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管道泵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13:04:31
專利名稱:立式管道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泵,具體是一種立式管道泵。
背景技術:
現有的立式管道泵,其電機座、泵蓋分別安裝在泵體上,在裝配時,以轉子(軸、葉輪、葉輪螺母)為基準,先需對電機座下止口(與泵蓋配合的止口)進行調中檢驗和調整,達到裝配要求後,以此止口相關聯的端面為基準(止口與端面精度在電機座加工時,其本身已達到了要求)檢驗和調整轉子葉輪口環處的精度。易造成電機座與泵蓋之間的裝配誤差, 近而引起泵蓋內孔與導軸承的偏差及泵蓋口環處的偏差,造成整體裝配精度低。維護轉子 (軸、葉輪、葉輪螺母)部件時,需分別拆卸電機座、泵蓋、導軸承(以及密封座、機械密封等), 操作麻煩。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提出的技術任務是克服現有立式管道泵整體裝配精度低、維護轉子部件操作麻煩的缺陷,提供一種整體裝配精度高、便於拆卸維護的立式
管道泵。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立式管道泵,包括電動機、電機座、泵蓋、泵體、軸、 葉輪、第一葉輪口環、第二葉輪口環、導軸承、機械密封、泵蓋口環、泵體口環,所述的泵體位於最下部,泵體上具有進口、出口以及位於進口與出口之間的泵腔,所述的葉輪位於所述的泵腔內,所述的第一葉輪口環、第二葉輪口環分別裝配在所述葉輪的上部、下部,所述的泵體口環裝配在所述泵腔的下口部與所述的第二葉輪口環配合,所述的泵蓋口環裝配在所述的泵蓋上與所述的第一葉輪口環配合,其特徵是所述的泵蓋與電機座裝配在一起並共同裝配在所述泵體的上端,所述的電動機裝配在所述的電機座上,所述的導軸承安裝在所述的泵蓋上,所述的機械密封安裝在所述導軸承的下側,所述的軸穿過所述的導軸承、機械密封且其上端與所述的電動機連接、其下端與所述的葉輪連接。作為優選技術措施,所述的泵蓋上開設沉孔,用沉孔螺釘從所述泵蓋的下側穿過所述的沉孔連接在所述的電機座上實現所述泵蓋與電機座的裝配。進一步的,所述的泵蓋與電機座通過穿過二者的螺栓連接在所述的泵體上。作為優選技術措施,所述導軸承的上側設有密封座,所述的導軸承與密封座通過穿設在二者上的螺栓連接在所述的泵蓋上,所述的軸穿過所述的密封座並在所述的密封座上與所述軸接觸的部位設有密封件。進一步的,所述的密封座內設有帶加油口的密封空腔, 所述的加油口用封頭封堵。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電機座、泵蓋裝配在一起後再共同裝配在泵體上,消除由於電機座與泵蓋之間的裝配誤差引起的泵蓋內孔與導軸承的偏差及泵蓋口環處的偏差,從而提高了機械密封的安裝精度,有利於機械密封的有效運行,提高了泵機械密封及轉子的運行壽命。同時,這種電機座與泵蓋的一體化裝配的結構設計,維護轉子部件時,不需分別拆卸電機座、泵蓋、導軸承、密封座、機械密封等零部件,就可以把整個轉子從泵腔中拆卸出來,非常便於轉子部件的維護和保養。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說明1-電動機,2-電機座,3-軸,4-聯軸器,5-密封座,6_導軸承,7_機械密封的靜環密封,8-機械密封的動環密封,9-泵蓋,10-泵蓋口環,11-泵體,12-第一葉輪口環,13-葉輪,14-第二葉輪口環,15-葉輪螺母,16-沉孔螺釘,17-進口,18-出口,19-泵腔,20-泵體口環,21-密封空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立式管道泵,如圖1所示,其包括電動機1、電機座2、泵蓋9、泵體 11、軸3、葉輪13、第一葉輪口環12、第二葉輪口環14、導軸承6、機械密封、泵蓋口環10、泵體口環20,泵體11位於最下部,泵體11上具有進口 17、出口 18以及位於進口 17與出口 18 之間的泵腔19,葉輪13位於泵腔19內,第一葉輪口環12、第二葉輪口環14分別裝配在葉輪13的上部、下部0Π通過緊定螺釘裝配),泵體口環20裝配在泵腔19的下口部(如通過緊定螺釘裝配)與第二葉輪口 14環配合,泵蓋口環10裝配在泵蓋9上(如通過緊定螺釘裝配) 與第一葉輪口環12配合,泵蓋9與電機座2裝配在一起並共同裝配在泵體11的上端,電動機1裝配在電機座2上,導軸承6安裝在泵蓋9上,機械密封安裝在導軸承6的下側(具體的,機械密封的靜環密封7安裝在導軸承6上,機械密封的動環密封8的上、下兩端接觸在所述的靜環密封7、葉輪13上),軸3穿過導軸承6、機械密封且其上端與電動機1連接(如通過聯軸器4)、其下端與葉輪13連接0Π通過鍵和葉輪螺母15)。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以下述及的附加技術特徵,雖然圖1包含了以下所有附加技術特徵,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該情形,在實施本實用新型時根據具體作用可將它們選用在上段所述的技術方案上首先,泵蓋9上開設沉孔,用沉孔螺釘16 (如內六角螺釘)從泵蓋9的下側穿過沉孔連接在電機座2上實現泵蓋9與電機座2的裝配;進一步的,泵蓋9與電機座2通過穿過二者的螺栓連接在泵體11上。其次,導軸承6的上側設有密封座5,導軸承6與密封座5通過穿設在二者上的螺栓連接在泵蓋9上,軸3穿過密封座5並在密封座5上與軸3接觸的部位設有密封件;進一步的,密封座5內設有帶加油口的密封空腔21用於加入潤滑油脂,加油口用封頭22封堵。本實用新型的立式管道泵,電機座2與泵蓋9作為泵的關鍵零件分別各自設計、製造、加工,這樣既降低了零件的鑄造難度,又便於零件的機械加工及零件本身加工精度的保證。裝配時,採用反裝式沉孔螺釘16聯接,使電機座2與泵蓋9合成一體,通過兩零件的裝配調整,可提高並有利於保證電機座2內止口、端面與泵蓋9安裝導軸承6內孔與泵蓋口環 10的相對位置精度。電機座2與泵蓋9裝配一體後,維護及拆卸泵轉子(軸3、葉輪13、葉輪螺母15)時,無須拆卸電機座2、泵蓋9、導軸承6、密封座5、機械密封的靜環密封7等零件。具體的,是在電機座2與泵蓋9各自加工結束,達到技術要求後,先把電機座2與泵蓋9裝配成一體結構,然後再以轉子(軸3、葉輪13、葉輪螺母15)為基準,對一體後的泵蓋口環10內徑進行檢驗、調整,對泵蓋9內安裝導軸承6內孔進行檢驗調整,達到裝配要求後;以泵蓋口環10端面做基準,檢驗和調整第二葉輪口環14處的精度。同時,通過電機座 2與泵蓋9的一體化結構設計,維護轉子(軸3、葉輪13、葉輪螺母15)部件時,不需分別拆卸電機座2、泵蓋9、導軸承6、密封座5、機械密封靜塊7等,可以整個把泵轉子(軸3、葉輪13、 葉輪螺母15)從泵體11中拆卸出來,非常便於維護和保養。
權利要求1.立式管道泵,包括電動機(1)、電機座(2)、泵蓋(9)、泵體(11)、軸(3)、葉輪(13)、 第一葉輪口環(12)、第二葉輪口環(14)、導軸承(6)、機械密封、泵蓋口環(10)、泵體口環 (20),所述的泵體(11)位於最下部,泵體(11)上具有進口(17)、出口(18)以及位於進口 (17)與出口(18)之間的泵腔(19),所述的葉輪(13)位於所述的泵腔(19)內,所述的第一葉輪口環(12)、第二葉輪口環(14)分別裝配在所述葉輪(13)的上部、下部,所述的泵體口環(20)裝配在所述泵腔(19)的下口部與所述的第二葉輪口環(14)配合,所述的泵蓋口環 (10)裝配在所述的泵蓋(9)上與所述的第一葉輪口環(12)配合,其特徵是所述的泵蓋(9) 與電機座(2)裝配在一起並共同裝配在所述泵體(11)的上端,所述的電動機(1)裝配在所述的電機座(2)上,所述的導軸承(6)安裝在所述的泵蓋(9)上,所述的機械密封安裝在所述導軸承(6)的下側,所述的軸(3)穿過所述的導軸承(6)、機械密封且其上端與所述的電動機(1)連接、其下端與所述的葉輪(13)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管道泵,其特徵是所述的泵蓋(9)上開設沉孔,用沉孔螺釘(16 )從所述泵蓋(9 )的下側穿過所述的沉孔連接在所述的電機座(2 )上實現所述泵蓋 (9)與電機座(2)的裝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管道泵,其特徵是所述的泵蓋(9)與電機座(2)通過穿過二者的螺栓連接在所述的泵體(11)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管道泵,其特徵是所述導軸承(6)的上側設有密封座 (5),所述的導軸承(6)與密封座(5)通過穿設在二者上的螺栓連接在所述的泵蓋(9)上,所述的軸(3)穿過所述的密封座(5)並在所述的密封座(5)上與所述軸(3)接觸的部位設有密封件。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管道泵,其特徵是所述的密封座(5)內設有帶加油口的密封空腔(21),所述的加油口用封頭(22)封堵。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立式管道泵,現有立式管道泵整體裝配精度低、維護轉子部件操作麻煩,本實用新型的泵蓋與電機座裝配在一起並共同裝配在泵體的上端,電動機裝配在電機座上,導軸承安裝在泵蓋上,機械密封安裝在導軸承的下側,軸穿過導軸承、機械密封且其上端與電動機連接、其下端與葉輪連接。本實用新型消除了因電機座與泵蓋之間的裝配誤差引起的泵蓋內孔與導軸承的偏差及泵蓋口環處的偏差,提高了機械密封的安裝精度以及機械密封、轉子的運行壽命;維護轉子部件時,不需分別拆卸電機座、泵蓋、導軸承、密封座、機械密封等零部件,就可以把整個轉子從泵腔中拆卸出來,非常便於轉子部件的維護和保養。
文檔編號F04D29/08GK202326282SQ20112051090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9日
發明者謝建煥, 錢永康 申請人: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