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重型車備胎升降及固定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19:49:26 2

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備件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重型車備胎升降及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重型車輛一般都設有備胎,對於普通重型車備胎大多布置在車架的支架上,但對於特殊用途重型車輛,由於整車布置的緣故,備胎多布置在駕駛室後方;由於重型車輛備胎比較重,若靠人力搬動,則至少得3~4人方能將備胎固定在駕駛室後方,若隨車人員較少則無法實現備胎更換,因此就要求備胎固定裝置具備自動升降的功能。
一種現有技術是備胎升降採用固定在車輛一側的可旋轉吊裝機進行吊裝。由於備胎需要固定在駕駛室後方,因此,將備胎起吊至特定位置後需將吊裝機進行旋轉後,方可將備胎固定在支架上,如圖1A和圖1B所示;採用此技術實現備胎的升降,由於備胎是由鋼絲繩吊裝的,因此備胎在升降過程中或產生晃動,且操縱人員需在吊裝過程中不斷的調整備胎的位置及旋轉吊裝機,操作費時費力,且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再一種現有技術是備胎採用翻轉式升降方式,翻轉動力由液壓缸驅動。備胎由液壓缸驅動翻轉搖臂從地面舉升至駕駛室後方,然後固定在支架上,如圖2A和圖2B所示;採用此技術實現備胎的升降,在翻轉升降過程中,所需的空間比較大(至少2倍車寬),當車輛備胎升降側空間不足時,無法實現備胎更換。且由於升降動力由液壓缸提供,需要一套完整的液壓系統來實現,因此升降機構比較複雜,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重型車備胎升降及固定裝置,以解決備胎升降過程中費時、費力的問題,同時解決升降過程中佔用操作空間大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重型車備胎升降及固定裝置,包括固定平臺、備胎固定支架、翻轉彎臂、擺臂、備胎固定託架、絞盤及鋼絲繩;
所述備胎固定支架固定於所述固定平臺上;所述翻轉彎臂的下端與所述備胎固定支架的下端鉸接;所述擺臂的上端與所述翻轉彎臂的上端鉸接;
所述備胎固定託架固定於所述備胎固定支架的下端;
所述絞盤固定於所述備胎固定支架的上端;所述鋼絲繩的一端與所述翻轉彎臂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絞盤連接。
所述備胎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支撐梁、第二支撐梁、第一橫梁、第二橫梁、第一斜梁及第二斜梁;
所述第一支撐梁的下端固定於所述固定平臺上;所述第一斜梁的下端固定於所述第一支撐梁一側的所述固定平臺上,所述第一斜梁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梁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絞盤固定於所述第一支撐梁的上端;
所述第一橫梁固定於所述固定平臺上,且所述第一橫梁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梁的下端連接,所述第一橫梁的右端與所述第二斜梁的下端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支撐梁的下端固定於所述固定平臺上;所述第二橫梁固定於所述第二支撐梁上;所述第二斜梁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橫梁的左端固定連接;
在所述第一支撐梁的上端設置有第一銷軸孔;在所述第一橫梁的右端設置有第二銷軸孔;在所述第二橫梁上設置有第三銷軸孔和第四銷軸孔。
所述翻轉彎臂包括下翻轉彎臂和上翻轉彎臂;所述下翻轉彎臂的下端為U字型;所述上翻轉彎臂的下端與所述下翻轉彎臂的上端固定連接;
在所述下翻轉彎臂的下端設置有相對貫通的第五銷軸孔;在所述上翻轉彎臂的上端設置有第六銷軸孔;
在所述上翻轉彎臂外側設置有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設置有第七銷軸孔;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設置有鋼絲繩穿孔;
所述第五銷軸孔與所述第二銷軸孔相對應;所述第七銷軸孔與所述第一銷軸孔相對應。
所述擺臂包括擺臂支撐管、旋轉軸、備胎固定架及備胎安裝板;所述旋轉軸的一端固定於所述擺臂支撐管的上端;所述備胎固定架的一端固定於所述擺臂支撐管的下端,所述備胎固定架的另一端固定有備胎安裝板;所述旋轉軸與所述第六銷軸孔插接轉動配合。
所述備胎固定託架包括旋轉支架及備胎託架;所述旋轉支架包括水平部和彎折部;所述彎折部的下端與所述水平部的右端固定連接;
在所述水平部的右端設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三銷軸孔相對應;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第四銷軸孔相對應;
所述彎折部的下端面封閉,在所述彎折部的下端面上設置有螺栓孔;在所述彎折部下端面內側設置有凸焊螺母;調節螺栓與所述凸焊螺母螺紋配合;
所述備胎託架包括託架本體及調節管;所述調節管的下端封閉,在所述調節管的下端面上設置有螺紋孔;所述調節管的上端與所述託架本體固定連接;所述調節管活動式插入所述彎折部;所述調節螺栓與所述螺紋孔螺紋配合;在所述凸焊螺母與所述調節管下端面之間的所述調節螺栓上套有彈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請的重型車備胎升降及固定裝置,通過採用翻轉彎臂及可自由擺動的備胎安裝擺臂,從而有效的減小了備胎升降所需要的空間,使車輪的更換更加方便;採用電動絞盤拉升,只需要一人,就可實現備胎升降,省時省力;備胎固定託架中備胎託架與旋轉支架使用彈簧,可以避免車輛在行駛過程中顛簸時備胎對車輛的剛性衝擊;備胎的固定採用銷軸及插銷限位,使得備胎拆裝方便、省時。
附圖說明
圖1A為第一種現有技術備胎固定示意圖;
圖1B為第一種現有技術備胎移動示意圖;
圖2A為第二種現有技術備胎固定示意圖;
圖2B為第二種現有技術備胎移動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備胎升降及固定裝置正視圖;
圖4為備胎與備胎升降及固定裝置裝配示意圖;
圖5為備胎固定支架與固定平臺結構示意圖;
圖6為翻轉彎臂正視圖;
圖7為翻轉彎臂結構示意圖;
圖8為擺臂正視圖;
圖9為擺臂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備胎固定託架剖視圖;
圖11為備胎固定託架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固定平臺,2備胎固定支架,3翻轉彎臂,4擺臂,5備胎固定託架,6絞盤,7鋼絲繩,8第二銷軸,9第四銷軸,10第一銷軸,11備胎,12第三銷軸,201第一支撐梁,202第二支撐梁,203第一斜梁,204第二斜梁,205第一橫梁,206第三銷軸孔,207第二銷軸孔,208第四銷軸孔,209第一銷軸孔,210第二橫梁,31下翻轉彎臂,32上翻轉彎臂,33第一固定支架,34第二固定支架,311第五銷軸孔,321第六銷軸孔,331第七銷軸孔,341鋼絲繩穿孔,41擺臂支撐管,42旋轉軸,43備胎固定架,44備胎安裝板,51旋轉支架,52備胎託架,511水平部,512彎折部,513調節螺栓,514凸焊螺母,515墊片,516彈簧,517第一通孔,518第二通孔,521託架本體,522調節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以下的實施例僅是示例性的,僅能用來解釋和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解釋為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限制。
本申請提供一種重型車備胎升降及固定裝置,如圖3至圖11所示,包括固定平臺1、備胎固定支架2、翻轉彎臂3、擺臂4、備胎固定託架5、絞盤6及鋼絲繩7;在本申請中,固定平臺由板材及槽型梁通過焊接連接而成。
備胎固定支架2固定於固定平臺1上;翻轉彎臂3的下端與備胎固定支架2的下端鉸接;擺臂4的上端與翻轉彎臂3的上端鉸接。
備胎固定託架5固定於備胎固定支架2的下端。
絞盤6固定於備胎固定支架2的上端;鋼絲繩7的一端與翻轉彎臂連接,另一端與絞盤連接。
備胎固定支架2包括第一支撐梁201、第二支撐梁202、第一橫梁205、第二橫梁210、第一斜梁203及第二斜梁204;在本申請中,第一支撐梁、第二支撐梁、第一橫梁、第二橫梁、第一斜梁及第二斜梁可以由管梁或槽型梁通過焊接構成。
第一支撐梁的下端固定於固定平臺上;第一斜梁的下端固定於第一支撐梁一側的固定平臺上,第一斜梁的上端與第一支撐梁的上端固定連接;絞盤固定於第一支撐梁的上端。
第一橫梁固定於固定平臺上,且第一橫梁的左端與第一支撐梁的下端連接,第一橫梁的右端與第二斜梁的下端固定連接。
第二支撐梁的下端固定於固定平臺上;第二橫梁固定於第二支撐梁上;第二斜梁的上端與第二橫梁的左端固定連接。
在第一支撐梁的上端設置有第一銷軸孔209;在第一橫梁的右端設置有第二銷軸孔207;在第二橫梁上設置有第三銷軸孔206和第四銷軸孔208。
翻轉彎臂3包括下翻轉彎臂31和上翻轉彎臂32;下翻轉彎臂的下端為U字型,下翻轉彎臂的下端U字型的結構卡入第一橫梁上;上翻轉彎臂的下端與下翻轉彎臂的上端通過焊接固定連接。
在下翻轉彎臂31的下端設置有相對貫通的第五銷軸孔311;在上翻轉彎臂32的上端設置有第六銷軸孔321。
在上翻轉彎臂32外側設置有第一固定支架33和第二固定支架34;在第一固定支架33上設置有第七銷軸孔331;在第二固定支架34上設置有鋼絲繩穿孔341,鋼絲繩的一端穿過該鋼絲繩穿孔。
第五銷軸孔311與第二銷軸孔207相對應,通過第一銷軸10插入第五銷軸孔311及第二銷軸孔207,使得翻轉彎臂能夠以第一銷軸為轉軸與備胎固定支架轉動連接;第七銷軸孔與第一銷軸孔相對應,當翻轉彎臂通過轉動,使得第七銷軸孔與第一銷軸孔相對時,插入第二銷軸8,使得翻轉彎臂與備胎固定支架相對固定。
擺臂4包括擺臂支撐管41、旋轉軸42、備胎固定架43及備胎安裝板44;旋轉軸的一端固定於擺臂支撐管的上端;備胎固定架的一端固定於擺臂支撐管的下端,備胎固定架的另一端固定有備胎安裝板;旋轉軸與第六銷軸孔插接轉動配合。
備胎固定託架5包括旋轉支架51及備胎託架52;旋轉支架51包括水平部511和彎折部512;彎折部的下端與水平部的右端固定連接;
在水平部511的右端設置有第一通孔517和第二通孔518;第一通孔517與第三銷軸孔206相對應,通過插入第三銷軸12,使得備胎固定託架能夠與備胎固定支架繞第三銷軸轉動;第二通孔518與第四銷軸孔208相對應,當備胎固定託架向上轉動到第二通孔與第四銷軸孔相對時,插入第四銷軸9,使備胎固定託架與備胎固定支架固定。
彎折部的下端面封閉,在彎折部的下端面上設置有螺栓孔;在彎折部下端面內側設置有凸焊螺母514;調節螺栓513與凸焊螺母螺紋配合,墊片515焊接於調節螺栓513上。
備胎託架52包括託架本體521及調節管522;調節管的下端封閉,在調節管的下端面上設置有螺紋孔;調節管的上端與託架本體固定連接;調節管活動式插入彎折部;調節螺栓與螺紋孔螺紋配合;在凸焊螺母與調節管下端面之間的調節螺栓上套有彈簧516。通過擰動調節螺栓,能夠使得備胎固定託架接近或遠離備胎。
本申請的安裝方式為:
首先將固定平臺固定於車輛車架之上,將備胎固定支架採用螺栓連接在固定平臺之上。
將鋼絲繩按要求纏繞在絞盤上,然後就絞盤固定在備胎固定支架上端的安裝支架上。
將翻轉彎臂採用第一銷軸安裝在備胎固定支架上,第一銷軸一端採用插銷限位。
將鋼絲繩一端的掛鈎掛到翻轉彎臂上的鋼絲繩穿孔。
將擺臂的旋轉軸插入到彎臂上端的第六銷軸孔中,一端用插銷限位。
將備胎固定託架採用第三銷軸穿過旋轉支架第一通孔裝配在備胎固定支架上的第三銷軸孔中,第三銷軸一端採用插銷限位。
工作原理:
本發明在使用時通過絞盤放繩,將翻轉彎臂繞第一銷軸旋轉,使擺臂到達能夠安裝備胎的位置,將備胎11採用安裝板安裝在備胎固定架上,將固定螺栓擰緊。
通過絞盤收繩,使翻轉彎臂緩慢向上繞銷軸旋轉,由於擺臂可自由繞旋轉軸轉動,所以擺臂始終處於豎直狀態。
當翻轉彎臂上升到位後(翻轉彎臂與備胎固定支架相貼合),將第二銷軸插入到備胎固定支架上的第一銷軸孔和翻轉彎臂上的第七銷軸孔中,第二銷軸一端用插銷限位,從而實現翻轉彎臂的固定。
將備胎固定託架繞插入第一通孔中的第三銷軸向上旋轉,直至第二通孔與第四銷軸孔對齊,然後插入第四銷軸,一端用插銷限位。
通過調節螺栓調整,可使備胎託架在旋轉支架一端的彎折部內移動,從而實現備胎的緊固。
以上僅是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的描述,應當指出,由於文字表達的有限性,而在客觀上存在無限的具體結構,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