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及其使用方法
2023-05-28 23:43:36 2
專利名稱: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攝像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攝像裝置,例如數字相機或數字攝影機,主要結合鏡頭模塊和影像感測器,用以聚 集影像光線並將其轉換為電子信號,作為後續的儲存、處理及傳輸。如同許多電子裝置一般,輕薄短小為數字相機或攝影機的產品趨勢之一,因此,鏡 頭模塊的薄型化成為攝像裝置的設計目標之一。為了達到鏡頭模塊的薄型化,通常會讓快 門(shutter)在開機和關機時處於不同位置。換句話說,可藉由增加快門移動的行程以達 到鏡頭模塊的薄型化。除了增加快門移動行程以減少攝像裝置的厚度外,同時還需要設計出一種構造簡 單、組裝容易且不會造成攝像裝置內部汙染的鏡頭模塊,用以降低製造成本、商品價格及提 高良率。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一 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展完成,而一般產品及方法又沒有適切的結構及方法能夠解決上述 問題,此顯然是相關業者急欲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能創設一種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 及其使用方法,實屬當前重要研發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業界極需改進的目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的攝像裝置存在的缺陷,而提出一種新的攝像裝置 的鏡頭模塊及其使用方法,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可以增加快門移動的行程,以達到 鏡頭模塊的薄型化及使攝像裝置的厚度減少,且其構造簡單,組裝容易,非常適於實用。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出 的一種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包含一鏡片筒基板,用以帶動鏡片沿一光軸動作,該鏡片 筒基板具有一第一中孔,對準於該光軸,且該鏡片筒基板具有至少一導柱,垂直設置於該鏡 片筒基板的表面;一快門基板,具有一第二中孔,對準於該光軸,該快門基板具有至少一凹 槽,使得該導柱得以在該凹槽內動作;以及至少一彈性裝置,分別對應於該導柱與該凹槽; 藉此,當該鏡片筒基板與該快門基板受一外力而靠近時,會擠壓該彈性裝置;當除去該外力 時,則藉由該彈性裝置將該鏡片筒基板與該快門基板分開。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採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前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中所述的攝像裝置為照相機或攝影機。前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更包含至少二限位機構,設置於該鏡片筒基板及該 快門基板的至少其中之一,用以限定該鏡片筒基板與該快門基板分開時的最大行程。前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中每一限位機構包含一卡勾,凸設於該鏡片筒基 板的邊緣;及一凸出部,凸設於該快門基板的邊緣並對應於該卡勾。前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中所述的卡勾包含二板條(Strip),相距一距離 以形成一空間,用以容置該凸出部;及一止動(Stop)部,設置於該二板條的一端,當該鏡片
4筒基板與該快門基板分開達最大行程時,該凸出部即停止於該止動部。前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中每一限位機構包含一鉤狀部,凸設於該鏡片筒 基板的邊緣,當該鏡片筒基板與該快門基板分開達最大行程時,該鉤狀部即將該快門基板 鉤扣住。前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中每一限位機構包含一鉤狀部,凸設於該鏡片筒 基板的邊緣;及一凸出部,凸設於該快門基板的邊緣並對應於該鉤狀部;藉此,當該鏡片筒 基板與該快門基板分開達最大行程時,該鉤狀部即鉤扣住該凸出部。前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中所述的彈性裝置為一彈簧,其穿過並圍繞該導 柱的周圍。前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中所述的凹槽的口徑略大於該導柱的口徑,且該 彈簧的口徑略大於該凹槽的口徑。前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中所述的凹槽是穿透該快門基板前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更包含一基座,其固設於該攝像裝置,藉此,當該鏡 片筒基板與該快門基板受外力而靠近時,該快門基板即停靠於該基座上。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依據本發明提出的 一種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鏡片筒基板,其具有一第一 中孔,且該鏡片筒基板的表面垂直設有至少一導柱;提供一快門基板,其具有一第二中孔, 且該快門基板具至少一凹槽;提供至少一彈性裝置,其分別對應於該導柱與該凹槽;將該 第一中孔和該第二中孔對準於一光軸,且將該導柱分別對準於該凹槽;當該攝像裝置進入 第一狀態時,施一力量於該鏡片筒基板與該快門基板,使得該導柱動作於該凹槽內並擠壓 該彈性裝置,因而讓該鏡片筒基板靠近該快門基板,最終讓該快門基板停靠於該攝像裝置 的一基座上;當該攝像裝置進入第二狀態時,除去該力量,藉由該彈性裝置將該鏡片筒基板 與該快門基板分開,且使得該鏡片筒基板、該快門基板均與該基座分開;以及藉由該鏡片筒 基板帶動鏡片沿著該光軸動作,以進行攝像。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採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前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的攝像裝置為照相機或攝影 機。前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的第一狀態為關機,且該第二 狀態為開機。前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的使用方法,更包含提供至少二限位機構,設置於該 鏡片筒基板及該快門基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及當該鏡片筒基板與該快門基板分開達最大行 程時,以該限位機構止停(Stop)該鏡片筒基板與該快門基板之間的動作。前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的使用方法,其中彈性裝置的提供步驟包含使用一 彈簧穿過並圍繞該導柱的周圍,該彈簧的一端抵住該鏡片筒基板的表面,而該彈簧的另一 端抵住該快門基板的表面。前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的凹槽的口徑略大於該導柱的 口徑,且該彈簧的口徑略大於該凹槽的口徑。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藉由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 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及其使用方法至少具有下列優點及有益效果本發明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及其使用方法可以增加快門移動的行程,以達到鏡頭模塊的薄型化及使攝像裝置的 厚度減少,且其構造簡單,組裝容易。綜上所述,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及其使用方法。該攝像裝置 的鏡頭模塊,其主要包含有鏡片筒基板、快門基板及彈性裝置。鏡片筒基板具至少一導柱, 垂直設置於鏡片筒基板的表面。快門基板具有至少一凹槽,使得導柱得以在凹槽內動作。每 一彈性裝置則對應於導柱與凹槽。藉此,當鏡片筒基板與快門基板受外力而靠近時,會擠壓 彈性裝置;當除去外力時,則藉由彈性裝置將鏡片筒基板與快門基板分開。本發明還提供了 一種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的使用方法。本發明在技術上有顯著的進步,並具有明顯的積極 效果,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 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並且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 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的分解立體圖。圖2A是顯示攝像裝置在第一狀態時,鏡片筒基板靠近快門基板並停靠在基座上 的簡化剖面圖。圖2B是顯示攝像裝置在第二狀態時,鏡片筒基板、快門基板與基座分開的簡化剖 面圖。圖3A和圖;3B是顯示卡勾和凸出部的相對動作位置的簡化局部俯視圖。圖4A和圖4B是顯示鉤狀部和凸出部的相對動作位置的簡化局部側視圖。圖5A和圖5B是顯示鉤狀部和快門基板的相對動作位置的簡化局部側視圖。10 鏡片筒基板102 第一中孔104 導柱106 卡勾106A 鉤狀部1060 板條1062:止動部12:快門基板122 第二中孔124 凹槽126:凸出部14:彈性裝置16 光軸18 基座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 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出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及其使用方法其具體實施方 式、結構、方法、步驟、特徵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後。有關本發明的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較佳實 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呈現。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的說明,當可對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目 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獲得一更加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是提供參考與 說明之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攝像(imaging)裝置的鏡頭模塊的分解立體圖。為顯現本實施例的特徵,僅顯示與本實施例有關的結構,其餘結構均予以省略。本實施例所例示的攝 像裝置為數字相機,然而,本實施例也可適用於其他攝像裝置,例如數字攝影機。在本實施例中,鏡頭模塊主要包含鏡片筒基板10、快門基板12及彈性裝置14。數 字相機內一般會含有多個鏡片筒(lens barrel),例如前群筒、中群筒及後群筒。圖1所示 的鏡片筒基板10屬於中群筒的一部分。鏡片筒基板10是用以帶動鏡片(未顯示於圖式中) 沿一光軸16動作。在本實施例中,鏡片筒基板10主要具有第一中孔102、導柱104及卡勾 106。其中,第一中孔102對準於光軸16。導柱104垂直設置於鏡片筒基板10的表面。導 柱104的數量為至少一個,而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如圖所示)則使用二個。卡勾106凸設 於鏡片筒基板10的邊緣,可用以配合快門基板12的凸出部(或稱為凸臺)126,以作為限位 機構使用,此將在本說明書的後面詳述。卡勾106的數量為至少二個,而在一較佳實施例中 (如圖所示)則使用三個。快門基板12屬於快門(shutter)的一部分。在本實施例中,快門基板12主要具 有第二中孔122、凹槽IM及凸出部126。其中,第二中孔122對準於光軸16。凹槽IM可 以穿透快門基板12,也可以是未穿透的。凹槽IM的位置對應於鏡片筒基板10的導柱104, 用以讓導柱104在凹槽124內動作,因此,凹槽124的數量通常是相同於導柱104的數量。 此外,彈性裝置14,例如彈簧,的設置位置也對應於導柱104和凹槽124,因此,彈性裝置14 的數量通常也是相同於導柱104的數量。凸出部126凸設於快門基板12的邊緣,並對應於 鏡片筒基板10的卡勾106,因此,凸出部126的數量通常是相同於卡勾106的數量。根據上述的鏡頭模塊,當攝像裝置進入第一狀態(例如在數字相機關機)時,鏡片 筒基板10和快門基板12受外力作用,使得導柱104動作於凹槽IM內,並擠壓彈性裝置14, 因而讓鏡片筒基板10靠近快門基板12。圖2A是顯示攝像裝置在第一狀態時,鏡片筒基板 靠近快門基板並停靠在基座上的簡化剖面圖。其中,鏡片筒基板10擠壓彈性裝置14並靠 近快門基板12,最終讓快門基板12停靠在攝像裝置的固設基座18上。彈性裝置14,例如 彈簧,是穿過並圍繞導柱104的周圍,其一端抵住鏡片筒基板10的表面,而另一端則抵住快 門基板12的表面;凹槽124的口徑略大於導柱104的口徑,且彈性裝置14(例如彈簧)的 口徑略大於凹槽124的口徑。當攝像裝置進入第二狀態(例如在數字相機開機)時,除去上述的外力,並藉由彈 性裝置14將鏡片筒基板10與快門基板12分開。圖2B是顯示攝像裝置在第二狀態時,鏡 片筒基板、快門基板與基座分開的簡化剖面圖。其中,彈性裝置14(例如彈簧)將鏡片筒基 板10與快門基板12分開。接著,鏡片筒基板10受驅動而帶動鏡片沿著光軸16動作,以進 行攝像,最終使得鏡片筒基板10、快門基板12均與基座18分開。根據本實施例的另一特徵,鏡片筒基板10的卡勾106和快門基板12的凸出部1 可提供限位功能,用以限定鏡片筒基板10和快門基板12分開時的最大行程。在本實施例 中,每一"^勾106是由二板條(strip) 1060及一止動(stop)部1062組成;其中,二板條相 距一段距離以形成一個空間,用以容置凸出部126,而止動部1062則設置於二板條1060的 一端,如圖3A的簡化局部俯視圖所示。當鏡片筒基板10與快門基板12分開達最大行程時, 凸出部1 即停止於止動部1062,如圖;3B的簡化局部俯視圖所示,其中,圖3A和圖是顯 示卡勾和凸出部的相對動作位置的簡化局部俯視圖。本實施例的限位機構可作等效功能的改變。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4A的簡化局部側視圖所示,鏡片筒基板10的邊緣凸設有鉤狀部106A,其位置對應於凸出部126。當鏡片 筒基板10與快門基板12分開達最大行程時,如圖4B的簡化局部側視圖所示,鉤狀部106A 即會鉤扣住凸出部126,其中,圖4A和圖4B是顯示鉤狀部和凸出部的相對動作位置的簡化 局部側視圖。在又一實施例中,如圖5A的簡化局部側視圖所示,仍使用鉤狀部106A,但省略 凸出部126。當鏡片筒基板10與快門基板12分開達最大行程時,如圖5B的簡化局部側視 圖所示,鉤狀部106A即將快門基板12鉤扣住,其中,圖5A和圖5B是顯示鉤狀部和快門基 板的相對動作位置的簡化局部側視圖。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 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 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術內容作出些許的更 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 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 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特徵在於其包含一鏡片筒基板,用以帶動鏡片沿一光軸動作,該鏡片筒基板具有一第一中孔,對準於該 光軸,且該鏡片筒基板具有至少一導柱,垂直設置於該鏡片筒基板的表面;一快門基板,具有一第二中孔,對準於該光軸,該快門基板具有至少一凹槽,使得該導 柱得以在該凹槽內動作;以及至少一彈性裝置,分別對應於該導柱與該凹槽;藉此,當該鏡片筒基板與該快門基板受一外力而靠近時,會擠壓該彈性裝置;當除去該 外力時,則藉由該彈性裝置將該鏡片筒基板與該快門基板分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攝像裝置為照 相機或攝影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特徵在於更包含至少二限位機構, 設置於該鏡片筒基板及該快門基板的至少其中之一,用以限定該鏡片筒基板與該快門基板 分開時的最大行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特徵在於其中每一限位機構包含 一卡勾,凸設於該鏡片筒基板的邊緣;及一凸出部,凸設於該快門基板的邊緣並對應於該卡勾。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卡勾包含 二板條,相距一距離以形成一空間,用以容置該凸出部;及一止動部,設置於該二板條的一端,當該鏡片筒基板與該快門基板分開達最大行程時, 該凸出部即停止於該止動部。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特徵在於其中每一限位機構包含 一鉤狀部,凸設於該鏡片筒基板的邊緣,當該鏡片筒基板與該快門基板分開達最大行程時,該鉤狀部即將該快門基板鉤扣住。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特徵在於其中每一限位機構包含 一鉤狀部,凸設於該鏡片筒基板的邊緣;及一凸出部,凸設於該快門基板的邊緣並對應於該鉤狀部;藉此,當該鏡片筒基板與該快門基板分開達最大行程時,該鉤狀部即鉤扣住該凸出部。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彈性裝置為一 彈簧,其穿過並圍繞該導柱的周圍。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凹槽的口徑略 大於該導柱的口徑,且該彈簧的口徑略大於該凹槽的口徑。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凹槽是穿透 該快門基板。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特徵在於更包含一基座,其固設於 該攝像裝置,藉此,當該鏡片筒基板與該快門基板受外力而靠近時,該快門基板即停靠於該 基座上。
12.—種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的使用方法,其特徵在於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鏡片筒基板,其具有一第一中孔,且該鏡片筒基板的表面垂直設有至少一導柱;提供一快門基板,其具有一第二中孔,且該快門基板具至少一凹槽;提供至少一彈性裝置,其分別對應於該導柱與該凹槽;將該第一中孔和該第二中孔對準於一光軸,且將該導柱分別對準於該凹槽;當該攝像裝置進入第一狀態時,施一力量於該鏡片筒基板與該快門基板,使得該導柱 動作於該凹槽內並擠壓該彈性裝置,因而讓該鏡片筒基板靠近該快門基板,最終讓該快門 基板停靠於該攝像裝置的一基座上;當該攝像裝置進入第二狀態時,除去該力量,藉由該彈性裝置將該鏡片筒基板與該快 門基板分開,且使得該鏡片筒基板、該快門基板均與該基座分開;以及藉由該鏡片筒基板帶動鏡片沿著該光軸動作,以進行攝像。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的使用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 攝像裝置為照相機或攝影機。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的使用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 第一狀態為關機,且該第二狀態為開機。
15.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的使用方法,其特徵在於更包含提供至少二限位機構,設置於該鏡片筒基板及該快門基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及當該鏡片筒基板與該快門基板分開達最大行程時,以該限位機構止停該鏡片筒基板與 該快門基板之間的動作。
16.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的使用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彈性裝 置的提供步驟包含使用一彈簧穿過並圍繞該導柱的周圍,該彈簧的一端抵住該鏡片筒基板的表面,而該 彈簧的另一端抵住該快門基板的表面。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的使用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的 凹槽的口徑略大於該導柱的口徑,且該彈簧的口徑略大於該凹槽的口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及其使用方法。該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其主要包含有鏡片筒基板、快門基板及彈性裝置。鏡片筒基板具有至少一導柱,垂直設置於鏡片筒基板的表面。快門基板具有至少一凹槽,使得導柱得以於凹槽內動作。每一彈性裝置則對應於導柱與凹槽。藉此,當鏡片筒基板與快門基板受外力而靠近時,會擠壓彈性裝置;當除去外力時,則藉由彈性裝置將鏡片筒基板與快門基板分開。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攝像裝置的鏡頭模塊的使用方法。藉此,本發明可以增加快門移動的行程,以達到鏡頭模塊的薄型化及使攝像裝置的厚度減少,且其構造簡單,組裝容易。
文檔編號G03B9/08GK102096276SQ20091021198
公開日2011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10日
發明者呂建勳, 鄭文杰 申請人: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