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伊甸園比較寫實的電影(以巴黎為背景的)
2023-06-09 18:25:05 1
從夢幻般的愛情故事到反烏託邦的恐怖片,以下是在訪問巴黎之前可以觀看的 10 部以巴黎為背景的電影。 它們將增強您對這座城市的理解和欣賞。
1.Mission Impossible – Fallout (2018) 《碟中諜6:全面瓦解》
由 Christopher McQuarrie 編劇、製作和導演的 Mission Impossible 間諜電影系列的第六部,提供了法國首都的驚險體驗。 好萊塢明星湯姆克魯斯在巴黎林蔭大道上瘋狂追車,以獲取危險劑量的鈽,這些地標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煥發生機。 從直升機飛越艾菲爾鐵塔,降落傘降落在大皇宮的玻璃屋頂,從繞錯路繞凱旋門飛馳而過,再到在聖馬丁運河隧道下追逐快艇,從來沒有一個無聊的時刻 在 Mission: Impossible – Fallout 中。 夜總會的場景也會讓您興奮地參加巴黎派對。
2.Amélie (2001) 《天使愛美麗》
這部非常成功的浪漫喜劇奇幻片原名為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講述了一個有著敏銳想像力和積極幻想生活的年輕女子 Amélie 的故事。 在黛安娜王妃出車禍的那天,她偶然在自己家的浴室裡發現以前房東留下的東西,那是一個小男孩的寶貝鐵盒子,裝著玻璃彈珠、畫片之類的小玩意。艾米莉由此給自己的生活找到了一種意義——從歸還這個盒子開始,給人們帶來美好。希望能在與自己的孤獨作鬥爭的同時帶來一點快樂。 這部電影獲得了多個獎項,並在《帝國》雜誌評選的世界電影 100 部最佳影片中排名第二。 影片以風景如畫的蒙馬特街區為背景。
3.Paris, je t』aime (2006)《巴黎,我愛你》
一部由來自世界各地的 20 位著名電影人創作的獨特選集電影《巴黎,我愛你》(Paris, I Love You)有 18 個短篇故事,每個短篇故事都發生在巴黎的不同地區,由不同的演員和導演製作。
在『Faubourg Saint-Denis』《聖但尼郊區》中,Tom Tykwer湯姆·提克威爾將Natalie Portman娜塔莉·波特曼設計為一位美國演員,她是一位盲人學生(Melchior Belson梅爾基奧·貝爾森飾)的愛慕對象。 克里斯多福·道爾 (Christopher Doyle) 的「Porte de Choisy」講述了一位推銷員 (Barbet Schroeder) 試圖在唐人街推銷美容用品的故事。Nick Nolte 和 Ludivine Sagnier 是阿方索·卡隆 (Alfonso Cuarón) 的「Parc Monceau蒙索公園」中的父女。Paris, je t'aime 以富有洞察力的多元文化視角審視這座燈光之城。
4.French Cancan (1955)《法國康康舞》
讓.雷諾作品,的是一部色彩豔麗的時代幻想曲,一部音樂喜劇。它呈現了舉世聞名的紅磨坊的開場以及康康舞成功背後的故事。 儘管有意識地歪曲了關於紅磨坊創始人的已知事實,但它是雷諾在 30 年代製作的電影的一個更加抽象和更少政治錨定的版本。
與其前輩不同,法國康康舞被故意從現實生活中剔除,遠離雷諾瓦之前作品的社會政治焦點。 儘管如此,也有人認為它的多國屬性賦予了這部電影一定的普遍性。 無論哪種方式,看完這部電影後,您都會更加喜歡去紅磨坊旅行。
5.Charade (1963)《謎中謎》
Charade 是一部時尚的喜劇驚悚片,其中三個騙子無情地追捕由奧黛麗赫本飾演的年輕美國人,試圖追回她已故丈夫從他們那裡偷走的財富。 這部電影經常被描述為「希區柯克從未拍過的最好的希區柯克電影」。
加裡·格蘭特和赫本具有相當的魅力和化學反應,還有強大的沃爾特·馬修、詹姆斯·科本和喬治·甘迺迪。 動作場景包括以巴黎酒店屋頂結束的龐大打鬥場景和引人入勝的高潮對決。 然而,這部電影的真正高潮是浪漫的最後一幕,鞏固了巴黎作為愛情之城的聲譽。
6.Le ballon rouge (1956)《紅氣球》
Albert Lamorisse 1956 年的兒童經典 , 講述了一個巴黎男孩(由導演的兒子帕斯卡飾演)取回綁在燈柱上的氣球,卻發現它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的故事 . 它跟隨男孩在街上轉悠,兩人形成了幾乎不可分割的紐帶。
這部電影在巴黎的 Ménilmontant 地區拍攝,描繪了一個迷宮般的狹窄小巷和鵝卵石,與鋪天蓋地的灰色畫布相映成趣。 氣球熾熱的紅色圓形外觀象徵著希望。 儘管它看似毫不費力的自然主義,但在拍攝過程中需要大量複雜的電影技巧。 從某種意義上說,《紅氣球》是純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典範之一,並獲得了 1956 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7.C』était un rendez-vous (1976) 《約會》
是紀實電影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一部非法且毫不妥協的紀錄片,一次性拍攝。 導演克勞德·魯路修(Claude Lelouch)一天一大早發動汽車,在完全不顧紅綠燈、單向街道、汽車、公共汽車和行人的情況下穿越巴黎,八分鐘後與他的妻子會面,一個非常浪漫的結局。
攝像頭安裝在他的奔馳車的前保險槓上,車速達到 150 公裡/小時(93 英裡/小時)。 魯路修在電影首映後被捕,這導致影片在地下潛伏多年,直到最近才以 DVD 形式發行(1992 年 Pyramid Film and Video 發行了,價格為 32 英鎊,使其成為最昂貴的視頻之一)。
8.Bande à part (1964)《法外之徒》
Bande à part (Band of Outsiders) 講述了兩個不安分的年輕人 (Sami Frey 和 Claude Brasseur) 說服一名年輕女子 (Anna Karina) 幫助他們在她自己家中搶劫的故事。 這部黑幫電影以讓-呂克·戈達爾 (Jean-Luc Godard) 的一些最令人難忘的場景為特色,包括穿越羅浮宮的快速比賽和著名的麥迪遜舞曲。這部電影的風格是新浪潮電影, 渴望拍攝更多時下的社會問題。 使用可攜式設備,幾乎不需要準備時間,新浪潮的電影製作方法呈現出類似於紀錄片的風格。 電影技巧包括零散的故事講述、不連續的剪輯和長鏡頭。
9.La Haine (1995)《怒火青春》
在 19 小時內展開,以現實主義的方式講述了生活在巴黎郊區的三名貧困青年(文森特·卡塞爾、休伯特·昆德和賽義德·塔格馬維)的暴力、無法無天的生活。 影片以1993年在巴黎18區發生的一起警察暴力的真實事件為背景:一名警察在巡邏期間槍殺了一名17歲的薩伊少年Makomé M'Bowolé。影片中無論是警察還是街頭混混,每個人都失去了控制。這青春期裡的不安與躁動,就像失控的怒火一般,無人倖免。
Mathieu Kassovitz 這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電影,部分基於他自己的經歷,被一些評論家認為是法國下層階級及其與警察的敵對關係的諷刺漫畫。 它包括 1986-96 年巴黎騷亂的鏡頭,因此可以很好地了解在這裡仍然盛行的抗議文化。 導演馬修·卡索維茨榮獲第48屆坎城電影節(1995)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
10.Dans la brume (2018)《呼吸》
Dans la brume (Just a Breath Away) 是一部以巴黎街頭為背景的反烏託邦驚悚片。 有一天,有毒的霧雲降臨,殺死了大多數人口,這座浪漫之城陷入了完全的停滯。 巴黎最具標誌性的地標,如巴黎聖母院和蒙馬特,獲得了全新的意義,倖存者沮喪地湧向最高的有利位置以調查情況。
雖然這場氣象災害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在氣候變化和汙染的背景下,這部電影卻是一個令人震驚的警鐘。 但在這個世界末日的噩夢中也有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 一個家庭努力將他們的女兒從這片致命的烏雲中拯救出來——她的基因異常,迫使她一直被關在臥室內的無菌膠囊中。 當這個女孩能夠在有毒的霧氣中倖存下來並自由地在城市中漫遊時,這是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轉折。
#巴黎##法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