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纜鋪設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2:26:36 1

本發明屬於電力設備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纜鋪設器。
背景技術:
在我國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的同時,用電量也隨之越來越多,電網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時常會需要對已經鋪設好的電纜進行更換或添加的工作,由於電纜溝已經鋪設完畢,電纜溝內狹窄、光線差、灰塵多,傳統方法是將混凝土蓋板一一掀起,然後將電纜線放入排好,最後再重新將蓋板置於原位,使得上述方法大量消耗人力,布線效率低下。現在的施工工人都採用穿線器的方法進行布線,穿線器最早些時候主要用於牆壁下路牽引,後來發展為下水道的光纜線等一下線路的牽引。穿線器具有省時,省力,提高工效等優點,可用於電信管道清洗及光纜,電纜和塑料子管的布放。使用時首先將玻璃鋼覆杆由引輪引出,然後與相應的金屬頭聯接,穿入管路內。用於清理時,引導頭帶動清理工具,可以清理管道;用於布放電纜時,可先將鋼絲或鐵線帶入,然後用鋼絲或鐵線牽引電纜布線。
這種方法雖說比較簡單,單穿線的過程還是以人工手動送線、拉線為主,缺少自動化設備;在穿線時電纜溝內的電纜溝道內電纜數量眾多、雜亂,穿線器經常在中途被異物擋住,電纜穿線速度極慢。現有穿線器還不能有效的躲避障礙物;使用拉線牽引的方法又容易對溝內的電纜造成損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穿線器穿線過程中缺少自動化設備;在穿線時電纜溝內的電纜溝道內電纜數量眾多、雜亂,穿線器經常在中途被異物擋住,電纜穿線速度極慢;穿線器還不能有效的躲避障礙物;使用拉線牽引的方法又容易對溝內的電纜造成損傷的問題,提供的一種電纜鋪設器。
一種電纜鋪設器,它包括:固定架1、支撐架2、固定螺栓3、輸送裝置4;所述的固定架1包括:上固定圈11、固定杆12、下固定板13、鉸接架14、輸線管15;所述的上固定圈11成圓環狀,下固定板16呈圓盤狀,下固定板16中部設有輸線管15,輸線管15豎直設置,輸線管周圍開有螺栓孔;所述的固定杆12呈門型,連接上固定圈11與下固定板13;所述的鉸接架14設置在下固定板13上,鉸接架14呈圓周狀態分布在輸線管15的周圍;所述的支撐架2中部設有鉸接孔,與鉸接架14鉸接,一端與支撐板22鉸接,另一端設有孔;所述的固定螺栓4一端固定在下固定板13上,另一端穿過支撐架2端部的孔;所述的輸送裝置4安裝在輸線管15上方;所述的輸送裝置4包括輸線入口42、主動輸送輪41、從動輸送輪42、輸送電機;
所述的鉸接架14的數量至少為3個;
所述的輸送輪41設置在輸線管15的兩側,所述的主動輸送輪41、從動輸送輪42上設有環形凹槽,所述的環形凹槽表面設有齒狀凸起;所述的主動輸送輪41的一端與輸送電機相連;所述的從動輸送輪42與彈簧43相連,浮動設置;
它還包括穿線頭6,所述的穿線頭6為仿生手指狀結構;所述的穿線頭6包括:第一關節61、第二關節62、驅動電機Ⅰ、驅動電機Ⅱ、柔性杆67;
所述的第二關節62呈圓柱狀,一端設有連接部64,另一端設有鉸接軸612;所述的第一關節61呈圓柱狀,一端設有圓弧倒角,一端經鉸接軸612與第二關節鉸接;
所述的穿線頭6還可以是:所述的穿線頭6包括:第一關節61、第二關節62、第三關節64、驅動電機Ⅰ、驅動電機Ⅱ、柔性杆67;所述的第三關節64呈圓柱狀,一端設有連接部64,另一端設有舵機68,舵機68與第三關節64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二關節62呈圓柱狀,一端固定在舵機68的輸出端上,另一端設有鉸接軸612;
所述的驅動電機Ⅰ、驅動電機Ⅱ設置在第二關節62內部,分別位於第二關節軸線的兩側;
所述的柔性杆67設置在第一關節61、第二關節62的軸切面上,與鉸接軸612垂直設置;所述的柔性杆67一端固定在第一關節61上,一端固定在驅動電機Ⅰ、驅動電機Ⅱ上;
所述的第一關節61上還設有壓力傳感器,攝像頭;所述的壓力傳感器,攝像頭經無線傳輸裝置與控制電腦相連。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纜鋪設器,它包括:固定架1、支撐架2、固定螺栓3、輸送裝置4;所述的固定架1包括:上固定圈11、固定杆12、下固定板13、鉸接架14、輸線管15;所述的上固定圈11成圓環狀,下固定板16呈圓盤狀,下固定板16中部設有輸線管15,輸線管15豎直設置,輸線管周圍開有螺栓孔;所述的固定杆12呈門型,連接上固定圈11與下固定板13;所述的鉸接架14設置在下固定板13上,鉸接架14呈圓周狀態分布在輸線管15的周圍;所述的支撐架2中部設有鉸接孔,與鉸接架14鉸接,一端與支撐板22鉸接,另一端設有孔;所述的固定螺栓4一端固定在下固定板13上,另一端穿過支撐架2端部的孔;所述的輸送裝置4安裝在輸線管15上方;所述的輸送裝置4包括輸線入口42、主動輸送輪41、從動輸送輪42、輸送電機;它還包括穿線頭6,所述的穿線頭6為仿生手指狀結構;所述的穿線頭6包括:第一關節61、第二關節62、驅動電機Ⅰ、驅動電機Ⅱ、柔性杆67;所述的第二關節62呈圓柱狀,一端設有連接部64,另一端設有鉸接軸612;所述的第一關節61呈圓柱狀,一端設有圓弧倒角,一端經鉸接軸612與第二關節鉸接。本發明採用了適合電纜溝檢查井井口的圓形框架結構,採用可調節式支撐架結構進行固定,該結構簡單實用,可以適應各種不同直徑的井口,螺栓固定操作簡單,可靠性好;採用電機帶動輸送輪的方式進行穿線器的輸送,結構簡單,攜帶方便,可以適應各種直徑的穿線器,拉力大,自動化程度高,解決了人力穿線速度慢的問題;仿生手指狀結構的穿線頭6使工作人員可以對穿線器的運動路線進行控制,可以有效的避開電纜溝內的障礙物;穿線頭6第一關節61上得壓力傳感器和攝像頭可以將電纜溝內的情況實施反饋給工作人員,在避開障礙物的同時還可以防止穿線過程中對已有電纜的損傷,同時還可以用作電纜溝內日常監管、巡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電纜鋪設器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電纜鋪設器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一種電纜鋪設器的A-A剖視圖;
圖4為本發明一種電纜鋪設器的輸送裝置剖視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一種電纜鋪設器的使用狀態圖;
圖6為本發明一種自動化穿線裝置的穿線頭主視圖;
圖7為本發明一種電纜鋪設器的剖視圖;
圖8為本發明一種自動化穿線裝置的使用狀態圖;
圖9為本發明一種電纜鋪設器的穿線頭另一實施方式的主視圖;
圖10為本發明一種電纜鋪設器的穿線頭另一實施方式的剖視圖;
圖11為本發明一種電纜鋪設器的穿線頭的使用狀態圖;
圖12為本發明一種電纜鋪設器的穿線頭的使用狀態圖;
圖13為本發明一種電纜鋪設器的穿線頭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電纜鋪設器
請參見圖1-5,一種電纜鋪設器,包括:固定架1、支撐架2、固定螺栓3、輸送裝置4;
所述的固定架1包括:上固定圈11、固定杆12、下固定板13、鉸接架14、輸線管15;
所述的上固定圈11成圓環狀,直徑大於電纜溝檢查井井口直徑;
所述的下固定板16呈圓盤狀,下固定板中部設有輸線管15,輸線管15豎直設置,輸線管周圍開有減重孔、螺栓孔;
所述的固定杆12呈門型,連接上固定圈11與下固定板13,其中上固定圈11位於下固定板13的上方;
所述的鉸接架14設置在下固定板13上,鉸接架14呈圓周狀態分布在輸線管15的周圍;
所述的鉸接架14的數量至少為3個;
所述的支撐架2中部設有鉸接孔,與鉸接架14鉸接,一端與支撐板22鉸接,另一端設有孔;
所述的固定螺栓4一端固定在下固定板13上,另一端穿過支撐架2端部的孔;
所述的輸送裝置4安裝在輸線管15上方;
所述的輸送裝置4包括輸線入口42、主動輸送輪41、從動輸送輪42、輸送電機;
所述的輸送輪41設置在輸線管15的兩側,所述的主動輸送輪41、從動輸送輪42上設有環形凹槽,所述的環形凹槽表面設有齒狀凸起;
所述的主動輸送輪41的一端與輸送電機相連;
所述的從動輸送輪42與彈簧43相連,浮動設置。
使用時,首先將本產品放置在電纜溝的豎井井口處,使下固定板13進入豎井內部,調整上固定圈11,使上固定圈11水平放置,使用定力矩扳手旋轉固定螺栓3,使支撐架2逐漸張開,支撐板與豎井井壁接觸,保證各支撐架的受力相同;將玻璃鋼穿線器5的一端放入輸送裝置4的輸線入口42中,啟動輸送電機,輸送電機帶動主動輸送輪41和從動輸送輪42轉動,玻璃鋼穿線器5被輸送至電纜溝內,輸送至指定位置後,將穿線器與電纜相連接,啟動電機使電機反轉,將玻璃鋼穿線器5回;使用完畢後,將玻璃鋼穿線器5取出輸送裝置,鬆開固定螺栓3,自動化穿線裝置即可取下,進行下一次工作。
實施例2:一種電纜鋪設器
請參見圖1-5、8、11-13,一種電纜鋪設器,包括:固定架1、支撐架2、固定螺栓3、輸送裝置4、穿線頭6;
所述的固定架1包括:上固定圈11、固定杆12、下固定板13、鉸接架14、輸線管15;
所述的上固定圈11成圓環狀,直徑大於電纜溝檢查井井口直徑;
叔叔的下固定板16呈圓盤狀,下固定板中部設有輸線管15,輸線管15豎直設置,輸線管周圍開有減重孔、螺栓孔;
所述的固定杆12呈門型,連接上固定圈11與下固定板13,其中上固定圈11位於下固定板13的上方;
所述的鉸接架14設置在下固定板13上,鉸接架14呈圓周狀態分布在輸線管15的周圍;
所述的鉸接架14的數量至少為3個;
所述的支撐架2中部設有鉸接孔,與鉸接架14鉸接,一端與支撐板22鉸接,另一端設有孔;
所述的固定螺栓4一端固定在下固定板13上,另一端穿過支撐架2端部的孔;
所述的輸送裝置4安裝在輸線管15上方;
所述的輸送裝置4包括輸線入口42、主動輸送輪41、從動輸送輪42、輸送電機;
所述的輸送輪41設置在輸線管15的兩側,所述的主動輸送輪41、從動輸送輪42上設有環形凹槽,所述的環形凹槽表面設有齒狀凸起;
所述的主動輸送輪41的一端與輸送電機相連;
所述的從動輸送輪42與彈簧43相連,浮動設置;
所述的穿線頭6包括:第一關節61、第二關節62、驅動電機Ⅰ、驅動電機Ⅱ、柔性杆67;
所述的第二關節62呈圓柱狀,一端設有連接部64,另一端設有鉸接軸612;
所述的驅動電機Ⅰ、驅動電機Ⅱ設置在第二關節62內部,分別位於第二關節軸線的兩側;
所述的第一關節61呈圓柱狀,一端設有圓弧倒角,一端經鉸接軸612與第二關節鉸接;
所述的柔性杆67設置在第一關節61、第二關節62的軸切面上,與鉸接軸612垂直設置;
所述的柔性杆67一端固定在第一關節61上,一端固定在驅動電機Ⅰ、驅動電機Ⅱ上;
所述的第一關節61上還設有壓力傳感器,攝像頭;
所述的壓力傳感器,攝像頭經無線傳輸裝置與控制電腦相連。
使用時,首先將本產品放置在電纜溝的豎井井口處,使下固定板13進入豎井內部,調整上固定圈11,使上固定圈11水平放置,使用定力矩扳手旋轉固定螺栓3,使支撐架2逐漸張開,支撐板與豎井井壁接觸,保證各支撐架的受力相同;將穿線頭6固定在玻璃鋼穿線器5的一端,端放入輸送裝置4的輸線入口42中,啟動輸送電機,輸送電機帶動主動輸送輪41和從動輸送輪42轉動,玻璃鋼穿線器5被輸送至電纜溝內;當玻璃鋼穿線器5遇到障礙時,啟動電機使電機反轉,使玻璃鋼穿線器5倒退一段距離,使用第一關節61上的攝像頭觀察障礙物,手動控制穿線頭6動作,使第一關節61彎曲;啟動電機正轉,使玻璃鋼穿線器繞過障礙物,手動控制第一關節恢復原來位置,繼續穿線;輸送至指定位置後,將穿線器與電纜相連接,啟動電機使電機反轉,將玻璃鋼穿線器5回;使用完畢後,將玻璃鋼穿線器5取出輸送裝置,鬆開固定螺栓3,自動化穿線裝置即可取下,進行下一次工作。
使用時,驅動電機Ⅰ、驅動電機Ⅱ帶動柔性杆67運動,使第一關節61的一側柔性杆67伸長,一側柔性杆67縮短,進而控制第一關節61運動。
實施例3:一種電纜鋪設器
請參見圖1-13,一種電纜鋪設器,包括:固定架1、支撐架2、固定螺栓3、輸送裝置4、穿線頭6;
所述的固定架1包括:上固定圈11、固定杆12、下固定板13、鉸接架14、輸線管15;
所述的上固定圈11成圓環狀,直徑大於電纜溝檢查井井口直徑;
叔叔的下固定板16呈圓盤狀,下固定板中部設有輸線管15,輸線管15豎直設置,輸線管周圍開有減重孔、螺栓孔;
所述的固定杆12呈門型,連接上固定圈11與下固定板13,其中上固定圈11位於下固定板13的上方;
所述的鉸接架14設置在下固定板13上,鉸接架14呈圓周狀態分布在輸線管15的周圍;
所述的鉸接架14的數量至少為3個;
所述的支撐架2中部設有鉸接孔,與鉸接架14鉸接,一端與支撐板22鉸接,另一端設有孔;
所述的固定螺栓4一端固定在下固定板13上,另一端穿過支撐架2端部的孔;
所述的輸送裝置4安裝在輸線管15上方;
所述的輸送裝置4包括輸線入口42、主動輸送輪41、從動輸送輪42、輸送電機;
所述的輸送輪41設置在輸線管15的兩側,所述的主動輸送輪41、從動輸送輪42上設有環形凹槽,所述的環形凹槽表面設有齒狀凸起;
所述的主動輸送輪41的一端與輸送電機相連;
所述的從動輸送輪42與彈簧43相連,浮動設置;
所述的穿線頭6包括:第一關節61、第二關節62、第三關節64、驅動電機Ⅰ、驅動電機Ⅱ、柔性杆67;
所述的第三關節64呈圓柱狀,一端設有連接部64,另一端設有舵機68,舵機68與第三關節64固定連接;
所述的第二關節62呈圓柱狀,一端固定在舵機68的輸出端上,另一端設有鉸接軸612;
所述的驅動電機Ⅰ、驅動電機Ⅱ設置在第二關節62內部,分別位於第二關節軸線的兩側;
所述的第一關節61呈圓柱狀,一端設有圓弧倒角,一端經鉸接軸612與第二關節鉸接;
所述的柔性杆67設置在第一關節61、第二關節62的軸切面上,與鉸接軸612垂直設置;
所述的柔性杆67一端固定在第一關節61上,一端固定在驅動電機Ⅰ、驅動電機Ⅱ上;
所述的第一關節61上還設有壓力傳感器,攝像頭;
所述的壓力傳感器,攝像頭經無線傳輸裝置與控制電腦相連。
使用時,首先將本產品放置在電纜溝的豎井井口處,使下固定板13進入豎井內部,調整上固定圈11,使上固定圈11水平放置,使用定力矩扳手旋轉固定螺栓3,使支撐架2逐漸張開,支撐板與豎井井壁接觸,保證各支撐架的受力相同;將穿線頭6固定在玻璃鋼穿線器5的一端,端放入輸送裝置4的輸線入口42中,啟動輸送電機,輸送電機帶動主動輸送輪41和從動輸送輪42轉動,玻璃鋼穿線器5被輸送至電纜溝內;當玻璃鋼穿線器5遇到障礙時,啟動電機使電機反轉,使玻璃鋼穿線器5倒退一段距離,使用第一關節61上的攝像頭觀察障礙物,手動控制穿線頭6動作,使第一關節61彎曲,啟動電機正轉,使玻璃鋼穿線器繞過障礙物,手動控制第一關節恢復原來位置,繼續穿線;輸送至指定位置後,將穿線器與電纜相連接,啟動電機使電機反轉,將玻璃鋼穿線器5回;使用完畢後,將玻璃鋼穿線器5取出輸送裝置,鬆開固定螺栓3,自動化穿線裝置即可取下,進行下一次工作。
使用時,驅動電機Ⅰ、驅動電機Ⅱ帶動柔性杆67運動,使第一關節61的一側柔性杆67伸長,一側柔性杆67縮短,進而控制第一關節61左右擺動運動;通過控制舵機68的旋轉可以第一關節61和第二關節62的旋轉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