,但事實上,傷害太大,根本無法回到過去。
《狩獵》中,一年以後,盧卡斯再度回到社區參加好友兒子的成人宴。
所有曾經欺負過他的人都和他握手,然而,他們的眼神是冰冷的,不善的。
林中狩獵,有人對他放冷槍。
就像被逐出狼群落單的孤狼,盧卡斯也已經不被原本的社區接受了。
冰冷不善的眼神,冷不防射來的槍子,都在警告他:你,該走了。
這種動物性的群體排斥居然還發生在高度文明的人類群體中,想來令人不寒而慄。
此中人與人之間築起的藩籬,如同電影中的北歐一樣嚴寒刺骨。
電影並未聲嘶力竭地表現群體性欺負的殘忍和盧卡斯的痛苦,壓抑的話語和情緒更能表現積累的壓力。
似乎下一秒,積攢的情緒就要爆發。
麥斯·米科爾森貢獻了影帝級的表演,最精彩的是那盯著牧師的眼神。
因極盡痛苦而顯得呆滯,預示著盧卡斯的情緒瀕臨崩潰。
而造成這一切的源頭,居然是一個無知孩童的謊言啊!
(作者:天涯小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