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溫真空超導開水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21:17:3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熱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高溫真空超導開水器。
背景技術:
開水器也稱開水爐,是為了滿足較多人員飲用開水的需求而設計、開發的一種利用電能或其它燃料燃燒轉化為熱能而生產開水的飲水設備,其容量根據不同群體的需求,大致由2升-200升不等,功率範圍從600W-22KW不等,主要適用於企業單位、酒店、部隊、車站、機場、工廠、醫院、學校等公共場合。相對於傳統的鍋爐具有安全,快速,噪音小,環保無汙染的優點,並且開水的供應不分時段,隨時都可提供。
現有技術中的電熱水器通過電熱元件直接與待加熱物連接,在加熱過程中,電熱元件容易積蓄大量的熱量,大量積蓄熱量降低電熱元件的使用壽命。同時,用電安全是電加熱電器所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現有技術中,電熱元件直接與待加熱物連接還會產生漏電危險,降低電加熱電器的使用安全性,且現有技術導熱性能差,導致耗電,不節能。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溫真空超導開水器,解決現有技術中電熱水器的電熱元件使用壽命低且解決漏電危險的技術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溫真空超導開水器,包括儲水箱和至少一個電熱組件,所述電熱組件延伸入所述儲水箱的水中,對水進行加熱,所述電熱組件包括電熱元件和熱超導元件,所述熱超導元件包括內部具有空腔的導熱殼體,所述導熱殼體的空腔中存儲有高溫超導材料;所述電熱元件與所述導熱殼體連接,以實現所述熱超導元件將所述電熱元件產生的熱量傳導到水中。
其中,所述電熱元件為陶瓷發熱片,所述陶瓷發熱片包括陶瓷基體、設於所述陶瓷基體中的發熱電阻板及與所述發熱電阻板連接的引線。
其中,所述發熱電阻板由氮化矽、石墨烯或者石墨製成。
其中,所述電熱元件為矽碳棒。
其中,所述超導熱元件與所述電熱元件嵌接連接,所述超導熱元件的導熱殼體設有凹陷部,所述電熱元件至少部分嵌接於所述凹陷部中。
其中,所述電熱元件與所述超導熱元件的導熱殼體螺紋連接,所述電熱元件設有螺紋盲孔,所述超導熱元件的導熱殼體設有外螺紋,所述螺紋盲孔與所述外螺紋螺紋連接。
其中,所述超導熱元件的導熱殼體由金屬材料製成或陶瓷製成。
其中,所述金屬材料為鐵、不鏽鋼或者銅鐵合金。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溫真空超導開水器,包括儲水箱和至少一個電熱組件,所述電熱組件延伸入所述儲水箱的水中,對水進行加熱,所述電熱組件包括電熱元件和熱超導元件,所述熱超導元件包括內部具有空腔的導熱殼體,所述導熱殼體的空腔中存儲有高溫超導材料;所述電熱元件與所述導熱殼體連接,以實現所述熱超導元件將所述電熱元件產生的熱量傳導到水中。。熱超導元件能夠將電熱元件的熱量快速導到電加熱電器的待加熱物,減少熱量在電熱元件積聚,降低電熱元件的損耗,有效延長電熱元件的使用壽命。同時,電熱元件不直接與待加熱物接觸,能夠減少電熱元件漏電產生的危險。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電熱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儲水箱,2-熱超導元件,3-電熱元件,4-導線,5-高溫超導材料,6-水龍頭,7-發熱電阻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中所述的「連接」和用於表達「連接」的詞語,如「相連接」、「相連」等,其既可以指代某一部件與另一部件直接連接,也可以指代某一部件通過其他部件與另一部件相連接。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溫真空超導開水器,包括儲水箱1和至少一個電熱組件,所述電熱組件延伸入所述儲水箱1的水中,對水進行加熱,所述電熱組件包括電熱元件3和熱超導元件2,所述熱超導元件2包括內部具有空腔的導熱殼體,所述導熱殼體的空腔中存儲有高溫超導材料5;所述電熱元件3與所述導熱殼體連接,以實現所述熱超導元件2將所述電熱元件3產生的熱量傳導到水中。
其中,所述電熱元件3為陶瓷發熱片,所述陶瓷發熱片包括陶瓷基體、設於所述陶瓷基體中的發熱電阻板及與所述發熱電阻板連接的引線。
其中,所述發熱電阻板7由氮化矽、石墨烯或者石墨製成。
其中,所述電熱元件3為矽碳棒。
其中,所述超導熱元件2與所述電熱元件3嵌接連接,所述超導熱元件2的導熱殼體設有凹陷部,所述電熱元件3至少部分嵌接於所述凹陷部中。
其中,所述電熱元件3與所述超導熱元件2的導熱殼體螺紋連接,所述電熱元件3設有螺紋盲孔,所述超導熱元件的導熱殼體設有外螺紋,所述螺紋盲孔與所述外螺紋螺紋連接。
其中,所述超導熱元件2的導熱殼體由金屬材料製成或陶瓷製成。
其中,所述金屬材料為鐵、不鏽鋼或者銅鐵合金。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