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半掛車懸掛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27 21:39:11 3
本發明涉及公路運輸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半掛車懸掛裝置。
背景技術:
公路運輸是我國物質運輸的主要方式之一,為了滿足物質運輸的需求,政府計劃投資2萬億資金來新建5.2萬公裡高速公路。到2030年,我國高速公路總裡程將達到8.5萬公裡。龐大的運輸網絡依賴於重型半掛車的運載能力,未來公路運輸將主要依賴於重型半掛車,但是我國現有的重型半掛車的技術含量較低,車輛運行過程中易出現爆胎、斷軸、鋼板斷裂和輪胎磨損嚴重等現象,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公路運輸的效率,也困惑著廣大車主。
究其原因在於:當行駛在高低不平的路面時,會導致部分輪胎處於懸空,現有重型半掛車懸掛系統不能很好的解決,此時著地的輪胎所受壓力超出極限值就會出現爆胎、短簧甚至出現斷軸,嚴重時造成嚴重翻車事故,損失不可估量。
鑑於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半掛車懸掛裝置,設有提升機構,在該機構的作用下能夠使前後兩橋被提起,在空載時減少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從而降低了能耗;其設有連杆、一號槓桿和二號槓桿,在這些構件的共同作用下能使前橋和後橋自動尋找接觸點,避免了瞬間懸空,從而避免前橋和後橋的損壞;其設有前橋機構、中橋機構和後橋機構的一端固定並採用鉸接的方式連接,既保證了前橋機構、中橋機構和後橋機構的根據地形的自適應調節,又減小了各連接處的噪音及磨損。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半掛車懸掛裝置,其設有提升機構,在該機構的作用下能夠使前後兩橋被提起,減少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從而降低了能耗;其設有一號槓桿、二號槓桿和三號槓桿,在這些構件的共同作用下能使前橋和後橋自動尋找接觸點,避免了瞬間懸空,從而避免中橋的損壞。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半掛車系統包括前橋機構、中橋機構、後橋機構、提升機構、連杆、一號槓桿、二號槓桿和安裝支座,所述前橋機構的左端鉸接在安裝支座上,前橋機構的右端通過連杆與一號槓桿的左端相連接;所述中橋機構的左端與一號槓桿的右端相鉸接,中橋機構的右端通過連杆與二號槓桿的左端相連接;所述後橋機構的左端通過連杆與二號槓桿的右端相連接,後橋機構的右端鉸接在安裝支座上;其中,所述一號槓桿的中部轉動的安裝在安裝支座上,所述二號槓桿轉動的鉸接在安裝支座上,所述連杆分別與前橋機構、中橋機構、後橋機構、一號槓桿和二號槓桿之間鉸接;所述提升機構分別位於前橋機構和後橋機構部的上方,提升機構與車體相固連並且與前橋機構和後橋機構彈性連接,提升機構用於將前橋機構和後橋機構提起。
優選的,所述提升機構包括殼體、下託板、上頂板、氣囊和錨鏈;所述殼體與車體相連;所述下託板焊接在殼體底部,下託板用於支撐氣囊,且下託板上設有通孔,通孔用於安放氣囊的入氣孔;所述氣囊固定在下託板上表面,氣囊用於實現前橋機構和後橋機構的提升;所述上頂板與氣囊上表面相連,上頂板可沿殼體上下移動,且上頂板上設有通孔,通孔用於安放氣囊的出氣孔;所述錨鏈固連在上頂板的下端;工作時,主車供氣系統向氣囊的入氣孔通入氣體,氣體所產生的氣壓使氣囊鼓起,氣囊帶動上頂板向上運動,上頂板通過錨鏈將前橋機構和後橋機構提起,從而實現前橋機構與後橋機構的懸掛;當氣囊中的氣體放出時,前橋機構和後橋機構會回復到受力狀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半掛車懸掛裝置,其設有提升機構,在該機構的作用下能夠使前後兩橋被提起,減少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從而降低了能耗。
2.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半掛車懸掛裝置,其設有連杆杆、一號槓桿和二號槓桿,在這些構件的共同作用下能使前橋和後橋自動尋找接觸點,避免了瞬間懸空,從而避免前橋和後橋的損壞。
3.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半掛車懸掛裝置,其設有前橋機構、中橋機構和後橋機構的一端固定並採用鉸接的方式連接,既保證了前橋機構、中橋機構和後橋機構的根據地形的自適應調節,又減小了各連接處的噪音及磨損。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中:前橋機構1、中橋機構2、後橋機構3、提升機構4、連杆5、一號槓桿6、二號槓桿7、安裝支座8、9、10、11、殼體41、下託板42、上頂板43、氣囊44、錨鏈45、一號組合鋼板11、前橋12、二號組合鋼板21、中橋22、三號組合鋼板31、後橋32。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半掛車懸掛裝置,包括前橋機構1、中橋機構2、後橋機構3、提升機構4、連杆5、一號槓桿6、二號槓桿7和安裝支座8、9、10、11,所述前橋機構1的左端鉸接在安裝支座8上,前橋機構1的右端通過連杆5與一號槓桿6的左端相連接;所述中橋機構2的左端與一號槓桿6的右端相鉸接,中橋機構2的右端通過連杆5與二號槓桿7的左端相連接;所述後橋機構3的左端通過連杆5與二號槓桿7的右端相連接,後橋機構3的右端鉸接在安裝支座11上;其中,所述一號槓桿6的中部轉動的安裝在安裝支座9上,所述二號槓桿7轉動的鉸接在安裝支座10上,所述連杆5分別與前橋機構1、中橋機構2、後橋機構3、一號槓桿6和二號槓桿7之間鉸接;所述提升機構4分別位於前橋機構1和後橋機構部3的上方,提升機構4與車體相固連並且與前橋機構1和後橋機構3彈性連接,提升機構用於將前橋機構1和後橋機構3提起。本發明通過連杆5、一號槓桿6和二號槓桿7實現了前橋機構1、中橋機構2和後橋機構3自動尋找接觸點的功能,避免了輪胎瞬間懸空而造成輪胎爆裂的情況;本發明的前橋機構1、中橋機構2和後橋機構3的一端固定並採用鉸接的方式連接,既保證了前橋機構1、中橋機構2和後橋機構3的根據地形的自適應調節,又減小了各連接處的噪音及磨損。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提升機構4包括殼體41、下託板42、上頂板43、氣囊44和錨鏈45;所述殼體41與車體相連;所述下託板42焊接在殼體41底部,下託板42用於支撐氣囊44,且下託板42上設有通孔,通孔用於安放氣囊44的入氣孔;所述氣囊34固定在下託板42上表面,氣囊44用於實現前橋機構1和後橋機構3的提升;所述上頂板43與氣囊44上表面相連,上頂板43可沿殼體41上下移動,且上頂板43上設有通孔,通孔用於安放氣囊44的出氣孔;所述錨鏈45固連在上頂板43的下端;工作時,主車供氣系統向氣囊44的入氣孔通入氣體,氣體所產生的氣壓使氣囊44鼓起,氣囊44帶動上頂板43向上運動,上頂板43通過錨鏈45將前橋機構1和後橋機構3提起,從而實現前橋機構1與後橋機構3的懸掛;當氣囊44中的氣體放出時,前橋機構1和後橋機構3會回復到受力狀態。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前橋機構1包括一號組合鋼板11和前橋12;所述一號組合鋼板11與前橋12固連,且前橋12上設有連接環,連接環用於連接錨鏈45,前橋12用於連接外部機構;工作時,主車供氣系統向氣囊44的入氣孔通入氣體,氣體所產生的氣壓使氣囊44鼓起,氣囊44帶動上頂板43向上運動,上頂板43通過錨鏈45帶動前橋12向上運動,從而將前橋12提升一定高度;當氣囊44中的氣體放出時,氣囊44帶動上頂板43恢復到原來的高度,從而使前橋12恢復到原來的高度。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中橋機構2包括二號組合鋼板21和中橋22;所述二號組合鋼板21與中橋22相固連,中橋22用於連接外部機構。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後橋機構3包括三號組合鋼板31和後橋32;所述三號組合鋼板31與後橋32相固連,後橋32上設有連接環,連接環用於連接錨鏈45。作時,主車供氣系統向氣囊44的入氣孔通入氣體,氣體所產生的氣壓使氣囊44鼓起,氣囊44帶動上頂板43向上運動,上頂板43通過錨鏈45帶動前橋12向上運動,從而將後橋32提升一定高度;當氣囊44中的氣體放出時,氣囊44帶動上頂板43恢復到原來的高度,從而使後橋32恢復到原來的高度。
在工作前,前橋12、中橋22和後橋32與水平面之間的高度是一致的;當車在空載時時,主車供氣系統向氣囊44的入氣孔通入氣體,氣體所產生的氣壓使氣囊44鼓起,氣囊44帶動上頂板43向上運動,上頂板43通過錨鏈45來使前橋12和後橋32被提升一定高度,減少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從而降低了能耗;當車處於重載或惡劣路面時,囊44中的氣體放出時,氣囊44帶動上頂板43恢復到原來的高度,從而通過錨鏈45也使前橋12和後橋32恢復到原來的高度,前橋12和後橋32在一號槓桿5、二號槓桿6和三號槓桿7的作用下自動的找尋與地面的接觸點,從而避免前橋12和後橋32瞬時懸空以致使中橋22損壞。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的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範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