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焙砂出渣增溼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28 03:26:11 3
專利名稱:一種焙砂出渣增溼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增溼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焙砂出渣增溼結構,屬於化工設備製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焙砂廠產出渣通過冷卻器降溫後使用鬥式提升機輸 送到焙砂渣料儲存罐,再從焙砂渣料儲存罐送入轉運車輛,通過轉運車輛轉運出廠,該出渣方案為焙砂廠的常規出渣出廠方案。在生產運行中因生產出的礦渣均為幹渣,粒度較細一般約120目,從焙砂渣料儲存罐放入轉運車輛中時,會產生大量揚塵,造成嚴重的汙染環境,使生產作業現場粉塵超過允許指標,給職工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將幹渣從焙砂渣料儲存罐轉移到轉運車輛的過程中,能有效的減小揚塵,降低環境汙染程度的焙砂出渣增溼結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焙砂出渣增溼結構,包括在下部輸出口上設置有排灰閥的焙砂渣料儲存罐,還包括增溼系統和混料系統,混料系統的渣料輸入口與排灰閥的輸出端連通,增溼系統從上部與混料系統連通。進一步的是,增溼系統為在增溼液輸送管線上安裝有電磁閥的噴水裝置,噴水裝置的輸出口從上部與混料系統連通。上述方案的優選方式是,所述噴水裝置為高壓水龍頭。進一步的是,混料系統為內部安裝有雙軸混料螺旋的混料鬥,混料鬥的上部具有一個敞開的渣料輸入口,排灰閥的輸出端和增溼系統分別通過所述敞開的渣料輸入口連通。進一步的是,還包括出渣量稱重系統,出渣量稱重系統位於排灰閥輸出口與混料系統的渣料輸入口之間,排灰閥輸出口排出的所述焙砂渣料通過出渣量稱重系統經渣料輸入口送入混料系統。上述方案的優選方式是,所述出渣量稱重系統為連接在排灰閥輸出口與混料系統的渣料輸入口之間的皮帶稱。進一步的是,排灰閥為由電機帶動的機動排灰閥,機動排灰閥的電機內安裝有電磁調速器。 進一步的是,還包括自動控制系統,機動排灰閥電機的電磁調速器、增溼液輸送管線上的電磁閥和皮帶稱的控制線與自動控制系統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從背景技術可知,在幹渣轉運過程中,造成揚塵嚴重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渣料為幹渣,其含水量極低。為了解決所述渣料含水量過低,而造成轉移過程中的揚塵嚴重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增設了增溼系統和混料系統,並且使混料系統的渣料輸入口與排灰閥的輸出端連通,增溼系統從上部與混料系統連通。這樣,在將幹渣料從焙砂渣料儲存罐轉移到轉運車輛中之前,先將幹渣料轉移到混料系統中,同時通過增溼系統向混料系統中的幹渣料中加入水分,從而使經過混料系統混合的幹渣料的含水量顯著增力口,這樣,再用轉運車輛進行轉運時,便可以有效的減小揚塵,降低環境汙染程度。
圖I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焙砂出渣增溼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為下部輸出口 I、排灰閥2、焙砂渣料儲存罐3、增溼系統4、混料系統5、增溼液輸送管線6、電磁閥7、噴水裝置8、雙軸混料螺旋9、混料鬥10、出渣量稱重系統11、自動控制系統12。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在將幹渣從焙砂渣料儲存罐轉移到轉運車 輛的過程中,能有效的減小揚塵,降低環境汙染程度的焙砂出渣增溼結構。所述焙砂出渣增溼結構包括在下部輸出口 I上設置有排灰閥2的焙砂渣料儲存罐3,還包括增溼系統4和混料系統5,混料系統5的渣料輸入口與排灰閥2的輸出端連通,增溼系統4從上部與混料系統5連通。從背景技術可知,在幹渣轉運過程中,造成揚塵嚴重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渣料為幹渣,其含水量極低。為了解決所述渣料含水量過低,而造成轉移過程中的揚塵嚴重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增設了增溼系統4和混料系統5,並且使混料系統5的渣料輸入口與排灰閥2的輸出端連通,增溼系統4從上部與混料系統5連通。這樣,在將幹渣料從焙砂渣料儲存罐3轉移到轉運車輛中之前,先將幹渣料轉移到混料系統5中,同時通過增溼系統4向混料系統5中的幹渣料中加入水分,從而使經過混料系統5混合的幹渣料的含水量顯著增加,這樣,再用轉運車輛進行轉運時,便可以有效的減小揚塵,降低環境汙染程度。上述實施方式中,為了簡化增溼系統4、混料系統5的結構,同時又能很好的控制幹渣料的含水量,以方便車輛在轉運時減輕重量和增溼後的幹渣料不會大量的附著在車輛內。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增溼系統4為在增溼液輸送管線6上安裝有電磁閥7的噴水裝置8,噴水裝置8的輸出口從上部與混料系統5連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混料系統5為內部安裝有雙軸混料螺旋9的混料鬥10,混料鬥10的上部具有一個敞開的渣料輸入口,排灰閥2的輸出端和增溼系統5分別通過所述敞開的渣料輸入口連通;同時,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出渣量稱重系統11,出渣量稱重系統11位於排灰閥2的輸出口與混料系統5的渣料輸入口之間,從排灰閥11的輸出口排出的所述焙砂渣料通過出渣量稱重系統11經渣料輸入口送入混料系統5。這樣,通過出渣量稱重系統11與增溼液輸送管線6上安裝的電磁閥7的配合,便可以有效的將幹渣料的水分保持在9%的最佳含水量範圍內。進一步的,為了降低本實用新型的焙砂出渣增溼結構的投資成本,便於所述結構的安裝,所述出渣量稱重系統11為連接在排灰閥2的輸出口與混料系統5的渣料輸入口之間的皮帶稱;所述噴水裝置8為高壓水龍頭。上述實施方式中,為了便於實現增溼過程以及混料過程中的自動化控制,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排灰閥2採用由電機帶動的機動排灰閥,在機動排灰閥的電機內安裝有電磁調速器。同時,還包括自動控制系統12,機動排灰閥電機的電磁調速器、增溼液輸送管線上的電磁閥7和皮帶稱的控制線與自動控制系統12連接。
權利要求1.一種焙砂出渣增溼結構,包括在下部輸出口(I)上設置有排灰閥(2)的焙砂渣料儲存罐(3),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增溼系統(4)和混料系統(5),混料系統(5)的渣料輸入口與排灰閥(2)的輸出端連通,增溼系統(4)從上部與混料系統(5)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焙砂出渣增溼結構,其特徵在於增溼系統(4)為在增溼液輸送管線(6)上安裝有電磁閥(7)的噴水裝置(8),噴水裝置(8)的輸出口從上部與混料系統(5)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焙砂出渣增溼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噴水裝置(8)為高壓水龍頭。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焙砂出渣增溼結構,其特徵在於混料系統(5)為內部安裝有雙軸混料螺旋(9)的混料鬥(10),混料鬥(10)的上部具有一個敞開的渣料輸入口,排灰閥(2)的輸出端和增溼系統(5)分別通過所述敞開的渣料輸入口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I 4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焙砂出渣增溼結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出渣量稱重系統(11),出渣量稱重系統(11)位於排灰閥(2)的輸出口與混料系統(5)的渣料輸入口之間,從排灰閥(11)的輸出口排出的所述焙砂渣料通過出渣量稱重系統(11)經渣料輸入口送入混料系統(5 )。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焙砂出渣增溼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渣量稱重系統(11)為連接在排灰閥(2)的輸出口與混料系統(5)的渣料輸入口之間的皮帶稱。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焙砂出渣增溼結構,其特徵在於排灰閥(2)為由電機帶動的機動排灰閥,機動排灰閥的電機內安裝有電磁調速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焙砂出渣增溼結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自動控制系統(12),機動排灰閥電機的電磁調速器、增溼液輸送管線上的電磁閥(7)和皮帶稱的控制線與自動控制系統(12)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增溼結構,尤其是公開了一種焙砂出渣增溼結構,屬於化工設備製造技術領域。提供一種在將幹渣從焙砂渣料儲存罐轉移到轉運車輛的過程中,能有效的減小揚塵,降低環境汙染程度的焙砂出渣增溼結構。所述焙砂出渣增溼結構包括在下部輸出口上設置有排灰閥的焙砂渣料儲存罐,還包括增溼系統和混料系統,混料系統的渣料輸入口與排灰閥的輸出端連通,增溼系統從上部與混料系統連通。
文檔編號B65G65/04GK202784879SQ20122044368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3日
發明者餘大江 申請人:四川四環電鋅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