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定位裝置及傳送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1:13:4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設備製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定位裝置及包括該定位裝置的傳送機構。
背景技術:
在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領域,經常需要使用小車將基板等由一個位置搬運至另一個位置,為了使得搬運的位置準確,小車運行的軌道上設置有條碼,條碼上記載著位置信息,小車上設置有條碼讀取器,通過條碼讀取器讀取條碼上的位置以實現對小車的定位。若條碼讀取器的位置由於外力等原因發生偏移,則會導致條碼讀取器讀取到的位置信息不準確,從而使得小車定位也不準確。因此,條碼讀取器的位置能夠影響小車定位的準確性。
現有技術中,條碼讀取器的防護措施不夠好,有些並未設置保護裝置,且小車系統中也沒有相應的檢測裝置來確定條碼讀取器是否發生偏移。
因此,如何確保小車上的條碼讀取器不發生偏移成為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提供一種定位裝置及包括該定位裝置的傳送機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定位裝置,包括識別碼讀取器,所述識別碼讀取器包括支撐部和安裝在所述支撐部上的識別碼讀取頭,所述支撐部用於與傳送機構的走行部相連,其中,所述定位裝置還包括防護罩,所述支撐部的至少一部分位於所述防護罩內,所述識別碼讀取頭位於所述防護罩外。
優選地,所述防護罩包括側壁和設置在所述側壁頂端的頂壁,所述側壁和所述頂壁圍成有開口的防護腔,所述支撐部的至少一部分位於所述防護腔內,所述識別碼讀取頭位於所述防護腔外。
優選地,所述側壁包括第一側壁、第二側壁和第三側壁,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相對設置,所述第三側壁分別與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連接,所述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以及所述頂壁共同圍成所述防護腔。
優選地,所述防護罩還包括安裝架,所述安裝架包括安裝部和與所述安裝部連接的連接部,設置在所述連接部上的防護罩以及位於所述防護罩外的識別碼讀取頭均位於所述安裝部的同一側。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方面,提供一種傳送機構,包括走行部、設置在所述走行部上的承載部和設置在所述走形部上的定位裝置,所述承載部用於承載物料,其中,所述定位裝置包括前文所述的定位裝置。
優選地,所述傳送機構還包括設置在所述走形部上的至少一個限位開關控制器,所述限位開關控制器位於所述識別碼讀取器的側部並與所述識別碼讀取器存在限位距離,當所述識別碼讀取器發生移動觸碰到所述限位開關控制器時,所述限位開關控制器能夠控制所述走行部停止走行。
優選地,所述傳送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走形部上的兩個所述限位開關控制器,且兩個所述限位開關控制器分別位於所述識別碼讀取器的兩側。
優選地,所述傳送機構包括固定件,所述走行部上設置有固定孔,所述限位開關控制器通過所述固定件與所述走行部上的固定孔連接。
優選地,所述防護罩包括安裝架,所述走行部上設置有第一安裝孔,所述安裝架的安裝部通過所述第一安裝孔與所述走行部連接。
優選地,所述走行部上設置有第二安裝孔,所述支撐部通過所述第二安裝孔與所述走行部連接。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裝置,通過為識別碼讀取器設置防護罩,使得識別碼讀取器的一部分位於防護罩內,識別碼讀取頭在防護罩外,這樣定位裝置通過識別碼讀取頭能夠實現對識別碼的掃描,而由於識別碼讀取器設置有防護罩,且防護罩能夠在不影響識別碼讀取頭的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將識別碼讀取頭罩住,當該定位裝置安裝在傳送機構上時,防護罩和識別碼讀取器均與傳送機構連接,即防護罩和識別碼讀取器之間沒有連接關係,所以當有類似於踩踏或碰撞等外力時,防護罩代替識別碼讀取器遭受外力,防護罩起到了對識別碼讀取頭的保護作用,且不會影響到識別碼讀取頭的正常讀取,從而保證所述定位裝置對傳送機構定位的準確性。
附圖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並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但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裝置的一種結構示意圖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護罩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的左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裝置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的主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傳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0、防護罩;101、第一側壁;102、第二側壁;103、第三側壁;104、頂壁;105、安裝架;1051、安裝部;1052、連接部;20、識別碼讀取器;201、識別碼讀取頭;202、支撐部;30、走形部;31、承載部;311、第一升降架;312、第二升降架;313、承載架;40、限位開關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定位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識別碼讀取器20,識別碼讀取器20包括支撐部202和安裝在支撐部202上的識別碼讀取頭201,支撐部202用於與傳送機構的走行部相連,其中,所述定位裝置還包括防護罩10,支撐部202的至少一部分位於防護罩10內,識別碼讀取頭201位於防護罩10外。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裝置,通過為識別碼讀取器設置防護罩,使得識別碼讀取器的一部分位於防護罩內,識別碼讀取頭在防護罩外,這樣定位裝置通過識別碼讀取頭能夠實現對識別碼的掃描,而由於識別碼讀取器設置有防護罩,且防護罩能夠在不影響識別碼讀取頭的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將識別碼讀取頭罩住。當該定位裝置安裝在傳送機構上時,防護罩和識別碼讀取器均與傳送機構連接,即防護罩和識別碼讀取器之間沒有連接關係,所以當有類似於踩踏或碰撞時,這些踩踏或碰撞均會施加在防護罩上,並被防護罩擋住,從而使得識別碼讀取器不被撞到,避免了識別碼讀取器因撞擊等從傳送機構上脫落,並且也避免了識別碼讀取器因撞擊等原因發生位置變動,從而保證所述定位裝置對傳送機構定位的準確性。
具體地,由圖1可以看出,識別碼讀取器20包括支撐部202和識別碼讀取頭201,為了方便對識別碼的掃描,識別碼讀取頭201位於防護罩10的外面,而為了起到對識別碼讀取頭201的防護作用,支撐部202的至少一部分位於防護罩10,以圖1中所示的方向為例,防護罩10位於識別碼讀取頭201的正上方,這樣當存在外部障礙物時,外部障礙物產生的碰撞或衝擊施加在防護罩10上,並被防護罩10擋住,從而不會撞到防護罩10所保護的識別碼讀取器20,從而避免了識別碼讀取器20因障礙物碰撞或衝擊而從傳送機構上脫落,並且,避免了識別碼讀碼器20因障礙物碰撞而產生位置變動,從而確保了識別碼讀取器20對傳送機構定位的準確性。
優選地,支撐部202可以為L型支架。L型支架的一端與識別碼讀取頭201連接,L型支架的另一端用於與傳送機構的走行部固定。
可以理解的時,識別碼讀取頭201所掃描的識別碼包括條形碼、二維碼等,所述識別碼記載位置信息,當識別碼讀取頭201掃描所述識別碼時,能夠將位置信息傳輸到與識別碼讀取頭201連接的控制器上,當該識別碼讀取器20安裝在運送物料的小車上時,能夠通過識別碼讀取頭201掃描小車軌道旁的識別碼來記錄小車行走的距離,從而實現對小車的定位。
為了實現對識別碼讀取頭201的防護作用,防護罩10可以有多種實施方式。以圖1中所示的方向為例,由於識別碼讀取頭201的下面距離地面較近,受外力影響的可能性不大,而朝向識別碼的一面用於掃描識別碼,朝向小車的一面與小車距離較近,受外力影響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能夠避免識別碼讀取頭201的上面及兩側不受到外力的影響即可,因此,作為防護罩10的一種具體地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防護罩10包括側壁和設置在所述側壁頂端的頂壁,所述側壁和所述頂壁圍成有開口的防護腔,支撐部202的至少一部分位於所述防護腔內,識別碼讀取頭201位於所述防護腔外。
通過上述防護罩10的結構,能夠避免識別碼讀取頭201的上方以及兩側受到外力影響,在保證識別碼讀取頭201的正常工作的同時提高了定位的準確性。通常,可以將防護罩10設置在識別碼讀取頭201的上方3釐米左右的位置,這樣不僅可以避免距離太近識別碼讀取頭201不易讀取數據,還能夠避免距離太遠,防護罩10起不到對識別碼讀取頭201的防護作用。
作為防護罩10的側壁的一種具體地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所述側壁包括第一側壁101、第二側壁102和第三側壁103,第一側壁101和第二側壁102相對設置,第三側壁103分別與第一側壁101和第二側壁102連接,第一側壁101、第二側壁102、第三側壁103以及頂壁104共同圍成所述防護腔。
以圖1中所示的方向為例,第一側壁101和第二側壁102分別位於識別碼讀取頭201的前後兩側,第三側壁103位於圖1中所示識別碼讀取頭201的左側,即與識別碼讀取頭201掃描的一面同側。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側壁不限於上述結構,也可以包括其他結構,例如,所述側壁還可以包括第四側壁,所述第四側壁與所述第三側壁相對設置,在所述第四側壁上可以設置通孔,支撐部202穿過所述通孔與傳送機構的走行部固定。
優選地,為了節省防護罩10上方的空間,如圖4所示,防護罩的所述側壁與所述頂壁之間呈斜坡狀,這樣能夠在對識別碼讀取頭201起到防護作用的同時還能夠節省防護罩10上方的空間。
為了實現對防護罩10與傳送機構的固定,如圖1、圖3和圖4所示,防護罩10還包括安裝架105,安裝架105包括安裝部1051和與安裝部1051連接的連接部1052,設置在連接部1052上的防護罩10以及位於防護罩10外的識別碼讀取頭201均位於安裝部1051的同一側。
具體地,以圖1所示為例,安裝架105的連接部1052設置在防護罩10的頂壁104上,安裝部1051用於固定在傳送機構的走行部上,以將與連接部1052連接的防護罩10固定。
優選地,安裝架105為L型支架,以圖1中所示為例,L型支架的橫邊為連接部1052,L型支架的豎邊為安裝部1051,且可以理解的是,由於安裝部1051需要安裝在傳送機構的走形部上,為了便於防護罩10的安裝,防護罩10以及識別碼讀取頭201均位於安裝部1051的同一側。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裝置,通過為識別碼讀取器設置防護罩,當有外力時,外力施加在防護罩上,且由於防護罩單獨固定在傳送機構上,與識別碼讀取頭之間沒有連接,所以不會影響到識別碼讀取頭,能夠對識別碼讀取頭起到保護作用,從而使得安裝按定位裝置的傳送機構定位準確。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方面,提供一種傳送機構,如圖5所示,包括走行部30、設置在走行部30上的承載部31和設置在走形部30上的定位裝置,承載部31用於承載物料,其中,所述定位裝置包括前文所述的定位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傳送機構,由於採用前文所述的定位裝置,當傳送機構在傳送軌道上運行時,通過定位裝置上的識別碼讀取頭讀取軌道邊上的位置條碼,能夠實現對傳送機構的定位,且由於所述定位裝置中設置有防護罩,能夠起到對識別碼讀取頭的保護作用,當有類似於踩踏或碰撞時,這些踩踏或碰撞俊輝施加在防護罩上,並被防護罩擋住,防護罩起到了對識別碼讀取頭的保護作用,使得識別碼讀取頭不被撞到,且不會因撞擊等原因發生位置變動等,從而保證所述定位裝置對傳送機構定位的準確性。
具體地,所述傳送機構用於傳送物料,所述傳送機構包括承載部31,承載部31可以用於承載物料,例如承載基板等物料,由於需要將基板傳送到固定位置,以便生產線的操作使用,所以需要對傳送機構的傳送過程進行定位,傳送機構的傳送軌道的兩邊沿傳送機構的運行方向設置有攜帶位置信息的條碼,通過安裝在所述傳送機構的走行部30上的識別碼讀取頭201對所述條碼進行掃描,獲取實時的位置信息,並將獲得的實時位置信息上傳到控制器,通過控制器控制傳送機構的停止。
為了進一步地保護識別碼讀取頭不受外力影響,提高定位的準確性,如圖5所示,所述傳送機構還包括設置在走形部30上的至少一個限位開關控制器,所述限位開關控制器位於所述識別碼讀取器的側部並與所述識別碼讀取器存在限位距離,當所述識別碼讀取器發生移動觸碰到所述限位開關控制器時,所述限位開關控制器能夠控制所述走行部停止走行。
具體地,在走行部30的識別碼讀取器的至少一側設置所述限位開關,當所述防護罩受到外力影響較大而碰到所述識別碼讀取器時,所述識別碼讀取器發生位置移動會觸發位於其兩側的所述限位開關控制器,所述限位開關控制器觸發後,會向所述控制器發送信號以停止傳送機構的運行,從而避免了對傳送機構定位錯誤的現象的發生。
通常情況下,所述限位距離與需要定位的精度相關,本實用新型中的所述限位距離在2mm以內,能夠滿足傳送機構的定位精度。
優選地,所述傳送機構包括設置在走形部30上的兩個所述限位開關控制器,且兩個所述限位開關控制器分別位於所述識別碼讀取器的兩側。以圖5中所示為例,所述識別碼讀取器的左右兩側各設置一個所述限位開關,這樣可以保證無論是識別碼讀取器向左發生偏移還是向右發生偏移都能夠停止傳送機構的運行,對識別碼讀取器進行位置矯正,提高識別碼讀取器的定位準確性,避免傳送機構定位錯誤的現象發生。
為了實現所述限位開關控制器的安裝,所述傳送機構包括固定件(圖中未示出),走行部30上設置有固定孔(圖中未示出),所述限位開關控制器通過所述固定件與走行部30上的固定孔連接。
具體地,所述固定件可以為螺釘,走行部30上的固定孔可以為螺紋孔,通過螺釘插入到螺紋孔將所述限位開關控制器與走行部30進行固定。
為了實現所述防護罩的固定,所述防護罩包括安裝架,走行部30上設置有第一安裝孔(圖中未示出),所述安裝架的安裝部通過所述第一安裝孔與走行部30連接。
具體地,所述安裝架為前文所述的安裝架,所述第一安裝孔可以為螺紋孔,所述安裝部上同樣設置有通孔,通過螺釘穿過所述通孔插入到所述螺紋孔以將所述安裝架固定在走行部30上。
為了實現識別碼讀取器的固定,走行部30上設置有第二安裝孔(圖中未示出),所述支撐部通過所述第二安裝孔與走行部30連接。
具體地,所述支撐部為前文所述的支撐部,即一端連接識別碼讀取頭,另一端上可以設置通孔,所述第二安裝孔為螺紋孔,通過螺釘穿過所述通孔插入到所述螺紋孔內將所述識別碼讀取頭固定在走行部30上。
如圖5中所示,用於承載物料的承載部31的具體結構可以為:承載部31包括第一升降架311、第二升降架312和支撐架313,第一升降架311和第二升降架312相對設置,第一升降架311的底端和第二升降架312的底端均固定在走行部30上,第一升降架311的頂端和第二升降架312的頂端通過承載架313連接,承載架313用於承載物料。
可以理解的是,通過將承載部31設置第一升降架311和第二升降架312可以方便承載架313上的物料的裝卸。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傳送機構,通過採用前文所述的定位裝置,提高了對傳送機構的定位的準確性,且通過在走行部上設置限位開關控制器,能夠進一步的對識別碼讀取頭進行保護,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傳送機構定位的準確性。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實施方式僅僅是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採用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然而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此。對於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實質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各種變型和改進,這些變型和改進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