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廢液處理設備及與其合併的液體噴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1:49:56

專利名稱:廢液處理設備及與其合併的液體噴射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液體噴射裝置,諸如噴墨記錄裝置,其中所述噴墨裝置通過遠離記錄介質的末端設置墨可以實施所謂的無頁邊距列印。與諸如印表機、複印機、傳真機等記錄裝置不同,所述液體噴射裝置包括將代替墨的液體從液體噴射頭噴射至噴射液體所要到達的物體上的裝置。
噴墨記錄裝置(以下稱為印表機)具有排放墨的噴墨記錄頭(以下稱為記錄頭)和壓板,其中所述壓板相對著記錄頭而設且從下面支撐紙張,以限定記錄頭和列印表面之間的距離。此外,某些印表機可以實施所謂的無頁邊距列印,列印出的紙張無頁邊距(例如,見日本公布專利No.2002-86821A)。
在能夠實施無頁邊距列印的印表機中,槽孔形成在壓板的上表面(壓板表面)。槽孔包括沿主掃描方向在壓板表面上方延伸形成的槽孔和定位在位於紙張末端的部分上的槽孔。例如,當紙張的引導端定位在沿主掃描方向延伸形成的槽孔的上方時,墨也會噴射至處於引導端之外的區域,從而在引導端處實施無頁邊距列印。換句話說,墨置入槽孔中。
一般,用來吸收墨的墨吸收器(以下稱為第一廢液吸收器)設在槽孔中。如果不設所述的第一廢液吸收器,置入槽孔中的墨有可能變成墨霧而破壞了列印質量,或者有可能粘著在印表機驅動部件上而幹擾了正常的列印操作。
多個通孔設在槽孔的底部。置入槽孔的墨先吸入至第一廢液吸收器中,然後從通孔滴下。由此,用於接收這樣滴下的墨的廢液盤設在壓板的下面。用於吸收墨的墨吸收器(以下稱為第二廢液吸收器)以與槽孔相同的方式設在廢液盤中。結果,能可靠地保持住儲存在廢液盤中的墨,而不至於漏至外面。
設置在槽孔中的墨由第一廢液吸收器吸收。這樣吸收的墨沒有完全地滴入到廢液盤中。更特別地,根據第一廢液吸收器的保持墨特性,部分墨通過通孔滴向廢液盤,而其他部分墨保留在第一廢液吸收器的下部中。
例如,如果使用者在操作或者搬運印表機時印表機極大地傾斜,在這樣的情況下,保持在第一廢液吸收器下部的墨集中在壓板的末端,並且在最壞的情況下墨有可能溢出槽孔。當發生此類情況時,有可能對印表機的部件(諸如驅動系統或電子系統)造成負面影響,此外墨可能從印表機漏出。
此外,在上述方法中,直到第一廢液吸收器中吸收的墨量達到飽和狀態時墨才會滴下。由此,大量的墨有可能長時間的保持在第一廢液吸收器中。結果,在由於使用者之間搬運而使噴墨記錄裝置以傾斜的狀態被使用的情況下,儲存在第一廢液吸收器中的墨在某些情況下流到裝置外部。在使用容易凝固的墨的情況下,例如特別地使用了顏料型墨,墨有可能在第一廢液吸收器中保持較長時間,並且在第一廢液吸收器的表面上凝固的墨有可能沉積,從而破壞了第一廢液吸收器的吸收能力。
因此,作為噴墨記錄裝置的另一個結構,第一廢液吸收器和第二廢液吸收器一體形成(例如,見日本公布專利No.2001-301201A;第7頁和圖7)。結果,吸收在第一廢液吸收器中的墨完全地沿著重力的方向僅在第一廢液吸收器中移動,然後由第二廢液吸收器保持,從而能夠快速地實施墨從第一廢液吸收器至第二廢液吸收器的移動。這樣,可以防止墨從第一廢液吸收器中溢出或者凝固。
然而,具有第一廢液吸收器和第二廢液吸收器一體形成的結構的部件具有傳統無法獲得的新型結構。由於這個原因,當使用這樣的部件時,存在著這樣的擔憂噴墨記錄裝置的設計有可能有顯著地變化。還存在著這樣的擔憂成本由於設計的變化而有可能增加,生產效率有可能降低。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液體噴射裝置,該裝置包括液體噴射頭,該液體噴射頭沿第一方向可操作移動;壓板,該壓板相對著液體噴射頭以支撐物體,並限定液體噴射頭和所述物體之間的間隙,其中液滴從液體噴射頭噴射至所述物體,該壓板設有槽孔和通孔,其中從所述物體的邊緣偏離出的液滴設置在所述槽孔中,而所述通孔形成在槽孔的底部中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盤件,該盤件設置在壓板下面,以接收通過通孔滴下的液體;設在槽孔中的第一液體吸收器;設在盤件中的第二液體吸收器;及至少一個液體引導件,其通過通孔中至少一個通孔延伸,以將由第一液體吸收器吸收的液體引導至第二液體吸收器。
在這樣的結構中,液體幾乎不會保持在第一廢液吸收器的下部中。在操作或者搬運中液體噴射裝置極大地傾斜的情況下,可以消除這樣的缺點保持在第一廢液吸收器中的液體聚集在壓板的末端,然後溢出至外部。結果,提高了在操作或者搬運過程中的安全性。
優選地,液體引導件是第三液體吸收器,該第三液體吸收器的液體吸收率高於第一液體吸收器的液體吸收率。
在這樣的結構中,可以容易且花費不高地獲得液體引導件。「高液體吸收率」指毛細管作用相對地顯著,從而可以將相同量的液體擴展在更寬的區域中。
這裡優選第二液體吸收器的液體吸收率高於第三吸收器的液體吸收率。
在這樣的結構中,液體可以可靠地引導至盤件中。
優選地,通孔處於實施液體噴射頭的衝洗操作的位置上,其中液體引導件設在所述通孔中。
在液體噴射裝置中,實施所謂的衝洗(恢復)操作,從而使液體噴射頭的噴嘴口不阻塞,其中在所述的衝洗操作中液體被慢速地噴射。衝洗操作在液體噴射頭的主掃描區域(第一掃描方向)的末端附近實施。由此,在實施衝洗操作的位置中,設置了更大量的液體。
因此,根據以上的結構,液體引導件的功能可以更有效地發揮。這樣,與墨溢出相關的問題可以更有效地解決。
這裡優選實施衝洗操作的位置不設在液體噴射頭的靠近位置。
在這樣的結構中,即使在電子部件設置在遠離位置上的情況下,利用液體引導件的功能液體溢出問題也可以解決,而不用擔心電子部件有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優選地,通孔位於相對於第一方向處在傾斜狀態的壓板的下位置上,其中所述液體引導件在所述通孔中。
壓板沿第一方向延伸。在壓板設置在液體噴射裝置中的某些情況下,壓板受部件精度或者組裝精度的影響沿第一方向傾斜預定的角度。在這樣的結構中,設置在槽孔中的液體將會聚集在下部,從而產生液體溢出問題。
然而,根據以上的結構,液體引導件的功能能夠在液體聚集的下側處發揮。這樣,可以可靠地防止液體溢出問題。
優選地,液體引導件為由多孔材料組成的單個部件。
在這樣的結構中,由於液體引導件和第二液體吸收器獨立設置,所以完全可以使用傳統的液體吸收器作為第二液體吸收器。這樣,液體噴射裝置中的設計就不需要有太多的改變。
優選地,液體引導件為薄片狀部件,其中所述薄片狀部件具有通過通孔中至少一個通孔而延伸的部分。
在這樣的結構中,通過稍微處理傳統的液體吸收器就可容易地形成液體引導件,設計上不需要大的改變。這樣,可以提高生產效率。
這裡優選液體引導件具有這樣的尺寸至少等於液體噴射頭沿第一方向的可移動範圍。
在這樣的結構中,在物體尺寸設置在液體噴射頭的可移動範圍中的情況下,即使液體偏離出物體的所有邊緣,設置的液體也可以可靠地吸收在液體引導件中。結果,液體可以噴射至具有各種形狀的目標的所有邊緣上。
優選地,液體引導件裝至槽孔中,第一液體吸收器層壓在液體引導件上。
在這樣的結構中,通過將第一液體吸收器和液體引導將的總厚度設置地小於槽孔的深度,可以防止在壓板支撐物體時物體與第一液體吸收器接觸。結果,可以防止吸持在第一液體吸收器中的液體汙染物體。
優選地,斜切掉將要與第二液體吸收器接觸的液體引導件的尖端。
在這樣的結構中,毛細管作用可以容易地產生在液體引導件和第二液體吸收器之間,使得吸收在液體引導件中液體可以可靠地移至第二液體吸收器。
優選地,液體引導件的液體吸收率與第二液體吸收器的液體吸收率不同。
在這樣的結構中,通過將第二液體吸收器的液體吸收率設置地比液體引導件的液體吸收率高,可以將吸收在液體引導件中的液體容易地移至第二液體吸收器。結果,即使使用者之間的搬運使液體噴射裝置傾斜時,液體也不會漏出壓板。此外,液體停留在液體引導件中的時間縮短了。這樣,可以防止液體變幹而凝結在液體引導件中。
優選地,第一液體吸收器由具有第一密度的材料構成,液體引導件由具有第二密度的材料構成。
在這樣的結構中,例如,第一液體吸收器使用相對低密度的材料,而液體引導件使用相對高密度的材料,這樣具有低密度的材料可以吸收由設置在槽孔中的液體產生的霧。這樣,可以減少霧的產生。此外,吸收在具有低密度的材料中的液體通過毛細管作用容易地移向具有高密度的材料。結果,液體可以快速地移至液體引導件,從而液體可以更可靠地移至第二液體吸收器。
優選地,壓板可支撐具有不同尺寸的多個物體,通孔對應物體的邊緣定位。
在這樣的結構中,通孔設在頻繁排布液體的地方,即液體容易聚集的地方。結果,液體可以有效地移向第二液體吸收器。
優選地,液體噴射裝置為噴墨記錄裝置,其中在噴墨記錄裝置中,墨滴向著有壓板支撐的記錄介質噴射。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廢液處理設備,包括壓板,該壓板相對著液體噴射裝置的液體噴射頭以支撐物體,其中液滴從液體噴射頭噴射至所述物體,該壓板形成有槽孔和通孔,其中從所述物體的邊緣偏離出的液滴設置在所述槽孔中,而所述通孔形成在槽孔的底部中;盤件,該盤件設置在壓板下面,以接收通過通孔滴下的液體;設在槽孔中的第一液體吸收器;設在盤件中的第二液體吸收器;液體引導件,該液體引導件通過通孔延伸,以將由第一液體吸收器吸收的液體引導至第二液體吸收器;及引導件,該引導件調整液體引導件的姿態和位置。
在這樣的結構中,從液體噴射頭設置在槽孔中的液體幾乎不會保持在第一廢液吸收器的下部中。換句話說,將液體從第一廢液吸收器平滑地引導至第二廢液吸收器。即使在操作或者搬運中液體噴射裝置極大地傾斜的情況下,也不用擔心停留在第一廢液吸收器底部的液體聚集在壓板的末端並溢出至外部。這樣,維持了在操作或者搬運過程中的安全性。
此外,在沒有由裝配中的振動或者搬運時產生的振動引起的改變的情況下,可以統一地確定液體引導件的姿勢和位置。結果,第一廢液吸收器和第二廢液吸收器通過液體引導件彼此可以可靠地連接。這樣,總是可以將液體從第一廢液吸收器引導至第二廢液吸收器。
優選地,引導件是薄片件,該薄片件形成有縫隙,液體引導件通過所述縫隙延伸。
在這樣的結構中,不用花費很多就可獲得引導件的調整功能,且引導件的結構簡單。
這裡優選薄片件由彈性樹脂材料構成,從而可以容易地實施引導件的操作。
優選地,薄片件沒有形成縫隙的部分相對著液體噴射裝置的電子單元。
在電子單元設在壓板的附近的情況下,當被液體弄溼的液體引導件與電子單元接觸時,電子單元的性能有可能會被破壞。
然而,根據以上結構,可以用引導件的非縫隙部分保護電子單元不與液體引導件接觸。這樣,不用擔心電子單元的性能會被破壞。
優選地,廢液處理設備進一步包括蓋件,在保持引導件的同時,所述蓋件覆蓋盤件的上部。
在這樣的結構中,可以更可靠地保持液體引導件的姿態和位置。
優選地,液體引導件與第一液體吸收器一體形成。
與液體引導件和第一廢液吸收器獨立構成的情況相比,可以以低成本獲得液體引導件。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廢液處理設備,包括壓板,該壓板相對著液體噴射裝置的液體噴射頭以支撐物體,其中液滴從液體噴射頭噴射至所述物體,該壓板形成有槽孔和通孔,其中從所述物體的邊緣偏離出的液滴設置在所述槽孔中,而所述通孔形成在槽孔的底部中;盤件,該盤件設置在壓板下面,以接收通過通孔滴下的液體;設在槽孔中的第一液體吸收器;設在盤件中的第二液體吸收器;及液體引導件,該液體引導件通過通孔延伸,以將由第一液體吸收器吸收的液體引導至第二液體吸收器,液體引導件與第一液體吸收器一體形成。
在這樣的結構中,從液體噴射頭設置在槽孔中的液體幾乎不會保持在第一廢液吸收器的下部中。換句話說,將液體從第一廢液吸收器平滑地引導至第二廢液吸收器。即使在操作或者搬運中液體噴射裝置極大地傾斜的情況下,也不用擔心停留在第一廢液吸收器底部的液體聚集在壓板的末端並溢出至外部。這樣,維持了在操作或者搬運過程中的安全性。
此外,與液體引導件和第一廢液吸收器獨立構成的情況相比,可以以低成本獲得液體引導件。
優選地,第一液體吸收器和液體引導件由多孔軟材料構成。
在這樣的結構中,可以花費不高地獲得第一廢液吸收器和液體引導件,且可以提高液體吸收率。這樣,從液體噴射頭噴射出的液體可以被可靠地吸收,從而可以將液體從第一廢液吸收器可靠地引導至第二廢液吸收器。
優選地,第二液體吸收器的液體吸收率高於第一液體吸收器和液體引導件的液體吸收率。
在這樣的結構中,可以將液體吸收率增至這樣的程度第二廢液吸收器可將液體從第一廢液吸收器和液體引導件中吸取出來。這樣,可以將液體從第一廢液吸收器更可靠地引導至第二廢液吸收器。
優選地,槽孔內表面的第一部分和通孔內表面的第二部分彼此平接,液體引導件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延伸。
在這樣的結構中,即使當液體噴射裝置傾斜時,聚集在槽孔下部的液體平滑地流至盤件。這樣,在操作或者搬運過程中,可以可靠地保持安全性。
這裡優選至少多於一個的通孔中安置有沿液體噴射頭移動方向的通孔;及液體引導件設在每個通孔中。
在這樣的結構中,即使在安置了液體噴射裝置且該裝置以水平狀態使用的情況下,也可以更平滑地將設在槽孔中的液體引導至盤件。
優選地,液體引導件可變形地連接至第一液體吸收器。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液體噴射裝置,該裝置包括以上的廢液處理設備,其中設置壓板,從而限定液體噴射頭和物體之間的間隙。
圖4是壓板的平面視圖;圖5是

圖1中噴墨式印表機的主要部分的橫截面視圖;圖6是圖1的噴墨式印表機中壓板主要部分和廢液盤的縱向剖面圖;圖7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噴墨式印表機的外觀透視圖;圖8是圖7的噴墨式印表機中記錄部分的平面視圖,示出實施對於紙張引導端的無頁邊距列印的情況;圖9是圖7的噴墨式印表機中記錄部分的剖面側視圖,示出實施對於紙張引導端的無頁邊距列印的情況;圖10是圖7的噴墨式印表機中記錄部分的平面視圖,示出實施對於紙張末端的無頁邊距列印的情況;圖11是圖7的噴墨式印表機中記錄部分的剖面側視圖,示出對於紙張末端的無頁邊距列印的情況;圖12是圖7中噴墨式印表機的主要部分的外觀透視圖;圖13是圖7中噴墨式印表機的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視圖;圖14是圖7中噴墨式印表機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側視圖;圖15是圖7的噴墨式印表機中壓板和廢液吸收器的外觀的分解透視圖;圖16是圖7的噴墨式印表機中壓板的放大剖面圖;圖17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噴墨式印表機的外觀的部分破壞透視圖;圖18是圖17中噴墨式印表機的主要部分的橫截面視圖;圖19是圖17的噴墨式印表機中壓板和廢液吸收器的分解透視圖;及圖20是圖17的噴墨式印表機中的壓板的平面視圖。
圖1中,作為液體噴射裝置的噴墨印表機100(以下稱為「印表機」)包括供紙器1,該供紙器1將最上面的一頁紙張向著設在託架3下面的噴墨記錄頭8(以下稱為「記錄頭」見圖2)供給,並在噴墨記錄頭8處實施記錄,在實施記錄後紙張排至紙張排放堆疊器5,其中所述紙張堆疊放置在所述供紙器1上。
託架3安裝有墨盒4,該墨盒4將墨供至記錄頭8。此外,託架3插入設在側架6a和6b之間的託架引導軸7中,且由託架引導軸7沿主掃描的方向引導,其中所述側架6a和6b構成印表機100的基件。託架3由未示出的驅動件驅動沿主掃描的方向往復運動。
圖1中,右下側定義為「靠近位置」,左上側定義為「遠離位置」。當託架3處在靠近位置時,記錄頭8可以主要從事諸如遮蓋或者清潔等的維護操作。當託架3處在遠離位置上時,為了實施墨的空轉噴射(idleinjection),記錄頭8可以主要執行所謂的衝洗操作,這樣在噴嘴陣列9的噴嘴口中的墨不阻塞。
接著,將參考圖2描述印表機100的記錄部分的結構。在圖2中,傳送輥子2由傳送驅動輥子2a和傳送從動輥子2b構成,其中所述傳送驅動輥子2a旋轉,而所述傳送從動輥子2b由與傳送驅動輥子2a接觸時的壓力驅動,由供紙器1從上遊(圖2中的右側)進給的紙張S夾在傳送驅動輥子2a和傳送從動輥子2b之間,並被傳送至設在記錄頭8下面的部分。
用來噴射墨的噴嘴陣列9設在記錄頭8上。傳送至記錄頭8的下部的紙張S接受記錄操作,其中所述記錄操作的實施為從噴嘴陣列9噴射墨。這時,壓板10從下面支撐紙張S,其中所述壓板10相對著記錄頭8而設,從而限定了從噴嘴陣列9至紙張S的距離(紙張間隙)。
更特別地,色帶11a和11b形成在壓板10的上部中,紙張S由色帶11a和11b從下面支撐。沿主掃描方向延伸的槽孔12a和12b分別形成在色帶11b的上遊和下遊中。從紙張S的引導端和尾端偏離出的墨設置在槽孔12a和12b中,以便在紙張S的引導端和尾端實施無頁邊距列印。更特別地,當紙張S的引導端位於槽孔12b的上方時,噴嘴陣列9的9b部分受驅動將墨噴射至從紙張S的引導端偏離出的部分上,從而在引導端實施了無頁邊距列印。這時,從紙張S的引導端偏離出的墨設在槽孔12b中。當紙張S的尾端處於槽孔12a的上方時,同樣地,噴嘴陣列9的9a部分受驅動將墨噴射至從紙張S的尾端偏離出的部分上,從而在尾端實施了無頁邊距列印。
槽孔12a和12b設有第一廢液吸收器17(見圖1和6),為了使圖2簡單沒有在圖2中示出第一廢液吸收器17。包括有第一廢液吸收器17的壓板10的結構將在以後詳細的描述。
其次,旋轉的紙張排出輥子53設在壓板10的下遊。紙張排出輥子53由紙張排出驅動輥子53a和紙張排出從動輥子53b構成,其中所述紙張排出驅動輥子53a旋轉,而紙張排出從動輥子53b通過與紙張排出驅動輥子53a的接觸而受驅動。由記錄頭8記錄的紙張S夾在紙張排出驅動輥子53a和紙張排出從動輥子53b之間,且傳送至排出紙張堆疊器5的下部。
下面將參考圖3至6描述壓板10的結構。
如圖3和4中所示,壓板10沿主掃描方向(紙張寬度方向)具有伸長的形狀,多個色帶11a和11b沿主掃描方向以預定的間隔形成在壓板10的上表面上。槽孔12a和12b形成在色帶11b的上遊和下遊,從而使槽孔12a和12b沿壓板10的主掃描方向延伸。
槽孔12a和12b用於上述的紙張引導端和尾端的無頁邊距列印,用來在紙張的左右端實施無頁邊距列印的槽孔形成在圖3中標記「a」至「g」指示出的位置中,從而使所述的槽孔定位在對應紙張寬度的位置中。更特別地,凹槽形成在兩個相鄰色帶11b之間用標記「a」至「g」示出的位置中。
形成在位置「a」中的槽孔位於最靠近位置上,紙張在靠近位置上的末端通過形成在位置「a」中的槽孔,其中所述紙張具有所有的尺寸。形成在位置「b」至「g」的槽孔位於紙張的遠離位置,位置「b」至「g」對應紙張的遠離位置上的末端形成,其中所述紙張具有各種尺寸。在實施紙張左右端的無頁邊距列印中,墨設置在形成在位置「a」上的槽孔中及形成在位置「b」至「g」上的任何一個槽孔中。結果,在紙張的左右端實施了無頁邊距列印。
在圖3和4中,為了簡化附圖沒有示出第一廢液吸收器17。形成在壓板10中的所有槽孔設有第一廢液吸收器17,這些第一廢液吸收器17將所述槽孔填充。
圖4中標記13a、13b、13c、13d和13g(以下稱為通孔13)示出的通孔形成在部分槽孔的底部中,其中所述部分槽孔設在位置「a」至「g」中。通孔13形成在槽孔的底部中,其中所述槽孔形成在「a」、「b」、「c」、「d」和「g」示出的位置中。結果,設置在壓板10中的墨從通孔13向下滴。
如圖5所示,從通孔13滴下的墨儲存在設在壓板10下部中的廢液盤15(在印表機100中的位置安排示出在圖1中)中。廢液盤15大致為盒形,所述廢液盤15包括用來吸收墨且填充廢液盤15的第二廢液吸收器16。由此,從通孔13滴下的墨儲存在廢液盤15中並由第二廢液吸收器16可靠地保持在廢液盤15中,即使印表機100傾斜,墨也不容易溢出到外面。
如圖6所示,第一廢液吸收器17設在形成在壓板10上的槽孔12a、12b中。第一廢液吸收器17可以由任何具有高吸墨率和高抗墨性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以使用諸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稀或者人造纖維等合成纖維,可以使用由漿形成的毛氈材料或者諸如海綿等多孔材料。以下將描述的第二廢液吸收器16和第三廢液吸收器14與此相同。在實施例中,海綿(例如,由BRIGESTONE公司製造的商標名為「Ever Light」的海綿)用作第一廢液吸收器17。設置在壓板10中的墨首先被該第一廢液吸收器17吸收。
第三廢液吸收器14設在廢液吸收器17的下面。第三廢液吸收器14僅設在形成在「g」位置上的槽孔中,如圖6所示,即形成在壓板10(見圖5)中的最遠離位置上的槽孔,第三廢液吸收器14通過通孔13g向下垂懸。換句話說,第三廢液吸收器14既與第一廢液吸收器17的底部接觸又與第二廢液吸收器16的頂部接觸。在實施例中,多孔件「Belleater」(Kanebo有限公司的商標名)用作第三廢液吸收器14。此外,在實施例中,非機織物(例如,由OJI QUINOCROSS有限公司製造)用作設在廢液盤15中的第二廢液吸收器16。
第一廢液吸收器17、第二廢液吸收器16和第三廢液吸收器14的吸墨率按照第一廢液吸收器17、第三廢液吸收器14和第二廢液吸收器16的順序逐級增加。
下面將描述如上述構造的第一至第三廢液吸收器的功能和優點。設置在形成在壓板10中的槽孔中的墨首先吸入第一廢液吸收器17中。這樣吸收的所有的墨不是很快從通孔13滴至廢液盤15中。更特別地,部分墨從通孔13滴向廢液盤15,然後吸收在第二廢液吸收器16中,另一部分墨由於第一廢液吸收器17的保持墨特性而被保持在第一廢液吸收器17的下部。
例如,當印表機100在使用者操作或者搬運的情況下極大地傾斜時,保持在第一廢液吸收器17下部中的墨將積聚在壓板10的末端部分(例如,圖6示出的在最遠離位置上的槽孔),在最壞的情況下,所述的墨有可能溢出至壓板10的外部。當發生這種現象時,印表機100的部件(例如,驅動系統或者電子系統)有可能受到不利影響,此外,墨有可能漏出至印表機100之外。
因此,形成在最遠位置上的槽孔中的通孔13g設有第三廢液吸收器14,如圖6中所示。第三廢液吸收器14的吸墨率高於第一廢液吸收器17的吸墨率。由此,第三廢液吸收器14用作廢液引導件,以將墨從第一廢液吸收器17的下部引導至第二廢液吸收器16。第二廢液吸收器16的吸墨率高於第三廢液吸收器14的吸墨率。因此,墨平滑地從第三廢液吸收器14傳遞至第二廢液吸收器16。
由此,如上所述,墨很難保持在第一廢液吸收器17中。結果,有可能消除如下的缺點墨聚集在壓板10的末端,且當印表機100傾斜時墨溢出到外部。這樣有可能提高操作或者搬運時的安全性。
特別地,在根據實施例的印表機100中,由於將設置第三廢液吸收器14的遠離位置處作為記錄頭8的衝洗位置,所以墨設置在這樣的位置上所述位置在沿主掃描方向伸長的壓板10中最顯著。結果,仍然能夠更多地增強廢液引導件的優點。同時,在實施例中,第三廢液吸收器14不是設在所有沿主掃描方向定位的通孔13(13a、13b、13c和13g)中,而是僅設在最有效的位置中。結果,可以防止增加成本。然而,顯然第三廢液吸收器14可以設在所有的通孔13中,以將墨可靠地引導至廢液盤15。
另外,在壓板10設在印表機100中的某些情況下,靠近位置和遠離位置中任一位置依賴於部件的精度或者組件的精度而傾斜。在這些情況中,墨密集地聚集在下位置上,致使易於發生如上所述的溢出。因此,在這些情況中,第三廢液吸收器14設在下位置上的通孔13中,以便能夠更可靠地消除這樣的缺點墨如上所述溢出。
其次,參考附圖7至11,將描述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作為噴墨記錄裝置的噴墨印表機200(以下稱為「印表機」)。
印表機200包括在裝置後部(圖7中的左上部)未詳細示出的供紙器,所述供紙器將單頁列印紙一張接一張地進給至記錄部分(見圖9)。此外,供紙器包括滾動紙張保持器228,使得滾動紙張R可以自由地旋轉。在實施例中,可以由供紙器進給的介質通稱為紙張S。
設在供紙器的下遊上的記錄部分包括具有傳送驅動輥子201a和傳送從動輥子201b的傳送輥子,如圖9所述。傳送驅動輥子201a由未示出的驅動電動機驅動旋轉,傳送從動輥子201b由與傳送驅動輥子201a接觸產生的壓力驅動旋轉。傳送輥子的傳送驅動輥子201a和傳送從動輥子201b將由供紙器沿傳送方向(圖9的左側)從上遊進給的紙張S夾住,然後在夾持狀態下傳送驅動輥子201a旋轉,使得紙張S傳送至(精確地進給)設在噴墨記錄頭(以下稱為「記錄頭」)207下面的位置。
記錄頭207設置在託架209的底部,如圖7所示。託架209安裝有墨盒,所述墨盒將墨供給至記錄頭207。託架209插入託架引導軸226中,並由未示出的驅動電動機驅動,從而使託架209沿記錄頭207的主掃描方向(圖7中箭頭X的方向)往復運動,其中所述託架引導軸226沿與主掃描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返回至圖9,記錄頭207具有噴嘴陣列208,其中墨從所述噴嘴陣列208中噴出。傳送至記錄頭207下部的紙張S接受來自記錄頭207的噴墨操作以實施列印。這時,紙張S由壓板203從下面支撐,其中所述壓板203相對著記錄頭207而設,從而限定了與噴嘴陣列208(紙張間隙)的距離。
參考圖8至11將描述實施在紙張S上的無頁邊距列印。在圖8中,壓板203沿主掃描方向(圖8中的橫向)伸長,色帶204、205和206形成在壓板表面(壓板203的上表面與記錄頭207相對的表面)上,從而使得色帶204、205和206沿傳送方向(輔掃描方向)伸展且沿主掃描方向以預定的間隔排列,如圖8所示。
此外,沿主掃描方向延伸的兩個槽孔210和211形成在壓板203的壓板表面,如圖8所示,另外,方槽孔212至216(見圖15)形成在定位在紙張S的側邊緣的部分中。槽孔210和211自記錄頭207起具有預定的深度,如圖9所示。此外,槽孔212至216形成有與槽孔210和211的深度大致相同的深度。用於吸收墨滴的廢液吸收器設在槽孔210至216中,以下將詳細描述。
槽孔210、211和212至216用來將墨(液體)分布開,以無頁邊距地列印紙張S的四個部分,從噴嘴陣列208噴出的墨滴設置在槽孔212至216中。例如,在對紙張S的引導端進行無頁邊距列印中,當紙張S的引導端沿傳送方向到達定位在下遊上的槽孔211的上部時,如圖8和9所示,只有噴嘴陣列208的208b部分受驅動將墨滴噴射至紙張S上。結果,從紙張S的引導端偏離出的墨滴設在槽孔211中。由此,可以防止墨滴汙染壓板表面。
另一方面,在對紙張S的尾端進行無頁邊距列印中,當紙張S的尾端沿傳送方向到達定位在上遊上的槽孔210的上部時,如圖10和11所示,只有噴嘴陣列208的208a部分受驅動將墨噴射至紙張S上。結果,從紙張S的尾端偏離出的墨滴設在槽孔210中。由此,可以防止墨汙染壓板表面。
在紙張S的兩側端上的無頁邊距列印中,槽孔212至216實現相同的功能。更特別地,在圖8和10中虛線示出的紙張S中,從紙張S兩側端偏離出的墨滴設在槽孔212和槽孔216中。此外,如圖15中所示,槽孔212至216沿主掃描方向以預定的間隔定位設置。更特別地,槽孔212設在這樣的位置中具有所有尺寸的紙張P的側端中的一個側端通過所述位置,槽孔213至216設在這些位置中具有預定尺寸的紙張P(例如,A4尺寸、明信片尺寸和寬度為89mm的L型照片尺寸)的側端中的另一個側端通過所述位置。由此,可以在預定紙張尺寸上實施四個側邊的無頁邊距列印。
包括紙張排出驅動輥子202a和紙張排出從動輥子202b的紙張排出輥子設在壓板203的下遊,如圖9所示。紙張排出驅動輥子202a設在輥子軸202c上,並由驅動電動機(未示出)驅動旋轉,使得紙張排出驅動輥子202a沿紙張S的橫向定位,紙張排出從動輥子202b根據紙張排出從動輥子202b與紙張排出驅動輥子202a接觸時產生的旋轉而旋轉。紙張排出驅動輥子202a和紙張排出從動輥子202b將紙張S夾住,紙張排出驅動輥子202a旋轉驅動,以便將列印的紙張S排向排出紙張堆疊器225(圖7)。
隨後,參考圖12至16,將會詳細描述用來處理通過無頁邊距列印設置在壓板203中的墨滴的廢液處理設備。
廢液處理設備具有圖15所示的第一廢液吸收器、圖13所示的廢液盤222和第二廢液吸收器224、液體引導件230a和引導件223。
在圖15中,第一廢液吸收器230填充在槽孔210至216中,以首先吸收設置在槽孔210至216中的墨滴,其中所述槽孔210至216形成在壓板203中。第一廢液吸收器230可以由具有高吸墨率和高抗墨性的任何材料形成。例如,可以使用諸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稀或者人造纖維等合成纖維,可以使用由漿形成的毛氈材料或者諸如海綿等多孔材料。以下將描述的第二廢液吸收器224與此相同。在實施例中,泡沫軟材料(所謂的海綿材料例如,由BRIGESTONE公司製造的商標名為「Ever Light」的海綿)用作第一廢液吸收器230。
第一廢液吸收器230設有多個孔230c,以保持與形成在壓板203上的色帶205遠離。結果,所有槽孔210至216可以用單個且一體形成的第一廢液吸收器230填充。此外,第一廢液吸收器230形成有多個用作廢液引導件的舌片部分230b,以下將要描述所述的舌片部分230b。
如圖15所示,每個舌片部分230b通過連接部分230d沿主掃描方向伸展形成。各個連接部分230d形成在第一廢液吸收器230的兩個末端和從第一廢液吸收器230的縱向中心部分移至靠近位置(圖15中的右側)的部分上。當第一廢液吸收器230設在槽孔210至216中時,連接部分230d首先擰曲,使舌片部分230b向下延伸設置。接著,舌片部分230b插入分別續接槽孔212、213和216而延伸的通孔217、218和220。這樣使所述舌片部分230b從壓板203向下垂懸。
另一方面,沿主掃描方向伸長且具有大致盒形的廢液盤222設在壓板203下面,如圖13所示,第二廢液吸收器224無間隙地填充在廢液盤222中。第二廢液吸收器224可以由任何具有高吸墨率和高抗墨性的材料形成,在實施例中使用了非機織物(例如,由OJI QUINOCROSS有限公司製造)。從壓板203向下垂懸的液體引導件230b的下端與設在廢液盤222(見圖14)的第二廢液吸收器224的上表面保持接觸。
設置在壓板203的槽孔210至216中的墨滴首先吸收在設在槽孔210至216中的第一廢液吸收器230中,然後進入至第一廢液吸收器230的底部,接著通過形成在壓板203中的通孔217、218、219和220,然後被吸收在設在其下的第二廢液吸收器224中。
例如,在不設廢液引導件230b的情況下,墨滴不能平滑地從第一廢液吸收器230進入至第二廢液吸收器224,使得墨滴容易停留在第一廢液吸收器230的底部。更特別地,雖然第一廢液吸收器230具有高吸墨率,但它也容易保持吸收的墨滴,使得墨滴停留在第一廢液吸收器230的底部中。
例如,當在使用者操作或者搬運的情況下印表機200極大地傾斜時,保持在第一廢液吸收器230的下部中的墨滴將會聚集在槽孔210和211的末端,更特別地,所述墨滴將會聚集在圖15所示的槽孔212或者216中。在最壞的情況中,墨滴可能會溢出至壓板203的外部。如果發生這樣的現象,印表機200的部件(例如,驅動系統或者電子系統)可能受到不利影響,此外,墨可能會漏出印表機200,結果汙染了印表機200的外觀。
因此,在實施例中,廢液引導件230b從通孔217、218和220向下垂懸,使得廢液引導件230b的下端與第二廢液吸收器224的上表面接觸,如圖13和14所示。在這種情況中,第二廢液吸收器224的液體吸收率作用在廢液引導件230b和第一廢液吸收器230上。結果,墨滴不會停留在第一廢液吸收器230的底部中,而是平滑地進入至第二廢液吸收器224。
換句話說,為了使墨從槽孔210至216通過通孔217、218和220到達至第二廢液吸收器224的上表面,設置廢液引導件230b,從而將第一廢液吸收器230連接至第二廢液吸收器224,以平滑地將墨滴從第一廢液吸收器引導至第二廢液吸收器224。在操作或者搬運中印表機200極大地傾斜的情況中,可以消除這樣的缺點停留在第一廢液吸收器230底部的墨滴聚集在壓板203的末端且溢出至外部。這樣,在操作或者搬運期間可以保持安全性。
在壓板203以這樣的方式設在印表機200中的情況下靠近位置和遠離位置中任一位置依賴於部件的精度或者組件的精度而傾斜,墨聚集在下位置,使得墨如上所述容易溢出。在這種情況中,根據實施例,墨滴平滑地吸入在下部中的第二廢液吸收器224中。結果,上述的墨溢出的問題可靠地得到解決。
在實施例中,以下將描述進一步使用的具有優點的這種結構。在實施例中,第二廢液吸收器224的上表面和壓板203的底部之間的高度差(圖14中的間隔「a」)大致為40到50mm。由此廢液引導件230b從通孔217、218和220向下垂懸且如圖14所示幾乎為直的。結果,通過廢液引導件230b的墨形成長的水柱,使得用來將停留在第一廢液吸收器230底部中的墨滴引導至第二廢液吸收器224的力,即吸力更多地增加。由此,在實施例中,可以更可靠地將墨從第一廢液吸收器230引導至第二廢液吸收器224。
廢液引導件230b與第一廢液吸收器230一體形成。與廢液引導件230b和第二廢液吸收器230獨立構成的情況相比,廢液引導件230b的製造成本可以很低。
在實施例中,第二廢液吸收器224的液體吸收率設置地比第一廢液吸收器230和廢液引導件230b的高。結果,可以將力增至這樣的程度第二廢液吸收器224將液體從第一廢液吸收器230和廢液引導件230b中吸取。由此,仍可以可靠地將液體從第一廢液吸收器230引導至第二廢液吸收器224。「高液體吸收率」指第二廢液吸收器224的毛細管作用比第一廢液吸收器230和廢液引導件230b的毛細管作用更顯著,可以在更寬的範圍中吸入相同量的液體。
通孔217和220設在沿主掃描方向延伸的槽孔210和211的兩個末端上。通孔217和220的間隔壁表面與槽孔210和211的兩個末端的側壁(槽孔212和210的側壁)平齊,廢液引導件230b沿著槽孔210和211的兩個末端的側壁(槽孔212和216的側壁)到達第二廢液吸收器224的上表面,通孔217和220的間隔壁表面連接至所述側壁。作為典型實例,圖16示出槽孔216和通孔220的剖視圖。
如該圖所示,槽孔216的側壁216a和通孔220的側壁220a彼此平齊。廢液引導件230b沿側壁216a和側壁220a(在圖16中沒有示出)向下垂懸。換句話說,在印表機200以這樣的方式極大地傾斜的情況下槽孔216在下面,墨將會聚集在槽孔216中。這時,例如,如果通孔220的側壁220a定位在比槽孔216的側壁216a(圖16中的右側)高的部分,則會形成以側壁216a為底部的墨停留部分。結果,墨有可能從停留部分溢出。
當印表機200以這樣的方式傾斜時,為了消除墨停留部分,通孔220的側壁220a與槽孔216的側壁216a平齊,廢液引導件230b設在相同的部分。結果,可以可靠地解決上述墨溢出的問題。此外,在實施例中,第一廢液吸收器230的末端表面能夠可靠地與槽孔216(未示出)的側壁216a接觸。結果,將墨以相同的方式平滑地引導向下。
除了在壓板203的兩縱向末端上設有通孔217和220之外,壓板203在從縱向中心部稍微移向靠近位置的位置中設有通孔218和219,廢液引導件230b設在通孔218中。結果,在印表機200水平安裝且傾斜使用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更平滑地將設置在槽孔210至216中的墨滴引導至第二廢液吸收器224(廢液盤222)。
如圖13和14所示,引導件223設在壓板203的下面。將透明和柔性紙張材料彎成從側面看去呈大致的V形就形成引導件223,如圖14所示,該引導件223具有與壓板203相同的沿主掃描方向伸長的形狀。引導件223的上端固定在壓板203上。
如圖13所示的沿垂直方向伸展的多個縫隙223a沿壓板203的縱向方向(主掃描方向)以預定的間隔形成在前面(圖14的右側)的側壁上。每個縫隙223a形成的位置大致與從壓板203向下垂懸的廢液引導件230b設置的位置相同,使得廢液引導件230b通過縫隙223a插入至第二廢液吸收器224的上表面,如圖13所示。
由此,每個縫隙223a將向下垂懸的每個廢液引導件的姿態和位置約束住。結果,在沒有組裝引起的變化和運輸產生的振動的影響下,每個廢液引導件230b的姿態和位置不改變,沒有變化地被設定。
更特別地,廢液引導件230b的下端與第二廢液吸收器224的上表面接觸,以便將墨從第一廢液吸收器230引導至第二廢液吸收器224。例如,如果由於組裝引起的變化或者運輸產生的振動而使廢液引導件230b的下端不與第二廢液吸收器224的上表面接觸,則不能獲得上述的優點。然而,每個廢液引導件230b的姿勢和位置由引導件223(縫隙223a)約束。結果,可以總是可靠地將墨從第一廢液吸收器230引導至第二廢液吸收器224。
如圖13和14所述,電子單元227設在引導件223的後面。電子單元227由具有電磁屏蔽特性的罩形成。當被墨滴弄溼的液體引導件230b與電子單元227接觸時,墨滴有可能進入電子單元227中,結果損壞了電子單元227的電氣屬性。然而,縫隙223a僅形成在紙張材料前面的壁表面上而不形成在後面(圖14的左側)的壁表面上,其中所述紙張材料彎曲為大致的V形。結果,廢液引導件230b不與電子單元227接觸。這樣,電子單元227的電氣屬性不會破壞。
此外,用來蓋廢液盤222的上部的蓋件221設在引導件223的前面,如圖12和14所示。因此,調整了引導件223的向前移動量,從而可以更可靠地保持廢液引導件230b的姿態和位置。
接著將參考圖17至20描述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如圖17所示,作為液體噴射裝置的噴墨印表機311包括印表機主體312和設在印表機主體312後面的供紙器312a。堆疊在供紙器312a上的紙張S一張接一張地進給到印表機主體312中。
印表機主體312包括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的盒313,託架引導軸314設在盒313的左右側板313a和313b之間。託架315可滑動地支撐在託架引導軸314上。託架315通過定時帶317連接至託架電動機316,並沿圖1中箭頭的方向,即,主掃描的方向由託架電動機316的驅動操作驅動。
此外,用來儲存墨(液體)的墨盒318可拆卸地連接至託架315的上面,作為液體噴射頭的記錄頭319設在託架315的下面,其中所述記錄頭319用來接收來自墨盒318的墨。記錄頭319包括由壓電振動器(未示出)形成的噴嘴驅動件,且記錄頭319基於噴嘴驅動件的振動作用將墨滴自噴嘴形成表面(未示出)噴出。
此外,如圖17和18所示,壓板321與託架引導軸314平行且設在引導頭319被掃描部分的下面。由供紙器312a進給的紙張S被引導至壓板321上,並由紙張進給件(未示出)沿輔掃描方向傳送,其中所述輔掃描方向與託架315的掃描方向相垂直,墨從壓板321上方的記錄頭319中噴射,從而將字符和圖像列印在紙張S上。
如圖18所示,壓板321由為板形基件的壓板基件322、第一液體吸收器324及第三液體吸收器323構成。更特別地,如圖19和20所示,壓板基件322由樹脂形成,且在上表面322a上形成有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的凹入部分326。凹入部分326的尺寸這樣設置包括記錄頭319沿主掃描方向上的可移動範圍。
多個圓柱形凸起部分327和多個長方體形凸起部分328從凹入部分326的底部表面326A向上突起。圓柱形凸起部分327的上表面327a和長方體形凸起部分328的上表面328a的高度與壓板基件322的上表面322a一致。此外,兩個或者三個半球形部分329設在每個長方體形凸起部分328的上表面328a。由此,在壓板基件322中,半球形部分329的上端位於最高的位置。
此外,壓板基件322包括通孔331,所述通孔331具有大致的矩形截面,以透過凹入部分326的底部表面326a。三個通孔331沿主掃描方向排列,如圖18所示。
根據本實施例的印表機311可以實施無頁邊距列印。在圖18中,形成在最右側的通孔331設置在這樣的位置上當實施無頁邊距列印時,接收從紙張S的右邊緣偏離出的多餘墨。此外,另外兩個通孔設在這樣的位置上當具有諸如A4尺寸或者明信片尺寸等額定尺寸的紙張S引導至壓板321上時,接收從紙張S的左邊緣偏離出的多餘墨。圖18所示的紙張S具有A4的尺寸,紙張S的頁邊與最左邊的通孔331重疊。壓板基件322的結構使用了傳統結構。
第三液體吸收器323由具有大的吸力的多孔材料形成,且沿平面方向有與壓板基件322的凹入部分326大體一致的外部形狀。此外,厚度大約為壓板基件322的凹入部分326的整個深度的四分之一。如圖20所示,第三吸收器323在這樣的位置上具有開口部分333與壓板基件322的圓柱形凸起部分327和長方體形凸起部分328重疊。上述的結構使用了傳統的結構。
此外,除了具有所述傳統結構外,第三液體吸收器323在這樣的位置上新設有多個舌片部分(廢液引導件)335與設在壓板基件322中的三個通孔331重疊。在第三液體吸收器323中設置U形縫隙,然後向下彎曲縫隙內部的部分,這樣就形成每個舌片335。
此外,相對託架315的掃描方向斜切掉每個舌片部分335的尖端335a。
第三液體吸收器323在凹入部分326中與凸起部分327和328配合,其中所述凸起部分327和328穿過開口部分333。此外,在凹入部分326中的配合狀態下(見圖18),第三液體吸收器323使每個舌片部分335通過壓板基件322的每個通孔331向下垂懸。
第一液體吸收器324由密度比第三吸收器323的密度低的多孔材料形成,且沿平面方向有與壓板基件322的凹入部分326大體一致的外部形狀。此外,厚度大約為壓板基件322的凹入部分326的整個深度的四分之三。第一吸收器324在這樣的位置上具有開口部分337與壓板基件322的圓柱形凸起部分327和長方體形凸起部分328重疊。第一液體吸收器324在凹入部分326配合且以這樣的狀態疊放在第三液體吸收器323上凸起部分327和328穿過開口部分337。
由此,在壓板基件322的凹入部分中順序裝配第三液體吸收器323和第一液體吸收器324,從而構成壓板321。在這種情況下,如圖18所示,壓板基件322的上表面定位在與第一液體吸收器324的上表面324a大致相同的水平位置上。結果,只有形成在壓板基件322的長方體形凸起部分328上的半球形部分329從壓板321的上表面凸起,引導至壓板321上的紙張S由半球形部分329支撐,以形成與記錄頭319之間的預定紙張間隙。
此外,如圖17所示,印表機311包括在非列印區域(靠近位置)中的壓蓋件341。壓蓋件341包括擦抹件342、蓋343、連接至蓋343的吸管344及設在吸管344的中間的吸泵345,如圖18所示。
擦抹件342設在蓋343的列印區域上,且用來在需要的時候打掃和清潔記錄頭319的噴嘴形成表面。蓋343用來密封移動至託架315的記錄頭319的噴嘴形成表面,防止在印表機311停用期間記錄頭319的噴嘴形成表面變幹。
此外,吸泵345可以通過吸管344將負壓作用在密封噴嘴形成表面的蓋343中,從而將墨從噴嘴口吸出,從而實施了清潔,恢復了記錄頭319的噴墨能力。
此外,印表機311包括在盒313中下底部上的廢液箱346,所述廢液箱346的上面開口。由多孔材料形成的多個第二廢液吸收器347堆疊在廢液箱346中。壓蓋件341的吸管344的末端定位在廢液箱346中,清潔期間產生的墨進給至廢液箱346中,且被吸收保持在第二廢液吸收器347中。廢液箱346和第二廢液吸收器347就位於壓板321的下面,此外所述廢液箱346和第二廢液吸收器347具有這樣的尺寸包括沿壓板321的縱向的整個區域。
壓板321和廢液箱346之間的距離以這樣的方式設置第三吸收器323的每個舌片部分335與第二廢液吸收器347的上表面接觸。此外,第二廢液吸收器347的吸收率比第三廢液吸收器323的高,使得吸收在第三廢液吸收器323中的液體通過舌片部分335可以容易地移至第二廢液吸收器347。
由此,通過以上結構,在印表機311中實施將垂直和橫向頁邊距設為零的無頁邊距列印的情況下,噴射至從紙張S的邊緣偏離出的部分上的墨滴飛向壓板321的第一液體吸收器324。第一液體吸收器324將墨滴捕獲並吸收,然後墨滴移向設在下面的第三液體吸收器323,其中所述第三液體吸收器323具有高的吸收率。
第一液體吸收器324由具有相對較低密度的多孔材料形成。這樣,墨快速地移至第三液體吸收器323,從而最大可能地抑制了在第一液體吸收器324的表面附近處墨霧的產生。
移至第三液體吸收器323的墨通過第三液體吸收器323的舌片部分335移至第二廢液吸收器347。每個舌片部分335設在與壓板基件322的通孔331重疊的位置,即壓板321中從紙張S左邊緣和右邊緣偏離出的墨會集的位置。由此,墨容易聚集在舌片部分335中,從而能容易地移至第二廢液吸收器347。然後,墨保持在具有高的保持水特性的第二廢液吸收器347中,即使由於使用者之間的搬運而錯誤地傾斜了印表機311,墨也不容易流出到外部。
在實施例中,通孔331設在壓板321的壓板基件321上,以插入舌片部分335,且使舌片部分335與第二廢液吸收器347接觸。
由此,來自記錄頭319且超出紙張S的墨吸入舌片部分335,並通過通孔331吸入第二廢液吸收器347中。結果,墨通過舌片部分335快速地移至第二廢液吸收器347,從而縮短了墨在壓板321上停留的時間。在不設舌片部分335的情況下,墨停留在壓板321上,直到達到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的吸收限。然而,在實施例中,在達到吸收限之前墨就移至第二廢液吸收器347。結果,即使在由於使用者之間的搬運而使印表機311傾斜時,也可以防止墨從壓板321中洩漏。
在實施例中,舌片部分335和第二廢液吸收器347獨立設置,因而可以使用傳統的廢液吸收器。這樣,不需要過多地改變印表機311的設計。
在實施例中,在壓板基件322與通孔331重疊的位置上切割並彎曲第三廢液吸收器就形成了舌片部分335。
由此,通過稍微處理傳統的第三液體吸收器323就可以容易地形成舌片部分335。這樣,無需過多地改變印表機311的設計。
在實施例中,第三液體吸收器323和第一液體吸收器324的尺寸設計成這樣包括記錄頭319的移動範圍,由此,即使噴出的墨偏離出紙張S的所有邊緣,即所謂的完全無頁邊距列印實施時,設置的墨也會可靠地吸收在液體吸收器323和324中。
在實施例中,第三液體吸收器323和第一液體吸收器324在壓板基件322的凹入部分326中配合。在液體吸收器323和324配合的狀態下,壓板基件322的半球部分329位於最高部分。由此,當紙張S支撐在壓板321上時,間隙可以由紙張S和第一液體吸收器324之間的半球部分329形成,從而可以防止紙張S與第一液體吸收器324接觸。結果,可以防止吸持在液體吸收器323和324中的墨汙染紙張S。
在實施例中,相對託架315的掃描方向斜切掉每個舌片部分335的尖端335a。由此,可以在每個舌片部分335和第二廢液吸收器347之間容易地產生毛細管作用,從而使得吸收在舌片部分335中的墨能容易地移至第二廢液吸收器347。
在實施例中,第二廢液吸收器347的吸收率高於第三液體吸收器323的吸收率。由此,吸收在舌片部分335中的墨可以容易地吸收在第二廢液吸收器347中。結果,即使由於在使用者之間搬運而使印表機311傾斜時,也可以防止墨從印表機311中漏出。結果,縮短了液體在液體吸收器323和324中的停留時間,從而防止墨變幹並凝固在液體吸收器323和324中。
在實施例中,壓板321設有兩種廢液吸收器,即第三廢液吸收器323和第一廢液吸收器324。由此,設置在壓板321中的墨產生的霧可以容易地被第一液體吸收器324吸收,其中所述第一液體吸收器324由具有相對較低密度的材料形成。結果,可以減少霧的產生。此外,毛細管作用可以容易地將墨從具有相對較低密度的第一液體吸收器324移至由具有相對較高密度的材料形成的第三液體吸收器323。結果,墨可以快速地移至第三液體吸收器323的舌片部分335。這樣,可以將墨更可靠地移至第二廢液吸收器347。
在實施例中,形成在壓板基件322上的通孔331設在與紙張S的左右邊緣重疊的位置上,其中所述紙張S具有額定尺寸。
由此,通孔331和舌片部分335可以設置在墨容易積聚的位置上,即,設置的墨集中的地方。這樣,可以有效地將墨移向第二廢液吸收器347。
實施例可以以下述的方式修改。
在實施例中,在第三液體吸收器323中設置U形縫隙,並向下彎曲縫隙內部的部分,這樣就形成了舌片部分335,每個舌片部分335也可以為其他的形狀。此外,每個舌片部分335不與第三液體吸收器323一體形成,而可以與第三液體吸收器323相獨立而設,也可以通過諸如粘合劑等連接裝置將舌片部分335連接到第三液體吸收器323上。
此外,不通過切割第三液體吸收器323形成每個舌片部分335,而可以在模塑第三液體吸收器323的同時模塑形成舌片部分335。
在實施例中,液體吸收器323和324具有這樣的尺寸包括記錄頭319的移動範圍。也可以部分地設置液體吸收器323和324。
在實施例中,將舌片部分335的尖端335a切割,也可以不做切割。
雖然在實施例中第二廢液吸收器347的吸收率高於包括舌片部分335的第三液體吸收器323的吸收率,但也可以等於或者小於第三液體吸收器323的吸收率。
在實施例中,具有不同密度的第三液體吸收器323和第一液體吸收器324設為液體吸收器,至少可以使用三種廢液吸收器。此外,也可以只使用一種廢液吸收器。
在實施例中,壓板基件322的通孔331和舌片部分335設在與紙張S的左右邊緣重疊的位置上,其中所述紙張S具有額定的尺寸。它們也可以設在非重疊位置。此外,廢液吸收器的數目設為三,也可以設為其他數目。
在以上實施例中,將噴墨的印表機(包括傳真機和複印機的列印設備)描述為液體噴射裝置,也可以使用噴射其他液體的液體噴射裝置。例如,可以使用噴射諸如電極材料或者用來生產液晶顯示器、電致發光顯示器或者場發射顯示器(FED)的著色劑等液體的液體噴射裝置,也可使用噴射用於製造生物晶片的生物有機物質的液體噴射裝置或者作為精密移液管的採樣噴射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液體噴射裝置,包括液體噴射頭,該液體噴射頭沿第一方向可移動;壓板,該壓板相對著所述液體噴射頭以支撐物體,並限定所述液體噴射頭和所述物體之間的間隙,其中液滴從所述液體噴射頭噴射至所述物體,所述壓板設有槽孔和通孔,其中從所述物體的邊緣偏離出的液滴設置在所述槽孔中,而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槽孔的底部中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盤件,該盤件設置在所述壓板下面,以接收通過所述通孔滴下的液體;設在所述槽孔中的第一液體吸收器;設在所述盤件中的第二液體吸收器;及至少一個液體引導件,所述至少一個液體引導件通過所述通孔中至少一個通孔延伸,以將由所述第一液體吸收器吸收的液體引導至所述第二液體吸收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中所述液體引導件是第三液體吸收器,該第三液體吸收器的液體吸收率高於所述第一液體吸收器的液體吸收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中所述通孔處於實施所述液體噴射頭的衝洗操作的位置上,其中所述液體引導件設在所述通孔中。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中實施所述衝洗操作的位置不設在所述液體噴射頭的靠近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中所述通孔位於相對於所述第一方向處在傾斜狀態的所述壓板的下位置上,其中所述液體引導件在所述通孔中。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中所述第二液體吸收器的液體吸收率高於所述第三液體吸收器的液體吸收率。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中所述液體噴射裝置是噴墨記錄裝置,在所述噴墨記錄裝置中墨滴噴射向由所述壓板支撐的記錄介質。
8.一種廢液處理設備,包括壓板,該壓板相對著液體噴射裝置的液體噴射頭,以支撐物體,其中液滴從所述液體噴射頭噴射至所述物體,所述壓板形成有槽孔和通孔,其中從所述物體的邊緣偏離出的液滴設置在所述槽孔中,而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槽孔的底部中;盤件,該盤件設置在所述壓板的下面,以接收通過所述通孔滴下的液體;設在所述槽孔中的第一液體吸收器;設在所述盤件中的第二液體吸收器;液體引導件,該液體引導件通過所述通孔延伸,以將由所述第一液體吸收器吸收的液體引導至所述第二液體吸收器;及引導件,該引導件調整所述液體引導件的姿態和位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廢液處理設備,其中所述引導件是薄片件,該薄片件形成有縫隙,所述液體引導件通過所述縫隙延伸。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廢液處理設備,其中所述薄片件由彈性樹脂材料構成。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廢液處理設備,其中所述薄片件沒有形成縫隙的部分相對著所述液體噴射裝置的電子單元。
12.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廢液處理設備,進一步包括蓋件,在保持所述引導件的同時所述蓋件覆蓋所述盤件的上部。
13.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廢液處理設備,其中所述液體引導件與所述第一液體吸收器一體形成。
14.一種廢液處理設備,包括壓板,該壓板相對著液體噴射裝置的液體噴射頭,以支撐物體,其中液滴從所述液體噴射頭噴射至所述物體,所述壓板形成有槽孔和通孔,其中從所述物體的邊緣偏離出的液滴設置在所述槽孔中,而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槽孔的底部中;盤件,該盤件設置在所述壓板的下面,以接收通過所述通孔滴下的液體;設在所述槽孔中的第一液體吸收器;設在所述盤件中的第二液體吸收器;及液體引導件,該液體引導件通過所述通孔延伸,以將由所述第一液體吸收器吸收的液體引導至所述第二液體吸收器,所述液體引導件與所述第一液體吸收器一體形成。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廢液處理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液體吸收器和所述液體引導件由多孔軟材料構成。
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廢液處理設備,其中所述第二液體吸收器的液體吸收率高於所述第一液體吸收器和所述液體引導件的液體吸收率。
17.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廢液處理設備,其中所述槽孔內表面的第一部分和所述通孔內表面的第二部分彼此平接;及所述液體引導件沿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延伸。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廢液處理設備,其中至少多於一個的通孔中安置有沿所述液體噴射頭移動方向的通孔;及所述液體引導件設在每個所述通孔中。
19.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廢液處理設備,其中所述液體引導件可變形地連接至所述第一液體吸收器。
20.一種液體噴射裝置,包括根據權利要求8或者14的廢液處理設備,其中設置所述壓板,從而限定所述液體噴射頭和所述物體之間的間隙。
2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中所述液體引導件為由多孔材料組成的單個部件。
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中所述液體引導件為薄片狀部件,其中所述薄片狀部件具有通過所述通孔中至少一個通孔而延伸的部分。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中所述液體引導件具有這樣的尺寸至少等於所述液體噴射頭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可移動範圍。
24.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中所述液體引導件裝至所述槽孔中,所述第一液體吸收器層壓在所述液體引導件上。
2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中斜切掉將要與所述第二液體吸收器接觸的所述液體引導件的尖端。
2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中所述液體引導件的液體吸收率與所述第二液體吸收器的液體吸收率不同。
2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液體吸收器由具有第一密度的材料構成,所述液體引導件由具有第二密度的材料構成。
2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體噴射裝置,其中所述壓板可支撐具有不同尺寸的多個物體,所述通孔對應所述物體的邊緣定位。
全文摘要
液體噴射頭沿第一方向可移動。壓板相對著液體噴射頭,以支撐物體和限定液體噴射頭和物體之間的間隙,其中來自液體噴射頭的液滴噴射至所述的物體上。壓板形成有槽孔和通孔,其中偏離出物體邊緣的液滴設置在所述槽孔中,而所述通孔形成在槽孔的底部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盤件設置在壓板的下面,以接收從通孔中滴下的液體。第一液體吸收器設在槽孔中。第二液體吸收器設在盤件中。至少一個液體引導件通過通孔中至少一個通孔延伸,以將第一液體吸收器吸收的液體引導至第二液體吸收器。
文檔編號B41J2/165GK1470388SQ03142
公開日2004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11日 優先權日2002年6月11日
發明者金光正智, 片桐愛彥, 和田始, 羽場佳祐, 新谷綠, 磯野正博, 博, 彥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