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老油茶林的改造方法與流程
2023-06-09 23:59:41 1
本發明涉及經濟林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老油茶林的改造方法。
背景技術: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經濟作物,也是全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目前,我國的油茶林大多為自然生長的天然林,屬於低產林或老油茶林,其結果小、產量低,出油率也較低,導致油茶林的經濟效益較差。近些年來,國內各地開展了一些低產油茶林改造工作。
中國專利(專利申請號為201010118790.5)公開的「一種油茶自然林良種化改造成套方法」,包括以下兩部分:一、以氣霧栽培設施建立多個油茶良種採穗圃,利用氣霧栽培方法下油茶枝條連續生長的特點,分批輪採,連續提供合適木質化程度的接穗;二、以低位萌條嫁接方法取代傳統高接換冠方法,從油茶冬季休眠期開始,至翌年8-9月分期、分批次對低產油茶林連續進行低位截幹留樁10-20cm,使萌條分批次形成,然後分批次對半木質化的萌條嫁接。
另一中國專利(專利申請號為201310301565.9)公開的「一種低產油茶林改造的速效栽培技術」,該發明主要以耕撫結合為原則,採取林地清理、密林疏伐、整形修剪、深挖墾復、疏林補植、合理施肥等一系列集成的栽培技術對低產油茶林進行改造,促進低產油茶林多開花、多結果、保好果,大幅度提高油茶單位面積產量和質量。
還有一中國專利(專利申請號為201310301589.4)公開的「一種高成活率高位換冠技術在低產油茶改造中的應用」,主要通過高位換冠對低產油茶進行技術改造,嫁接高產優質油茶新品種,實現更新換種目標,提高油茶單位面積產量,提高產品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操作簡便、成本較低、能夠較快恢復產量的老油茶林的改造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採取的技術措施是發明一種老油茶林的改造方法,其改造過程如下:
㈠、改造油茶林選擇:
選擇樹齡20年以上,坡度在10-20度,鮮果產量低於20kg/667㎡的油茶林作為待改造油茶林;
㈡、待改造油茶林整理:
將待改造油茶林中的枯樹、不結果樹、蟲害嚴重樹、根部已腐爛樹、結果率低於20%或枯枝佔比超過40%的油茶樹連根挖出,空出的地塊成為待種林地,剩餘的油茶樹成為待整理油茶樹;
㈢、待種林地改良:
⑴、待種林地初改:
將待種林地深翻45cm以上,除去林木或灌木的樹蔸和雜草,並沿等高線方向,開挖寬40-50cm、深50-60cm、長7-10m的溝(開溝時遇到有待整理油茶樹時,保留該待整理油茶樹不挖),相鄰溝間距為2-3.5m;然後,將中藥渣施於溝底,厚度為溝深的60-75%,餘下空間用土填滿,並用水澆透,自然保持3-5個月,成為初改待種林地;
⑵、待種林地復改:
將初改待種林地再次深翻40cm以上,並在深翻的同時,將土壤改良劑按18-40kg/㎡的比例施入土中,耙細、整平;然後,以667㎡為單位,在每667㎡中間開挖「╋」形溝,溝寬40-50cm、深50-60cm;再將混合肥料施入溝底,厚度為溝深的60-70%,餘下空間用土填滿,並用水澆溼透,自然保持3-5個月,成為改良林地;
㈣、林地培肥:
先在改良林地中,將濃度為40-60ppm的辛硫磷溶液按200-400ml/㎡的比例均勻灑入土壤中,處理20-35天;然後,將腐熟廄肥按80-120kg/667㎡、生物有機肥按20-35kg/667㎡、農家肥按100-150kg/667㎡的比例依次施入林土中,每次施肥間隔1-3天,施前疏鬆10-18cm厚的表土,施完後自然保持2-3個月,成為培肥林地;
㈤、整形修剪:
在11月上旬至中旬,對待整理油茶樹進行整形修剪:
⑴、樹枝修剪:先將待整理油茶樹上結果率低於10%的樹枝和有病蟲害的樹枝以及枯黃樹葉超過45%的樹枝全部剪去,並將樹底分叉的第一輪樹枝從分叉口全部剪去;然後,在每個剪切口處抹上濃度為60-90ppm的催芽劑,再用育苗土覆蓋剪切口,厚度為2-4cm,然後再用塑料薄膜圍繞一圈,包住育苗土,並用細繩包紮,待來年春季解除;
⑵、樹根修剪:再將待整理油茶樹沿樹蔸部向下挖,露出主根20-44cm;然後,將樹蔸下部腐爛的樹根和蟲害嚴重的樹根全部砍去,並將直徑在5cm以上的側根沿髮根口全部剪去;然後,在主根上環削2-4個呈20-35°夾角、深度為3-8cm的「V」形削口面,並在每個削口面上塗抹濃度為120-200ppm的生根劑,再用育苗土覆蓋切口面,厚度為2-4cm,再用帶孔塑料薄膜包紮一圈;然後,在離主根削口面20-40cm處挖儲肥溝,深度為10-15cm、寬度為10-20cm,儲肥溝的底部先用由生石灰和稻草灰按1:(3-4)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的物料填充,填充厚度為2-3.5cm,再用填充肥料填滿儲肥溝,然後用土填至待整理油茶樹蔸部;
㈥、補植:
⑴、選苗:
在苗圃中,選擇苗高120cm以上、主根長度為35cm以上、且在當年有新腋芽長出的油茶樹苗,與育苗土按育苗土重量:苗重量=(10-15):1的比例一起挖出,成為待移植油茶樹苗;
⑵、挖穴:
在培肥林地中,按照常規種植的標準開挖種植穴,深度為標準穴的1.5倍;先在種植穴底部施入中藥渣,厚度為穴深的10-15%,然後覆蓋培肥林地表土,厚度為穴深的10-15%;然後用由農家有機肥和培肥林地土壤按等重量比例混合的物料填入穴中,厚度為穴深的10-15%,補植前15-20天,疏鬆穴土;
⑶、移栽:按照常規種植標準將待移植油茶樹苗進行移植,移植後,種植穴用育苗土填滿,並在根部形成5-10°的小壟堆,成為新油茶樹苗;
㈦、管理:
⑴、修整油茶樹管理:
來年春季,解除樹枝修剪的待整理油茶樹的包紮,保留2個以上、向上生長的嫩芽,其餘嫩芽剪掉;同時,給待整理油茶樹更換肥料,並觀察髮根情況,已發新根的待整理油茶樹成為修整油茶樹,無新根長出的待整理油茶樹連根挖出,並及時補植;
更換肥料時,先在修整油茶樹的根部按0.5-1kg/棵施用有機肥;間隔15-20天後,再在離修整油茶樹的根部30-40cm處開挖環形儲肥溝,溝的深度為15-30cm、寬度為15-30cm,並用腐熟廄肥填滿儲肥溝;
其他季節按常規種植管理標準進行管理;
到10月後,觀察油茶樹的生長情況,將不結果樹和枯樹連根挖出,並及時補植;
⑵、新油茶樹苗管理:
來年春季,先對新油茶樹苗中根部有腐爛和生長緩慢以及葉子變黃的新油茶樹苗進行替栽;其後,對新油茶樹苗的根部分別施用尿素0.2-0.45kg/棵、濃度為25-40%的鉀肥溶液120-200ml/棵;間隔10-15天後,再施用中藥渣10-15kg/棵;同時,在行間挖寬8-12cm、深8-16cm的溝,施入腐熟廄肥10-15cm厚,再用土覆蓋;
其它季節,按照常規種植管理方法及時澆水;
待新油茶樹苗生長穩定後,按常規種植方法進行林間管理。
所述中藥渣是由等重量的紫錐菊、桑葉和茶葉經過有效成份提取後的渣,再經過混合發酵而成;
也可以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製備而成:
其製備過程如下:先將上述原料混合均勻,再處理成40目以上的細料,然後,投入發酵池中,同時加入佔上述原料總重量10-30%的水,攪勻,再加入佔上述原料總重量1-2.5%的微生物菌群,混勻,在溫度為28-40℃、相對溼度60-75%的條件下,處理15-30天,即成中藥渣。
所述紫錐菊渣、桑葉渣、茶葉渣、玉米苗渣、杜鵑葉渣、竹葉渣、南瓜葉渣、紫蘇渣、麥草渣和紅車軸草渣是紫錐菊、桑葉、茶葉、玉米苗、杜鵑、竹葉、南瓜葉、紫蘇、麥草(長麥穗前的麥草)和紅車軸草經過有效成份提取後的渣。
所述混合肥料是市面上銷售的複合肥料,也可以是由土雜肥:稻草灰:有機肥按照(2-4):(5-7):1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
所述土壤改善劑是由等重量份的硫酸鋅、磷酸鈣、碳酸鎂和2倍重量份的細砂混合而成,也可以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製備而成:
其製備過程如下:
⑴、木本科植物葉和秸稈處理:將木本科植物葉和秸稈分別堆積在潮溼陰涼的角落,處理至有酸腐味發出,再平鋪於乾燥地面晾乾,然後,分別處理成40目以上的木本科植物葉細粉和秸稈細粉;
⑵、油茶殼處理:將油茶殼處理成80目以上的油茶殼粉;
⑶、發酵:將木本科植物葉細粉、秸稈細粉、油茶殼粉、果皮、泔水、硫酸鋅、磷酸鈣、碳酸鎂、微生物菌群一起投入發酵池中,攪勻,密封,在28-40℃、溼度為60-85%的環境下,處理15-25天;開封,自然放置5-10天,成為發酵料;
⑷、混合:將腐熟廄肥、硫酸亞鐵、保水劑、細砂一起投入發酵料中,混勻,自然陰乾至水分小於18%,即得土壤改良劑。
所述木本科植物葉是銀杏葉、杜鵑葉、厚樸葉、油茶葉中的一種或任意重量份配比的多種混合物。
所述秸稈是玉米杆、高粱杆、小麥杆、油菜杆中的一種或任意重量份配比的多種混合物。
所述泔水是日常收集的餐飲剩餘食物殘渣經發酵處理後的液體。
所述果皮是香蕉皮、芒果皮、西瓜皮、柚子皮中的一種或任意重量份配比的多種混合物。
所述細砂是由河沙經60目篩網篩分的沙粒。
所述保水劑是澱粉接枝丙烯酸鹽共聚交聯物。
所述的微生物菌群是包括固氮菌、解鉀菌、解磷菌、乳酸桿菌中的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當為兩種以上時,各組分的配比為等重量份或其它比例。
所述催芽劑是市售的茶樹催芽劑,也可以是由過氧化氫、赤黴素、萘乙酸按0.2:(1-3):1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
所述填充肥料是由1份市售的複合肥料與3份林地表土混合而成,也可以是由土雜肥、腐熟廄肥、有機肥按1:(1-3):(0.3-1)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
所述土雜肥是以雜草﹑垃圾﹑灰土等所漚制的肥料,其主要包括各種土肥、泥肥、糟渣肥、骨粉、草木灰、屠宰場廢棄物及城市垃圾等。
所述有機肥是市售的有機肥。
所述生根劑是吲哚乙酸或萘乙酸鈉或ABT生物菌生根粉。
本發明的老油茶林的改造方法,採用伐除老殘樹、修整老壯樹、改良林地土壤、補植新樹苗、優化肥水管理等措施,因而,能夠較快恢復改造的老油茶林的產量;同時,由於其工藝過程相對簡單,故其操作簡便,成本較低。
按照本發明的老油茶林的改造方法,曾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進行了老油茶林的改造對比試驗,下表為試驗對照數據:
改造試驗對照數據表
(註:上表中的改造試驗油茶林與改造對照油茶林A和改造對照油茶林B的立地條件、土壤、水肥、小區氣候等基本接近,種苗為同齡、同一品種;改造試驗油茶林採用本發明的老油茶林的改造方法;改造對照油茶林A採用常規的改造方法,即:伐殘次樹、補植新樹苗;改造對照油茶林B採用全部伐除老樹、重新種植新樹苗的方法)。
從上表數據可以看出,改造後的第2-5年,改造試驗油茶林相比於改造對照油茶林A和改造對照油茶林B,其鮮油茶果的平均產量分別高出2.6、28.5、18.7、28.0和20.9、10.5、5.5、8.7個百分點。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下面的說明是以例舉的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
本實施例的老油茶林的改造方法,其改造過程如下:
㈠、輔料製備:
⑴、中藥渣製備:
按重量份分別取經過有效成份提取後的紫錐菊渣8份、桑葉渣18份、茶葉渣8份、玉米苗渣8份、杜鵑葉渣12份、竹葉渣8份、南瓜葉渣6份、紫蘇渣6份、麥草渣18份、紅車軸草渣5份,備用;
其製備過程如下:先將上述原料混合均勻,再處理成40目以上的細料,然後,投入發酵池中,同時加入佔上述原料總重量20%的水,攪勻,再加入佔上述原料總重量2%、由固氮菌、解鉀菌、解磷菌、乳酸桿菌按等重量份混合的微生物菌群,混勻,在溫度為35℃、相對溼度70%的條件下,處理22天,即成中藥渣。
⑵、混合肥料製備:
按重量份分別取土雜肥3份、稻草灰6份、有機肥1份,混合均勻,即成而成混合肥料。
⑶、土壤改善劑製備:
按重量份分別取木本科植物葉30份、硫酸鋅0.5份、秸稈18份、微生物菌群(由固氮菌、解鉀菌、解磷菌、乳酸桿菌按等重量份混合而成)0.8份、磷酸鈣0.35份、泔水12份、腐熟廄肥20份、碳酸鎂0.6份、果皮8份、硫酸亞鐵2.5份、油茶殼7份、細砂5份、保水劑3份,備用;
其製備過程如下:
①、木本科植物葉和秸稈處理:將木本科植物葉和秸稈分別堆積在潮溼陰涼的角落,處理至有酸腐味發出,再平鋪於乾燥地面晾乾,然後,分別處理成40目以上的木本科植物葉細粉和秸稈細粉;
②、油茶殼處理:將油茶殼處理成80目以上的油茶殼粉;
③、發酵:將木本科植物葉細粉、秸稈細粉、油茶殼粉、果皮、泔水、硫酸鋅、磷酸鈣、碳酸鎂、微生物菌群一起投入發酵池中,攪勻,密封,在35℃、溼度為75%的環境下,處理20天;開封,自然放置8天,成為發酵料;
④、混合:將腐熟廄肥、硫酸亞鐵、保水劑、細砂一起投入發酵料中,混勻,自然陰乾至水分小於18%,即得土壤改良劑。
⑷、催芽劑製備:
按重量份分別取過氧化氫0.2份、赤黴素2份、萘乙酸1份,混合均勻,即成催芽劑。
⑸、填充肥料製備:
按重量份分別取土雜肥1份、腐熟廄肥2份、有機肥0.5份,混合均勻,即成填充肥料。
㈡、改造油茶林選擇:
選擇樹齡20年以上,坡度在10-20度,鮮果產量低於20kg/667㎡的油茶林作為待改造油茶林;
㈢、待改造油茶林整理:
將待改造油茶林中的枯樹、不結果樹、蟲害嚴重樹、根部已腐爛樹、結果率低於20%或枯枝佔比超過40%的油茶樹連根挖出,空出的地塊成為待種林地,剩餘的油茶樹成為待整理油茶樹;
㈣、待種林地改良:
⑴、待種林地初改:
將待種林地深翻45cm以上,除去林木或灌木的樹蔸和雜草,並沿等高線方向,開挖寬45cm、深55cm、長8m的溝,相鄰溝間距為2.5m;然後,將中藥渣施於溝底,厚度為溝深的65%,餘下空間用土填滿,並用水澆透,自然保持4個月,成為初改待種林地;
⑵、待種林地復改:
將初改待種林地再次深翻40cm以上,並在深翻的同時,將土壤改良劑按30kg/㎡的比例施入土中,耙細、整平;然後,以667㎡為單位,在每667㎡中間開挖「╋」形溝,溝寬45cm、深55cm;再將混合肥料施入溝中,厚度為溝深的65%,餘下空間用土填滿,並用水澆溼透,自然保持4個月,成為改良林地;
㈤、林地培肥:
先在改良林地中,將濃度為50ppm的辛硫磷溶液按300ml/㎡的比例均勻灑入土壤中,處理28天;然後,將腐熟廄肥按100kg/667㎡、生物有機肥按28kg/667㎡、農家肥按120kg/667㎡的比例依次施入林土中,每次施肥間隔2天,施前疏鬆15cm厚的表土,施完後自然保持2.5個月,成為培肥林地;
㈥、整形修剪:
在11月上旬至中旬,對待整理油茶樹進行整形修剪:
⑴、樹枝修剪:先將待整理油茶樹上結果率低於10%的樹枝和有病蟲害的樹枝以及枯黃樹葉超過45%的樹枝全部剪去,並將樹底分叉的第一輪樹枝從分叉口全部剪去;然後,在每個剪切口處抹上濃度為75ppm的催芽劑,再用育苗土覆蓋剪切口,厚度為3cm,然後再用塑料薄膜圍繞一圈,包住育苗土,並用細繩包紮,待來年春季解除;
⑵、樹根修剪:再將待整理油茶樹沿樹蔸部向下挖,露出主根30cm;然後,將樹蔸下部腐爛的樹根和蟲害嚴重的樹根全部砍去,並將直徑在5cm以上的側根沿髮根口全部剪去;然後,在主根上環削3個呈30°夾角、深度為5cm的「V」形削口面,並在每個削口面上塗抹濃度為160ppm的生根劑(ABT生物菌生根粉),再用育苗土覆蓋切口面,厚度為3cm,再用帶孔塑料薄膜包紮一圈;然後,在離主根削口面30cm處挖儲肥溝,深度為12cm、寬度為15cm,儲肥溝的底部先用由生石灰和稻草灰按1:3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的物料填充,填充厚度為3cm,再用填充肥料填滿儲肥溝,然後用土填至待整理油茶樹蔸部;
㈥、補植:
⑴、選苗:
在苗圃中,選擇苗高120cm以上、主根長度為35cm以上、且在當年有新腋芽長出的油茶樹苗,與育苗土按育苗土重量:苗重量=12:1的比例一起挖出,成為待移植油茶樹苗;
⑵、挖穴:
在培肥林地中,按照常規種植的標準開挖種植穴,深度為標準穴的1.5倍;先在種植穴底部施入中藥渣,厚度為穴深的12%,然後覆蓋培肥林地表土,厚度為穴深的12%;然後用由農家有機肥和培肥林地土壤按等重量比例混合的物料填入穴中,厚度為穴深的12%,補植前18天,疏鬆穴土;
⑶、移栽:按照常規種植標準將待移植油茶樹苗進行移植,移植後,種植穴用育苗土填滿,並在根部形成8°的小壟堆,成為新油茶樹苗;
㈦、管理:
⑴、修整油茶樹管理:
來年春季,解除樹枝修剪的待整理油茶樹的包紮,保留2個以上、向上生長的嫩芽,其餘嫩芽剪掉;同時,給待整理油茶樹更換肥料,並觀察髮根情況,已發新根的待整理油茶樹成為修整油茶樹,無新根長出的待整理油茶樹連根挖出,並及時補植;
更換肥料時,先在修整油茶樹的根部按0.8kg/棵施用有機肥;間隔18天後,再在離修整油茶樹的根部35cm處開挖環形儲肥溝,溝的深度為25cm、寬度為25cm,並用腐熟廄肥填滿儲肥溝;
其他季節按常規種植管理標準進行管理;
到10月後,觀察油茶樹的生長情況,將不結果樹和枯樹連根挖出,並及時補植;
⑵、新油茶樹苗管理:
來年春季,先對新油茶樹苗中根部有腐爛和生長緩慢以及葉子變黃的新油茶樹苗進行替栽;其後,對新油茶樹苗的根部分別施用尿素0.35kg/棵、濃度為35%的鉀肥溶液160ml/棵;間隔12天後,再施用中藥渣12kg/棵,同時,在行間挖寬10cm、深12cm的溝,施入腐熟廄肥12cm厚,再用土覆蓋;
其它季節,按照常規種植管理方法及時澆水;
待新油茶樹苗生長穩定後,按常規種植方法進行林間管理。
3-4年後,即進入盛果期。
本發明的老油茶林的改造方法,既適合於老、殘油茶林改造,也適合低產油茶林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