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式填充裝置和其填充及洗淨方法
2023-05-29 12:43:51 1
專利名稱:旋轉式填充裝置和其填充及洗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旋轉式填充裝置和其填充及洗淨方法,其將從填充液供給源供給的液體,向進行旋轉的環狀的容器輸送路徑上的各個噴嘴輸送,從各個噴嘴向容器輸送路徑上的容器填充液體。
背景技術:
通常,作為液體填充裝置已知旋轉式填充裝置。在這裡,在旋轉式液體填充裝置的周圍設置環狀的容器輸送路徑。在容器輸送路徑上,隔開適當的間隔,並列設置載置多個容器的容器臺,上述容器填充產品液體成為填充對象。
此外,在容器輸送路徑的上方並列設置噴嘴,其分別對應於容器輸送路徑上的容器臺而填充液體。這些噴嘴支撐在旋轉式填充裝置的主體上,成為分別與容器輸送路徑上的容器臺的輸送速度同步而同時移動的結構。另一方面,填充的液體貯存在作為填充液供給源的填充液儲存箱中。一端與該填充液儲存箱連結的流體管路的另一端,分支為與在旋轉式填充裝置的主體上並列設置的噴嘴相同數量的管路。該分支管路與旋轉式填充裝置主體的各個噴嘴連結。並且,貯存在填充液儲存箱中的液體經由流體管路從旋轉式填充裝置的主體的各個噴嘴,向容器輸送路徑上的容器臺上方的各個容器填充。另外,例如,在特開2003-175997號公報中公示了一種結構,其在液體填充路徑上設置兩個填充液供給源(第I填充液供給源和第2填充液供給源),分別在容器輸送路徑上的每個容器臺上獨立地設置兩個噴嘴(第I噴嘴和第2噴嘴)。在這裡,設置可填充的第I路徑,其使從第I填充液供給源供給的第I液體經由一端與該填充液供給源連接的第I流體管路,向配置在該流體管路另一端的多個第I噴嘴供給。此外,設置第2路徑,其使與第I填充液不同的第2填充液,可以經由一端與第2填充液供給源連接的第2流體管路,從配置在該流體管路另一端的多個第2噴嘴填充。上述第I路徑和第2路徑分別獨立地設置。在特開2003-175997號公報中記載的裝置,通過相對於一個液體填充裝置設置多個液體填充路徑,從而例如在設置在第I路徑上的第I噴嘴堵塞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作為備用而設置在第2路徑上的第2噴嘴,填充該液體。但是,在該裝置上,在清洗兩個填充液供給源與容器輸送路徑上的各個容器臺的兩個噴嘴之間的流體管路的情況下,必須使旋轉式填充裝置不工作地進行。因此,無法在利用旋轉式填充裝置進行生產(向容器輸送路徑上的容器填充液體的作業)的同時進行流體管路的清洗。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旋轉式填充裝置和其填充及清洗方法,其可以一邊利用一個液體填充路徑進行生產,一邊進行另一個液體填充路徑的清洗,不需要換液的清洗時間,從而實現高效的生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是旋轉式填充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容器輸送路徑,其具有輸送多個容器的環狀的容器輸送軌道;多個噴嘴,其與該容器輸送路徑上的每個容器相對應,分別配置在各個容器的上方,可以與上述容器輸送路徑上的容器移動同步地進行移動;多個填充液供給源,其向上述容器輸送路徑上的容器供給產品液;供液管路,其利用分別與每個上述填充液供給源相對應的獨立的供液配管,將上述填充液供給源和上述各個噴嘴之間連結,使從上述各個填充液供給源供給的產品液,經由與每個上述產品液的種類相對應的各個上述供液配管,向上述容器填充;廢液管路,其具有與每個上述填充液供給源的上述各個供液配管相對應的各個廢液配管,使來自上述噴嘴的清洗液,從與每個上述填充液供給源的各個路徑相對應的上述廢液配管作為廢液廢棄,從而不會混合;以及清洗單元,其可以在從某一個上述噴嘴向上述容器填充上述產品液,利用某一個上述供液管路進行生產的作業中,通過使來自未填充上述產品液的其他上述噴嘴的清洗液從上述廢液管路廢棄,從而進行清洗。
圖I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旋轉式填充裝置的整體概略結構的側視圖。圖2是表示旋轉式填充裝置的供液管路的分配裝置與旋轉式填充裝置的多個噴嘴之間的填充液配管的配置狀態的俯視圖。圖3是表示旋轉式填充裝置的廢液管路的廢液收集裝置與旋轉式填充裝置的多個噴嘴之間的清洗廢液回收配管的配置狀態的俯視圖。圖4是表示旋轉式填充裝置的分配裝置的第I多重配管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圖5是表示旋轉式填充裝置的廢液配管的第2多重配管部的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圖6是表示在利用旋轉式填充裝置的噴嘴進行的填充中使清洗用蓋移動至待機位置的狀態的側視圖。圖7是表示在旋轉式填充裝置的噴嘴上安裝清洗用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於本發明的實施方式詳細地進行說明。(結構)圖I至圖7表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圖I是表示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整體的概略結構的側視圖。在本實施方式的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上,設置容器輸送路徑4,上述容器輸送路徑4具有輸送用於填充填充液的多個容器3的環狀的容器輸送軌道4a。在該容器輸送路徑4上,沿環狀的容器輸送軌道4a並列設置多個容器臺5,每一個上述容器臺5移動地載置從未圖示的外部容器輸送裝置輸送的多個容器3 (參照圖2)。容器臺5構成為,以容器輸送軌道4a的中心線為中心,沿環狀的容器輸送軌道4a旋轉。另外,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配置有固定臺2A和旋轉工作檯2B,上述旋轉工作檯2B可以相對於該固定臺2A,與容器輸送路徑4的容器3的輸送速度同步地以任意速度旋轉。在旋轉工作檯2B的軸心部配置圓筒狀的支軸部2C。支軸部2C與旋轉工作檯2B一體地旋轉驅動。在容器輸送路徑4的容器臺5的上方,與容器輸送路徑4上的每個容器3相對應,分別配置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一個例子,表示兩個噴嘴)噴嘴(第I噴嘴7和第2噴嘴8)。上述第I噴嘴7和第2噴嘴8由固定在支軸部2C上的噴嘴支撐部件2D支撐。由此,在容器輸送路徑4上的每個容器3上並列設置的第I噴嘴7和第2噴嘴8,以由噴嘴支撐部件2D支撐的狀態,與容器輸送路徑4上的容器3的輸送速度同步地,同時向相同方向移動。在第I噴嘴7的上部連結第I填充閥9。同樣地,在第2噴嘴8的上部連結第2填充閥10。第I噴嘴7和第2噴嘴8通過未圖示的噴嘴切換裝置的致動器,可以切換為選擇使用其中一個的狀態。在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上部,設置向容器輸送路徑4上的容器3供給產品液的液體供給裝置U。在該液體供給裝置11上,設置分別與未圖示的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兩個)填充液供給源(第I填充液供給源和第2填充液供給源)相對應的兩個獨立的供液管路(第I供液管路12和第2供液管路13)。在這裡,從第I填充液供給源供給第I填充液,從第2填充液供給源供給第2填充液。此外,第2填充液可以使用與第I填充液相同或不同種類的液體。在第I供液管路12和第2供液管路13上,與每個填充液供給源分別對應的兩個路徑的分配裝置(第I分配裝置14a和第2分配裝置14b),配置在填充液供給源和第I噴嘴7及第2噴嘴8之間。如圖4所示,在第I分配裝置14a和第2分配裝置14b上,設置第I 二重配管(多重配管部)15。該第I 二重配管15具有在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上部側同軸配置的兩個管路(第I上管路16和第2上管路17)。第I上管路16具有直管狀的縱向管路(獨立流路)16a和圓形的液體接收部16b。縱向管路16a縱向地配置在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中心線上。液體接收部16b是與縱向管路16a的下部連結的液體接收用的室。同樣地,第2上管路17具有環狀的縱向管路(獨立流路)17a和圓形的液體接收部17b。縱向管路17a以包圍縱向管路16a周圍的狀態配置。液體接收部17b是與縱向管路17a的下部連結的液體接收用的室。第2上管路17的液體接收部17b配置在第I上管路16的液體接收部16b的上側。在第I 二重配管15上設置旋轉部15a和兩個固定部(第I固定部15b和第2固定部15c),上述旋轉部15a固定在支軸部2C上,與支軸部2C —體地旋轉,上述兩個固定部以相對於旋轉部15a非旋轉的狀態被保持。第I固定部15b配置在第I 二重配管15的第2上管路17的上端側。第2固定部15c配置在第I上管路16的上端側。
在第I 二重配管15的第I固定部15b上,連結大致水平方向的直管狀的管路18。在該直管狀管路18上,設置連結與第I填充液供給源連結的未圖示的液體供給管路的第I填充液供給口(配管連結部)19。此外,在第I 二重配管15的第2固定部15c上,連結以大致L字狀彎曲的彎曲管路20。在該彎曲管路20上設置第2填充液供給口(配管連結部)21,上述第2填充液供給口 21連結與第2填充液供給源連結的未圖示的液體供給管路。另外,在第2上管路17的液體接收部17b的外周部設置第I填充液供給口(配管連結部)23,上述第I填充液供給口 23連結與容器輸送路徑4上的容器臺5相同數量的第I閥配管(分配管路)22的內端部。同樣地,在第I上管路16的液體接收部16b的外周部設置第2填充液供給口(配管連結部)25,其連結與容器輸送路徑4上的容器臺5相同數量的第2閥配管(分配管路)24的內端部。 另外,第I閥配管22的外端部與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第I填充閥9連結。同樣地,第2閥配管24的外端部與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第2填充閥10連結。由此,從第I填充液供給源供給的產品液,從第I填充液供給口 19經由直管狀管路18及第I 二重配管15的第2上管路17向第I閥配管22供給,從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第I填充閥9通過第I噴嘴7向容器3供給。同樣地,從第2填充液供給源供給的產品液,從第2填充液供給口 21經由彎曲管路20及第I 二重配管15的第I上管路16向第2閥配管24供給,從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第2填充閥10通過第2噴嘴8向容器3供給。另外,在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下部,設置對液體供給裝置11的各個液體管路進行清洗的清洗裝置(清洗單元)26。該清洗裝置26具有與每個填充液供給源的各個供液配管相對應的各個廢液管路(第I廢液管路28和第2廢液管路27)。在第I廢液管路28和第2廢液管路27上,設置分別與每個填充液供給源相對應的兩個路徑的廢液收集裝置(第I廢液收集裝置29a和第2廢液收集裝置29b)。如圖5所示,在第I廢液收集裝置29a和第2廢液收集裝置29b上設置第2 二重配管(多重配管部)30。該第2 二重配管30具有在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下部側同軸配置的兩個管路(第I下管路31和第2下管路32)。第I下管路31具有直管狀的縱向管路(獨立流路)31a和圓形的液體接收部31b,上述直管狀的縱向管路31a縱向地配置在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中心線上,上述圓形的液體接收部31b是與該縱向管路31a的上部連結的液體接收用的室。第2下管路32具有環狀的縱向管路(獨立流路)32a和圓形的液體接收部32b,縱向管路32a以包圍縱向管路31a周圍的狀態配置。液體接收部32b是與縱向管路32a的上部連結的液體接收用的室。第2下管路32的液體接收部32b配置在第I下管路31的液體接收部31b的下側。在第2 二重配管30上設置旋轉部30a和兩個固定部(第I固定部30b和第2固定部30c),上述旋轉部30a固定在支軸部2C上,與支軸部2C —體地旋轉,上述兩個固定部相對於旋轉部30a以非旋轉的狀態被保持。第I固定部30b配置在第I 二重配管30的第2下管路32的下端側。第2固定部30c配置在第2下管路32的下端側。在第I下管路31的液體接收部31b的外周部設置第I廢液回收口(配管連結部)34,上述第I廢液回收口 34連結與容器輸送路徑4上的容器臺5相同數量的第I廢液回收配管(分配管路)33的內端部。同樣地,在第2下管路32的液體接收部32b的外周部設置第2廢液回收口(配管連結部)36,其連結與容器輸送路徑4上的容器臺5相同數量的第2廢液回收配管(分配管路)35的內端部。另外,第I廢液回收配管33的外端部與第I噴嘴清洗用杯部(連結部)37連結,上述第I噴嘴用杯部可連接/分離地將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第I噴嘴7和第I廢液回收配管33之間連接。同樣地,第2廢液回收配管5的外端部與第2噴嘴清洗用杯部(連接部)38連結,上述第2噴嘴用杯部可連接/分離地將第2噴嘴8和第2廢液回收配管35之間連接。此外,在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上設置兩個杯部移動裝置(第I杯部移動裝置39和第2杯部移動裝置40)。上述杯部移動裝置是使第I噴嘴清洗用杯部37及第2噴嘴清洗用杯部38移動的切換單元。上述第I杯部移動裝置39和第2杯部移動裝置40與容器輸送路徑4上的容器臺5相對應地配置。上述第I杯部移動裝置39和第2杯部移動裝置40固定在旋轉工作檯2B上。第I杯部移動裝置39在清洗位置(參照圖7)、和待機位置(參照圖6)之間可移動地被支撐,在清洗位置,第I噴嘴清洗用杯部37可拆卸地安裝在第I噴嘴7上,在待機位置,第I噴嘴清洗用杯部37從第I噴嘴7遠離。同樣地,第2杯部移動裝置40在清洗位置 (參照圖7)、和待機位置(參照圖6)之間可移動地被支撐,在清洗位置,第2噴嘴清洗用杯部38可拆卸地安裝在第2噴嘴8上,在待機位置,第2噴嘴清洗用杯部38從第2噴嘴8遠離。並且,在來自第I噴嘴7的清洗液通過第I廢液回收配管33被廢棄而進行清洗的清洗時,通過第I杯部移動裝置39的動作,使第I噴嘴清洗用杯部37向連接噴嘴7和廢液回收配管33之間的安裝位置移動。清洗液可以使用與填充液相同的液體,或可使填充液溶解或分解的物質,例如,如果填充液是水溶性的物質,則可以使用水、酒精等,如果填充液是油,則可以使用在之後填充中使用的填充液或有機溶劑、鹼性溶液等。另外,如果填充液是固形油脂,則可以使用液狀油。同樣地,在來自第2噴嘴8的清洗液通過第2廢液回收配管35被廢棄而進行清洗的清洗時,通過第2杯部移動裝置40的動作,使第2噴嘴清洗用杯部38向連接噴嘴8和廢液回收配管35之間的安裝位置移動。另外,在第2 二重配管30的第I固定部30b的下部連結第I廢液配管41的一端。該第I廢液配管41的另一端與廢液出口 42連結。同樣地,在第2 二重配管30的第2固定部30c的下部連結第2廢液配管42的一端。該第2廢液配管43的另一端與廢液出口 44連結。在第I噴嘴7及第I供液管路12的清洗時,第I噴嘴清洗液杯部37通過第I杯部移動裝置39向清洗位置移動。第I噴嘴清洗用杯部37可拆卸地安裝在第I噴嘴7上。由此,從上遊側向第I噴嘴7供給的液體,從第I噴嘴清洗用杯部37經由第I廢液回收配管33流入液體接收部31b之後,通過第2 二重配管30的縱向管路31a內部,向第I廢液配管41流出,從廢液出口 42而收容在未圖示的外部的廢液收容部。這時,第I廢液配管28也同時被清洗。另外,在第2噴嘴8及第2供液管路13清洗時,通過第2杯部移動裝置40,第2噴嘴清洗用杯部38向清洗位置移動,第2噴嘴清洗用杯部38可拆卸地安裝在第2配管8上。由此,從上遊側向第2噴嘴8供給的液體從第2噴嘴清洗用杯部38經由第2廢液回收配管35向液體接收部32b流入之後,通過第2 二重配管30的縱向管路32a內部,向第2廢液配管43流出,從廢液出口 44而收容在未圖示的外部廢液收容部中。這時,第2廢液管路27也同時被清洗。(作用)下面,對於上述結構的作用進行說明。在本實施方式的旋轉式填充裝置I動作時,通過使旋轉工作檯2B相對於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固定臺2A旋轉,設置在該旋轉工作檯2B上的支軸部2C、噴嘴支撐部件2D、各個噴嘴7及8、液體供給裝置11的旋轉部15a,以及清洗裝置26的旋轉部20a等與旋轉工作檯2B的旋轉一起旋轉。另外,安裝在這些結構上的部件也同樣地與旋轉工作檯2B的旋轉一起旋轉。另一方面,容器臺5沿容器輸送路徑4旋轉。並且,在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動作中,向沿容器輸送路徑4旋轉的容器臺5上的容器3的液體的填充作 業,如下所示進行。首先,在從第I填充液供給源供給第I填充液的情況下,使用第I供液管路12。這時,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第I噴嘴7設置在向容器臺5上的容器3填充液體的位置。在該狀態下,從與第I填充液供給源連結的未圖示的液體供給管路向第I填充液供給口 19供給第I填充液。然後,從第I 二重配管15的第I固定部15b的直管狀管路18,通過第I 二重配管15的第2上管路17,向第2上管路17的液體接收部17b流入第I填充液。然後,第I填充液經由多個第I閥配管22向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第I填充閥9供給。並且,以與沿容器輸送路徑4輸送的容器臺5上的容器3的流動同步的狀態,在通過容器輸送路徑4的容器臺到達規定的填充液供給位置定時,從第I填充閥9通過第I噴嘴7向容器3供給第I填充液。另外,在進行將利用第I填充液生產中的旋轉式填充裝置I切換為第2填充液的液體切換的情況下,進行下述切換動作。首先,第I填充液供給源切換為第2填充液供給源。同時,切換為使用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第2供給管路13的狀態,並且,第I噴嘴7和第2噴嘴8被切換。在該狀態下,從與第2填充液供給源連結的未圖示的液體供給管路向第2填充液供給口 21供給第2填充液。然後,從第I 二重配管15的第2固定部15c的彎曲管路20,通過第I 二重配管15的第I上管路16,使第2填充液流入第I上管路16的液體接收部16b。然後,第2填充液經由多個第2閥配管24向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第2填充閥10供給。由此,從第2填充閥10通過第2噴嘴8向容器3供給第2填充液。此外,在將向容器3填充的液體從第I填充液切換為第2填充液的液體切換時,同時利用清洗裝置26如下進行第I供液管路12的清洗作業。在該第I供液管路12的清洗作業時,通過第I杯部移動裝置39,第I噴嘴清洗用杯部37移動至安裝在第I噴嘴7上的清洗位置。在這種狀態下,向第I填充液供給口 19供給清洗消毒液或下次的液體切換用的填充液中的任意一種液體。然後,沿與向第I供給管路12供給上述第I填充液的情況相同的路徑,將清洗液從第I填充液供給口 19向第I填充閥9供給之後,從第I填充閥9經由第I閥7向第I噴嘴清洗用杯部37供給。向第I噴嘴清洗用杯部37供給的清洗液,然後通過第I廢液回收管33流入第I下管路31的液體接收部31b之後,從第2 二重配管30的縱向管路31a通過第I固定部30b的第I廢液配管41,向廢液出口 42排出。由此,可以一邊在使用第2供液管路13向容器3供給第2填充液的狀態下進行生產,一邊同時進行第I供液管路12的清洗作業。
此外,在通過清洗裝置26進行第2供液管路13的清洗作業的情況下,通過第2杯部移動裝置40,第2噴嘴清洗用杯部38向安裝在第2噴嘴8的清洗位置移動。在該狀態下,可以向第2填充液供給口 21供給清洗液(下次的液體切換用的填充液等)。然後,在沿與向第2供液管路13供給上述第2填充液的情況相同的路徑,從第2填充液供給口 21向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第2填充閥10供給清洗液之後,從第2填充閥10經由 第2噴嘴8向第2噴嘴清洗用杯部38供給。向第2噴嘴清洗用杯部38供給的清洗液,之後通過第2廢液回收配管35,流入第2下管路32的液體接收部32b之後,從第2 二重配管30的縱向管路32通過第2固定部30c的第2廢液配管43,在廢液出口 44廢棄。由此,可以進行第2供液管路13的清洗作業。(效果)因此,上述結構可以起到如下效果。即,在本實施方式的旋轉式填充裝置I中,因為設置兩個獨立的供液管路(第I供液管路12和第2供液管路13),所以可以將在利用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生產中使用的噴嘴在第I噴嘴7和第2噴嘴8之間選擇地切換使用。因此,通過第I噴嘴7和第2噴嘴8的切換,因為可以選擇分別供給的液體用於生產,所以可以無進行液體切換時間而進行填充。其結果,因為可以一邊利用一個噴嘴進行生產,一邊進行其他噴嘴的清洗,所以不需要為了液體切換,停止填充而進行清洗,可以實現聞效的生廣。此外,特別是液體性能差別很大的液體之間,因為可以使用不同系統的配管結構,所以可以防止填充液的串味、變色,並防止來自不同填充液的雜質混入。因此,可以使填充在容器輸送路徑4上的容器3的產品液的品質穩定化。另外,在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下部設置清洗液體供給裝置11的各個液體管路的清洗裝置26,利用兩個杯部移動裝置(第I杯部移動裝置39和第2杯部移動裝置40),將第I噴嘴清洗用杯部37和第2噴嘴清洗用杯部38分別可移動地支撐在清洗位置(參照圖7)和待機位置(參照圖6)。由此,在使來自第I噴嘴7的廢液從第I廢液回收配管33廢棄而清洗的清洗時,通過第I杯部移動裝置39的動作,使第I噴嘴清洗用杯部37向連接噴嘴7與廢液回收配管33間的安裝位置移動。同樣地,在使來自第2噴嘴8的廢液從第2廢液回收配管35廢棄而清洗的清洗時,通過第2杯部移動裝置40的動作,使第2噴嘴清洗用杯部38向連接噴嘴8與廢液回收配管35間的安裝位置移動。因此,在將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兩個噴嘴(第I噴嘴7和第2噴嘴8)中的一個噴嘴用於生產的生產中,可以同時清洗另一個噴嘴。其結果,因為可以一邊使用一個噴嘴和與該噴嘴連結的液體供給路徑進行生產,同時對另一個噴嘴和與該噴嘴連結的液體供給路徑進行清洗,所以不需要在生產之外用於液體切換的清洗時間,可以實現高效的生產。此外,因為可以使清洗工序的模式與狀況對應進行變更,所以例如在液體切換時,以之後的液體切換用的填充液作為清洗液而同時清洗時使用的情況下,不需要用於液體切換的清洗時間,可以提高生產量。由此,可以使例如清洗困難的味道強烈的油脂(焙煎胡麻油、橄欖油等)或常溫下容易固化的熔點高的油脂(棕櫚油、棕櫚核油、椰子油)等的填充液專用配管化,或在從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某一個噴嘴向容器3填充產品液而利用某一個供液管路生產的作業中,使來自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不填充產品液的其他噴嘴的廢液從廢液管路廢棄而進行清洗。這時,可以使來自第I噴嘴7和第2噴嘴8的廢液,從與每個填充液供給源的各自路徑相對應的廢液配管(第2廢液管路27和第I廢液管路28),不混合地廢棄。此外,可以同時清洗兩個系統的填充配管。另外,通常,在露出的配管內填充液固化的情況下,從外側對配管進行加熱而使填充液溶解。或者,使用在配管內分解而清洗的方法,但裝置內部的配管很難從外側進行加熱,分解也是麻煩的作業。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上部的液體供給裝置11上設置第I 二重配管15。並且,在同軸配置的第I 二重配管15的兩個管路(第I上管路16和第2上管路17)中的任意一個管路(例如第I上管路16)中,以使例如棕櫚油(熔點27至500C )、棕櫚核油(熔點25至30°C )、椰子油(熔點20至28°C )等熔點較高的食用油溶解的狀態進行填充。另外,在上述食用油在配管內固化的情況下,通過使高溫狀態的加溫液(填充液) 流向另一個管路(例如第2上管路17),第2上管路17內的高溫狀態的加溫液的熱量在第I二重配管15的管壁傳導,從而可以對第I上管路16內的熔點較高的食用油進行加熱溶解。因此,具有可以容易地進行第I上管路16內的熔點較高的食用油的填充液的固化防止 溶解的效果。此外,通過在兩個獨立的供液管路(第I供液管路12和第2供液管路13)的一個供液管路中通過保溫 加溫液,可以防止另一個供液管路的填充液或清洗液的固化。在這種情況下,利用現有的加溫裝置(溫水裝置 蒸汽裝置等)對兩個獨立的供液管路(第I供液管路12和第2供液管路13)的一個供液管路進行加熱,從而進行溫度管理,可以簡單地實施。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下部的清洗裝置26設置不向外部露出的第2 二重配管30。在第2 二重配管30的兩個管路(第I下管路31的縱向管路31a及液體接收部31b,和第2下管路32的縱向管路32a及液體接收部32b)中的任意一個管路(例如第I下管路31的縱向管路31a及液體接收管路31b),通過例如溶解的棕櫚油(熔點27至50°C )、棕櫚核油(熔點25至30°C )、椰子油(熔點20至28°C )等熔點較高的食用油後,存在管路內殘存的食用油固化的情況。這時,通過向另一個管路(例如第2下管路32的縱向管路32a及液體接收部32b)通過高溫狀態的加溫液(填充液),第2下管路32的縱向管路32a及液體接收部32b內的高溫狀態的加溫液的熱量在第2 二重配管30的管壁傳導,可以使第I下管路31的縱向管路31a及液體接收部31b內的熔點較高的食用油加熱溶解。因此,具有可以容易地實現第I下管路31的縱向管路31a及液體接收部31b內的熔點較高的食用油的填充液的固化防止 溶解的效果。此外,通過在兩個獨立的廢液配管(第I廢液配管28和第2廢液配管27)的一個廢液管路通過保溫 加溫液,可以防止另一個廢液管路的填充液或清洗液的固化。在這種情況下,不分解在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的下部未向外部露出的第2 二重配管30的周邊部,即可進行管路的清洗,可以實現清洗工序的簡略化 容易化。此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例如,對於在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配置兩組噴嘴、填充液供給源及獨立的供液管路的結構例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構成為,在旋轉式填充裝置I的主體2配置或等於3個的多個噴嘴,從各個不同的獨立供液管路分別向各個噴嘴供給填充液。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一種旋轉式填充裝置和其填充及清洗方法,其在多個液體填充路徑下,可以一邊使用一個液體填充路徑進行生產,一邊進行另一個液體填充路徑的清洗,所以除了生產之外不需要用於液體切換的清洗時間,可以實現高效的生產。此外,除此之外,當然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形實施
權利要求
1.一種旋轉式填充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 容器輸送路徑,其具有輸送多個容器的環狀的容器輸送軌道; 多個噴嘴,其與該容器輸送路徑上的每個容器相對應,分別配置在各個容器的上方,可以與上述容器輸送路徑上的容器移動同步地進行移動; 多個填充液供給源,其向上述容器輸送路徑上的容器供給產品液; 供液管路,其利用分別與每個上述填充液供給源相對應的獨立的供液配管,將上述填充液供給源和上述各個噴嘴之間連結,使從上述各個填充液供給源供給的產品液,經由與每個上述產品液的種類相對應的各個上述供液配管,向上述容器填充; 廢液管路,其具有與每個上述填充液供給源的上述各個供液配管相對應的各個廢液配管,使來自上述噴嘴的清洗液,從與每個上述填充液供給源的各個路徑相對應的上述廢液配管作為廢液廢棄,從而不會混合;以及 清洗單元,其可以在從某一個上述噴嘴向上述容器填充上述產品液、利用某一個上述供液管路進行生產的作業中,通過使來自未填充上述產品液的其他上述噴嘴的清洗液從上述廢液管路作為廢液廢棄,從而進行清洗。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旋轉式填充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廢液管路具有可連接/分離地將上述各個噴嘴與上述廢液管路之間連接的連接部, 在從上述噴嘴向上述容器填充上述產品液的生產時,上述清洗單元將上述連接部保持在使上述噴嘴和上述廢液管路之間分離的待機位置, 具有切換單元,其在使來自上述噴嘴的清洗液從上述廢液管路廢棄而進行清洗的清洗時,使上述連接部向將上述噴嘴和上述廢液管路之間連接的安裝位置移動。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旋轉式填充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供液管路的分別與每個上述填充液供給源相對應的分配裝置,配置在上述填充液供給源和上述各個噴嘴之間,從上述各個填充液供給源供給的產品液經由上述分配裝置向每個上述噴嘴分配而供給, 並且,上述廢液管路的分別與每個上述填充液供給源相對應的廢液收集裝置,配置在上述各個噴嘴與廢液出口之間,來自上述各個噴嘴的清洗液經由上述廢液收集裝置向上述廢液出口作為廢液廢棄。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轉式填充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分配裝置具有第I多重配管部,其與上述廢液管路同軸且配置在其上側,具有分別與每個上述填充液供給源相對應的多個獨立流路;獨立的供液配管,其與上述第I多重配管部的上端側連結,分別與每個上述填充液供給源相對應;配管連結部,其將上述各個獨立流路之間連結;以及分配管路,其與上述第I多重配管部的下端側連結,從上述各個獨立流路向分別與每個上述填充液供給源相對應的上述各個噴嘴供給上述產品液, 上述廢液管路具有第2多重配管部,其與上述分配裝置同軸且配置在其下側,具有分別與每個上述填充液供給源相對應的多個獨立流路;連結配管,其與上述第2多重配管部的上端側連結,將來自上述各個噴嘴的廢液配管和與每種上述產品液相對應的各個上述獨立流路之間連結;以及廢液配管,其與上述第2多重配管部的下端側連結,在分別與每個上述填充液供給源相對應的上述廢液出口排出廢液。
5.一種旋轉式填充裝置的填充及清洗方法,其特徵在於, 使用權利要求I所述的旋轉式填充裝置, 在與上述容器輸送路徑上的各個容器相對應而從某一個上述噴嘴向上述容器填充上述產品液的作業中,使來自未填充上述產品液的其他上述噴嘴及與該噴嘴連結的上述供液管路的清洗液從上述廢液管路作為廢液廢棄,同時進行向上述容器的上述產品液的填充作業,和未填充上述產品液的其他上述噴嘴及與該噴嘴連結的上述供液管路的清洗。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旋轉式填充裝置,其利用分別與多個填充液供給源相對應的獨立的第1供液管路(12)和第2供液管路(13),將填充液供給源和旋轉式填充裝置(1)的主體(2)的第1噴嘴(7)和第2噴嘴(8)之間連結,具有將從各個填充液供給源供給的產品液經由與每種產品液相對應的各個供液配管向容器(3)填充的第1供液管路(12)和第2供液管路(13),通過從未填充產品液的噴嘴使清洗液從第1廢液管路(28)或第2廢液管路(27)廢棄而進行清洗。
文檔編號B67C3/22GK102616711SQ201210021429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31日
發明者佐藤信義, 齋藤純, 浦田忠克, 西川和伸 申請人:日清奧利友集團株式會社, 靜甲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