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標示結構的碟片收納套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22:56:26 1
專利名稱:具有標示結構的碟片收納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具有標示結構的碟片收納套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碟片收納套,尤指一種具有標示 結構的碟片收納套。
背景技術:
光學碟片,如CD(Compact Disc)、 VCD(Video CD)或 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等,由於其價格低廉、攜帶方 便等理由,普遍為消費者所使用。然而,由於使用者所使 用的碟片多為一次性寫入的型式,無法覆蓋或刪除不需要 的資料,因此容易累積大量碟片的數目而導致空間的雜 亂。除此之外,任意置放的碟片可能因為與其他物件的磨 擦而破壞表面結構,而使得碟片無法正常被讀取裝置所讀 取。目前收納碟片的方式有多種,大致上可分為多片收納 以及單片收納的方式。目前最常使用多片收納的方式,是 使用碟片收納筒,俗稱布丁筒,如中國臺灣專利第 M295781號及第M280367號所示。該碟片收納筒主要包 含有一上蓋與一底盤,該上蓋與該底盤上各設有複數相互 卡扣的卡扣結構,且該底盤中央凸設有一供碟片中心孔洞 穿設的柱體,以方便收納大量碟片,充分運用收納空間。 雖然碟片收納筒可以有效率收納大量的碟片,然而收納筒所佔體積相當龐大不易隨身攜帶,而且使用者無法輕易從 為數眾多的碟片中選取所欲使用的碟片。
因此,利用硬式碟片盒、棉質膠套與紙質袋套等單片
收納的方式,常常被使用者與前述多片收納的方式交互選
擇使用。以最常見的紙質袋套為例,主要包括一供碟片放
置的袋套,該袋套上一體延伸出一覆蓋部,可防止至於該
袋套內的碟片掉出,或者防止外部灰塵進入該袋套內。雖
然紙質袋套表面可以藉由標示文字或圖樣供使用者辨識,
但若同時將多個紙質袋套相互堆迭整理,使用者仍必須各
別翻閱才能讀取表面的辨識圖樣,相當不便且缺乏效率。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當大量碟片收納套相互 堆迭時,使用者得以輕易辨識或尋找所欲選擇的碟片。為 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標示結構的碟片收 納套,包括有一封面層以及一封底層。該封底層與該封面 層至少以一邊緣相互連結,且該封底層與該封面層迭合後 形成一供碟片容置的收納空間。該封面層則包含有一本體 部以及一連結於該本體部邊緣的延伸部,該延伸部內相連 於該本體部位置上設有至少一得以相對於該本體部進行 翻折的標示區域。
其中,該本體部上開設有一辨識開口 ,該辨識開口上 設有一透明膜,使用者可以透過該辨識開口看見位於該收 納空間內的碟片。此外,該延伸部與該標示區域之間具有一列分離破孔,若該延伸部內具有複數標示區域,使用者 可以選擇所欲翻折的標示區域而破壞該標示區域與該延 伸部之間的分離破孔,使該標示區域具有翻折活動的能 力。
於本實用新型中,該延伸部可自由相對於該本體部進 行翻折,防止收納空間中碟片任意脫出,該封底層相對於 該延伸部邊緣位置具有一接合部,該延伸部可以插入該接 合部的位置,而暫時固定該延伸部於該接合部內。
於另一實施例中,該延伸部黏合於該封底層,用以加 強該封面層與該封底層之間結合關係。
本實用新型具有標示結構的碟片收納套的特點在於
1. 於該封面層的延伸部上增設的標示區域可以幫助 使用者當面對為數眾多的碟片收納套時輕易找尋 其所需要的碟片。
2. 由於該標示區域凸出於該封面層,使用者可藉由 夾拉該標示區域來取得該碟片收納套,當面對大 量碟片收納套時,亦具有輕易拿取的功能。
3. 相較於傳統無凸出標示區域的碟片收納套,本實 用新型可以讓使用者更有效率整理或選擇大量的 碟片。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有標示結構的碟片收納套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展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有標示結構的碟片收納套一較佳實 施例的外觀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具有標示結構的碟片收納套具有多個 標示區域實施例的外觀立體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具有標示結構的碟片收納套將標示區 域設置於側邊實施例的外觀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現就配合圖
式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U及『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
例的結構展開及外觀立體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 為一種具有標示結構的碟片收納套,包括有一封面層10
以及一封底層20。該封面層10與該封底層20之間至少 有一邊相互連結,且該封面層10與該封底層20相互迭合 後,形成一供碟片容置的收納空間。 一般而言,該封面層 10與該封底層20的形狀相互對應。於本實施例中,該封 面層IO包含有一本體部ll,以及連結於該本體部11邊緣 的延伸部12,該延伸部12包含有第一延伸部121以及第 二延伸部122。該第一延伸部121僅一端與該本體部11 相連,使得該第一延伸部121得以相對於該本體部11進 行翻折。由於該第一延伸部121的長度等同於該本體部11 的邊長,因此,該第一延伸部121得以作為防止碟片脫出 該封面層10與該封底層20迭合後所形成的收納空間,或者避免外部灰塵汙染碟片的可能。且該封底層20相對於 第一延伸部121邊緣位置具有一接合部21,該接合部21 為一切口,使該第一延伸部121的端緣得以插設於該接合 部21中,使該第一延伸部121暫時固定於該接合部21內。 而該第二延伸部122除了一端與該本體部11相連外,亦 黏合於該封底層20,使該封面層10與該封底層20之間 僅有位於該第一延伸部121的位置相互分離以形成一供 碟片置入的開口外,其餘位置皆封合以形成一袋狀結構。 此外,為能讓使用者不必取出碟片而可直接辨識該收納空 間中的碟片,該本體部11上開設有一辨識開口 111,並於 該辨識開口 111上設有一透明膜。
為了能讓使用者在面對多個碟片收納套時,仍可輕易 取得所需要得碟片。本實用新型中,該延伸部12內相連 於該本體部11位置上設有至少一得以相對於該本體部11 進行翻折的標示區域123。於『圖1』及'『圖2』實施例 中,該第一延伸部121內設有一標示區域123,該標示區 域123可供使用者標示特定的文字或圖樣。如此,當多個 碟片收納套相互堆迭成排的時候,使用者可以輕易根據設 置於該本體部11外的標示區域123,而得到該碟片的相關
資料,有利於大量碟片的整理。而且,凸出於該本體部11 的標示區域123亦有利於使用者輕易拿取的功能。此外, 於本實用新型中,該延伸部12與該標示區域123之間具 有一列分離破孔124,使用者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要破壞該 分離破孔124,而使該標示區域123具有翻折的能力。
除此之外,在本實用新型中,該第一延伸部121內更可設有多個標示區域123,如『圖3』所示,使用者可利 用翻折不同位置的標示區域123,於多個碟片收納套堆迭 成排時形成相互錯位的排列方式,而增加碟片收納套的辨 識性。由於該延伸部12與各該標示區域123之間,分別 設有一分離破孔124,使用者不一定要同時使用所有的標 示區域123,可以選擇所欲標示的標示區域123,將其與 延伸部12之間的分離破孔124破壞後,使該標示區域123 具備有翻折的能力。
本實用新型中,如『圖4』所示,該標示區域123不 僅可以設置於該第一延伸部121內,更可設置於該第二延 伸部122中,而增加可供標示的位置,增加本實用新型的 使用性。
藉此,本實用新型具有標示結構的碟片收納套具有一 凸設於該封面層上本體部的標示區域,當大量碟片收納套 相互堆迭成排時,使用者可以輕易藉由該些標示區域辨識 各別的碟片,如此,有利於整理大量的碟片,並且減少找 尋碟片所需要的時間。此外,由於標示區域凸出於該本體 部,當使用者尋找到所欲使用的碟片時,可藉由夾持該標 示區域輕易拿取該碟片收納套,在選取碟片的過程中可同 時取得該碟片,增加便利性。
以上已將本實用新型做一詳細說明,以上所述,僅為
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 型實施的範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均 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範圍內。
權利要求1. 一種具有標示結構的碟片收納套,包括有一封面層(10)以及一封底層(20),該封面層(10)包含有一本體部(11)以及一連結於該本體部(11)一邊緣的延伸部(12),該封底層(20)至少相連於該本體部(11)另一邊緣,使該封面層(10)與該封底層(20)迭合後形成一供碟片容置的收納空間,其特徵在於該延伸部(12)內相連於該本體部(11)位置上設有至少一得以相對於該本體部(11)進行翻折的標示區域(123)。
2. 根據權利要求第1項所述具有標示結構的碟片收納套, 其特徵在於,該本體部(ll)上開設有一辨識開口(lll)。
3. 根據權利要求第2項所述具有標示結構的碟片收納套, 其特徵在於,該辨識開口(lll)上設有一透明膜。
4. 根據權利要求第l項所述具有標示結構的碟片收納套, 其特徵在於,該封底層(20)相對於該延伸部(12)邊緣位 置具有一接合部(21)。
5. 根據權利要求第1項所述具有標示結構的碟片收納套, 其特徵在於,該延伸部(12)黏合於該封底層(20)。
6. 根據權利要求第1項所述具有標示結構的碟片收納套, 其特徵在於,該延伸部(12)與該標示區域(123)之間具 有一列分離破孔(124)。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標示結構的碟片收納套,包括有一封面層以及一至少相連於該封面層一邊緣的封底層,該封面層與該封底層迭合後形成一供碟片容置的收納空間。該封面層包含有一本體部以及一連結於該本體部一邊緣的延伸部,該延伸部內相連於該本體部位置上設有至少一得以相對於該本體部進行翻折的標示區域。藉此,使用者得以輕易利用本實用新型可翻折的標示區域來對不同的碟片之間進行標示或分類整理。
文檔編號B65D85/57GK201305263SQ200820140118
公開日2009年9月9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13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13日
發明者洪淑姬 申請人:洪淑姬