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節能複合真空玻璃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1:15:51 1
專利名稱:一種高效節能複合真空玻璃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築材料,特別是一種具有高效節能的複合真空玻璃。
背景技術:
建築消耗的人類能源總量越來越大,目前已佔人類商業總能耗的5%~ 20%,建築物的門窗洞口則是節能的薄弱環節,趁築物在使用過程中所消耗 的能源有近一半是通過門窗流失的,玻璃作為門窗結構的最主要材料,其 節能的性質日益引起重視,中空玻璃和真空玻璃就為常用的節能保溫玻璃。 真空玻璃是將兩片平板玻璃周邊密封,將其間隙抽成真空並密封排氣口而 成為特種玻璃,真空玻璃的結構類似中空玻璃,其具有非常好的保溫性能, 玻璃的周邊密封材料的作用和瓶塞一樣起到阻止空氣對流的作用,真空的 雙層玻璃構造隔絕了熱傳導。真空玻璃釆用高溫將兩片平板玻璃用低熔點 玻璃將四邊間隙密封起來,真空玻璃具有非常好的性能,如厚度較中空玻 璃大為降低、不易結露並可大幅增加隔音效果,抗風壓性能也有較大提高, 具有極佳的保溫隔熱性能,但其缺陷一是工藝較為複雜,需高溫熔化玻璃 進行密封,能耗增加,其二是玻璃邊緣易產生熱應力,增加工藝複雜性, 其三是製備的真空玻璃的最大尺寸有所限制,難以製備大尺寸的真空玻璃。 隨著對節能、保溫要求的不斷提高,克服上述缺陷是提高真空玻璃使用率 的關鍵。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公開一種高效節能、保溫的複合真空玻璃。
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包括至少二層玻璃l,關鍵是二 層玻璃1之間設有若干透明材料製得的支撐柱2: 二層玻璃1的邊緣間隙之 間有粘合密封材料4和金屬支撐骨架3, 二層玻璃1之間的第一間隔層7為 真空狀態構成真空玻璃。
所述的金屬支撐骨架3為片狀,骨架3位於粘合密封材料4內或位於 粘合密封材料4的內緣或/和外緣。
所述的金屬支撐骨架3為U字型或工字型,骨架3與粘合密封材料4 為一體置入二層玻璃的邊緣間隙,U字型骨架(3)的兩端有彎折延伸段8。
所述的粘合密封材料4為丁基膠或矽膠材料,
所述的二層玻璃的邊緣內表面有淺溝槽,金屬支撐骨架3兩端或金屬 支撐骨架3上的凸起條5可嵌入上述的淺溝槽內。
所述的真空玻璃的一面設有第三層玻璃並形成第二隔離層,該第二隔 離層為上述相同密封結構的真空狀態。
所述的一真空玻璃與另一真空玻璃之間有一中空隔離層6,兩真空玻璃 的邊緣間隙有密封材料。
所述的真空玻璃的一面設有第三層玻璃並形成第二隔離層,該第二隔 離層為不抽去空氣的中空層6。
所述的真空玻璃的另 一面設有第四層玻璃並形成第三隔離層,該第三 隔離層為中空層6。
本實用新型無須進行高溫熔化玻璃而對玻璃邊緣進行密封,工藝過程相當簡便,經試驗檢測,熱功K值係數能達到0. 5~1.5w/(m2*k),其熱性 能已達到或超過GB/T8484-2002的10級(K<1. 5 ),即已達到或超過新標準 的最高一級,且製備的真空玻璃的尺寸可遠大於已有技術的水平並可降低 生產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金屬支撐骨架3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5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見圖1 ~圖7,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如下包括至少二層玻璃 1,關鍵是二層玻璃1之間設有若干透明材料製得的支撐柱2, 二層玻璃l 的邊緣間隙之間有粘合密封材料4和金屬支撐骨架3, 二層玻璃1之間的 第一間隔層7為真空狀態構成真空玻璃;玻璃1可為普通玻璃、鍍膜玻璃、 LOW-E玻璃或其它特殊玻璃,在兩片玻璃1之間設置有多個支撐柱2,然後 在玻璃1之四周邊緣間隙之間置入骨架3與粘合密封材料4,再將玻璃片1 之間的第一間隔層7內的空氣抽出形成真空隔絕層而製成真空玻璃;粘合 密封材料4為丁基膠、矽膠材料或高強度粘性材料,將玻璃和骨架3粘合 為一體結構,骨架3為片狀,可位於粘合密封材料4內或位於粘合密封材料4的內緣或/和外緣;真空隔絕層7的存在使兩片玻璃1和粘合密封材料 4受到擠壓作用,支撐柱2的存在則增強了玻璃的抗壓能力,真空隔絕層7 的厚度可根據使用者要求利用支撐柱2的厚度對其進行調節,骨架3與粘 合密封材料4可將兩片玻璃之間的間隙完全密封並足以抵抗上述的擠壓 力;上述的支撐柱2為透明材料製備(如玻璃、有機玻璃等),以儘量減少 遮光量,支撐柱2之間的排行間距和行距在80mmx 80mm至150mmx 150mm 之間,以支撐兩片玻璃所受到的外界大氣壓力, 一般情況下支撐柱2在玻 璃片之間的分布對稱或均勻分布,儘量使玻璃受力如風壓時不至產生過大 的壓力差。上述的金屬支撐骨架3為U型或工字型,骨架3與粘合密封材料4為 一體置入二層玻璃的邊緣間隙,U字型骨架(3)的兩端有彎折延伸段8; 骨架3為薄片狀金屬壓製成斷面結構為近似U型,其兩端有一彎折延伸段 8,金屬骨架3有多個通孔,以使粘合密封材料與玻璃直接接觸粘合,U 型金屬骨架的延伸段8可與坡璃端面粘合,則不僅粘合密封材料與坡璃表 面的粘合力與外界大氣壓和真空之間的壓力差相抗衡,而且片狀金屬也與 上述的壓力差相抗衡,進一步確保粘合密封材料在上述的壓力差的作用下 不會產生向真空隔絕層的位移,確保長期使用狀態的真空性不變;骨架3 可由鉬合金製成,也可由鋼片或由其它金屬材料製成,骨架3上設有凸起 條5,相應二層玻璃的邊緣內表面的對應位置製備有淺溝槽,骨架3的凸 起條5可嵌入上述玻璃的淺溝槽.內與淺溝槽相互嚙合,可進一步增加金屬 骨架3與玻璃表面相互位移的阻力和增加密封性;金屬支撐骨架3可先置 入玻璃l邊緣的間隙內,再置入粘合密封材料4,也可將金屬骨架3與粘合密封材料4同時置入玻璃1邊緣的間隙內,骨架3與粘合密封材料4的 作用是將玻璃粘合併可抵禦外界大氣壓力。上述的真空玻璃的一面還設有第三層玻璃並形成第二隔離層(如圖2所示),該第二隔離層為上述相同密封結構的真空狀態,則形成具有二個真 空層的具更佳節能保溫的雙真空玻璃。上述的一真空玻璃與另一真空玻璃之間有一.中空隔離層6 (如圖4所 示),兩真空玻璃的邊緣間隙有密封材料,則整體構成具兩個真空層和一個 中空層的複合式真空玻璃。上述的真空玻璃的一面設有第三層玻璃並形成第二隔離層(如圖3所 示),該第二隔離層為不抽去空氣的中空層6,中空層6內為空氣或惰性氣 體,則整體構成具有一真空層7和一中空層6的複合式真空玻璃。上述的真空玻璃的另一面設有第四層玻璃並形成第三隔離層,該第三 隔離層為中空層6,即兩個真空層的一面再設有r個中空層。上述的真空玻璃的再另一面設有第四層玻璃並形成第三隔離層(如圖5 所示),該第三隔離層為中空層,構成在兩中空層之間夾設一真空層的複合 真空玻璃,則整體構成具有兩個中空層6和一真空層7的複合式真空玻璃, 則具有更佳的節能保溫性能。上述構成真空玻璃的兩片或三片或四片玻璃原片l的厚度可相同或不 相同,而常規已有的按高溫熔化密封的真空玻璃卻要求玻璃原片的厚度須 相同,若用不同厚度的玻璃原片熔化密封效果不好故無法保證質量而不允 許。本實用新型的真空玻璃可以使用各類玻璃和厚度按實際需要選定,並且玻璃片之間的真空層或中空層亦可按需選用,避免了已有技術中的對玻 璃類型選用的諸多限制,對建築節能保溫或隔音玻璃的使用具有非常好的 促進作用,是新一代的高效節能真空玻璃。
權利要求1.一種高效節能複合真空玻璃,包括至少二層玻璃(1),其特徵在於二層玻璃(1)之間設有若干透明材料製得的支撐柱(2),二層玻璃(1)的邊緣間隙之間有粘合密封材料(4)和金屬支撐骨架(3),二層玻璃(1)之間的第一間隔層(7)為真空狀態構成真空玻璃。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節能複合真空玻璃,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金屬 支撐骨架(3)為片狀,骨架(3)位於粘合密封材料(4)內或位於粘合 密封材料(4)的內緣或/和外緣。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節能複合真空玻璃,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金屬 支撐骨架(3)為U字型或工字型,骨架(3)與粘合密封材料(4)為一 體置入二層玻璃的邊緣間隙,U字型骨架(3)的兩端有彎折延伸段(8)。
4.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效節能複合真空玻璃,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粘合密封材料(4)為丁基膠或矽膠材料。'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節能複合真空玻璃,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二層 玻璃的邊緣內表面有淺溝槽,金屬支撐骨架(3)兩端或金屬支撐骨架(3) 上的凸起條(5)可嵌入上述的淺溝槽內。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髙效節能複合真空玻璃,其特徵在 於所述的真空玻璃的一面設有第三層玻璃並形成第二隔離層,該第二隔 離層為上述相同密封結構的真空狀態。
7.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高效節t複合真空玻璃,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一真空玻璃與另一真空玻璃之間有一中空隔離層(6),兩真空 玻璃的邊緣間隙有密封材料。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節能複合真空玻璃,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真空玻璃的一面設有第三層玻璃並形成第二隔離層,該第二隔離層為不抽去空氣的中空層(6)。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節能複合真空玻璃,其特徵在所述的真空玻璃的另一面設有第四層玻璃並形成第三隔離層,該第三隔離層為中空層 (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效節能、保溫的真空玻璃。包括至少二層玻璃(1),關鍵是二層玻璃(1)之間設有若干透明材料製得的支撐柱(2),二層玻璃(1)的邊緣間隙之間有粘合密封材料(4)和金屬支撐骨架(3),二層玻璃(1)之間的第一間隔層(7)為真空狀態構成真空玻璃。本實用新型無須進行高溫熔化玻璃而對玻璃邊緣進行密封,工藝過程相當簡便,且製備的真空玻璃的尺寸可遠大於已有技術的水平並可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E06B3/66GK201292734SQ20082014024
公開日2009年8月19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17日
發明者餘金璋, 董祥義 申請人:董祥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