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瑋扣籃秀(安徽補襠哥)
2023-06-10 01:23:10 1
「我喜歡你很久了,你能做我女朋友嗎?」昏暗的酒吧一角一個22歲的小夥子正手足無措地向一個正端著酒杯的女孩表達著他人生的第一次愛意。
「咱們做朋友不是挺好的嗎?為什麼突然追我?」女孩疑惑地問著面前的男孩。
「朋友挺好的,但是男女朋友不是更好嗎?我會對你很好的。」原本侃侃而談的男孩面對喜歡的女孩一下子變得靦腆又內向。
「咱倆在一起喝西北風嗎?還是要靠我養你啊?據我所知你現在還沒有工作吧?你拿什麼對我好,每天來酒吧花得還是父母的錢吧?」女孩沒接著往下說,她端著自己的酒杯挽著朋友走開了。
徒留下滿臉通紅的劉雲強呆站在原地,沒有什麼社死瞬間是讓自己喜歡的女孩羞辱更讓男孩尷尬的了,劉雲強站在原地久久沒回過神,屈辱、難堪、無地自容一下子全湧上了劉雲強的心上。
學渣「報廢」記1991年劉雲強出生於安徽宿州,不是什麼大富大貴的家庭但也能保證其生活溫飽,從小調皮搗蛋就出名的劉雲強是左鄰右舍眼中的「壞孩子」。
學習吊車尾,打架第一名,「你就不能離劉雲強遠點?跟著他你除了打架你還學會什麼了?」劉雲強就這樣出現在各個家長口中,成為教育孩子的負面典型。
劉雲強父母更是對孩子沒一點辦法,一年到頭被老師開小灶,別的家長去學校老師都好聲好氣,他們一去學校都是老師的抱怨和家長的質問,「劉雲強把班級的桌子弄壞了。劉雲強和高年級學生打架了。劉雲強把女同學的頭髮剪了......」
父親不知道打過他多少頓就是一點用都沒有,剛上初中的劉雲強就想退學。「我看著老師就煩,他講課我更煩,我實在沒心情上學,我寧願打工也不想上學了。」十幾歲的劉雲強對父母宣誓到。
「你別廢話了,起碼混個初中畢業,你現在輟學你能幹啥?你一個未成年誰要你幹活,要想幹活起碼初中畢業。」父親被這個兒子逼得實在沒有辦法地說到。
劉雲強吊兒郎當地甩著書包又回到學校,好不容易「熬」了3年,中考完他在學校就把書連著書包都賣了,他終於「解放」了,父親看著這個「不爭氣」的兒子,當即帶著他上工地幹活。
原以為幹幾天體力活兒子就會屈服,老老實實回學校繼續上學,沒想到倔強的劉雲強愣是一聲沒吭堅持每天上工地幹活。
「他正是長身體的年齡,不能老是幹這個體力活啊,讓孩子回家吧。」劉雲強母親勸道。
就這樣劉雲強跟著母親回家了,由於未成年他也不能進廠打工,整天無所事事的他網吧成了他的「第二個家」,性子利落為人仗義的劉雲強很快手下聚集一批小弟,到哪都被人簇擁著。
網吧待膩了他們還學會了泡酒吧,2012年,已經22歲的劉雲強在酒吧遇到了自己的女神,長這麼大他從未因為哪個女孩子動過心,但是這個女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能讓他心動。
第一次喜歡一個女孩也不知道怎麼表白,他跟兄弟們說了自己的情況,幾個有經驗的兄弟紛紛「獻策」,經過幾周的接觸他終於和女孩認識了,做了朋友之後他打算更進一步所以才有了前文的「告白」環節。
沒想到這麼多年都順順利利的劉雲強,這次竟然在心愛的女孩面前栽了個大跟頭,女孩直接戳破了他這麼多年「偽裝的面具」,將最真實的他放在太陽底下時,他一時有些手足無措,只能通過酒精麻痺自己。
宿醉過後頭疼欲裂的他在自己房間醒來,看著眼前老舊的一桌一椅以及自己身下的單人床,他以往只是把這裡當成自己睡覺的地方,一覺醒來他還可以到處逍遙,呼朋喚友開啟新的一天。
但是如今他已經22歲了,沒學歷沒工作還得伸手給父母要錢,這樣的自己突然有些令人厭惡,他將自己關在房間裡2天,有兄弟上門找他出去玩。
「強哥,不至於啊,不就沒追上嗎,以後還有好姑娘,看你這樣我就想到了當初我失戀的時候,你看到這個窟窿沒?這就是我當初和我女朋友分手的時候騎摩託車出車禍撕開的,現在看著這個口子我就有成就感。」兄弟指著自己牛仔褲上的一個口子說到。
「一個口子有啥成就感的?」劉雲強不屑道。
「強哥,你知道養牛不,我現在就在養牛,這個口子就是我獨有的標記。」兄弟得意地說。
「養牛跟你這口子有啥關係,你胡言亂語啥呢?」劉雲強覺得自己的兄弟喝多了。
兄弟耐心地給他普及了「養牛」的相關概念和知識,他才明白養牛是單指養牛仔褲的意思,每個人由於身材、經歷、生活習慣的不同,對牛仔褲的損耗就不同。
「養牛圈」在國內是個非常小眾的圈子,不過很多明星都是圈內的高手,楊丞琳曾在一檔節目中爆料自己有一條牛仔褲5年沒有洗過,還曾被觀眾嘲笑邋遢,殊不知楊丞琳、陳冠希、餘文樂、譚凱等都是養牛界裡的大佬。
他們認為牛仔褲上每一個痕跡都是自己生活的見證,沒有必要不要清洗,日本知名偶像木村拓哉也曾說過:「永遠不要洗你的牛仔褲。」他們的邏輯可能在我們普通人的意識裡無法接受,但是用來養牛的牛仔褲並不是隨便那一條都可以,更不是推崇大家不洗牛仔褲。
牛仔褲最初是義大利的熱那亞市的水手為方便工作生產出來的褲子,後來傳入美國,當時美國淘金熱,淘金工人因牛仔褲貼身、彈性、前後都有口袋而習慣將牛仔褲當作工作褲,後來一些美國明星開始穿牛仔褲,牛仔褲開始流行起來。
1965年,紐約的一家精品店別出心裁,將牛仔褲故意做舊,並用顏色不同的補丁補上再貼上貼花進行裝飾,不料這種另類的褲子在年輕人中迅速走紅,大家會以有這種補丁貼花的牛仔褲而感到自豪。
同樣在養牛圈,自己的牛仔褲會有自己的痕跡和記憶從而讓年輕人感到另類和獨特,養牛圈到目前為止依舊算是比較小眾的復古圈,畢竟大多數人無法接受自己長時間不洗衣服。
這個聽起來怪異的圈子卻意外引起劉雲強的興趣,他拋開失戀的痛苦,開始瘋狂地迷戀起養牛,每天向朋友請教還不斷查閱國外的資料,了解養牛圈的前世今生以及在國外發展的趨勢,當初他上學的勁頭可沒有這個十分之一。
父母也一頭霧水,整天吊兒郎當的兒子現在怎麼每天窩在房間查看資料,父親想著不管怎麼樣只要不出去惹禍總是好的。
深入這個圈子後,劉雲強才得知養牛仔褲的人一般對自己的褲子都有很深厚的感情,有時褲子破點舊點反而會增加記憶,但是時間長了,大腿內側的摩擦會讓牛仔褲的襠部出現破洞,就會讓人很尷尬。
「補褲襠」這個詞調皮的男孩從小就聽過,一般媽媽都會用一塊顏色相近的布給縫上不管針線活多好還是會看出來是補丁,但是現在成年人誰還會穿著補過褲襠的衣服出門。
在國內一般對於養牛迷們來說,褲襠爛了的牛仔褲他們會放在家裡收藏,劉雲強曾了解到國外有專門為養牛迷們「補褲襠」的行業,由於需要專業的技術和工具且花費不菲,所以國內很少有人願意專門給人「補褲襠」。
劉雲強覺得這是個機會,2013年,劉雲強開始將自己關在家裡,拒絕一切「好友」的邀請從頭開始了解修補牛仔褲的知識,他向父母借錢好說歹說才說服父親將錢借給他,並發誓不會再像以前一樣胡作非為了。
復古牛仔褲的修補縫紉機不同於我們所見到的傳統縫紉機,而是專門的修補型縫紉機,這種工具當時在國內很少見且價格昂貴,由於資金不多,劉雲強託人從國外給他買了一臺二手的。
「當時縫紉機買回來後,拆開我就蒙了,這個縫紉機沒有推布齒條,上面就只有一根針,我開始摸索著怎麼用,大概半個多月我才慢慢學會。」劉雲強說到。
「我就故意把我的幾條牛仔褲全剪爛開始自己嘗試修補,一條褲子我就補了一個月,這個縫紉機它的靈敏度非常高,針腳的距離、踏板的速度、走線的方向比傳統縫紉機更加靈活,稍不注意要不線走歪了,要不就是針腳過大縫補的痕跡就能看出來了。
我當時縫好第一條褲子的時候很是得意,特意拿給我媽看,我媽覺得特驚訝她覺得我受了什麼刺激,一個大男人在家補褲襠,但是她一眼就看出來哪裡是我補過的,我當時瞬間喪氣,我媽都能看出來說明我的技術還很不到家。
我對比後發現是線的原因,穿過的牛仔褲不同的地方磨損的程度不一樣,所以用線也要變化,一卷專業的配線要幾百塊錢,我當時又厚著臉皮給我爸媽借錢,我那時候才體會到自己特別失敗,這麼大的人了還要伸手向父母借錢,當時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在這行裡幹出點名堂。」
有了機器有了配線,劉雲強又窩在自己小小的房間裡開始夜以繼日地「補褲襠」,走線的方向,針腳的大小在一條條牛仔褲上不斷實驗,一次次的挫敗讓這個男人對這個行業生出了「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氣。
每當夜深人靜,劉雲強的房間裡依舊亮著燈,他趴在縫紉機前挑著牛仔褲上密密的絲線查看這走勢和顏色的變化,兩條大長腿也屈居在踏板上小心翼翼地踩動著,像是虔誠的佛教徒看到了金碧輝煌的佛像般,平靜充滿信仰。
時間就在一條條牛仔褲的補丁上,在黑夜中踏板的聲響中一點點度過了。劉雲強的手藝一點點增進他補過的牛仔褲在普通人眼裡再找不出瑕疵,他開始慢慢給養牛圈的朋友縫補,但養牛圈的人對自己牛仔褲上的每條痕跡都如數家珍,剛開始還是能看出來修補的痕跡。
不過很多養牛圈的朋友都說無傷大雅,能縫補好能再次穿在身上已經讓人意想不到了,劉雲強是個「強牛」對於自己熱愛的行業他無法接受差強人意的結果,他一點點鑽研揣摩,不放過任何一匹線的顏色變化和磨損程度。
當他再次出山時,手上拿著一條牛仔褲讓養牛圈的大佬鑑別縫補痕跡時,大佬竟根本找不出來,劉雲強「補褲襠」的手藝在圈裡迅速傳開,他才真正覺得自己終於融入到這個圈子裡了。
由於這種「補褲襠」對技術、材料都有頂級的要求,所以薪酬方面會有不少的回報。
憑藉「補褲襠」年入百萬,成為當地有名的「孝子」劉雲強現在名氣和手藝在養牛圈都是一絕,經他手補過的褲子不論多久他都能認出來,現在的他補一個褲襠平均收入500元,這些錢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寧願選擇買一條新褲子,但是對於養牛圈的人來說記憶和感情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所以即便收費高仍舊有大批「牛友」來找劉雲強補褲襠,劉雲強現在的手藝一年可以縫補2000多條褲子,大致算下來可以年入百萬不是夢。
如今剛過而立之年的劉雲強,有了琴瑟和鳴的妻子,和可愛的寶寶,有自己穩定的職業。現在他又陸續從國外買了幾十臺縫紉機,開始招收學徒,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他給工作室取名為「denim doctor」,他說自己就像醫生一樣,每次縫補就像是一臺手術。
如今的他早已還清當初給父母借的錢,並在老家給父母蓋了新房子,他依舊是村裡鄰居談論的對象,不過現在都是誇他有出息,有孝心。
對於以往劉雲強表示誰沒有年少無知的時候,唯一後悔的是當初沒有好好用功讀書,有時候遇到英文說明書還有請專業人士翻譯,他感慨道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他曾接待過演藝圈的譚凱來找他補自己的褲子,從褲子的磨損程度看這條褲子年數不短,譚凱說:「這條褲子曾見證我這麼多年在娛樂圈摸爬滾打的經歷,褲子爛的有些嚴重但是我捨不得丟掉,畢竟它見證了我這一路走來的不易,就想將他補好放在那看著也是好的。」
劉雲強接了這筆單子,對於過往經歷每個人都有特別的物件,有些人是從小到大的娃娃有些人可能是一個紀念品,而養牛圈的人他們的記憶和精力都凝聚在一條條褲子上,這在劉雲強看來特別珍貴。
「修補一條褲子,也在修補另一個人的一段記憶,這聽起來多酷啊!」劉雲強說到。
說到以後的展望,劉運強說:「我也沒太大的野心,就想把手頭的工作踏踏實實做好,仔細縫好每一個「褲襠」。」說完自己大笑起來。
參考文獻:1、《90後「補襠哥」年補褲襠2000多件,年入近百萬》浙江日報.2018-09-12
2、《放棄吧,無論如何你都不會年入百萬》新周刊.2018-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