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貨物輸送轉向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1:38:1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貨物輸送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貨物輸送轉向裝置。
背景技術:
在貨物的自動輸送系統中,例如立體倉庫與貨車之間的貨物輸送系統,貨物在輸送過程通常沿直線輸送,如果貨物的輸送方向需要改變,則需要通過貨物輸送轉向裝置來實現。現有的貨物輸送轉向裝置通常結構複雜,成本高,不能既用於轉向輸送又能用於普通的單向輸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貨物輸送轉向裝置,該貨物輸送轉向裝置具有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的優點,並且既能用於轉向輸送又能用於普通的單向輸送。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貨物輸送轉向裝置,包括第一輸送機構和第二輸送機構,其中,第一輸送機構的輸送方向與貨物的第一輸送方向一致,第二輸送機構的輸送方向與貨物的第二輸送方向一致,第一輸送機構和第二輸送機構的輸送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輸送機構包括第一機架、設在第一機架上的第一輸送輥以及驅動第一輸送輥轉動的第一驅動機構;所述第二輸送機構包括第二機架、設在第二機架上的第二輸送輥、驅動第二輸送輥轉動的第二驅動機構以及驅動第二輸送輥作豎嚮往復運動的升降驅動機構;所述第二輸送輥設置在相鄰的兩個第一輸送輥之間。
上述貨物輸送轉向裝置的工作原理是:貨物由上遊的貨物輸送機構輸送過來,並由第一輸送機構承接過來輸送至轉向工位並停下,此時第二輸送機構中第二輸送輥位於第一輸送機構的第一輸送輥下方;隨後,升降驅動機構驅動第二輸送輥向上升起至超過第一輸送輥,使得貨物被提升至離開第一輸送輥;隨後第二驅動機構驅動第二輸送輥運轉,將貨物輸送出去,實現貨物輸送方向的90°轉向。同理,由上遊的貨物輸送機構輸送過來的貨物也可以由第二輸送機構承接過來輸送至轉向工位並停下,此時第二輸送機構中第二輸送輥位於第一輸送機構的第一輸送輥上方;隨後,升降驅動機構驅動第二輸送輥向下降落至低於第一輸送輥,使得貨物離開第二輸送輥;隨後第一動機構驅動第一輸送輥運轉,將貨物輸送出去,實現貨物輸送方向的90°轉向。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輸送輥分為多組,每組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的輸送輥;多組第二輸送輥沿著第一輸送機構的輸送方向排列,每組第二輸送輥均與一個第二驅動機構連接。通過設置多組第二輸送輥,且每組第二輸送輥均具有獨立的驅動動力,從而針對不同大小的貨物,第二輸送機構都能有效地實現轉向輸送。
優選地,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第二驅動電機、第二減速器以及同步帶傳動機構,其中,所述第二驅動電機的主軸與第二減速器的輸入軸連接,第二減速器的輸出軸與其中一個第二輸送輥連接;所述同步帶傳動機構包括設在每個第二輸送輥上的同步輪以及環繞在同步輪上的同步帶。通過上述結構,利用第二驅動電機同步地驅動一組第二輸送輥中的所有輸送輥運動,結構緊湊。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升降驅動機構包括升降驅動電機、升降機構以及升降臺,其中,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兩組X型支架,每組X型支架包括在中部相互鉸接成X型的第一支撐杆和第二支撐杆,在每組X型支架中,第一支撐杆的底部鉸接在第二機架上、頂部支撐在升降臺上,第二支撐杆的底部支承在第二機架上、頂部鉸接在升降臺上;兩組X型支架中的第一支撐杆的頂部通過頂部橫杆連接在一起,兩組X型支架中的第二支撐杆的底部通過底部橫杆連接在一起;所述升降驅動電機通過絲杆傳動機構與所述底部橫杆連接,其中,絲杆傳動機構中的絲杆與升降驅動電機連接,絲杆傳動機構中的絲槓螺母設置在底部橫杆上;所述升降驅動電機固定在第二機架上,所述第二輸送輥設置在升降臺上。
上述升降驅動機構的工作原理是:升降驅動電機通過絲杆傳動機構帶動所述底部橫杆作往復運動,從而帶動兩組X型支架中的第二支撐杆的底部作往復運動,X型支架中的第一支撐杆和第二支撐杆相對轉動,從而實現升降臺的升降。該升降驅動機構具有結構簡單、便於控制等優點。
優選地,所述升降驅動電機的主軸與第一減速器的輸入軸連接,第一減速器的輸出軸與所述絲杆的一端連接,所述絲杆的另一端與設在第二機架上的軸承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機架為由多個第一立杆以及設在第一立杆頂部的多個第一橫杆組合而成的框架結構;所述第二機架由多個第二立杆以及設在第二立杆頂部的多個第二橫杆組合而成的框架結構,所述第二機架設置於第一機架的內側;所述第二機架的第二橫杆上設有電機固定座,所述升降驅動電機固定在該電機固定座上。上述結構的第一機架和第二機架的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且布局緊湊。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機架的第一橫杆上設有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一支撐板,多個第一輸送輥的兩端連接在兩個第一支撐板上;所述多個第一輸送輥之間設有同步帶傳動機構,該同步帶傳動機構包括設在每個第一輸送輥上的同步輪以及環繞在同步輪上的同步帶;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的動力輸出端與其中一個第一輸送輥連接。通過設置上述的第一支撐板實現第一輸送輥的安裝,通過所述同步帶傳動機構可以實現多個第一輸送輥之間的同步運動。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每組第二輸送輥處設有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二支撐板,多個第二輸送輥的兩端連接在兩個第二支撐板上,從而實現第二輸送輥的安裝。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方案,所述第二機架的第二橫杆上在與底部橫杆兩側對應位置處設有第一導向槽,所述底部橫杆兩端伸進第一導向槽中;所述升降臺上頂部橫杆兩側對應位置處設有第二導向槽,所述頂部橫杆兩端伸進第二導向槽中。這樣,當升降機構帶動升降臺上下運動時,該第一導向槽與第二導向槽對所述第一支撐杆和第二支撐杆起到導向作用,此外,該第一導向槽與第二導向槽通過限制第一支撐杆和第二支撐杆滑動位移,從而使得升降臺下降後始終處於初始位置(所述初始位置指的是升降臺在未工作之前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通過設置可升降的第二輸送機構,能夠順利地實現對貨物的換向輸送,設置於貨物輸送系統中,便於對貨物實現多個方向的輸送。
2、在不需要對貨物輸的送方向進行轉向時,本實用新型的貨物輸送轉向裝置又可以作為普通的單向貨物輸送單元組合到貨物輸送系統個中,使用靈活;此時只需讓第一輸送機構或第二輸送機構處於工作狀態即可。
3、本實用新型的貨物輸送轉向裝置的結構簡單、緊湊,製造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貨物輸送轉向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貨物輸送轉向裝置的俯視圖。
圖3為圖1中第二輸送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貨物輸送轉向裝置將貨物轉向前的工作示意圖。
圖5為圖1中貨物輸送轉向裝置將貨物轉向時的工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僅限於此。
參照圖1-圖5,本實施方式的貨物輸送轉向裝置包括第一輸送機構1和第二輸送機構2,其中,第一輸送機構1的輸送方向與貨物的第一輸送方向一致,第二輸送機構2的輸送方向與貨物的第二輸送方向一致,第一輸送機構1和第二輸送機構2的輸送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輸送機構1包括第一機架1-1、設在第一機架1-1上的第一輸送輥1-2以及驅動第一輸送輥1-2轉動的第一驅動機構;所述第二輸送機構2包括第二機架2-1、設在第二機架2-1上的第二輸送輥2-2、驅動第二輸送輥2-2轉動的第二驅動機構2-3以及驅動第二輸送輥2-2作豎嚮往復運動的升降驅動機構3;所述第二輸送輥2-2設置在相鄰的兩個第一輸送輥1-2之間。
參照圖1-圖3,其中,所述第二輸送輥2-2分為多組,每組包括多個平行排列的輸送輥;多組第二輸送輥2-2沿著第一輸送機構1的輸送方向排列,每組第二輸送輥2-2均與一個第二驅動機構2-3連接。通過設置多組第二輸送輥2-2,且每組第二輸送輥2-2均具有獨立的驅動動力,從而針對不同大小的貨物,第二輸送機構2都能有效地實現轉向輸送。
參照圖3,所述第二驅動機構2-3包括第二驅動電機2-4、第二減速器2-5以及同步帶傳動機構,其中,所述第二驅動電機2-4的主軸與第二減速器2-5的輸入軸連接,第二減速器2-5的輸出軸與其中一個第二輸送輥2-2連接;所述同步帶傳動機構包括設在每個第二輸送輥2-2上的同步輪以及環繞在同步輪上的同步帶。通過上述結構,利用第二驅動電機2-4同步地驅動一組第二輸送輥2-2中的所有輸送輥運動,結構緊湊。
參照圖3,所述升降驅動機構3包括升降驅動電機3-1、升降機構以及升降臺3-2,其中,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兩組X型支架,每組X型支架包括在中部相互鉸接成X型的第一支撐杆3-3和第二支撐杆3-4,在每組X型支架中,第一支撐杆3-3的底部鉸接在第二機架2-1上、頂部支撐在升降臺3-2上,第二支撐杆3-4的底部支承在第二機架2-1上、頂部鉸接在升降臺3-2上;兩組X型支架中的第一支撐杆3-3的頂部通過頂部橫杆3-5連接在一起,兩組X型支架中的第二支撐杆3-4的底部通過底部橫杆3-6連接在一起;所述升降驅動電機3-1通過絲杆傳動機構與所述底部橫杆3-6連接,其中,絲杆傳動機構中的絲杆3-7與升降驅動電機3-1連接,絲杆傳動機構中的絲槓螺母設置在底部橫杆3-6上;所述升降驅動電機3-1固定在第二機架2-1上,所述第二輸送輥2-2設置在升降臺3-2上。
上述升降驅動機構3的工作原理是:升降驅動電機3-1通過絲杆傳動機構帶動所述底部橫杆3-6作往復運動,從而帶動兩組X型支架中的第二支撐杆3-4的底部作往復運動,X型支架中的第一支撐杆3-3和第二支撐杆3-4相對轉動,從而實現升降臺3-2的升降。該升降驅動機構3具有結構簡單、便於控制等優點。
參照圖3,所述升降驅動電機3-1的主軸與第一減速器3-8的輸入軸連接,第一減速器3-8的輸出軸與所述絲杆3-7的一端連接,所述絲杆3-7的另一端與設在第二機架2-1上的軸承連接。
參照圖1和圖3,所述第一機架1-1為由多個第一立杆1-3以及設在第一立杆1-3頂部的多個第一橫杆1-4組合而成的框架結構;所述第二機架2-1由多個第二立杆2-6以及設在第二立杆2-6頂部的多個第二橫杆2-7組合而成的框架結構,所述第二機架2-1設置於第一機架1-1的內側;所述第二機架2-1的第二橫杆2-7上設有電機固定座2-8,所述升降驅動電機3-1固定在該電機固定座2-8上。上述結構的第一機架1-1和第二機架2-1的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且布局緊湊。
參照圖1-圖3,所述第一機架1-1的第一橫杆1-4上設有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一支撐板1-5,多個第一輸送輥1-2的兩端連接在兩個第一支撐板1-5上;所述多個第一輸送輥1-2之間設有同步帶傳動機構,該同步帶傳動機構包括設在每個第一輸送輥1-2上的同步輪以及環繞在同步輪上的同步帶;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的動力輸出端與其中一個第一輸送輥1-2連接。通過設置上述的第一支撐板1-5實現第一輸送輥1-2的安裝,通過所述同步帶傳動機構可以實現多個第一輸送輥1-2之間的同步運動。
參照圖3,每組第二輸送輥2-2處設有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二支撐板2-9,多個第二輸送輥2-2的兩端連接在兩個第二支撐板2-9上,從而實現第二輸送輥2-2的安裝。
參見圖1和圖3,所述第二機構2-1的第二橫杆2-7在與底部橫杆3-6兩側對應位置上設有第一導向槽2-10,所述底部橫杆3-6兩端伸進第一導向槽2-10中;所述升降臺3-2在與頂部橫杆3-5兩側對應位置處設有第二導向槽2-11,所述頂部橫杆3-5兩端伸進第二導向槽2-11中。這樣,當升降機構帶動升降臺3-2上下運動時,該第一導向槽2-10與第二導向槽2-11對所述第一支撐杆3-3和第二支撐杆3-4起到導向作用,此外,該第一導向槽2-10與第二導向槽2-11通過限制第一支撐杆3-3和第二支撐杆3-4的滑動位移,從而從而使得升降臺3-2下降後始終處於初始位置(所述初始位置指的是升降臺3-2在未工作之前的位置)。
參見圖1-圖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貨物輸送轉向裝置的工作原理作進一步描述:
貨物由上遊的貨物輸送機構輸送過來,並由第一輸送機構1承接過來輸送至轉向工位並停下,此時第二輸送機構2中第二輸送輥2-2位於第一輸送機構1的第一輸送輥1-2下方(參見圖4);隨後,升降驅動機構3驅動第二輸送輥2-2向上升起至超過第一輸送輥1-2,使得貨物被提升至離開第一輸送輥1-2(參見圖5);隨後第二驅動機構2-3驅動第二輸送輥2-2運轉,將貨物輸送出去,實現貨物輸送方向的90°轉向。同理,由上遊的貨物輸送機構輸送過來的貨物也可以由第二輸送機構2承接過來輸送至轉向工位並停下,此時第二輸送機構2中第二輸送輥2-2位於第一輸送機構1的第一輸送輥1-2上方;隨後,升降驅動機構3驅動第二輸送輥2-2向下降落至低於第一輸送輥1-2,使得貨物離開第二輸送輥2-2;隨後第一動機構驅動第一輸送輥1-2運轉,將貨物輸送出去,實現貨物輸送方向的90°轉向。
上述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並不受上述內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做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