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在冬閒稻田種植馬鈴薯的方法
2023-05-29 07:07:06
專利名稱:一種在冬閒稻田種植馬鈴薯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種植馬鈴薯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在冬閒稻田種植馬鈴薯的方法。
背景技術:
馬鈴薯適應性強,產量高,是世界四大糧食作物之一。我國南方地區稻作區在收割水稻後,大量的冬閒田處於閒置狀態,適合用於發展馬鈴薯種植,但目前在冬閒稻田種植馬鈴薯,一般是通過土壤翻耕、整地作畦後,挖穴播種馬鈴薯,然後覆土,覆土後再採用地膜全程覆蓋或者前期覆蓋,這種方法的缺點是要進行土壤翻耕、挖穴、覆土,馬鈴薯採收時還要將土壤翻開,非常費工,而且由於稻田土壤比較粘重,排水困難,不適合馬鈴薯塊莖的膨大,因而產量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節省工時,產量較高、品質優,且有利於提高稻田肥力,改善稻田土壤結構的在冬閒稻田種植馬鈴薯的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其包括以下步驟(1)品種選擇選擇生長期短,適應性強的早熟品種;(2)種薯處理 可用甲基託布津或者多菌靈450~550倍液與15~25毫克/千克的赤黴素混合液浸種約15~20分鐘,然後進行切塊,每個切塊應含有1~2個芽眼,單塊重35~45克,切塊過程中用0.1%~0.2%的高錳酸鉀溶液對刀具消毒,切塊後的薯塊經2~3h風乾後,用草木灰加入4%~8%甲基託布津或多菌靈均勻拌種,也可以用鈣鎂磷鉀肥直接拌種;(3)整地施肥 在冬閒稻田開溝做畦,溝寬宜為0.35~0.45米,溝深宜為0.2~0.30米,畦面寬宜為1.2~1.8米,開溝挖出的土壤平鋪於畦面上,整地之後,每667平方米畦面均勻撒施純N10~12公斤,P2O54~6公斤,K2O22~26公斤;(4)適時播種 一般在12月中下旬播種,可按30~35×30~35釐米的株行距將種薯擺放於畦面;(5)覆蓋稻草和地膜 種薯擺好後,將稻草覆蓋於畦面上(覆蓋方式任選,但優選的稻草覆蓋法是將稻草尾尾相對,蔸頭朝外覆蓋於畦面上),將種薯蓋嚴實,覆蓋厚度為6~12釐米(優選方案為8~10釐米),然後在其上覆蓋地膜;(6)破膜引苗 幼苗開始露出稻草、開始頂膜時,在苗處破膜引出幼苗;(7)植株調控 在現蕾期使用濃度為100~200毫克/千克的烯效唑抑制地上部分徒長,促進結薯;(8)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蚜蟲、蠐螬、早疫病和晚疫病;(9)適時收穫 當塊莖達到一定大小,根據市場行情可陸續收穫上市。
本發明有如下有益效果(1)省工 不需要進行土壤翻耕、挖穴,下種後無需覆土,只要覆蓋稻草,採收時只要將稻草扒開,就撿取馬鈴薯;可省工25%以上;(2)有利於馬鈴薯塊莖的膨大 由於馬鈴薯塊莖在土表和稻草之間發育,因此其膨大不受粘重土壤的阻礙;在同等條件下可提高產量15%~20%;(3)可以提高稻田土壤質量 作為覆蓋材料的稻草在馬鈴薯生長的後期,開始腐爛還田,有利於提高稻田肥力,改善稻田的土壤結構。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1)品種選擇選擇生長期短,適應性強的早熟品種中薯5號;(2)種薯處理用甲基託布津500倍液與20毫克/千克的赤黴素混合液浸種約18分鐘,然後進行切塊,每個切塊含有1~2個芽眼,單塊重平均40克左右;切塊過程中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對刀具消毒,切塊後的薯塊經2.5h風乾後,用草木灰加入6%甲基託布津拌種;(3)整地施肥 在冬閒稻田按1.5米寬的畦面開溝,溝寬0.4米,溝深0.25米,開溝挖出的土壤平鋪於畦面上,整地後,每667平方米均勻撒施餅肥(含氮7.0%)120千克,硫酸鉀複合肥40千克,鈣鎂磷鉀肥50千克;(4)適時播種 在12月中旬播種,將種薯按33×33釐米的株行距在畦面擺放,每畦擺放5行;(5)覆蓋稻草和地膜 種薯擺好後,將稻草尾尾相對,蔸頭朝外覆蓋於畦面上,覆蓋厚度為8~10釐米,然後在其上覆蓋地膜;(6)破膜引苗 幼苗開始露出稻草、開始頂膜時,在苗處破膜引出幼苗。(7)植株調控 在現蕾期使用濃度為150毫克/千克的烯效唑抑制地上部分徒長,促進結薯;(8)病蟲害防治 注意防治蚜蟲、蠐螬、早疫病和晚疫病;(9)適時收穫 當塊莖達到一定大小,根據市場行情可陸續收穫上市;收穫時,將稻草扒開,就可檢取馬鈴薯,收穫後的薯塊放在太陽下晾乾表面水分,然後分級包裝上市。
本實施例每公頃用工225個勞動日;產量可達24000餘公斤。
實施例2種薯選用東農303;用草木灰加入6%多菌靈均勻拌種;其餘同實施例1。產量亦可達24000餘公斤。
權利要求
1.一種在冬閒稻田種植馬鈴薯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1)品種選擇 選擇生長期短,適應性強的早熟品種;(2)種薯處理 用甲基託布津或者多菌靈450~550倍液與15~25毫克/千克的赤黴素混合液浸種約15~20分鐘,然後進行切塊,每個切塊應含有1~2個芽眼,單塊重35~45克,切塊過程中用0.1%~0.2%的高錳酸鉀溶液對刀具消毒,切塊後的薯塊經2~3h風乾後,用草木灰加入4%~8%甲基託布津或多菌靈均勻拌種,或用鈣鎂磷鉀肥直接拌種;(3)整地施肥 在冬閒稻田開溝做畦,開溝挖出的土壤平鋪於畦面上,每660平方米畦面均勻撒施純N 8~12公斤,P2O54~6公斤,K2O 22~26公斤;(4)適時播種 一般在12月中下旬播種,可按30~35×30~35釐米的株行距將種薯擺放於畦面;(5)覆蓋稻草和地膜 種薯擺好後,將稻草覆蓋於畦面上,將種薯蓋嚴實,稻草覆蓋厚度為6~12釐米,再在稻草上覆蓋地膜;(6)破膜引苗 幼苗開始露出稻草、開始頂膜時,在苗處破膜引出幼苗;(7)植株調控 在現蕾期使用濃度為100~200毫克/千克的烯效唑抑制地上部分徒長;(8)病蟲害防治;(9)適時收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冬閒稻田種植馬鈴薯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溝寬為0.35~0.45米,溝深為0.2~0.30米,畦面寬為1.2~1.8米。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冬閒稻田種植馬鈴薯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稻草覆蓋方式是將稻草尾尾相對,蔸頭朝外覆蓋於畦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冬閒稻田種植馬鈴薯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稻草覆蓋厚度為8~10釐米。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在冬閒稻田種植馬鈴薯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稻草覆蓋厚度為8~10釐米。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在冬閒稻田種植馬鈴薯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1)品種選擇選擇生長期短,適應性強的早熟品種;(2)種薯處理浸種,切塊,風乾,拌種;(3)整地施肥在冬閒稻田開溝做畦,再在畦面施放氮、磷、鉀肥;(4)適時播種一般在12月中下旬播種;(5)覆蓋稻草和地膜種薯擺好後,將稻草覆蓋於種薯上,再在稻草上覆蓋地膜;(6)破膜引苗幼苗開始露出稻草、開始頂膜時,在苗處破膜引出幼苗;(7)植株調控在現蕾期使用濃度為100-200毫克/千克的烯效唑抑制地上部分徒長;(8)病蟲害防治;(9)適時收穫。本發明節省工時,產量高、品質優,且有利於提高稻田肥力,改善稻田土壤結構。
文檔編號A01G1/00GK1723752SQ20051003189
公開日2006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20日
發明者熊興耀, 劉明月, 何長徵 申請人:湖南南方馬鈴薯產業化工程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